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计大凡读过军校的人,对“饭友”这个称谓都不会陌生。军校实行社会化保障,吃饭皆实行刷卡制,每个月四百多元的“军费”被充在每个人的饭卡内,然后以军校学员的肚子为中转,完成由“饭菜”变“体力”、“体力”变“战斗力”的一系列过程。按照统筹学的科学原理,自然会有兴趣爱好相投、饮食习惯相近之人将饭卡合在一起使用,集体融资带来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吃饭时人多热闹,每个人能吃到多种多样的“美味”。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因此,军校的食堂里放眼望去,比比皆是这种以饭卡为纽带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饭友团”。
刚入校时,我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心想,一个人吃饭自由自在,爱咋吃咋吃。再说了,一个月有四百多块呢,还愁不够用?“这个菜不错,给我来一份,那个菜也不错,给我来一份!”“来瓶可乐,要大瓶的!”每个月刚充卡时,我便是一顿“海吃狂饮”。可一到月底,饭卡上那单薄可怜的数字便无情地提醒着我不会理财的悲哀,挤到窗口前的我不禁音调也降了下来:“师傅,五毛钱的白菜还有吗?打半份,您看成吗?”在屡次被打菜的师傅们用“神经病”、 “二分之五百”等词语对我加以“赞美”之后,我在经历了“痛哭流涕、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的“三痛”之后,做出决定:结束“孤家寡人”的时代!
于是乎,我厚着脸皮加入了区队里一个人数颇多的“六人饭友团”。可好景不长,受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大流之影响,该团体经过几次历史性裁员后,最终因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不可调和而分崩离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离开组织的我重新开始了“举目皆是饭友团,孤身一人闯饭堂”的生活。就在这关键时刻,区队一个“臭名昭著”的“二人饭友团”向我伸出了热情的“援手”。什么?你说我不该用“臭名昭著”如此恶劣的词语形容阶级兄弟和革命战友?那就请你耐心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饭友一:李传方,湖南籍,区队人称“刷不停”,别号“小芳”。(这一别名曾一度令我为国家省下不少粮食)每次吃饭的时候,一会起身去买瓶饮料,一会起身去买根热狗,曾一顿饭工夫起身七次购买食品。一个人吃饭时创下过十九天将饭卡耗尽的“辉煌历史”,为众人所“仰慕”。区队有不服气者试图挑战,皆以失败告终。
饭友二:宋日明,山东籍,区队人送外号“刷到爆”。该人主食面食,对刷爆饭卡有着无比热忱的情结,曾创造过吃双份鸡蛋面加六个包子加一瓶牛奶加若干零食而刷爆饭卡的“赫赫战绩”。如果不是规定每次刷卡最多不能超过十五元,这个战绩绝对只是他超越自我的起点。单独闯荡饭堂时曾创下单月欠饭堂200元的战绩,四年内无人能出其右。
二者“畸形”的结合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每个月饭卡严重赤字的同时,以活生生的表演给区队所有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艰苦奋斗教育反面素材。
是接受他们“不怀好意”的“诚邀加盟”,还是继续独自“漂泊”以期下一个组合?我举棋不定。最后,出于对阶级兄弟的关爱,尝试帮助他们改造消费观(虽然自己也是消费方面的失败者),我顶住来自周围巨大舆论压力,选择了“加盟”。
鉴于两位饭友的“前科”,“加盟”之后,在一个月高风清的夜晚,我“刷不停”、“刷到爆”三人齐聚于队军需仓库内,在心中默念“艰苦奋斗是我军优良传统”十遍之后,本着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重新改造的态度,共同制定出台了《饭卡议定书》,并拟定前一个月为磨合期,推选我为“盟主”。《议定书》以七十多条制度严格规定每天谁打饭、一人一天最多吃几碗饭、点几个荤菜几个素菜等等等等,款项之详尽、条件之苛刻,令我们颇有将其悬挂在校园网上供全院人士“拜读”的冲动。
磨合期间,三人每日将《议定书》揣在身上,像遵守条令条例一样严格遵守着《议定书》的规定。尽管面对饮料、炒菜时仍不免心动,可我们一直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坚持着。十几天下来,饭卡上颇有结余,大家表现得都中规中矩。
可有句古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磨合期快结束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力证明了我们的结合是个绝对的错误,也让我深刻明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古训是多么正确。
那天,我在教研室里交班赶作业,给他们发去短信说中午不去饭堂吃饭了。可进度比较快,刚过十二点就完成了作业,想来想去还是去饭堂吃得了。饭堂里人山人海,找了半天才找到他们两个。一看桌子上摆的东西,我顿时就傻了眼。拉面、饮料、西瓜、烤肉串。《议定书》上严令禁止出现的东西全部出现了。“刷不停”、“刷到爆”两人估计没注意到我的出现,一人手里捏着个鸡腿在狂啃,满嘴流油,如饿狼一般。为了一泄我心中的愤怒,惩罚他们这种卑劣的行为,我一把从他们手里夺下鸡腿,“替”他们啃完……风卷残云过后,三人“酒足饭饱”,相视一笑,掏出口袋里的《议定书》做了擦手纸……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有了这一次裂口之后,我们加快了“腐化”的速度。尽管良心一次次受到拷问,可依旧无法抵抗饭堂里美味的诱惑,从学员餐厅到综合食堂,学院里三个饭堂都留下了我们“饕餮”的身影,见证了我们蹭饭、欠账、借饭卡的种种“恶劣”行径。区队有哥们曾给我们这个组合下过定义:谓饭友者,貌合神离,形同兄弟,实为暗敌,为饭卡利益所系,一丘之貉。
面对如此“恶毒”的定义,我们甚是不服气。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定义逐渐散发出了真理的光芒。到了月底,饭卡见空。蹭饭和借饭卡是没指望了。区队的哥们对我们敬而远之。欠账也没了门路,几个饭堂打菜的师傅们都不买我们账了。没办法,我们想到了用残酷的竞技比赛的方式,对达尔文老先生的“适者生存”理论进行验证:胜者将获得使用饭卡权,淘汰者自谋生路。
首先想到的乒乓球赛。以三人循环赛的方式,取成绩前两名。“刷到爆”屡战屡败,相当惨烈。
在乒乓球赛遭遇“刷到爆”强烈反对之后,象棋博弈登上历史舞台。“刷到爆”依旧屡战屡败,极其惨烈。
面对“刷到爆”“颠沛流离谋生活”的惨状,我与“刷不停”实在于心不忍,主动取消这类考验协调性和智力的竞技项目,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抓阄。话说那一日,在区队众人的监督下,吾等三人将扑克牌暗扣于寝室地板上。“刷到爆”先抓,一张红桃A,几乎稳操胜券“刷不停”伸手,一张黑桃三。瞬时,“刷不停”面红耳赤,捶胸跺地,我放声大笑,击掌鸣欢。“哈哈,这下我不用抽了吧,你一张黑桃三肯定输定了。我运气不怎么好,不过想抽张比你更小的牌很难的哦!”我不忘调侃一下他。“不行!你抽完了我才死心!”“刷不停”显然心有不甘。“抽就抽,小样,今天我看你不到黄河不死心!”话音刚落,牌一翻开,我瘫坐在地。一张方块三!从此,逢抓阄我必输无疑……
大三了,“刷不停”当上了区队长,每天“以权谋私”安排我不用站队,提前去饭堂打饭,美其名曰叫“出公差”。
大四了,“刷到爆”训练时摔断了腿,躺在床上休息了两个月,我和“刷不停”整整给他带了快两个月的饭。
毕业了,“刷不停”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军校的研究生,“刷到爆”分到部队里开始了新的人生,而我留校了……
刚入校时,我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心想,一个人吃饭自由自在,爱咋吃咋吃。再说了,一个月有四百多块呢,还愁不够用?“这个菜不错,给我来一份,那个菜也不错,给我来一份!”“来瓶可乐,要大瓶的!”每个月刚充卡时,我便是一顿“海吃狂饮”。可一到月底,饭卡上那单薄可怜的数字便无情地提醒着我不会理财的悲哀,挤到窗口前的我不禁音调也降了下来:“师傅,五毛钱的白菜还有吗?打半份,您看成吗?”在屡次被打菜的师傅们用“神经病”、 “二分之五百”等词语对我加以“赞美”之后,我在经历了“痛哭流涕、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的“三痛”之后,做出决定:结束“孤家寡人”的时代!
于是乎,我厚着脸皮加入了区队里一个人数颇多的“六人饭友团”。可好景不长,受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大流之影响,该团体经过几次历史性裁员后,最终因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不可调和而分崩离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离开组织的我重新开始了“举目皆是饭友团,孤身一人闯饭堂”的生活。就在这关键时刻,区队一个“臭名昭著”的“二人饭友团”向我伸出了热情的“援手”。什么?你说我不该用“臭名昭著”如此恶劣的词语形容阶级兄弟和革命战友?那就请你耐心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饭友一:李传方,湖南籍,区队人称“刷不停”,别号“小芳”。(这一别名曾一度令我为国家省下不少粮食)每次吃饭的时候,一会起身去买瓶饮料,一会起身去买根热狗,曾一顿饭工夫起身七次购买食品。一个人吃饭时创下过十九天将饭卡耗尽的“辉煌历史”,为众人所“仰慕”。区队有不服气者试图挑战,皆以失败告终。
饭友二:宋日明,山东籍,区队人送外号“刷到爆”。该人主食面食,对刷爆饭卡有着无比热忱的情结,曾创造过吃双份鸡蛋面加六个包子加一瓶牛奶加若干零食而刷爆饭卡的“赫赫战绩”。如果不是规定每次刷卡最多不能超过十五元,这个战绩绝对只是他超越自我的起点。单独闯荡饭堂时曾创下单月欠饭堂200元的战绩,四年内无人能出其右。
二者“畸形”的结合带来的结果就是在每个月饭卡严重赤字的同时,以活生生的表演给区队所有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艰苦奋斗教育反面素材。
是接受他们“不怀好意”的“诚邀加盟”,还是继续独自“漂泊”以期下一个组合?我举棋不定。最后,出于对阶级兄弟的关爱,尝试帮助他们改造消费观(虽然自己也是消费方面的失败者),我顶住来自周围巨大舆论压力,选择了“加盟”。
鉴于两位饭友的“前科”,“加盟”之后,在一个月高风清的夜晚,我“刷不停”、“刷到爆”三人齐聚于队军需仓库内,在心中默念“艰苦奋斗是我军优良传统”十遍之后,本着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重新改造的态度,共同制定出台了《饭卡议定书》,并拟定前一个月为磨合期,推选我为“盟主”。《议定书》以七十多条制度严格规定每天谁打饭、一人一天最多吃几碗饭、点几个荤菜几个素菜等等等等,款项之详尽、条件之苛刻,令我们颇有将其悬挂在校园网上供全院人士“拜读”的冲动。
磨合期间,三人每日将《议定书》揣在身上,像遵守条令条例一样严格遵守着《议定书》的规定。尽管面对饮料、炒菜时仍不免心动,可我们一直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坚持着。十几天下来,饭卡上颇有结余,大家表现得都中规中矩。
可有句古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磨合期快结束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力证明了我们的结合是个绝对的错误,也让我深刻明白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古训是多么正确。
那天,我在教研室里交班赶作业,给他们发去短信说中午不去饭堂吃饭了。可进度比较快,刚过十二点就完成了作业,想来想去还是去饭堂吃得了。饭堂里人山人海,找了半天才找到他们两个。一看桌子上摆的东西,我顿时就傻了眼。拉面、饮料、西瓜、烤肉串。《议定书》上严令禁止出现的东西全部出现了。“刷不停”、“刷到爆”两人估计没注意到我的出现,一人手里捏着个鸡腿在狂啃,满嘴流油,如饿狼一般。为了一泄我心中的愤怒,惩罚他们这种卑劣的行为,我一把从他们手里夺下鸡腿,“替”他们啃完……风卷残云过后,三人“酒足饭饱”,相视一笑,掏出口袋里的《议定书》做了擦手纸……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有了这一次裂口之后,我们加快了“腐化”的速度。尽管良心一次次受到拷问,可依旧无法抵抗饭堂里美味的诱惑,从学员餐厅到综合食堂,学院里三个饭堂都留下了我们“饕餮”的身影,见证了我们蹭饭、欠账、借饭卡的种种“恶劣”行径。区队有哥们曾给我们这个组合下过定义:谓饭友者,貌合神离,形同兄弟,实为暗敌,为饭卡利益所系,一丘之貉。
面对如此“恶毒”的定义,我们甚是不服气。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定义逐渐散发出了真理的光芒。到了月底,饭卡见空。蹭饭和借饭卡是没指望了。区队的哥们对我们敬而远之。欠账也没了门路,几个饭堂打菜的师傅们都不买我们账了。没办法,我们想到了用残酷的竞技比赛的方式,对达尔文老先生的“适者生存”理论进行验证:胜者将获得使用饭卡权,淘汰者自谋生路。
首先想到的乒乓球赛。以三人循环赛的方式,取成绩前两名。“刷到爆”屡战屡败,相当惨烈。
在乒乓球赛遭遇“刷到爆”强烈反对之后,象棋博弈登上历史舞台。“刷到爆”依旧屡战屡败,极其惨烈。
面对“刷到爆”“颠沛流离谋生活”的惨状,我与“刷不停”实在于心不忍,主动取消这类考验协调性和智力的竞技项目,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抓阄。话说那一日,在区队众人的监督下,吾等三人将扑克牌暗扣于寝室地板上。“刷到爆”先抓,一张红桃A,几乎稳操胜券“刷不停”伸手,一张黑桃三。瞬时,“刷不停”面红耳赤,捶胸跺地,我放声大笑,击掌鸣欢。“哈哈,这下我不用抽了吧,你一张黑桃三肯定输定了。我运气不怎么好,不过想抽张比你更小的牌很难的哦!”我不忘调侃一下他。“不行!你抽完了我才死心!”“刷不停”显然心有不甘。“抽就抽,小样,今天我看你不到黄河不死心!”话音刚落,牌一翻开,我瘫坐在地。一张方块三!从此,逢抓阄我必输无疑……
大三了,“刷不停”当上了区队长,每天“以权谋私”安排我不用站队,提前去饭堂打饭,美其名曰叫“出公差”。
大四了,“刷到爆”训练时摔断了腿,躺在床上休息了两个月,我和“刷不停”整整给他带了快两个月的饭。
毕业了,“刷不停”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军校的研究生,“刷到爆”分到部队里开始了新的人生,而我留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