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闽南山地巨尾桉100个样地调查并以解析木的数据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导向公式编制闽南山地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经过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可以应用到生产实践。
关键词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编制;闽南山地
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12-01
桉树因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材质好、易繁殖等特点而深受各国的欢迎并竞相引种栽培。近年来福建省闽南地区桉树栽培规模日趋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笔者结合《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山地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科研成果,制定闽南山地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为林分平衡施肥以及林分定向培育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今后扩大栽培面积、进行集约化经营等提供指导。
1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漳州市和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7°34′~119°5′、北纬23°8′~25°56′,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0℃,无霜期330d以上,年降雨量1 000~1 700mm,土壤类型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林下植被主要有五节芒、芒萁、黄瑞木等。
2研究方法
按林分不同年龄、生长类型、不同立地条件设置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为666.67m2(25.82m×25.82m),对标准地的造林与经营措施、土壤、地形、植被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按常规方法调查每块标准地内的树高、胸径等,并详细记录土壤、植被、地形、林分生长、栽培措施等基本情况。每块样地选取1株平均木和1株优势木按2m区分段截取圆盘作树干解析。在长泰岩溪林场、天马林场、南靖林场、华安利水林场、泉州五台山林场设置标准样地分别为30、15、30、15、10个。合计样地数为100个,解析木200株。内业的基础数据录入、汇总等计算均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完成,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由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完成。
3巨尾桉(尾巨桉)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3.1 导向曲线的确定
根据标准地的调查材料及树干解析资料,分别整理出各龄阶平均优势高和年龄的数据,用以下4个导向曲线方程[1](目前立地指数表编制过程中常用的方程),分别拟合平均优势高与年龄的关系[2],并对其用麦夸脱方法[3](Marquardt’s method)进行求解,结果见表1。
H=a(1-becA)(1)
H=a blgA(2)
lgH=a b/A (3)
H=a blgA clg2A (4)
上式中A和H分别表示树龄和优势树高,a、b、c为待估参数。
由表1可以看出,4个导向曲线都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其中导向曲线(1)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拟合的精度最高,用此方程求算出巨尾桉(尾巨桉)各树龄的林分优势高理论值与调查的实际树高值相比,无显著差异,符合生长实际,而且该导向曲线通常被称为单分子生长曲线(Monomole-cular Growth Curve),能客观地反映高生长过程,故确定采用该导向曲线作为巨尾桉(尾巨桉)人工林优势木树高生长模型,其方程为:
H=19.473 6(1-1.321 1e-0.427 5A),R=0.998 6
3.2标准年龄与立地指数级距的确定
确定标准年龄的目的是寻找树高生长稳定且能灵敏反应立地差别的年龄,根据前期桉树科研成果[4-6]和调查地树干解析资料分析表明,巨尾桉和尾巨桉材积平均生长量在
5~7年达到最大值,7年后虽有提高,但幅度相当小,因此将标准年龄定为7年。指数级距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编表地区在标准年龄时的树高绝对变动幅度,通过对标准地的数据分析,其变动幅度在12.5~21.3m,将指数级距定为2m,则在12~22m内可划分12、14、16、18、20、22m共6个指数级。
3.3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利用上面所确定的导向曲线,采用优势树高相对值法,分别作出立地指数表(见表2)。
3.4精度检验
为了检验立地指数表的精度,另外选取35个样地优势解析木的数据进行检验。先确定优势木所属的指数等级,然后将各年龄树高实际值与相应各指数级曲线相同年龄的理论树高值进行T检验。通过计算,T单尾(0.366)
4结论
闽南山地巨尾桉高生长的拟合导向曲线,以单分子生长曲线公式效果最佳。根据林分年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可查得林分立地指数。立地指数越高,说明林分立地质量越好,林地生产潜力也就越大。以此可评定林分立地质量与生产力。所编制的立地指数表,经过用未参加编表的优势解析木数据进行精度检验,达到了要求,可直接应用到林业生产中。
5参考文献
[1] 胡兴宜,宋从文,张家来.湖北省秃杉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532-535.
[2] 马友平,张前勇,马家龙.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的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73-76.
[3] 朗奎键,张富明,胡光,等.中国主要用材树种标准化地位指数函数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2):1-5.
[4] 李宝福,张顺恒,蒋家淡,等.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生长规律及轮伐期确定[J].福建林业科技,2000(S1):19-22.
[5] 郑曼,陈永富.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模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3):415-418.
[6] 陶周祥.桉樹立地指数表的编制与应用[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1996(4):23-26.
关键词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编制;闽南山地
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12-01
桉树因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广、材质好、易繁殖等特点而深受各国的欢迎并竞相引种栽培。近年来福建省闽南地区桉树栽培规模日趋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笔者结合《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山地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科研成果,制定闽南山地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为林分平衡施肥以及林分定向培育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今后扩大栽培面积、进行集约化经营等提供指导。
1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漳州市和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7°34′~119°5′、北纬23°8′~25°56′,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0℃,无霜期330d以上,年降雨量1 000~1 700mm,土壤类型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林下植被主要有五节芒、芒萁、黄瑞木等。
2研究方法
按林分不同年龄、生长类型、不同立地条件设置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为666.67m2(25.82m×25.82m),对标准地的造林与经营措施、土壤、地形、植被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按常规方法调查每块标准地内的树高、胸径等,并详细记录土壤、植被、地形、林分生长、栽培措施等基本情况。每块样地选取1株平均木和1株优势木按2m区分段截取圆盘作树干解析。在长泰岩溪林场、天马林场、南靖林场、华安利水林场、泉州五台山林场设置标准样地分别为30、15、30、15、10个。合计样地数为100个,解析木200株。内业的基础数据录入、汇总等计算均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完成,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由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完成。
3巨尾桉(尾巨桉)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3.1 导向曲线的确定
根据标准地的调查材料及树干解析资料,分别整理出各龄阶平均优势高和年龄的数据,用以下4个导向曲线方程[1](目前立地指数表编制过程中常用的方程),分别拟合平均优势高与年龄的关系[2],并对其用麦夸脱方法[3](Marquardt’s method)进行求解,结果见表1。
H=a(1-becA)(1)
H=a blgA(2)
lgH=a b/A (3)
H=a blgA clg2A (4)
上式中A和H分别表示树龄和优势树高,a、b、c为待估参数。
由表1可以看出,4个导向曲线都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其中导向曲线(1)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拟合的精度最高,用此方程求算出巨尾桉(尾巨桉)各树龄的林分优势高理论值与调查的实际树高值相比,无显著差异,符合生长实际,而且该导向曲线通常被称为单分子生长曲线(Monomole-cular Growth Curve),能客观地反映高生长过程,故确定采用该导向曲线作为巨尾桉(尾巨桉)人工林优势木树高生长模型,其方程为:
H=19.473 6(1-1.321 1e-0.427 5A),R=0.998 6
3.2标准年龄与立地指数级距的确定
确定标准年龄的目的是寻找树高生长稳定且能灵敏反应立地差别的年龄,根据前期桉树科研成果[4-6]和调查地树干解析资料分析表明,巨尾桉和尾巨桉材积平均生长量在
5~7年达到最大值,7年后虽有提高,但幅度相当小,因此将标准年龄定为7年。指数级距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编表地区在标准年龄时的树高绝对变动幅度,通过对标准地的数据分析,其变动幅度在12.5~21.3m,将指数级距定为2m,则在12~22m内可划分12、14、16、18、20、22m共6个指数级。
3.3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利用上面所确定的导向曲线,采用优势树高相对值法,分别作出立地指数表(见表2)。
3.4精度检验
为了检验立地指数表的精度,另外选取35个样地优势解析木的数据进行检验。先确定优势木所属的指数等级,然后将各年龄树高实际值与相应各指数级曲线相同年龄的理论树高值进行T检验。通过计算,T单尾(0.366)
4结论
闽南山地巨尾桉高生长的拟合导向曲线,以单分子生长曲线公式效果最佳。根据林分年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可查得林分立地指数。立地指数越高,说明林分立地质量越好,林地生产潜力也就越大。以此可评定林分立地质量与生产力。所编制的立地指数表,经过用未参加编表的优势解析木数据进行精度检验,达到了要求,可直接应用到林业生产中。
5参考文献
[1] 胡兴宜,宋从文,张家来.湖北省秃杉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532-535.
[2] 马友平,张前勇,马家龙.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的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73-76.
[3] 朗奎键,张富明,胡光,等.中国主要用材树种标准化地位指数函数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2):1-5.
[4] 李宝福,张顺恒,蒋家淡,等.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生长规律及轮伐期确定[J].福建林业科技,2000(S1):19-22.
[5] 郑曼,陈永富.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模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3):415-418.
[6] 陶周祥.桉樹立地指数表的编制与应用[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1996(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