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三维目标如何有效实施是高中物理教师一直讨论的话题。为了能有效实施三维目标,我们先讨论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石,也是能通过一定的考试能体现出来的量化指标;而知识的获得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利用一定的方法。这个一定的过程,一定的方法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探究知识本身的过程与方法;而方法是否有效,过程效果如何,知识掌握得如何,技能发展得怎样都取决于学生的对知识的态度,对学习的情感,对知识的价值的认识,这三者相辅相成,只强调其中一个或两个都是不完整的。
下面我就结合《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谈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实施的反思。
1.三维目标有效实施应起于问题
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应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求证、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就是通过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形成相应知识,使相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发展与创新,离开问题而纯粹讲知识,就只能是满堂灌知识,学生不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也不知道知识有何用。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例如本课设计上,许多教师的做法是直接分析实验现象,从中得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生也许会记得该结论,但无法将之变成自己的知识,更不用说提高技能。而我通过五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将知识纳入自己的体系,能力就会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过程与方法本身就是指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过程而得到方法,而离开问题去讲过程、讲方法就像是闭门造车。在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倾注情感,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经历失败的痛苦,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正确面对不同的问题,正确分析不同的问题,这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切入点是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都离不开问题的设计,在设置问题时应从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着手去思考,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2.三维目标有效实施过程在于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三维目标,重点推崇探究性学习,致力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阵地交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探究性学习基本分为七个步骤,但由于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性特点等。我认为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在不同的课堂上学生应有不同重点的探究性活动。如本课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应在以下两个方面:(1)如何由旧知识(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到猜想(逆向思维得到磁感线切割部分导线、联想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替代磁铁周围的磁场);(2)由实验收集的证据分析归纳,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而其他探究过程不会少,但不会成为这堂课的重点。
3.三维目标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问题的提出、解决、探究都在于学生,那教师是不是多余的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何处呢?许多教师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主导就是帮助学生,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
教师的主导地位包括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内容,但远不只这点内容。三维目标能否有效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如本课中,在课堂引入部分,许多教师的做法是直接给出本课的探究目标——感觉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看似目标明确,学生就可以直接按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我在目标给出前设置一个问题:能不能找到一个这样的电路,没有电源也能形成电流呢?这样引导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冲击(学生才学不久,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电源”),而此问题与之形成鲜明的“矛盾”。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内在的学习动机,对三维目标的实施效果明显强于前者。又如本课中,学生在搜集证据后的分析过程中,一般教师的主导做法是依次分析三个实验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通量的变化,这样做会让学生的思维障碍得以忽略。而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磁铁拔出、插入,引导他们的思维从切割感线转移到面积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上来,再分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学生自己验证。在分析开关通、断时,学生就会得到极度成功的喜悦,而得出一个惊叹(原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而此时我再抛出一个巨大的“难题”(导线切割磁感线简化图如图5,磁感应强度B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电路中还是产生的感应电流,为什么呢?),经过分析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顿悟”(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可能有两个“变化”),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磁通量的变化”这一重点,这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
从上分析可知,学生的探究成效如何,三维目标落实如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做到主导精彩,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1)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分析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何处是难点?形成知识的思维障碍在何处?从而有针对性地通过问题进行引导。(2)认真分析教材,理清知识的形成过程,该知识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于后续知识的作用,从而做到承前启后地主导,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如何加以引导?(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提问能力,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艺术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一个好的问题能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空。
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三维目标是一项复杂而没有定法的工作,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精彩的主导,三维目标的实施就会水到渠成。
下面我就结合《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谈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实施的反思。
1.三维目标有效实施应起于问题
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应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求证、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就是通过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形成相应知识,使相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发展与创新,离开问题而纯粹讲知识,就只能是满堂灌知识,学生不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也不知道知识有何用。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例如本课设计上,许多教师的做法是直接分析实验现象,从中得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生也许会记得该结论,但无法将之变成自己的知识,更不用说提高技能。而我通过五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将知识纳入自己的体系,能力就会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过程与方法本身就是指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过程而得到方法,而离开问题去讲过程、讲方法就像是闭门造车。在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倾注情感,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经历失败的痛苦,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正确面对不同的问题,正确分析不同的问题,这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切入点是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都离不开问题的设计,在设置问题时应从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着手去思考,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2.三维目标有效实施过程在于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三维目标,重点推崇探究性学习,致力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阵地交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探究性学习基本分为七个步骤,但由于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性特点等。我认为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在不同的课堂上学生应有不同重点的探究性活动。如本课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应在以下两个方面:(1)如何由旧知识(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到猜想(逆向思维得到磁感线切割部分导线、联想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替代磁铁周围的磁场);(2)由实验收集的证据分析归纳,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而其他探究过程不会少,但不会成为这堂课的重点。
3.三维目标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问题的提出、解决、探究都在于学生,那教师是不是多余的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何处呢?许多教师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主导就是帮助学生,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
教师的主导地位包括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内容,但远不只这点内容。三维目标能否有效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如本课中,在课堂引入部分,许多教师的做法是直接给出本课的探究目标——感觉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看似目标明确,学生就可以直接按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我在目标给出前设置一个问题:能不能找到一个这样的电路,没有电源也能形成电流呢?这样引导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冲击(学生才学不久,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电源”),而此问题与之形成鲜明的“矛盾”。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内在的学习动机,对三维目标的实施效果明显强于前者。又如本课中,学生在搜集证据后的分析过程中,一般教师的主导做法是依次分析三个实验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通量的变化,这样做会让学生的思维障碍得以忽略。而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磁铁拔出、插入,引导他们的思维从切割感线转移到面积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上来,再分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学生自己验证。在分析开关通、断时,学生就会得到极度成功的喜悦,而得出一个惊叹(原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而此时我再抛出一个巨大的“难题”(导线切割磁感线简化图如图5,磁感应强度B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电路中还是产生的感应电流,为什么呢?),经过分析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顿悟”(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可能有两个“变化”),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磁通量的变化”这一重点,这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
从上分析可知,学生的探究成效如何,三维目标落实如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做到主导精彩,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1)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分析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何处是难点?形成知识的思维障碍在何处?从而有针对性地通过问题进行引导。(2)认真分析教材,理清知识的形成过程,该知识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于后续知识的作用,从而做到承前启后地主导,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如何加以引导?(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提问能力,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艺术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一个好的问题能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空。
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三维目标是一项复杂而没有定法的工作,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精彩的主导,三维目标的实施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