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也能“多滋多味”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008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舌尖热”顿时卷土而来。我想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可以从这场“舌尖”风暴中得到诸多启示。
  一、在故事叙述中体验伦理价值
  兴趣是最大的赢家。这部纪录片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方式,让观众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再把镜头转向品德课堂,故事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因此,教师可以把故事教学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并主动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在,教学《绿色小卫士》一课时,为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带来的各种危害,我神情凝重地给学生讲了震惊世界的《腊芙运河化学垃圾污染事件》。学生听罢一种危机意识油然而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在情境创设中体验道德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部纪录片用亲情与乡愁滋润着观众的心田。由此及彼,小学品德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情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切实提高品德课的实效。例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为了渲染母爱的质朴无私,我配着悠扬的钢琴曲,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地给学生诵读了课本中的散文《妈妈的爱》。顿时,课堂上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气场”,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情景交融,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良好的情智教育。
  三、在艺术渲染中体验美育意蕴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这部纪录片用美的艺术力量冲击着观众的视觉,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同样品德课堂要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以审美教育为纽带,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达到美化心灵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时,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情景体验,我制作了唯美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我国有代表性的景点图片:天山天池、敦煌莫高窟、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日月潭、秦兵马俑、黄果树瀑布、西双版纳等,配上优美的乐曲,用动感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以带来视觉上美的熏陶,使学生徜徉在祖国秀丽山川、名胜古迹之间,深深感受到我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人们智慧,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品德教师要“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各种体验中品出品德课堂的“多滋多味”,使品德課堂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饕餮盛宴”。
  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案例描述: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的那段时间,我比较关注一个男孩,在众多羞涩的小孩子当中,他不显得害羞,上课积极动脑,积极发言,声音响亮,尤其喜欢数学,他就是姜××,我班的一个
期刊
河西冷凉区域土质肥沃、气候冷凉,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是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及加工原料薯生产基地之一。菜用薯荷兰15号品种均适宜该区域高海拔山区和低海拔川区种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从1981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遍观当今的书坛,那些有实力的书法家中,有多少是那个大赛上的获奖作者?因此我们评审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件好作品,争取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管理模式,然后讨论了CORBA规范和Java技术,最后提出了CORBA和Java结合的Web管理策略和实现的方法。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i
期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古以来我国四大名山之一的庐山,以她那美丽的风景、奇特的地貌、舒适的环境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吸引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语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让学生作为课
1936年夏天,中共北平市委内部在学生运动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原市委宣传部长徐高阮等人给北方局写了一封信,指出北平市委领导在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形势下,未能及时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提出“过去全党是腐败的,旧的干部都是官僚”,“旧瓶子不能装新酒”,主张“实行一个彻底的党内革命”来“肃清旧人物”,改组北平市委。由此在北平党内引出了一场风波,被称为“北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