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的内容及策略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3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关键是立德树人核心力的提升。教师要增强立德树己的自省力,育人先立己,才有底气去立人;要生发有教无类的笃定力,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培养洞明世事的观察力,准确把脉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发展态势;要磨砺因材施教的教学力,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正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要提高情同此心的理解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要提升激励唤醒的引导力,激发学生有所为的热情。
  关键词
  育人能力;立德树人;核心力
  作者简介
  曹加明,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人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外在条件的影响,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自身内驱力的开掘与释放。教师的育人能力的提升当然也不例外。教育行政部门搭建的发展平台当然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奢望躺在发展平台上“自动”成长、成功。教师应该自觉地走上育人能力自我建设的大道上来。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其关键无疑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立德树人的核心力是教师育人能力之“定盘星”。那么,教师要提升哪些立德树人的核心力?又该如何提升?
  一、增强立德树己的自省力
  教师立德树人,首在增强立德树己的自省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与“认识你自己”,是东西方先贤给予后世之人的谆谆教诲。以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无疑需要增强立德树己的自我省察能力。
  教师教书治学,所为者何?当然是为了立己立人,亦即“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进而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以立呢?我们需要谨记孔子的谆谆教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在阅读、教学、思考中自立,否则,很容易沦为嘴上一套、行动上又一套的“双面人”。言行不一,别说立德树人了,就连立身立己都无法做到,又有何底气去立人呢?
  因此,教师育人能力建设首要一环无疑就是立德树己。教师只有自己首先成为遵纪守法、崇真向善、担当有为、有情怀、有人性光芒的人,不仅成为古圣先贤孜孜以求的“君子”,而且成为有视野、有胸怀的现代公民,才能够在三尺讲台上成为“身正为师,言正为范”的育人者!事实上,教师的一言一行有着不可低估的育人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自身的立己成己的程度,也是一种难得的育人资源,甚至可以说是更直观、更鲜活的育人资源,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自发地增强立德树己的自省力,堂堂正正地做人,才会有勇气和底气教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缺少了自省力,教师就可能沦为形形色色的“器”,那样的话,作为当代教育者的我们岂不是连两千多年前就坚定地喊出“君子不器”的古人都不如了嗎?如果教师不能首先成为立己成己的真正的人,而是像鲁迅笔下的“昏睡者”那般,或装睡,或真睡而“不愿、不能醒来”,那么就谈不上立德树人。
  因此,育人先立己,立人先立心,教师的育人能力建设,首在增强立德树己的自省力。
  二、生发有教无类的笃定力
  人,生而平等。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平等”的种子,是新时代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当代教师的当务之业。尽管“理固宜然”,但当代教师能够发自内心地坚定有教无类的信念,能够自觉地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事实上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家境不同。有教无类,教师就不能嫌贫爱富,不因学生之家境殷实而青睐有加,不因学生之家境一般就漠然待之。当代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每一位学生不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应该受到重视。
  同时,青少年学生个性各异,性格有别。他们有的活泼灵动,有的沉稳敦厚;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落落大方,有的内向拘谨;有的乖巧听话,有的颇有主见;有的合群,有的特立独行……此刻,教师就不能固执地拿着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该正视学生的个性各异、性格有别之现实,不根据个人的喜好而任性地有选择地施教,而需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平等对待学生,力争做到有教无类。
  社会难免会对那些落落大方、乖巧可爱的孩子青睐有加,但教师必须从世俗的观念中突围而出,因为教师担负着立人之重任,因而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而应该尊重差异,有教无类。如此,教师才不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被忽略、被歧视的阴影,才不会让学生在人生的成长初期就遭遇“寒流”,更不会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对社会公平与正义心怀疑虑。
  因此,教师生发有教无类的笃定力,是立德树人之教育事业的当然需要,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应然要求。
  三、培养洞明世事的观察力
  教师育人能力自我建设,还需要培养自身洞明世事的观察力。教育不像工业,更像农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比农业更加精细,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年轻生命,而且是个性各异的生命,他们的一颦一笑都有着独特的意蕴。因此,对于以立人为己任的教师而言,洞明世事的观察力不可或缺。
  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教育生活中的细致的一幕幕就会被轻易忽略;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就会见怪不怪;那些蕴含着教育哲理的寻常故事,就不会被关注;那些看似寻常的细节中的育人契机,就会被错失;教育生活中的“人”,就不会被发现。因此,担负育人重任的教师需要增强洞明世事的观察能力—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洞察学生的心理波动,进而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引导,真正地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好向导。必须指出的是,教师提高洞明世事的观察力,并不是要事无巨细地做“无所不为”的养育“巨婴”的“万能保姆”,更不是要做学生私人生活的窥探者,而是要敏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绪,在学生状态低迷、情绪低落的时候倾听、理解他们,做他们压力的疏导者,鼓励他们做坚韧、执着的抗压者;在学生收获成功的时候,做他们的鼓舞者、肯定者,引导他们去做从容、坦荡的奋进者;在学生偶尔志得意满的时候,做学生坦诚的提醒者,引导他们去做谦逊、平和的可持续发展者……   在育人能力自我建设过程中,教师着力培养自己洞明世事的观察力,才不会成为育人现场的闭目塞听者,才能够准确、及时地把脉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发展态势,才能够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上成人之路。
  四、磨砺因材施教的教学力
  在育人实践中,一线教育者既要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正视每一位学生其实又是独特的“这一个”。教师不能固执地以为凭着多年经验的积累,自己已经掌握了教育之道,因而踌躇满志地在教育生涯中凭借经验“一站到底”,而应该理性地以全新的眼光来面对每一位学生,真正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事实上,因材施教不仅仅是知易行难,甚至可以说知也未必是容易之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绝非易事,否则鲁迅先生也不会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之慨叹,古人也不会有“知己难求”之感慨了。教师真正理解、懂得每一位学生,不是轻而易举的易事。教师逐步认清“这一个”是怎样的“天生之材”,这其实并不简单,需要眼力,需要耐心,需要同理之心。
  即便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加上同理心的加持,真正读懂、理解“这一个”,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因其材”而“施其教”。教育者需要扪心自问:我持有的是怎样的成才观?何谓成才?是工厂化、模式化地生产千人一面的器具式的“才”,还是回到立人之教育宗旨本身,让学生真正成为“他自己”,而非成为他者所期望他成为的那个样子?育人者,只有首先在内心笃定地明确自己所立之人为“真正的人”而非形形色色的各类“器”,因材施教方有价值可言,否则,教育只是快捷简单地“制器”罢了。
  明确了教育的宗旨乃是立人,真正看清、读懂了每一位学生乃是独特的“这样的材”,因材施教才有了切实的前提。那么,在此背景下,何以施教呢?施教必须顺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他们“扬长”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在自己钟爱的领域里自由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协助他们去除成人成才之路上“横生”的有形无形的“枝节”,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以己之才为依托,以教育者的因材施教为“风”,实现“随风直上九万里”。如此,教师方是在真正提升自己因材施教的教学力。
  五、提高情同此心的理解力
  教师的育人能力自我提升不可或缺的另一条路径,是提高情同此心的理解力。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更是离不开理解。此种理解不是口头上客套式的随口之言,而应该是情同此心的理解。
  先贤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尤其需要秉持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如此,学生才会愿意敞开心扉,教师才能把握真实的学情—倾听学生的困惑、烦恼、纠结之心声,进而在换位思考中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行动中的顾虑、憧憬中的疑惑、奋进中的茫然,以现身说法、情境代入等方式帮助他们消除顾虑、解除疑惑、廓清茫然。
  教师真正以同理心倾听、理解学生,师生之间才会真正拆除隔膜之樊篱,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问题才可能被发现。教师以同理心对待学生,学生不仅不会拒教师于千里之外,反而会更加信赖教师、更愿意将教师视为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引领者,而不是将教师看作高高在上的训诫者,更不会将教育者视为人生路上熟悉的陌生者。如此一来,教师的教育引导才有可能真正展开。否则,学生很难倾听一个他自己内心所排斥的人的任何忠言、良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提高情同此心的理解力,育人的道路才能真正鋪展开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才有了切实的可能。不仅如此,教师在理解学生的过程中其实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甚至可以说,教师也再次获得了一次成长的契机,此之谓“教学相长”。
  六、提升激励唤醒的引导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育人能力建设至为关键的一环是提升激励唤醒的引导力。培养洞明世事的观察力、提高情同此心的理解力,最终都是为了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没有对学生的细致观察,所谓的激励很容易沦为千篇一律的自说自话;没有对学生的理解,所谓的唤醒和鼓舞,就难免沦为空泛虚无的自我陶醉或是隔空表演。
  提升激励唤醒的引导力,不是要教师在前面“搀扶着学生,不肯放手”,学生只能在后面亦步亦趋地邯郸学步;亦不是要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听其自然。提升教师激励唤醒的引导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教师在观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正读懂学生,然后根据其兴趣爱好“循循然善诱人”,鼓励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激发他们有所为的热情。
  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沟通家长和班级内的其他任课教师,进而形成育人的合力,让学生在多重理解和唤醒中无法、也不愿再“昏睡”下去,而是迫切地“醒来”,并急切地踏上属于自己的成人之路。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那么,真正好的教育当然更不能“降到技术层面”,更需要立足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对学生的唤醒亦是在唤醒学生的自身认同意识,进而激励他们去追求自身完整。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又何尝不是在追求与实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呢?教师提升激励、唤醒的引导力,是育人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又何尝不是教师实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重要路径呢?
  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应该不等不靠。教师增强立德树己的自省力、生发有教无类的笃定力、培养洞明世事的观察力、磨砺因材施教的教学力、提高情同此心的理解力、提升激励唤醒的引导力,庶几切实实现教师育人能力自我提升。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从操场散步的确立目标,到家校合作的鼓励支持,再到集体生日的温暖感动,分层走班的因材施教和特色活动的激发潜能,从学生自身、家庭、班级、年级、学校五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我不行”到“我可以”,引导学生爆发“小宇宙”,释放活力,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陶行知先生将教育分为三种:死的教育、半死不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死的教育,没有指望了,索性把它埋下去;半死不活的
摄影/史国芳宝贝优国际摄影工作室化妆/曹锎云  场地提供/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魔法时工作室    说起美术,你可能首先会想到画画吧?事实上,玩橡皮泥、折纸、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等,都是孩子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而且,家就是孩子最早的美术课堂。    5个阶段的生活引导,让宝宝亲近美术  美术教育从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开始了。如果能够按照美术活动的规律,让宝宝一步一步地接近美术,  那么,一个
如果主体教育是“汉堡”,那家庭教育就要给“蔬菜”,这样才能够保障一个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可能性。  作为家长需要做补偿系统,这不是指当一个孩子在学校适应不太好,学习不顺利,就去找家教让他做更多的题,迫使孩子适应这个教育体制,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同。  家长的关键作用在于对主体教育的一个完满和补充,而不是加强。如果学校给“汉堡”,回家你还用同样的方式去教导他,就等于给他补“汉堡”,那家长只是再加了
中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放之四海皆准”,药选得不对,可能会加重宝宝的病情!  平时,妈妈们都爱在家中备些小中药,孩子不舒服了、吃多了,或者换季的时候,给他吃上一些。“反正中药也没什么副作用,让他吃去呗!”一般人都这么想。可是,中药也不能随便吃,否则,不光治不了病,还会加剧病情。什么体质什么病症吃什么药,都是有讲究的。    感冒发烧    银翘解毒丸  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
Reading Is Cool!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孩子向前走》。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走啊走,第一眼看见的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甚至他就成了那东西……  当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的时候,这一切都要靠你了。  我们选择了一本好书,就给他找到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我们牵着他的小手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就给他抹上了精神底子的第一层色彩。  不知不觉,他已经学会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而你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怎么让孩子把这个“口号”落到实处!    孩子是在睡中长,所以,充足的睡眠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不过你知道吗,并不是让他睡够时间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还要让他养成与大自然同步的习惯,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长得更好  生长激素的分泌是有特定的昼夜规律的,每天夜间22点至凌晨1点是分泌的高峰期,分泌量可占到全天分泌量的20%~40%。因此,让孩子在晚上8~9点
你家里有专门对付外伤的急救箱吗?如果还没有,我们帮你一起来装备;如果有了,也来看看你的小箱子里还有哪样东西没配齐?    孩子经常会出些小状况,磕了、碰了、被虫子咬了……所以,对付小伤口的外用药就必不可少。把它们单独放在一个小箱子里,既可以和内服药区别开来,用的时候也方便。  1.石碳酸炉甘石洗剂  孩子患皮炎丘疹,皮肤又没有明显糜烂渗出,或被蚊虫咬伤时都可以涂用。  2.碘伏  是一种广谱杀菌剂
专家介绍  刘丹。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在这个专栏里,身兼妈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重要职位的她,将用一则则生动有趣的日记故事,以及从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更多的妈妈调整心理、平和心态,做“聪明”的妈妈,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妈妈。    2002年05
到今天,《父母必读》已经整整3 0年了。3 8 2期杂志,伴随着千万父母的养育生活。也陪伴了千万孩子的成长。回顾《父母必读》走过的30年,我们清晰地看到,《父母必读》的眼光始终是在关注未来:  *在社会上推崇“为孩子牺牲自己才是好父母”的声浪中,《父母必读》谨慎地告诫父母,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成为帮助孩子远航最好的港湾;  *在社会上盲目相信“右脑开发”的风潮中,《父母必读》又在第一时间组织文章
一定要这样做,才能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一定要自己成熟了才做母亲?  母乳=好妈妈,牛奶=坏妈妈?  一定不能打孩子,不该有厌烦情绪吗?  做母亲一定要和自责和内疚相伴吗?  到了某个时间宝宝没有出现“应该”出现的能力,你会感到沉重和阴郁吗?  怀抱着孩子比把他放在推车里更具母爱吗?  ……  可能每个妈妈每天都会用这些问号问自己。因为,各种各样的说法实在是太多了,其中不乏很多“专家”的理论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