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rn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知识经济的不断更新,公共空间的种类和功能空前丰富,与公共设施相关的建筑不断发展更新。城市公共空间愈发美轮美奂,多姿多彩。如今商场、广场等众多公共空间都与公共艺术相结合,绘上了各式各样的壁画。壁画与建筑物是相辅相成的,其依附于建筑物,又使建筑物更有价值,壁画的装饰美化功能充分展示了空间的优点,将自身的艺术观念生动地传达给了公共空间环境中的人们。
  关键词:现代壁画;城市公共空间;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1 现代壁画的发展现状
  壁画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绘画表现形式,可以作为素材运用于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历史性、艺术性[1]。从现代角度来看,壁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公共环境艺术的组成部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公共艺术并没有得到普及与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们对公共艺术的需求逐渐增加,审美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随之而来的是对公共空间的高要求。壁画不仅给予空间丰富的填充,也提升了空间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南京市地铁一号线壁画为例,详细介绍现代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情况。
  1.1 南京地铁一号线壁画介绍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发展主流。国内地铁壁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地铁站刻上浮雕、绘上壁画,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南京地铁一号线使用壁画、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作为提高地铁空间艺术水平的方式。其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大量带有艺术气息的艺术品涌入,极大地增强了地铁内部的艺术气息。
  张静创作的《金陵览胜》是南京站的壁画主题,由青花瓷钢板为原材料雕刻而成,用料新颖大胆,更是将夫子庙、长江大桥等金陵地标建筑有条不紊地排列在壁画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韵。玄武门站的壁画为《水月玄武》,画面以浅绿色和深蓝色为主,湖水与荷叶交相辉映,荷叶的各种形态在壁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玄武湖静谧、优美、清透之感随之而来。中华门站的壁画为《明城遗韵》,这一站的壁画凸显了明长城的造型以及中华门城堡的造型,其中城墙门和砖块雕刻得十分细致,图案花纹种类多样、真实。
  今天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3],地铁是城市的首要交通工具。地铁站人流量大的这一特点,使地铁站的壁画影响广泛,文化艺术也通过壁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1.2 现代壁画对人们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全国经济水平飞速提高,人们更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也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发展[4],壁画在公共艺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使人们更加重视对生存空间的创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空间环境的好坏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现在的空间环境比较好,人们在对空间形态、作用等提出要求的时候,也对空间的文化功能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壁画艺术与空间环境相结合至关重要。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渴望壁画这种形式的艺术在优化空间的同时,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空间环境。
  2 现代壁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大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越来越接近国际化标准,但部分城市公共空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5]。
  2.1 自身问题
  2.1.1 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层面的要求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然而现代壁画的整体水平却没有得到较大提升。时代虽然在进步,但人们的思想依旧保守,问题依然存在,现代壁画在当今缺乏创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比较形式化。
  2.1.2 脱离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壁画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应当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根据,对其加以丰富和创新,使艺术作品高于生活。但目前,很多壁画艺术家无法走近生活去体验和感受,仅凭单纯的信息检索创作壁画。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立足于生活,感受生活带来的无限魅力,积极开拓创新,选择与现代生活相近的题材,以满足市场需求[6]。
  2.1.3 不尊重原创,缺乏创新
  虽然最近几十年,国内壁画数量大幅增加,并且质量随之提升,画师的技艺也越来越高超,但还有许多作品依然无法摆脱国外壁画艺术审美的影响。许多新锐设计师都有不错的想法,但阅历不足[7]。这些壁画作品主题相似,內容相同,形式与材质都有很强的重复性。我们应摆脱西方审美评价标准的束缚,回归本真的状态[8]。
  2.1.4 作品风格单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艺术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境下,壁画的创新尤其重要。但现代壁画大多在艺术形式、平面装饰色彩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缺乏多样性。壁画艺术作品应该是各有特色、独具一格的,不应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的。
  2.2 壁画与公共空间相互关系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规划意识
  在城市建设中,早期的城市建设规划极其有内涵,使人们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成为必然。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从功能需求逐渐偏向精神需求[9]。公共艺术品不仅是一座城市亮眼的装饰品,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9],各个地方都有自身的地域性,所以规划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墙体的设计意识相对不足,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不充分,对现代壁画作为城市名片的认知不足等,都是阻碍现代壁画创作的因素。
  2.2.2 空间意识淡薄
  在人们空间意识淡薄的情况下,艺术作品凭借形象打造一种触动人心的形式,人们难以领悟其体现的文化意蕴、哲学理念等[10]。只有将现代壁画与其所在的空间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展现壁画的艺术价值。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空间场所与自然之间的情景交融[11]。壁画作品在整体空间中的存在感以及空间的体现、空间功能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壁画与城市空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与特定的空间环境有特殊的关系。它形成了作品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的连续性[12]。   2.2.3 生态观念淡薄
  在当今社会,生态理念俨然成为一股热潮[13]。空间关系成了一个有待解决的大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一直是人们的追求[14]。从一开始,人们就选择城市作为自己的生活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通过各种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但在人们感受美好的同时,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来,环境受到的破坏短时间内无法弥补,这也警醒我们要树立生态理念。因此,人们在规划公共空间时,要考虑到其对生态的影响。设计界也掀起了生态化设计的浪潮[15],应避免一味追求新技术、新材料而产生新问题[16]。对传统材料进行思考与探索,设计师可以利用一系列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代替传统材料[17]。
  3 现代壁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现代壁画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8],其已成为一种体现当地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其视觉审美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要求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9]。每件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文化[20],因此人们对艺术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现代壁画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依赖
  现代壁画离不开它所依附的空间环境,当代壁画不是作者随意表达情感的物品,更需要为其依附的对象增光添彩。现代壁画与古代壁画的区别在于:古代壁画与石窟墓葬壁画一样,对空间环境的考虑较少,体现的也大多是宗教主题的内容;现代壁画则更多强调壁画的主题内容,关注主体,以壁画为中心,与空间有机结合,这就体现了现代壁画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依附性。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壁画,既能体现壁画的艺术价值和鉴赏性,又可以促进壁画新材料的开发与发展。
  3.2 城市空间对现代壁画的约束
  现代壁画有了城市公共空间为依托才能发展得更好,可以说,城市公共空间决定着现代壁画的发展。城市与城市并不相同,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功能,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壁画的设计打下基础。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是现代壁画创作的重要依据。现代壁画的内容和形式要遵循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要求,要符合城市公共空间的主题、性能、风格。不同城市的文化、生活习惯等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其公共空间的特点也各不相同,现代壁画的题材、内容、思想、艺术形式和功能等都要依据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进行设计。
  4 结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迫切。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互相碰撞与融合,属于艺术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壁画设计要结合自身特点,创造独具一格的现代设计模式。现代壁画设计不仅体现了其外在形态,更体现了其文化软实力和创造力。壁画的表现手法多样,表现内容丰富,展示出现代社会的风貌和特征。我们应当创造不同的领域感和设计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知识,通过现代壁画展示城市大众的素养以及艺术文化水平。现代壁画在当今时代发展迅速,作为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壁画的独立性逐渐凸显,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 尤心培,李雪艳.建筑构件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以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63-65.
  [2] 高子宇,颜文奇.风筝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1):101-102.
  [3] 徐雷,赵谧,潘玥.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室内环境设计[J].设计,2018(21):42-44.
  [4] 娄阳.浅谈城市雕塑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20,33(21):111-112.
  [5] 孟李想,张磊.社会互动理论下的城市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78-179.
  [6] 张海怡,蒋晖.论南京非遗剪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41-42,45.
  [7] 刘思源.新中式景观在公共区域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3-184.
  [8] 刘新欣,叶洁楠.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间的结合与相互作用[J].大众文艺,2019(16):78-79.
  [9] 邱柳祎,孙献华.花艺软装在家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9):98-100.
  [10]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11] 房華,余希.由空间序列艺术论室内生态环境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8):118-119.
  [12]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13] 张澳,梁晶.生态视角下的时装展示空间设计[J].艺海,2020(09):127-128.
  [14] 姜琳,房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4-75.
  [15]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桦墅为例[J].设计,2018(09):141-143.
  [16]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7] 施恒,张乘风.闽南古厝在室内装饰中的创新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8):120-121.
  [18]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
  [19] 沈灵君.浅析墙体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1):157-158.
  [20] 陶皓淼,耿植荣.浅析文化思想的繁荣对美术作品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21):125-126.
  作者简介:王柯(2000—),女,河南长葛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薛冲(1967—),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法国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提出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的二元对立,并借此分析了西方的广告图像。经典国产动画作品《葫芦兄弟》中的葫芦七兄弟、爷爷、蛇蝎二妖这几个意象,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生成了新的文化内涵,彰显出了中国动画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中国当代动画;意象美;《葫芦兄弟》;图像修辞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
期刊
摘要:19世纪,法国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社会革命的爆发使法国的经济、文化等都受到了一定冲击,同时也有了新发展,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如此。卡米尔·圣桑是19世纪践行古典主义音乐路线与浪漫主义音乐路线并行的代表人物,他以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为根据,以法国民族音乐为主导,在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理念。圣桑不仅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法国民族主义音乐乃至世界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先驱者之一。
期刊
摘要:“林生斌人设翻车”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受群体极化、刻板印象、管理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受众易过度情绪化地分析问题,从而导致真相反转、舆论难控等。本文从两类人群的情绪化表现出发,研究其产生原因并建立相關引导机制,可避免新闻不断反转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关键词:后真相;“受众情绪化”;“林生斌人设翻车”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勾勒出了20世纪初期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底层世界的世态炎凉和小人物们精神瘫痪的现状。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并未使用其后期擅用的意识流手法,而是仿佛通过一双无形的手调整黑白相机,将一个冰冷、冷漠的世界由远及近、剥茧抽丝般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在拍照人的镜头引领下循序渐进地走进一张张黑白照片,而潜藏在照片中的颓靡气息好像无形的手触摸着读者的身体,为读者带来身临其
期刊
摘要:真人秀一直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综艺形式之一,但随着节目内容同质化、节目形式固定化等问题的出现,此类节目的发展遇到了挑战。《五十公里桃花坞》大胆创新,在内容与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口,为真人秀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它也存在前期主题立意不明确、过度娱乐消解意义等问题,需要引起反思。  关键词:《五十公里桃花坞》;社交实验类真人秀;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
期刊
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性蔓延,人们对疫情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国各主流媒体对疫情信息及疫情防控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报道和舆论引导,军事媒体也不例外。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发现,军事类新媒体的《解放军报》官方微博能及时且充分地满足受众对疫情信息的获取,并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通过展现军人高超的医护专业技能水平、勇于担当的品质以及精良的设施设备,立体全面地构建疫情时期独特的军人形象。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河道作为乡村的典型性景观,是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的载体,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连云港市东海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以羽泉景区为主的美丽乡村示范带,然而其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以东海县龙梁河河道为例,融入共生理论,从文化共生、环境共生、时间共生三个层面探究乡村河道的共生机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为乡村河道
期刊
摘要:小米公司更换新标识形象引发了社会和行业的强烈反响,日本设计团队和新旧方案差别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作为中国知名科技公司为何邀请日本设计师设计形象标识,遭到质疑的方案为何会被采纳,这些问题值得被分析和探究。本文以日本中生代设计大师原研哉为小米设计的新标识形象为例,从自然、历史和心理角度剖析,探寻日本设计在世界范围频繁获奖、广受赞誉,并成为亚洲设计代表和引领者的原因,旨在为中国的青年平面设计师
期刊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秦王嬴政在丞相李斯的辅佐下完成了统一大业,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启了一个宏大而兴盛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极具张力、个性鲜明、气势磅礴的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景观设计中,人们不断提高对环境营造的要求,而文化元素蕴含了深厚的美学与历史意蕴,承载了人们的审美和理想。将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之中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州拙政园中的空间布局、艺术手法和运用的艺术元素等进行探析,探讨古典园林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中国古典园林中使用的造园手法如框景、借景等营造的不同氛围空间艺术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式园林;理水;框景;花窗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中国造园活动始于商周时期,造园艺术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