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基本运营环节及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突破传统的机械式运营管理,不断发展平台式运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以路桥类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寻求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新策略。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运营策略 路桥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076-0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行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运营水平及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运营才能提高企业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将以路桥公司为例,探索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策略问题。
1 建筑施工企业概述
1.1 建筑施工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界定为专门从事建筑的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等有关活动的企业,这里的建筑范围较广,可以是建筑工程(道路、桥、隧道等),也可以是市政工程(线路、管道等),还有设备安装或者装修工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营销过程与制造业和零售商不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自身特点,目前部分学者和企业实践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其特点进行研究。魏洁(2015)在研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时,从产品、生产、项目以及周期4大方面归纳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巨大、周期长、生产复杂等特点[1]。王和平(2008)在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机制改制研究中,通过与民营企业对比,不难发现国有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产权关系模糊的制度特点[2]。总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大型建筑,以大型固定资产为主,其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产品形式多样,价值高,工程技术相对复杂。
1.2 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1.2.1 市场环境不景气,业务量减少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感觉市场环境不景气,国内建筑类产品需求下降,业务量明显减少,因此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人力资源成本大幅提高,供应商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出现人力资源流失严重、资金链断裂、施工垫资、拖欠款项等问题,在缩减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国家收紧宏观调控政策,施工企业贷款困难,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1.2.2 融资渠道不畅,企业捉襟见肘
首先,我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运行资金有限,而中小型企业则出现了资金严重短缺现象。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又因为企业特点,如大型建筑企业、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缓慢,很难拓宽融资渠道。最后,银行贷款融资困难。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在产品,又由于银行的贷款标准很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产品不可以提交作为抵押产品,迫使大量建筑施工企业无法从银行拿到合法贷款。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的状态中,工程资金链常常出现问题,导致各种工程延误和工程事故出现。
1.2.3 运营模式落后,改革迫在眉睫
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缺乏科学的公司治理模式,在运作过程中无法和市场需求完全对接,同时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监督,因此我国大部分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正在寻求经营机制民营化的道路。改革过程中涉及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成本管理、安全施工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内容,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民营化改制已初见成效。
2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及管理模式
2.1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基本环节
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零售或生产企业,其基本的业务环节包括:业主需求形成承包市场——施工企业承揽项目——项目施工——项目交付及服务——从承包市场重新承揽项目并重复上述过程,将整个环节的具体内容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呈现,可分为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两大类如图1所示[3]。
建筑施工企業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项目承揽、内部后勤、项目施工以及项目交付和缺陷期服务四项。其中:项目承揽包括获得项目过程中开展的一切活动;内部后勤主要是原材料的储运,施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储备材料的稳定性差,为了做好内部后勤,材料的储运通常与辅助活动中的“采购”同时进行;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为履行施工合同,集合施工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周转材料和分包商等)形成施工能力,并将其作用于建筑材料,最终完成合同任务的一次性活动过程;项目交付及缺陷期服务指项目的合同化交付以及移交后按合同规定需要提供的服务。建筑施工企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四项。其中:采购指原材料、构(配)件和施工资源的采购;技术开发指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以及其他“诀窍”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所有参与企业内外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和付酬等活动;企业基础设施包括企业基础管理、财务、发展战略、计划、质量保证等。
2.2 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在不断变化,项目的完成不仅需要内部协作,更需要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的相互融通。俞启元(2012)对建筑施工企业协同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价值网的一般形式,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不是机械的流程管理,每个运营节点都是动态的存在,不同层面之间的运营产生交织,并与外部市场形成协同发展[3]。李亮(2015)研究了施工企业EPC运营模式,强调了建筑施工企业价值溢出就要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不断实现施工服务一体化[4]。
基于目前的研究和上文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的分析,本文认为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运营过程中涉及业主、供应商、政府及其他利益群体,各方之间由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流组成庞大的价值网,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打破传统机械式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渐演变为平台运营模式,平台内部以项目为核心,各部门协同合作,以完成项目并交付工程为目标。对于外部市场,平台一方面对接业主,满足不同业主需求,另一方面对接第三方,包括供应商、项目监管、质量检测等多方利益群体,该平台呈现了多边市场的运作特点,与电子商务平台所不同的是,它以施工为基础,直接参与整个项目的生产与运作。 2.3 建筑施工企业平台模式运作机制
在信息化和资本化的驱动下,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基本运营环节,将内部平台和外部市场协作相整合,最终形成了本文所提到的平台运营模式,它的运营机制由两部分组成:内部平台运作以及外部市场协调(如图2所示)。
内部平台采取了项目管理和资源部门相互交织的运营机制,其中项目管理包括了经营管理、计划分配、财务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部门,资源部门包括了设备、劳务、材料以及资金的分配。内部平台运营开始于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进行分析,了解业主的施工需求,判断该项目所需资金、物料、人员配置等问题,编制投标文件,通过招投标承接项目,项目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后开始运作,企业根据项目规模及技术水平的要求进行资源的分配,在此基础上开始项目的施工及管理,最终项目完成并交付业主,整个运营过程的价值流和资金流与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方向一致。
外部市场连接了业主、供应商、施工、咨询、设计等第三方群体,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中,业主需求是核心力量,平台中业主项目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咨询服务等机构进入平台。相反,当平台另一端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也会吸引更多的业主选择该施工企业的服务项目,此时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单一的项目施工,而是产业信息流和价值流交换的平台。外部市场运营机制开始于客户群体的分析,包括业主及其他第三方群体,其次要积累优势资源,要通过外部市场吸引更多的项目进入平台,需要有品高质优的供货商等服务提供商,资源的积累以及核心能力的提高是锁定业主的关键,最后维护协同关系。平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成员以及市场外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维护,是整个平台不断创造价值的基础。
2.4 建筑施工企业平台运营支撑条件
该机制的运行需要一系列支撑条件,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支撑。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流失以及人力资源质量低的问题,然而本文中提到的平台运作机制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平台维护,更需要专业人士不断优化平台,例如平台内部项目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外部市场客户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客户关系优化等内容,符合平台需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运营动起来的保障。第二是软件设备的支撑。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已具备这一条,然后软件的匹配还有待提升。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引入和开发适合企业运营的软件配套设施。最后是平台规则的制定,即建筑施工企业的制度建设。在新的运营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整个价值网的核心,需要制定标准的流程规范以及制度建设,维护平台各方的核心利益,合理分配平台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3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运营管理策略措施——以路桥公司为例
路桥公司是以公路工程施工、独立桥梁施工等为主要业务对象的建筑施工企业,是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到国内外各类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减缓,路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面临市场饱和,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供应商价格上涨,企业筹资困难,市场不规范等新问题,基于上文建筑施工企业运营模式分析,路桥公司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实施多元化经营,完善一体化战略
路桥施工企业要依托前瞻性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为主线,立足于以区内路桥建设,并同时开展、市政、房建、港口、水利、机电设备安装等业务,逐渐形成多元化经营战略,稳健发展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发相关联产业,不斷调整经营结构以求更好应对市场变化,将业主、供货方、咨询服务公司、设计公司等产业纳入产业平台,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平台发展模式。
3.2 改革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路桥施工企业要改变目前速度型、劳动密集型、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效益,大力引入科学技术,并向集约型的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改革生产方式,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通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比较困难,只能通过高新技术植入产业链条,向产业下游或者上游发展新的业务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以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产业链,建设精品工程,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
3.3 变革管理、再造流程、建设信息化
路桥施工企业生产方式的改革以及产业链的升级都需要组织管理机构的支撑。目前施工企业以项目为运行载体,组织机构层级繁杂,庞大的运行体系无形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因此施工企业实施转型升级要进行组织机构的改革,重新设计管理流程,形成标准化和程序化,推行扁平化,精减管理层,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的流失是造成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本高的一大原因,因此企业要建立科学人力资源培训和绩效考核体系,为施工企业发展寻找吸引人才。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企业施工企业将信息化和企业管理融为有机体,提高企业管控效率,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魏洁.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8).
[2] 王和平.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机制民营化探讨[J].金融经济月刊,2008(11).
[3] 俞启元.基于价值网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模型研究[J].企业经营管理,2012(02).
[4] 李亮.以价值链理论分析施工企业EPC运营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2015(01).
[5] 常魁星.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EB/OL].中华铁道网,2013(07).
[6] 李丽红.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浅析[J].财会通讯,2009(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运营策略 路桥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076-0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行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运营水平及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运营才能提高企业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将以路桥公司为例,探索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策略问题。
1 建筑施工企业概述
1.1 建筑施工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界定为专门从事建筑的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等有关活动的企业,这里的建筑范围较广,可以是建筑工程(道路、桥、隧道等),也可以是市政工程(线路、管道等),还有设备安装或者装修工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营销过程与制造业和零售商不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自身特点,目前部分学者和企业实践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其特点进行研究。魏洁(2015)在研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时,从产品、生产、项目以及周期4大方面归纳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巨大、周期长、生产复杂等特点[1]。王和平(2008)在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机制改制研究中,通过与民营企业对比,不难发现国有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产权关系模糊的制度特点[2]。总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大型建筑,以大型固定资产为主,其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产品形式多样,价值高,工程技术相对复杂。
1.2 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1.2.1 市场环境不景气,业务量减少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感觉市场环境不景气,国内建筑类产品需求下降,业务量明显减少,因此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人力资源成本大幅提高,供应商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出现人力资源流失严重、资金链断裂、施工垫资、拖欠款项等问题,在缩减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国家收紧宏观调控政策,施工企业贷款困难,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1.2.2 融资渠道不畅,企业捉襟见肘
首先,我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运行资金有限,而中小型企业则出现了资金严重短缺现象。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又因为企业特点,如大型建筑企业、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缓慢,很难拓宽融资渠道。最后,银行贷款融资困难。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在产品,又由于银行的贷款标准很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产品不可以提交作为抵押产品,迫使大量建筑施工企业无法从银行拿到合法贷款。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的状态中,工程资金链常常出现问题,导致各种工程延误和工程事故出现。
1.2.3 运营模式落后,改革迫在眉睫
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缺乏科学的公司治理模式,在运作过程中无法和市场需求完全对接,同时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监督,因此我国大部分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正在寻求经营机制民营化的道路。改革过程中涉及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成本管理、安全施工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内容,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民营化改制已初见成效。
2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及管理模式
2.1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基本环节
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零售或生产企业,其基本的业务环节包括:业主需求形成承包市场——施工企业承揽项目——项目施工——项目交付及服务——从承包市场重新承揽项目并重复上述过程,将整个环节的具体内容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呈现,可分为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两大类如图1所示[3]。
建筑施工企業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项目承揽、内部后勤、项目施工以及项目交付和缺陷期服务四项。其中:项目承揽包括获得项目过程中开展的一切活动;内部后勤主要是原材料的储运,施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储备材料的稳定性差,为了做好内部后勤,材料的储运通常与辅助活动中的“采购”同时进行;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为履行施工合同,集合施工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周转材料和分包商等)形成施工能力,并将其作用于建筑材料,最终完成合同任务的一次性活动过程;项目交付及缺陷期服务指项目的合同化交付以及移交后按合同规定需要提供的服务。建筑施工企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四项。其中:采购指原材料、构(配)件和施工资源的采购;技术开发指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以及其他“诀窍”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所有参与企业内外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和付酬等活动;企业基础设施包括企业基础管理、财务、发展战略、计划、质量保证等。
2.2 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在不断变化,项目的完成不仅需要内部协作,更需要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的相互融通。俞启元(2012)对建筑施工企业协同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价值网的一般形式,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不是机械的流程管理,每个运营节点都是动态的存在,不同层面之间的运营产生交织,并与外部市场形成协同发展[3]。李亮(2015)研究了施工企业EPC运营模式,强调了建筑施工企业价值溢出就要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不断实现施工服务一体化[4]。
基于目前的研究和上文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的分析,本文认为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运营过程中涉及业主、供应商、政府及其他利益群体,各方之间由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流组成庞大的价值网,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打破传统机械式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渐演变为平台运营模式,平台内部以项目为核心,各部门协同合作,以完成项目并交付工程为目标。对于外部市场,平台一方面对接业主,满足不同业主需求,另一方面对接第三方,包括供应商、项目监管、质量检测等多方利益群体,该平台呈现了多边市场的运作特点,与电子商务平台所不同的是,它以施工为基础,直接参与整个项目的生产与运作。 2.3 建筑施工企业平台模式运作机制
在信息化和资本化的驱动下,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基本运营环节,将内部平台和外部市场协作相整合,最终形成了本文所提到的平台运营模式,它的运营机制由两部分组成:内部平台运作以及外部市场协调(如图2所示)。
内部平台采取了项目管理和资源部门相互交织的运营机制,其中项目管理包括了经营管理、计划分配、财务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部门,资源部门包括了设备、劳务、材料以及资金的分配。内部平台运营开始于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进行分析,了解业主的施工需求,判断该项目所需资金、物料、人员配置等问题,编制投标文件,通过招投标承接项目,项目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后开始运作,企业根据项目规模及技术水平的要求进行资源的分配,在此基础上开始项目的施工及管理,最终项目完成并交付业主,整个运营过程的价值流和资金流与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方向一致。
外部市场连接了业主、供应商、施工、咨询、设计等第三方群体,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中,业主需求是核心力量,平台中业主项目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咨询服务等机构进入平台。相反,当平台另一端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也会吸引更多的业主选择该施工企业的服务项目,此时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单一的项目施工,而是产业信息流和价值流交换的平台。外部市场运营机制开始于客户群体的分析,包括业主及其他第三方群体,其次要积累优势资源,要通过外部市场吸引更多的项目进入平台,需要有品高质优的供货商等服务提供商,资源的积累以及核心能力的提高是锁定业主的关键,最后维护协同关系。平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成员以及市场外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维护,是整个平台不断创造价值的基础。
2.4 建筑施工企业平台运营支撑条件
该机制的运行需要一系列支撑条件,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支撑。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流失以及人力资源质量低的问题,然而本文中提到的平台运作机制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平台维护,更需要专业人士不断优化平台,例如平台内部项目管理,财务风险控制,外部市场客户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客户关系优化等内容,符合平台需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运营动起来的保障。第二是软件设备的支撑。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已具备这一条,然后软件的匹配还有待提升。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引入和开发适合企业运营的软件配套设施。最后是平台规则的制定,即建筑施工企业的制度建设。在新的运营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整个价值网的核心,需要制定标准的流程规范以及制度建设,维护平台各方的核心利益,合理分配平台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3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运营管理策略措施——以路桥公司为例
路桥公司是以公路工程施工、独立桥梁施工等为主要业务对象的建筑施工企业,是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到国内外各类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减缓,路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面临市场饱和,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供应商价格上涨,企业筹资困难,市场不规范等新问题,基于上文建筑施工企业运营模式分析,路桥公司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实施多元化经营,完善一体化战略
路桥施工企业要依托前瞻性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为主线,立足于以区内路桥建设,并同时开展、市政、房建、港口、水利、机电设备安装等业务,逐渐形成多元化经营战略,稳健发展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发相关联产业,不斷调整经营结构以求更好应对市场变化,将业主、供货方、咨询服务公司、设计公司等产业纳入产业平台,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平台发展模式。
3.2 改革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路桥施工企业要改变目前速度型、劳动密集型、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效益,大力引入科学技术,并向集约型的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改革生产方式,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通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比较困难,只能通过高新技术植入产业链条,向产业下游或者上游发展新的业务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以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产业链,建设精品工程,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
3.3 变革管理、再造流程、建设信息化
路桥施工企业生产方式的改革以及产业链的升级都需要组织管理机构的支撑。目前施工企业以项目为运行载体,组织机构层级繁杂,庞大的运行体系无形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因此施工企业实施转型升级要进行组织机构的改革,重新设计管理流程,形成标准化和程序化,推行扁平化,精减管理层,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的流失是造成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本高的一大原因,因此企业要建立科学人力资源培训和绩效考核体系,为施工企业发展寻找吸引人才。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企业施工企业将信息化和企业管理融为有机体,提高企业管控效率,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魏洁.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8).
[2] 王和平.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机制民营化探讨[J].金融经济月刊,2008(11).
[3] 俞启元.基于价值网的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模型研究[J].企业经营管理,2012(02).
[4] 李亮.以价值链理论分析施工企业EPC运营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2015(01).
[5] 常魁星.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EB/OL].中华铁道网,2013(07).
[6] 李丽红.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浅析[J].财会通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