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致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压力随之增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由此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作为拥有城市最基础又具最广泛性的社区文化,无疑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被人们接受的方式,最能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常精神需求。社区文化,正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减压阀”、“调节器”,使人们不断提高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充实、完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和各种不健康元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构织真、善、美的条件。文章试结合江西省宜春市社区文化建设实际,就其可作为性与发展着力点作出探讨。
一、和谐社区有赖社区文化的融会贯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社区这个基本阵地入手,才能取得成功。社区是城市社会行政管理的基层单元,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建设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从影响社区居民衣食住行习气的改进、业余生活的充实、文化设施的改善到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会关系的协调等等,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高尚浸润的道德情操,正是建设社区文化的基本目的和内在要求。
大量事实证明,社会是形式,文化是内容,和谐社区有赖于社区文化的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应清醒认知到,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后更渴望精神需求。伴随物质财富的增长,文化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有效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据有关资料研究显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经济发展已经冲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传统划分,全面转向以人的文化需求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精神文化消费在人类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又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而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在基层尤为严重。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提升社区文化水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正是基于危机感的认识与重要性的把握,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致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绝大多数社区建立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不少社区成立了腰鼓、书画、音乐、诗词、舞蹈、京剧、太极、冬泳等群众文化社团,经常组织文化活动、歌舞晚会,有的社区还成立了老年学校,办起了乐器弹奏、健身舞培训班等等。这些措施活跃了社区文化氛围,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融洽了邻里关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加深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型社会人际关系,对维护当地和谐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市民素质得益社区文化的潜移默化
文化具有满足需求、规范行为、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调节心理等多项功能。社区文化建设除了满足社区居民一般性娱乐、健身等文化需求外,还须在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培养现代文明市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和谐社区,人是关键。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只有提升全体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社区的和谐稳定才有保障。而要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就必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纵观人类历史发展,文化与人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不同类型的人,以致会形成区域间人们崇拜信仰、处事方式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区的功能逐步扩大,许多原来属于家庭和家族的功能已经转移到社区。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在培养文明市民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通过社区建立的各种群众文化社团,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以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政策法规、科学知识、伦理道德、市民守则和文明公约等教育,寓教于乐,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并不断递进,开拓创新,丰富形式与内容,使社区居民成为有道德、懂文化、守纪律的文明市民。宜春市宜丰县对此进行了有力实践。该县把加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确定了“加大投入、搞活形式、协调发展、增强素质”的整体思路,从抓“一个社区一项文化强品”入手,然后组织交流展示,有效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形成了春有“元宵灯会”、夏有“文化夜市”、秋有“金秋歌咏”、冬有“家庭采秀”的一道道人文风景,社区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非常活跃,带出了诚信生产、诚信经营、诚信服务、诚信做人的优良风尚。该县领导深有感触地说:“社区文化建设实在太有作用力了,只有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谐社会才能加快构筑、真正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凝聚力和吸引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社区居民所具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区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可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社区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社区居民在美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三、社会需要呼唤社区文化的配套完善
现今大环境下,市场经济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内容、新活力。与之相适应,社区文化也应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特征,即建立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文化。这种文化是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及伦理道德等,并具有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人们行为目标的合理化、管理和控制的民主化等特点,通过不断的作为形成新机制和新载体。
1.有效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特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综合优势。可以以社区文化为龙头,以社区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驻地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阵地,以发挥共产党员和文艺积极分子带头作用为向导,以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企业冠名受益的文化艺术节、与相关部门宣传法规相匹配的各类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社区居民能各展其才,各得其乐。
2.壮大群众性文艺队伍,提高文艺爱好者素质。活跃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文艺队伍,一般是由文化组织管理者、业余文艺表演团队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以至精神文明整体建设的水平。因而加强队伍建设是长远大计,应注重在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专业上与艺术院校和文化单位协作,加大培训力度,定向培养人才,提升业余队伍水平,并充分发现、用好社区居民中的专业人才,让他们享受到荣誉感、受尊重感,从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
3.健全制度化管理,营造优美舒适的生存环境。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样要借鉴各行各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从细处着手,远景着眼,加大对学校、幼儿园、活动室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全力抓好文化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并适当采取一些“以文补文”的有偿服务措施,给自身发展注入活力。通过这些举措,多头并举,促进社区文化的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持续不断进入新境界。
4.结合现代传媒技术,建设牵引性强的社区文化网络。在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度发达的今天,社区文化网络建设势在必行。社区文化网络是开放式的,便于所有社区居民实现精神文化生活共享。从广义上说,它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载体,是连接各种文化形式的桥梁和纽带;从局部上看,它又是现代传媒手段的体现,是最能进入居民家庭的“广而告之”方式。社区可根据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齡的需要,做有心人,将广义与狭义结合为一体,逐步建立现实实际与网络传播相呼应的群众文化活动网,如少儿文化活动网、中老年文化活动网、家庭文化活动网、科普教育活动网等文化网络,在社区上下形成紧密相连、全民共享的社区文化网络。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培养有道德的文明市民,必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我们责无旁贷,要站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上,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完善各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打造和谐健康、精彩纷呈的社区文化品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保障。
(作者单位: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一、和谐社区有赖社区文化的融会贯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社区这个基本阵地入手,才能取得成功。社区是城市社会行政管理的基层单元,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建设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从影响社区居民衣食住行习气的改进、业余生活的充实、文化设施的改善到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会关系的协调等等,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高尚浸润的道德情操,正是建设社区文化的基本目的和内在要求。
大量事实证明,社会是形式,文化是内容,和谐社区有赖于社区文化的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应清醒认知到,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后更渴望精神需求。伴随物质财富的增长,文化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有效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据有关资料研究显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经济发展已经冲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传统划分,全面转向以人的文化需求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精神文化消费在人类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又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而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在基层尤为严重。因此,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提升社区文化水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正是基于危机感的认识与重要性的把握,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致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绝大多数社区建立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不少社区成立了腰鼓、书画、音乐、诗词、舞蹈、京剧、太极、冬泳等群众文化社团,经常组织文化活动、歌舞晚会,有的社区还成立了老年学校,办起了乐器弹奏、健身舞培训班等等。这些措施活跃了社区文化氛围,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融洽了邻里关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加深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新型社会人际关系,对维护当地和谐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市民素质得益社区文化的潜移默化
文化具有满足需求、规范行为、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调节心理等多项功能。社区文化建设除了满足社区居民一般性娱乐、健身等文化需求外,还须在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培养现代文明市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和谐社区,人是关键。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只有提升全体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社区的和谐稳定才有保障。而要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就必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纵观人类历史发展,文化与人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不同类型的人,以致会形成区域间人们崇拜信仰、处事方式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区的功能逐步扩大,许多原来属于家庭和家族的功能已经转移到社区。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在培养文明市民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通过社区建立的各种群众文化社团,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以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政策法规、科学知识、伦理道德、市民守则和文明公约等教育,寓教于乐,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并不断递进,开拓创新,丰富形式与内容,使社区居民成为有道德、懂文化、守纪律的文明市民。宜春市宜丰县对此进行了有力实践。该县把加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确定了“加大投入、搞活形式、协调发展、增强素质”的整体思路,从抓“一个社区一项文化强品”入手,然后组织交流展示,有效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形成了春有“元宵灯会”、夏有“文化夜市”、秋有“金秋歌咏”、冬有“家庭采秀”的一道道人文风景,社区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非常活跃,带出了诚信生产、诚信经营、诚信服务、诚信做人的优良风尚。该县领导深有感触地说:“社区文化建设实在太有作用力了,只有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谐社会才能加快构筑、真正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凝聚力和吸引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社区居民所具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区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可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社区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社区居民在美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三、社会需要呼唤社区文化的配套完善
现今大环境下,市场经济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内容、新活力。与之相适应,社区文化也应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特征,即建立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文化。这种文化是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及伦理道德等,并具有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人们行为目标的合理化、管理和控制的民主化等特点,通过不断的作为形成新机制和新载体。
1.有效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特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综合优势。可以以社区文化为龙头,以社区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驻地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阵地,以发挥共产党员和文艺积极分子带头作用为向导,以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企业冠名受益的文化艺术节、与相关部门宣传法规相匹配的各类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社区居民能各展其才,各得其乐。
2.壮大群众性文艺队伍,提高文艺爱好者素质。活跃在社区文化生活中的文艺队伍,一般是由文化组织管理者、业余文艺表演团队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以至精神文明整体建设的水平。因而加强队伍建设是长远大计,应注重在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专业上与艺术院校和文化单位协作,加大培训力度,定向培养人才,提升业余队伍水平,并充分发现、用好社区居民中的专业人才,让他们享受到荣誉感、受尊重感,从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
3.健全制度化管理,营造优美舒适的生存环境。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样要借鉴各行各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从细处着手,远景着眼,加大对学校、幼儿园、活动室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全力抓好文化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并适当采取一些“以文补文”的有偿服务措施,给自身发展注入活力。通过这些举措,多头并举,促进社区文化的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持续不断进入新境界。
4.结合现代传媒技术,建设牵引性强的社区文化网络。在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度发达的今天,社区文化网络建设势在必行。社区文化网络是开放式的,便于所有社区居民实现精神文化生活共享。从广义上说,它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载体,是连接各种文化形式的桥梁和纽带;从局部上看,它又是现代传媒手段的体现,是最能进入居民家庭的“广而告之”方式。社区可根据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齡的需要,做有心人,将广义与狭义结合为一体,逐步建立现实实际与网络传播相呼应的群众文化活动网,如少儿文化活动网、中老年文化活动网、家庭文化活动网、科普教育活动网等文化网络,在社区上下形成紧密相连、全民共享的社区文化网络。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培养有道德的文明市民,必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我们责无旁贷,要站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上,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完善各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打造和谐健康、精彩纷呈的社区文化品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保障。
(作者单位: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