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管理智慧的几点思考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5ete346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深刻的管理智慧,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理念,旨在改善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以生为本,实现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在管理中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管理; 以人为本; 无为; 因材施教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传统文化向来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根本。当代大学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二者之间本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价值定位谈到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关于“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追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彼此密切联系的大系统,它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包括对人的微观管理。这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大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合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构建学生管理思路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以尊重人和重视人为出发点来管理人的。管仲在《管子》一《霸言》篇中,记述了一段对话:“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这个“本”理顺了, 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这些思想借鉴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的是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这种教育理念是最现代和最激进的教育思想,它既影响人的活动,也借助对人性的认识,由此可以建立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有效沟通与作用的途径和桥梁。
  二、老子“无为”的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老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见解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汉朝刘邦平天下而立汉室,治理天下就用“无为”思想,表面上看,有为和無为似乎是不相容的,但作为工作方法来看,它们能殊途同归,共同达到“治”的目的。无论是“有为”还是“无为”,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正能让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才是重点,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把任务分配给他们完成,并且给他们提供自由且不脱离组织的空间,就可以使辅导员摆脱那些繁琐的日常事务。
  三、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
  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山祖师,孔子早就认识到教书育人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反映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里,就是要求教育和管理工作者要清楚认识到每个学生因为受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不一样,所以不能追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唯才是举、因人而异,重视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建设和培养,允许学生存在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差异进行不同的培养。
  四、修生正己的管理思想
  “修身正己”就是要求管理者要端正自己的品德和修行。为了活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首先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利用传统文化“言传”,更应注重“身教”。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断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直接面对学生,起言传身教和示范带头作用,自身的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敬业精神和思维方式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等,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知人善用的管理方法
  高校基层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常常一个人带着4-5个班,平均人数超过200人,如果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过问的话恐怕有十二万分的精力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如何选择这些学生骨干,是一位高校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需要练就的能力。这样经过观察筛选,可以选出学生中的真正骨干,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激发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最后,由于当前大学生年龄阶段已经逐步步入95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人主义思想强烈,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太愿意服从学校的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榜样力量的引领。充分挖掘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精神,引导他们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懂得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袁涛.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建设[J].科教文汇,2014(13).
  [2]徐芬.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管理者素质的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钱锋;崔健;苏建国.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
  [4]魏志耕.传统文化因素在成人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1998(11).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应运而生。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以自身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内容新颖独特趣味性强等优势对我国的传统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网络文学的兴起给了读者更大的选择空间,逐渐动摇了传统文学的权威地位。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挑战  网络文学的崛起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网络文学拥有自己的独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各种智能网络终端设备的运用使旅游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正以变革的形式迎来智慧旅游的到来。而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提出了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以期能对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
摘要: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喻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受到世界级的纪念。  关键词:汤显祖;家里;家外;担当与坚守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日子。早在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表》的重要演讲时提议:“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
哲学是文本深层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体育新闻文本而言同样如此。通过对新浪网2014年巴西世界杯新闻报道文本哲学内涵进行剖析,从而得出巴西世界杯新闻报道文本既遵循了和谐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推动,人民群众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得以凸显。这不仅表现在当代文学的主人公形象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塑造人民大众,还表现在当前鼓励人民群众自觉从文学的阅读与欣赏转向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也体现了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策略、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诉求。在此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当代群众写作的文学大众化想象探索,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当代群众写作
摘要:连语论作为一种自八十年代起新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备受关注,一般是以构成连语的主导词的品词性以及与其组合的从属名词的格形式为基准来进行研究的。目前,雖然周彤(2012)对以形容词为主导词的连语进行了系统的记述,但是从连语论的角度考察形容词的多义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运用词组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词组“N1ガN2ニ近い”为中心,结合语料库中的相关例句,对作为主导词的多义形容词“近い”进行研究。  
摘要:死亡作为个体一生最后的环节,被看做是最重要的。丧葬仪式程序神圣而繁琐,充满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本文通过对陕南丧葬仪式的观察和描写,剖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乡村社区的凝聚整合作用。  关键词:丧葬仪式;孝文化;饮食文化;道教文化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死亡对于群体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了纪念亡者曾经的社会价值,举办一场仪式就是必要的,不仅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也成为人间通往极乐世界的必经之路。通
摘要:辛夷坞是当红的80后网络小说作家,她用深情的笔触展现了80后的爱情和生活,尤其对女性形象有细腻的刻画。本文将结合社会现状展现其笔下各类女性形象,并总结这些女性形象给当代女性在生活和爱情上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辛夷坞;爱情;女性形象  辛夷坞是当代女性作家的新起之秀,也是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相继发表了《原来你还在这里》、《晨昏》、《山月不知心底事》等七部作品,被称为“暖伤”青春系列小说的代表
摘要:创意能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真正“活起来”。通过创意,让文物遗存与现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了起来,既有趣又实用,既古意又新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三个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海北州文化;现状;问题;建议  一、海北州文化发展现状  海北州地理位置和生态环
摘要: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不料”一词中的“不”和“料”都是单独使用的单音词,“不料”是对动词“料”的单纯否定,它们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才逐渐由短语合体成为一个动词,进而演变成表示转折意义的虚词的。下面将分析“不料”的历史演变过程。  关键词:不料;演变;语法化  一、唐代以前  (一)春秋战国时期  (1)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春秋《国语》)  (2)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战国《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