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6日—17日,首届“3D中国高峰会展”在京举行,来自业界的400余人齐聚一堂。参加峰会的包括导演、编剧、投资人、院线公司,还有《阿凡达》制作团队、3D技术商、设备商等国内外影视制作机构,大家针对3D影片和3D制作技术发展的一系列热门话题进行互动对话,包括3D影视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及解读,3D立体影视制作及拍摄捕捉技术、3D影视内容建设、3D技术对影院及数字影像市场的影响等。
峰会发起人、3D中华有限公司总裁白强谈到主办会展的动机时说:“目的就是让3D不再神秘,让大家都了解3D,探讨3D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前景和机会。”在会展的第一天,《阿凡达》幕后制作团队还播放了从未曝光的8分钟片花。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首先介绍了国外3D相关技术标准和国内3D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的进展,并表示无论从电影、广播、互联网还是摄像机、显示器来看,3D相关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3D到家”将很快实现。
Michael Peyser(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教授):真正的好3D电影能让观众成为其中一部分,就像《阿凡达》那样,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3D不仅可以应用到电影上,还可以在电视、音乐、表演、体育赛事上展现魅力,今年有很多电视频道采用了3D技术,将给电视机厂商带来商机和动力。
袁鑫(星美国际传媒集团副总裁):近两年影院建设速度很快,星美目前也在着力于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影院投建。从严格意义上讲,3D银幕的建设应不超过数字银幕总数的50%以上。之所以确定这么一个百分比,是为了减少闲置率。从《阿凡达》来看,很多影院30%的影厅采用3D技术配置放映,50%以上的银幕数量投入3D技术设备,肯定会有闲置。3D银幕数从《阿凡达》放映前到现在增长了500块,这种速度完全取决于新建影院增加的3D设备。中国3D银幕数量增长速度很快,有人就认为3D投资过热,其实,1500块的3D银幕数远远不够。从制作环节看,影片的质量和内容优先,加以3D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票房号召力和利润率。
张纪中(制片人):去年5月我到美国,在IMAX公司看到了5分钟的《阿凡达》样片,非常震惊,当时就感觉这将是电影的一场革命。看了《阿凡达》之后,我希望通过3D技术来制作《美猴王》。当然首要的还是剧本,技术是现成的,摆在那的,要怎样使技术把故事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就是之后的事。昨天和《阿凡达》的制作团队进行了交流,我们也决定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周美惠(IMAX亚洲地区影院运营副总裁):中国内地是IMAX发展最快的国际市场之一,目前共有23家IMAX影院,包括已签约的影院2012年底将会有57家,成为IMAX全球第二大市场。除了已经跟华谊签约的3部影片之外我们还有更多的中国大片在审定当中。IMAX不仅仅是影院放映设备供应商,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全套的服务,使各影院观众都能享受到最佳体验。IMAX公即将推出图像质量领先的3D数字摄像机,也将和国际品牌公司合作开发3D家庭市场。
Chuck Comisky(《阿凡达》3D视效总监):无论2D转3D也好,还是直接用3D拍摄也好,2D转3D这种技术都很重要,因为3D拍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需要后期纠正。但是当我们在进行2D到3D的转换时要非常注意技术,力求做到最好效果,让其看起来是真实的影像。
于朝宗(水晶石首席创意官):按中国目前的水平,《阿凡达》很难超越。我们制作的影片和《阿凡达》的最大的差别不在技术,而是在系统化管理,我们没有这个系统化,所以打造不出来这样的作品。未来的3D时代关键不在光学眼镜方面的破解,而是在眼球方面。这将会产生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是在30年到50年的时候会发明一种隐形眼镜,能以日抛式的形式戴在眼睛中,佣戴都能看到比裸眼更有立体感的影像。它的优点是可以调节,也就是说有个遥控器在你身上,需要时就会出现3D影像,不需要时就是普通眼镜。另一种方式是对眼球结构进行改变,加入3D装置,如此一来你就能看到3D的模板影像,这种影像不单可用在影院里,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应用。
郭伟(Technicolor大中华 区BD总监):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统计的数字显示,上半年新增银幕577块,其中大部分是3D银幕。对院线和影院投资方来说,3D银幕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投资方向。在美国,因为影院建设得比较早,4/5的电影院是胶片影院,随着3D电影越来越多,他们也希望投入3D设备改造,但一个银幕的改造投入大概需要十几万,对影院来说一个很大的支出。为此我们提出一个解决方案——2000美元就可以改造成3D影院。三五年之后,所有的影院在技术上都能放映3D。
峰会发起人、3D中华有限公司总裁白强谈到主办会展的动机时说:“目的就是让3D不再神秘,让大家都了解3D,探讨3D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前景和机会。”在会展的第一天,《阿凡达》幕后制作团队还播放了从未曝光的8分钟片花。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首先介绍了国外3D相关技术标准和国内3D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的进展,并表示无论从电影、广播、互联网还是摄像机、显示器来看,3D相关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3D到家”将很快实现。
Michael Peyser(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教授):真正的好3D电影能让观众成为其中一部分,就像《阿凡达》那样,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3D不仅可以应用到电影上,还可以在电视、音乐、表演、体育赛事上展现魅力,今年有很多电视频道采用了3D技术,将给电视机厂商带来商机和动力。
袁鑫(星美国际传媒集团副总裁):近两年影院建设速度很快,星美目前也在着力于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影院投建。从严格意义上讲,3D银幕的建设应不超过数字银幕总数的50%以上。之所以确定这么一个百分比,是为了减少闲置率。从《阿凡达》来看,很多影院30%的影厅采用3D技术配置放映,50%以上的银幕数量投入3D技术设备,肯定会有闲置。3D银幕数从《阿凡达》放映前到现在增长了500块,这种速度完全取决于新建影院增加的3D设备。中国3D银幕数量增长速度很快,有人就认为3D投资过热,其实,1500块的3D银幕数远远不够。从制作环节看,影片的质量和内容优先,加以3D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票房号召力和利润率。
张纪中(制片人):去年5月我到美国,在IMAX公司看到了5分钟的《阿凡达》样片,非常震惊,当时就感觉这将是电影的一场革命。看了《阿凡达》之后,我希望通过3D技术来制作《美猴王》。当然首要的还是剧本,技术是现成的,摆在那的,要怎样使技术把故事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就是之后的事。昨天和《阿凡达》的制作团队进行了交流,我们也决定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周美惠(IMAX亚洲地区影院运营副总裁):中国内地是IMAX发展最快的国际市场之一,目前共有23家IMAX影院,包括已签约的影院2012年底将会有57家,成为IMAX全球第二大市场。除了已经跟华谊签约的3部影片之外我们还有更多的中国大片在审定当中。IMAX不仅仅是影院放映设备供应商,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全套的服务,使各影院观众都能享受到最佳体验。IMAX公即将推出图像质量领先的3D数字摄像机,也将和国际品牌公司合作开发3D家庭市场。
Chuck Comisky(《阿凡达》3D视效总监):无论2D转3D也好,还是直接用3D拍摄也好,2D转3D这种技术都很重要,因为3D拍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需要后期纠正。但是当我们在进行2D到3D的转换时要非常注意技术,力求做到最好效果,让其看起来是真实的影像。
于朝宗(水晶石首席创意官):按中国目前的水平,《阿凡达》很难超越。我们制作的影片和《阿凡达》的最大的差别不在技术,而是在系统化管理,我们没有这个系统化,所以打造不出来这样的作品。未来的3D时代关键不在光学眼镜方面的破解,而是在眼球方面。这将会产生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是在30年到50年的时候会发明一种隐形眼镜,能以日抛式的形式戴在眼睛中,佣戴都能看到比裸眼更有立体感的影像。它的优点是可以调节,也就是说有个遥控器在你身上,需要时就会出现3D影像,不需要时就是普通眼镜。另一种方式是对眼球结构进行改变,加入3D装置,如此一来你就能看到3D的模板影像,这种影像不单可用在影院里,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应用。
郭伟(Technicolor大中华 区BD总监):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统计的数字显示,上半年新增银幕577块,其中大部分是3D银幕。对院线和影院投资方来说,3D银幕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投资方向。在美国,因为影院建设得比较早,4/5的电影院是胶片影院,随着3D电影越来越多,他们也希望投入3D设备改造,但一个银幕的改造投入大概需要十几万,对影院来说一个很大的支出。为此我们提出一个解决方案——2000美元就可以改造成3D影院。三五年之后,所有的影院在技术上都能放映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