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深刻的管理智慧,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理念,旨在改善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以生为本,实现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在管理中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管理; 以人为本; 无为; 因材施教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传统文化向来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根本。当代大学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二者之间本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价值定位谈到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关于“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追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彼此密切联系的大系统,它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包括对人的微观管理。这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大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合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构建学生管理思路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以尊重人和重视人为出发点来管理人的。管仲在《管子》一《霸言》篇中,记述了一段对话:“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这个“本”理顺了, 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这些思想借鉴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的是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这种教育理念是最现代和最激进的教育思想,它既影响人的活动,也借助对人性的认识,由此可以建立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有效沟通与作用的途径和桥梁。
二、老子“无为”的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老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见解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汉朝刘邦平天下而立汉室,治理天下就用“无为”思想,表面上看,有为和無为似乎是不相容的,但作为工作方法来看,它们能殊途同归,共同达到“治”的目的。无论是“有为”还是“无为”,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正能让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才是重点,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把任务分配给他们完成,并且给他们提供自由且不脱离组织的空间,就可以使辅导员摆脱那些繁琐的日常事务。
三、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
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山祖师,孔子早就认识到教书育人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反映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里,就是要求教育和管理工作者要清楚认识到每个学生因为受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不一样,所以不能追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唯才是举、因人而异,重视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建设和培养,允许学生存在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差异进行不同的培养。
四、修生正己的管理思想
“修身正己”就是要求管理者要端正自己的品德和修行。为了活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首先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利用传统文化“言传”,更应注重“身教”。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断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直接面对学生,起言传身教和示范带头作用,自身的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敬业精神和思维方式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等,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知人善用的管理方法
高校基层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常常一个人带着4-5个班,平均人数超过200人,如果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过问的话恐怕有十二万分的精力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如何选择这些学生骨干,是一位高校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需要练就的能力。这样经过观察筛选,可以选出学生中的真正骨干,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激发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最后,由于当前大学生年龄阶段已经逐步步入95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人主义思想强烈,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太愿意服从学校的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榜样力量的引领。充分挖掘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精神,引导他们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懂得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袁涛.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建设[J].科教文汇,2014(13).
[2]徐芬.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管理者素质的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钱锋;崔健;苏建国.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
[4]魏志耕.传统文化因素在成人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1998(11).
关键词:传统文化; 管理; 以人为本; 无为; 因材施教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传统文化向来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根本。当代大学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二者之间本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价值定位谈到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关于“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追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彼此密切联系的大系统,它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包括对人的微观管理。这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大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合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构建学生管理思路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以尊重人和重视人为出发点来管理人的。管仲在《管子》一《霸言》篇中,记述了一段对话:“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这个“本”理顺了, 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这些思想借鉴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的是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这种教育理念是最现代和最激进的教育思想,它既影响人的活动,也借助对人性的认识,由此可以建立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有效沟通与作用的途径和桥梁。
二、老子“无为”的思想对学生管理的启示
老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见解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汉朝刘邦平天下而立汉室,治理天下就用“无为”思想,表面上看,有为和無为似乎是不相容的,但作为工作方法来看,它们能殊途同归,共同达到“治”的目的。无论是“有为”还是“无为”,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真正能让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才是重点,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把任务分配给他们完成,并且给他们提供自由且不脱离组织的空间,就可以使辅导员摆脱那些繁琐的日常事务。
三、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
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山祖师,孔子早就认识到教书育人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反映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里,就是要求教育和管理工作者要清楚认识到每个学生因为受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不一样,所以不能追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唯才是举、因人而异,重视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建设和培养,允许学生存在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差异进行不同的培养。
四、修生正己的管理思想
“修身正己”就是要求管理者要端正自己的品德和修行。为了活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首先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利用传统文化“言传”,更应注重“身教”。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断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直接面对学生,起言传身教和示范带头作用,自身的文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敬业精神和思维方式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等,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知人善用的管理方法
高校基层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常常一个人带着4-5个班,平均人数超过200人,如果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过问的话恐怕有十二万分的精力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信息沟通的纽带。如何选择这些学生骨干,是一位高校学生基层管理工作者需要练就的能力。这样经过观察筛选,可以选出学生中的真正骨干,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激发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最后,由于当前大学生年龄阶段已经逐步步入95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人主义思想强烈,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太愿意服从学校的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榜样力量的引领。充分挖掘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精神,引导他们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懂得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袁涛.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建设[J].科教文汇,2014(13).
[2]徐芬.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管理者素质的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钱锋;崔健;苏建国.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
[4]魏志耕.传统文化因素在成人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