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艰辛修成正果,小小包子成就事业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者是天生的”。有人说是,有人说否。
  但是将结婚的钱用来创业,将种粮的地用来创业,将吃饭的钱借来的钱还来的钱用来创业,家人反对仍然创业。失败十次八次还要创业的这样一对夫妻就一定是天生的创业者了。
  超越于常人的投入,不停止不放弃的坚持,全部时间精力心思的钻研,这些后天的努力也反过来证明了他们天生就是一对创业铁人。
  铁人创业会有什么结果,不用想就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2009年邢台创业年会上,有一个令读者大饱口福的项目:“萍博包子”。它就是这一对铁人创业的结晶。
  
  不置嫁妆买货车,小俩口屡次创业受挫折
  
  1997年10月,张萍和李应博结婚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没有置办任何嫁妆和彩礼,这“惊世骇俗”的举动轰动了整个山村,连附近的村民也来看热闹。原来,夫妻俩人早有打算,把双方父母给的结婚钱买了一辆双排座的小货车。婚后,夫妻俩开若小货车搞起了运输,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创业。
  以前看别人跑运输挣了钱,没想到自己经营时这样难,由于缺少经验,竞争激烈,运费压得低,利润少:加上全国进行的整治超限超载,多载要罚款,少载又不够本钱,货源难找,半年时间就亏了3万。无奈之下,俩人折价卖掉了货车。
  今年35岁的张萍夫妻俩都是第二代河南移民。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父辈从河南淅川搬迁到湖北钟祥大紫湖。李应博的父亲是村干部,能言善道,种地养殖是把好手,承包了30亩果园种桔橘。卖了车后,张萍夫妇跟着父亲一起打理果园。没想到土壤土质差,收成不理想。第二年请来华中大学的专家,调整果树品种,还试着养鸡、养羊、养猪,但依然没有多少收获。当年冬天,遇到冬季雪灾,当年刚种的桔橘树全冻死,损失惨重。
  1999年,夫妻俩种植山药。当时市场山药价格高,种植技术也简单,俩人试种3分田,当年山药喜获丰收。获利四千多元。夫妻俩信心大增,扩大规模,种了6亩地。可他们万万没想到。6亩地只有2亩是沙地,其他的都是泥地,虽说山药长势好,但泥多挖不出来,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的山药烂在地里。
  几次创业都损失惨重,张萍夫妇心灰意冷,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蚀空了家底,遭来双方家庭的埋怨。
  孩子出生后,家里的开支陡然增加,不想办法挣钱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无奈之下,张萍夫妻俩南下海南打工。
  
  血本无归,手机批发亏10万
  
  到海南后,张萍去店里打工,李应博则随一个歌舞团到各地巡演。他负责拖运道具。劳碌奔波几年后,仍然没挣到钱。
  张萍的两个妹妹当时在海南做手机批发,赚了钱,妹妹劝他们做这行,说来钱容易。做生意做怕了的张萍这次再也不敢冒险了。但她帮着妹妹的这一段时间,亲眼看到店里的火爆生意,还是动了心。2005年,夫妻俩跟亲戚朋友借来10万元,在妹妹的帮助下做起了手机批发生意。当时批发的手机都是从深圳进货,都是些价格低廉没有生产许可证和入网许可证的“黑手机”。因为价格低,很受普通消费者喜爱。张萍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不到一年时间,她的手机批发业务就占到全场批发业务的80%。她是大客户,每次进货量大,每种手机都进得多;而山寨手机更新快,一二个月就有新款的手机上市,过时的手机没人要,货又不能退,造成大量手机积压。这时,广东省公商局严查“三无”的山寨手机,一经查到,全部没收。很多人不敢再进货,张萍也停止了进货,仓库大量过时的手机只能跳楼处理,进价八九百元的手机处理价一二百元,有些价格便宜的直接白送。手机批发都是做的熟客,往往是第二次要货时结清前一次的货款,因张萍生意结束得匆忙,很多客户故意拖欠货款,有的客户干脆关了电话玩失踪,时间一长,欠的货款不了了之。这一折腾,使张萍夫妻俩血本无归,10万元倾刻化为乌有。
  本想狠狠地赚上一笔,没想到头来还是把本钱赔了个精光。父母得知情况后,气得大骂他们是“败家子”,说家底都被他们折腾光了,钱没挣到一个,还欠下一屁股的债。张萍急得一下子病倒了。夫妻俩不敢回荆门,一是怕亲戚朋友催钱,不好解释,二是没脸回家见父母。俩人就商量在海南做点事度过难关再另做打算。
  
  反思觅出路,改行做餐饮
  
  2006年春节,是张萍夫妻俩过得最窝囊的一个春节。在异乡冷清清的出租屋,俩人沉默无语,不知道前面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前途一片迷茫。几场生意,家底赔了个精光,外债欠下一大堆,怎样还?光靠打工何年何月才能还清1只有做生意,才能尽快地改变目前的窘境,还清外债。春节几天,夫妻俩闭门反思这几年的创业经历,盲从、投机、侥幸是导致几次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俩人决定不再搞那些投机生意,凭着自己的双手扎扎实实地做生意。因为没有本钱,他们决定做投资成本低、见效快的生意,经过商量讨论,决定改行做餐饮。
  这时一个海南大学的客户透露给他们一个信息:海南大学食堂的三楼有一排门面出租,租金不贵,且生意不错。张萍当即赶去,花700元租下了一个门面,准备卖四川的面条。
  要想开店,只能学习技术,可学技术的钱俩人拿不出。就在夫妻俩一筹莫展时,正好有个以前的客户打来7000元货款,这笔款真的是雪中送炭,张萍去成都学习面条烹饪技术。可回来后,面条的味道始终不及旁边那家的好,生意一直不愠不火,收入只够日常开支。看着相邻店家的生意火爆,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生意不好,二人常相互埋怨,说得多了还要动手,夫妻感情岌岌可危。一天中午,旁边的店顾客盈门,热闹非凡,张萍的店空无一人,正在厨房切菜的李应博心里苦闷到了极点,他把刀往菜墩上用力一拍:不做了,这样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关门再学技术,要开店就要开有特色的店。
  俩人说走就走,去重庆学习牛肉面、肥肠面、麻辣小面等面条制作技术。经过半个月的学习,俩人掌握了全部技术,回海南时,正好是“五一”长假期,重新开张后,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海南大学学生都知道有家面做得好吃。可惜好景不长,半年后,学校收回门面另作它用,张萍只能关了门,和老公回了老家荆门,继续开店卖面。
  
  认定目标不放弃,创业迷茫遇恩师
  
  在海南卖面条时,相邻的有一家卖安庆包子的生意好,从早到晚都有人来买他的包子吃,据说做了一年多,就在海南买了房。煮面条花时间,如果客人多了一次性做不了,等又费时间:包子一次性做好了,卖时热下就行,方便省事。加上张萍是北方移民,平时家里有吃包子面条的习惯,包子以前就会做,有基础学习更容易。
  2007年春节后,张萍去安庆学习包子制作技术,为了确保包子口味的独到,又去天津一家包子加盟公司学习技术。回荆门后,张萍在家里做包子,让家人品尝提意见。家人说好吃是好吃,可和当地的包子味道差不多,没多大特色,吸引不到顾客。张萍总结了前两次的开店经验, 餐馆的生意好不好,关键是味道好不好,这次再开店,包子的味道一定要一流,要卖包子就要卖当地最好的包子。
  为了这次的包子店一炮打响,张萍再次到河北、山西学习包子制作技术。张萍在电视上看到满汉全席第二届擂主张素香的精彩表演后,她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通过朋友网上查找,找到张素香老师的电话。张萍当即给张素香打去电话,讲述了自己多次学技术的经历,恳请张老师能收自己为徒。张素香被张萍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同意教她技术。跟着张素香老师学习技术的两个月,张萍每天早起晚睡,从头学起,遇到不懂的就缠着老师问,张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爱问问题的学生,张老师教得也特仔细。学习期满,踌躇满志的张萍回到剂门。
  回到荆门后,张萍在家里试做包子让家里人品尝。第一次做出来的包子味重过成、汤少、面硬。张萍结合当地人的口味,对传统包子进行改良:包子馅减少放盐量,更换竹编蒸笼:肉包的馅要保证份量够,菜包力求清爽可口。经过几次改进,最后做出的包子皮薄馅多,鲜香诱人。做好新品包子,让家人品尝,家人一吃赞不绝口。
  这一次,张萍成竹在胸:此次开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特色包子,一举成名
  
  2008年10月1日,以张萍、李应博命名的“萍博包子店”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张萍做了50斤面的包子试销,9点钟左右,附近的居民陆续来吃早餐,热气腾腾的包子很远就能闻到一股香味,吸引了众多居民。一尝包子,面皮筋道绵软,肉馅鲜香无比,一口咬下去,满嘴生香,回味无穷。不但能吃到肉,还能吃到包里的汤汁。吃过的人都说好吃,从来没吃到过这样好吃的包子。不到下午3点,50斤面的包子就卖完了。前三天,张萍免费送豆浆、稀饭,不论买多买少都送,天天包子店挤得水泄不通。
  张萍的包子店开在荆门小学附近,20平米,每月租金2000元,因为门面难找,是从别人手里转租的,门店很小,除开蒸锅,只能摆下三张小桌子,来买包子的大多数是接送学生的家长和附近的居民,许多人都不进店坐下吃,买了包子豆浆就走。
  “萍博包子”分菜包和肉包两种,菜包有青菜香菇豆干包、梅干莱包;肉包有酱肉包、鲜肉包,一个六毛,荤素一样。开始张萍担心自己的定价太高,因为其他包子店的包子是一块钱三个,没想到他的包子一炮走红,人人都说好吃。细算起来,他的包子卖6毛一个也不贵,因为张萍用的面是上等的北方特级面粉,1.4元/斤,肉是用的最好的猪臀肉,肥瘦肉的比例适当,再加少量的葱、佐料等,制成的馅鲜香无比,回味悠长。包子用的面是和面机和好后,再用压面机反复压制而成的,这样的面才更有筋道。
  张萍的包子店开张后,吸引了不少的回头客。刚开始时,猪肉价格涨到了13元钱一斤,但张萍仍坚持用最好的肉,并且每个包子的馅不少于25克。她说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以前的包子是啥味就一直是这个味,不能说包子好名声出去了,就可以偷工减料。张萍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去市场买肉,慢慢的,和卖肉的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关系,每天需要的肉都由肉贩送来。有一次,送来的肉有些变质,张萍立马让对方拉走,她说:我们是诚心做生意,不糊弄顾客。凭着诚实经营,张萍的“萍博包子”远近闻名。
  
  媒体报道,包子美名扬四方
  
  张萍的包子在荆门出了名,《荆门日报》的记者也闻讯前来采访,张萍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许多人绕道来品尝她做的包子,凡是吃过她包子的都说味道好,隔上几天就要来买。
  早在2005年,张萍夫妻最迷茫的时候就开始看《创业》,是《创业》教会她理性地找项目,做项目。当年来重庆学习技术时,夫妇俩还到过杂志社,得到龙华总编面对面的创业指点。作为《创业》的忠实读者,张萍把自己的创业动态随时汇报给龙华总编,她历经一年时间,多次改良研发的“萍博包子”成功后,第一时间打来报喜电话,短短4个月就赚了5万元。《创业》报道后,全国各地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详情,更多的是想去荆门学习包子制作技术。张萍深知创业的不易,愿意毫无保留地教授包子制作技术。通过《创业》,小小的包子让更多的读者知晓,喜爱。
  2009年6月起,湖南读者周斐、重庆读者唐地术、济南读者阮军等10多个学员陆续来荆门学习包子制作技术,对于每一个来的学员,张萍都让他们别忙着做决定,先到店里考察,品尝包子味道,觉得好吃再学习。在教授技术时,严格把关,要求学员从细节学起,切菜、和面、压面、包制、蒸,每个环节,要注意哪些问题,用多少时间,都一一说仔细。学员回家后的经营情况也随时打电话关注,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学员阮军,学了包子技术后回济南开店,一开始做就遇到了问题,包子老是粘在蒸笼上,拿不下来,稍一使劲底就掉了,蒸出的包子里面没汤。阮军几次想办法都不能解决。给张萍打电话后,张萍让李应博亲自去济南看一看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原来,阮军在制做包子的时候一些小细节没有注意,使用的蒸笼不合要求,蒸时漏气,蒸的时间不易掌握,火力大,蒸过了头,致使包子里的汤蒸干。在李应博的指导下,阮军迅速整改,再做出来的包子果然大获成功。
  许多读者担心包子都用好肉,馅也要保证足够的量,会造成成本高,利润小,张萍仔细地算了一笔账,虽说用的全是好肉,但加上葱、酱油等其他作料,成本会降下来。比如用售价9元的瘦肉做包子馅,加上其他佐料后,馅的成本就会降到3.7元/斤。
  “萍博包子”的鲜美口味及皮薄馅多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包子的独特之处。可有的学员学成技术后,在当地销售时,定价和当地的包子一致,1元钱3个,这样一来,包子价低,原材料用好了就没有利润,所用的原材料就和普通的包子一样,就没有了“萍博包子”的特点。张萍要学员大胆定价,做出自己包子的特点,相信自己的包子是最好的。
  
  好吃才是硬道理“萍博包子”年会遭“抢”
  
  此次年会,为了让读者能亲口品尝到“萍博包子”,张萍、李应博夫妻俩提前一天到了邢台,联系好了制作包子的地方,从荆门专门带了包子馅来,目的是想让读者品尝到正宗的“萍博包子”。26号一早,夫妻俩就忙上了。由于没有和面机和压面机,和面只能靠人工完成,等做完四笼包子,俩人早已是满头大汗。这次分别做了酱肉馅、鲜肉馅、梅干菜和青菜香菇馅四种包子。当热气腾腾的包子一抬到年会现场,奇特的香味吸引了全场的读者,瞬间,“萍博包子”的展位被挤得水泄不通。一揭笼盖,按捺不住的读者你一个我二个的抢了起来。“大家别抢,一个一个地来。”虽然李应博一再强调每人品尝一个包子,可迫不及待的读者哪里听得见。前面的抢到包子的高兴出来,后面的读者费力往前挤,生怕晚一步品尝不到美味。
  不到二分钟,四笼包子一抢而光。一个河南的读者边吃边说:“好吃!好吃!自己长这么大还没吃到过这样好吃的包子,可惜只抢到一个,没吃够。”一时整个会场都来分享“萍博包子”的鲜香美味。
  中午1点多,河北邯郸读者李书彬找到张萍,他是一早从家里赶过来的,之前跟张萍通过几次电话,这次是专程来品尝包子味道的。看到李书彬专程来品尝包子,夫妻俩一商量,下午3点再做包子,满足李书彬的愿望。
  等包子做好,消息灵通的读者一下子就去了八九个。李书彬对几种口味的包子一一品尝,忍不住边吃边点头,说当地没有这样好吃的包子。“萍博包子”皮薄馅多,鲜香味美,不但肉多,汤也不少,咬一口奇香无比。但张萍夫妻俩还是对在邢台做的包子不满意:“没有和面机和压面机,面没有经过反复的压制,面皮不筋道;用的蒸笼也不同,在邢台用的是铝皮的蒸笼,而自己用的是竹编的蒸笼,一蒸铝皮发热,包子底容易蒸干变硬,致使包子里的汤少,这些细节都直接影响到了包子的口味。”
  年会时,张萍对年会学员一律优惠500元学费。河南洛阳的王白军、江苏常州的庄晓红品尝“萍博包子”后,当即报了名学习技术,并交了押金,年会后就去荆门学习。
  河南郑州的杨居然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对“萍博包子”挺感兴趣,一直缠着张萍问这问那,并要交钱学技术。张萍了解到小杨家里没人帮忙,就劝她先不要报名,因为开包子店没几个人齐心协力是做不了的。她让小杨回家和家里人商量,找好帮手再决定。
  张萍夫妻俩的创业路坎坷不平,走得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几次创业,几次受挫,但他们没有倒下,没有放弃,及时调整思路,不盲从,不抱投机心理,踏踏实实做事,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凭着小小的包子,张萍夫妻俩找回了自信,不但还清了外债,还通过传授技术,带领了一批读者走上了致富之路,这才是最让夫妻俩高兴的事。
  “萍博包子”因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众多读者学习技术。在此,张萍再一次郑重提醒学员:“萍博包子”要跟店学习,从最基础的细节学习,学期10天左右。如果急于求成,时间短,看得多,动手少。是很难学到真技术的。
其他文献
继欧典地板、家美乐、丸美等一个个“假洋鬼子”被媒体先后揭穿之后,又一个穿着“洋马甲”的品牌在公众面前曝光。  近日,广州市工商局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局已经以“虚假宣传”对诗婷在广州市范围内的30多家美容场所进行了处罚,处罚总额在20万元以上。    柔婷悄然改名诗婷  诗婷的宣传资料显示:法国诗婷国际美容连锁集团(poet)源自法国,成立于1990年,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近千家直营店。公
期刊
义乌爱多小商品批发中心,是一家长期从事2元小商品生产、研发、代理销售批发为一体的企业,拥有时下最热销的全部产品,有时尚饰品、精致玉饰、新奇玩具、夜光产品、新奇特产品、创意礼品、魔术产品、等等几十大类,产品多达7000余种,是国内真正大而全的小商品配货中心,现为了让更多创业者加入进来共同实现财富梦想,特向全国朋友推荐以下热销产品,另外本中心的其他7000余种产品均可以混批,只要金额满300元就可发货
期刊
第五届创业年会结束后,读者刘粉霞给龙华QQ留言:  2009年会我亲临现场感触很深:全国的读者有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但大多是盲目的。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市场的现状来定位。你的许多观点他们根本就没有很好的理解,我不能说我理解的有多好,但我不盲目去跟从。从实际出发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做一个巩固一个,再去做另一个。我很伤感我同读者短短交谈中他们的创业态度,正如你说的,没有目标,没有创业的计划,就是跟风。这让
期刊
开店经过:  1、分析项目。2009年7月,在《创业>看到修脚项目后,认为,此项目本小利大,门面可大可小,在家附近开店,可以照顾孩子。此外,她和老公都有按摩师资格证,也可以为开店增加优势。  2、学习技术。2009年7月3日,唐菁一人去万州学技术。经过43天的学习,掌握了全部修脚及足部保健治疗技术。在这里,她遇到了崔丹(《创业》第10期报道),俩人成了好朋友。唐菁在学习技术期间,不偷懒,跟着师傅多
期刊
为了提供最适合的小本创业项目给大家,康娃喜美食文化传播机构强势登陆,从台湾、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等地独家引入了多种地道的风味小吃,将陆续奉献给大家。本期,我们隆重推出第一款特色小吃——马来西亚曼煎糕。  1、曼煎糕是什么?  相传咸丰5年,左宗棠率兵平定太平军,为了让军队能吃饱,他将传统咸味煎饼加以改良,利用福建盛产的蔗糖和花生碎,撤在松软的煎饼上,成为甜食煎糕,士兵们容易入口和方便携带,于是这种
期刊
王甲佳第一次购蓝托安擦鞋纸时,款直接打到了《创业》杂志社。王甲佳是《创业》的老读者,别看他今年才25岁,读《创业》已有5年时间了。他当过兵,此前在甘肃平凉本地做过酒水推销,练就了一套与人打交道的本事。小小年纪就想到了自己创业,做起了竹纤维毛巾和快速磨刀器的销售,主要给商场和百货店供货。凭着自己的聪明机灵,销售做得有声有色。为了增加新的销售项目,他盯上了蓝托安擦鞋纸。多次给蓝托安打电话咨询,蓝托安不
期刊
在09年创业年会的欢迎晚宴上,来自贵州遵义山盆镇的熊贤武站在了成功读者的发言台上。  38岁的熊贤武原本是一名中学教师。他的老家在四川省泸州市述永县,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贵州山盆镇中学教英语。那时候教师工资很低,而且还经常不能按时领到工资,尽管熊贤武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可经济捉襟见肘,让他不得不认真考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他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去了广东打工,熊贤武犹豫再三后,于97年辞职
期刊
众所周知,玩具一直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喜爱的附属品,尤其是会飞的玩具,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市场巨大,钱景美好。但市场上现在真正能在空中自由飞行的玩具比较罕见,只有遥控飞机。而遥控飞机大家都知道必须要充电,在有电的情况下,它才能飞行,而且售价也高,每架至少要几百元,这么高的价格很难让所有孩子购买得起。为了弥补这一市场空白,实现所有孩子想拥有飞机的童年梦想,浙江义乌口多小商品批发中心投资10万元委托旗下工厂
期刊
海娆回复:2007年7月份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2008年出台了有关生猪补贴的政策。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启动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给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体系等。  以重庆为例,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
期刊
5分钟能记熟历史朝代的顺序和起始日期,10分钟能背诵一篇较难的古文,两天能记忆1000个英语单词,7天能将《道德经》倒背如流......  贪玩、学习不用心、家长难于管教的孩子,八天就有脱胎换骨的改变;自卑、怯弱、人们眼中的“笨孩子”,八天会变得充满自信,令人刮目相看;成绩平平、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差等生,八天时间让成绩突飞猛进,变得出类拔萃……  听起来难以置信,可一切都是事实。  这些神奇来自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