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会所,高处不胜寒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会所,在茶行业里并不是新鲜事,但近两三年,茶会所一窝蜂涌现的火爆景象却是前所未见的。尤其在茶产值全国第一的福建,自2011年以来,几乎所有活跃在福建市场的品牌茶企都陆续掷重金打造会所项目。可以说,茶企迈入了会所时代。
  随着高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茶会所也无一例外地走“高大上”路线,规模不断扩大、选址日渐讲究、装修越发奢华、服务加倍细致。然而,与光鲜外表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门庭冷落,这让人们不禁怀疑,大手笔的投资能否得到理想的回报?
  全面收费仍入不敷出
  不久前,记者拜访了福州一家连锁品牌的茶会所,老板古先生是闽南安溪人。问及生意可好,对方无奈,正打算把会所重新装修,因为经营不顺利,希望通过改头换面增加新鲜感,聚集人气。
  记者还了解到,福州绝大多数茶会所都陷入长期亏损的境地,即便是有实力的大型茶企也难逃此命运。古先生告诉记者,“天性好客的安溪人主张‘来者都是客,进店就泡茶’的生意法则。一桌一壶几块板凳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不打烊”的茶叶店,其实就是会所的初级模式,但无形中也让市场滋生“喝茶不花钱”的消费心理。
  古先生表示,以每斤1000元的茶叶为例,经常光顾的茶客很有可能每个月只买一斤茶,但他们免费喝掉的茶却不止一斤,而且实在不好意思向很熟的朋友收费,这些相对固定的朋友圈把新客人阻挡在门外。
  茶企们也逐渐意识到难以为继,尝试会员制、VIP卡、“茶叶+服务”捆绑等收费方式来扭亏为盈。或许是习惯太根深蒂固,有些客人宁可放弃也不买账。“就算对全部客人统一收费,依然入不敷出。”古先生说。
  对此,九峰茗茶常务副总裁特助林强认为,“收取服务费完全不是茶会所摆脱瓶颈的关键,因为高端会所的大众消费很少,茶叶零售也很微薄,能抵消日常开支就不错了,尚难依靠会所直接盈利。”
  不靠会所赚钱
  有人这样评价茶会所,介于茶馆和茶庄之间的产物,但其喝茶文化不及茶馆,卖茶拼不过茶庄。清铧茶业营销副总刘苏华表示,目前涉足茶会所的茶企大致可以分为老牌茶企和新兴茶企两拨,前者资金雄厚,已经在市场中累积了一定的品牌,欲在茶业终端领域进行新的拓展。而后者初来乍到,为了后来者居上,抢占行业制高点。
  “不管前者后者,茶企投资茶会所并非出于立即盈利的目的,更多的是把它打造成生意平台和关系平台。”刘苏华说,“长期以来,福州茶企一直把礼品销售作为主营渠道,但自去年开始,受新一届政府工作作风转变的影响,高端茶叶销量大跌,大部分茶企“元气大伤”,而作为企业实力和形象展示窗口的茶会所也跟着遭殃。另外,有的茶会所成为倡导高品质生活的载体,给城市增加高端休闲的商务平台,带给消费者强烈的冲击和感召力,甚至还有一类压根不是为卖茶而开,而是为自己的生意服务。有些生意人每年在买茶上要支出两三百万,但开一家茶会所的成本需要100多万,计算下来倒不如自己投资,既可以从日常经营中慢慢回收成本,又可以用自己的茶做自己的生意,何乐不为呢。”
  做“纯粹的茶馆”
  就眼前的政策大环境而言,如火如荼的福州茶会所正遭遇大幅“降温”,在低谷中求生存是茶企们的当务之急。
  “曾有业内人士提出,或直接把老舍茶馆搬到福州,或效仿广州、成都等量贩式茶楼,或学习北京一些文化导人会所的成功案例。”林强表示,“从福州本土情况考虑,这些模式有可借鉴的地方,也有不适合之处。首先,老舍茶馆虽属大众化茶馆,但承载着历史积淀的老字号要融入福州地域,“水土不服”的可能性更大;其次,福州没有成都人那般悠闲的消遣方式,也没有广州人一日三餐泡茶楼的生活习惯,量贩式茶楼缺乏群众基础;第三,以北京颇有名气的非常友普茶楼和惠量小院为例,非常友普除了卖茶之外,还是一座紫砂壶收藏馆,藏家聚会品茗,茶和紫砂壶相得益彰,而惠量小院每年不计成本地做上千场高品质活动,完美的文化附加使茶和空间相辅相成。然而相比之下,福州一些植入传统文化的茶会所却挂羊头卖狗肉,以“茶”为引子,变相为字画、玉石、红木的买卖中介,甚至是棋牌室。
  “茶会所正逐渐沦为投资者们笼络人脉资源、构筑关系圈层的工具,这是福州茶行业的劣根性。其实,福州并不缺乏培育‘最纯粹茶馆’的土壤,只是缺少了最纯粹的茶人和纯粹爱茶的心。”林强说。
其他文献
“三看、三闻、三品、三口气”是品鉴武夷岩茶的一套系统之方法。确切地说,茶叶品鉴活动主要是靠感觉器官来完成的,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一切感官功能都被包括在了这里面。  三看  一看干茶的外形色泽。等而上之的武夷岩茶条索是比较匀整、紧结、粗大的,颜色青褐、有亮光、有润色。上等干茶表面上覆盖着一层结晶体,呈宝光。  二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上等武夷岩茶
期刊
昔日佛祖说法,常将极乐世界示于人,问佛者得见一眼便从此发菩提心,几世几劫修行,想要重现那个极乐世界,2013年春当我行至苏州洞庭山,定是佛祖向我示现了碧螺春原初的模样。苏州洞庭碧螺春源于清康熙年间,帝赐佳名,自来声名远著,直至晚清、民国,京城百姓喝茶便只碧螺、龙井、香片。然近数十年来,碧螺春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众多分分合合中经受着不为人知的改变,其生长环境与炒制方式历经嬗变,今时今日,曾经的吓煞人
期刊
用小壶泡茶才是茶道,用大壶泡茶就不是茶道了。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和道理。品茗就是品茗,不在于茶壶或杯子的大小,茶道,不限制在器物的体积上,不一定要小,大一点也可以表现得很好。画家无论创作了一幅大面积还是小面积作品,都是一幅画,不能说小的才是,大的不算。欣赏茶的时候无论壶大壶小,只要同样地把茶表现出真正内涵,那就是茶道,因为我们享用的是同等级的茶道境界。一位真懂茶道的人,任何器物他也不会随便地泡
期刊
她,是一本书,页页翻,层层读,慢慢品来有滋味。  她,是一枝花,纳日月,吐芬芳,细细开来俏枝头。  她,是一柱香,薰诸秽,断无明,静静焚来缕缕妙。  她来自溪流潺潺,翠岗起伏,云雾缭绕,幽谷深壑的武夷山水帘洞,她的名字叫肉桂。“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武夷岩茶肉桂以其辛锐持久的香气而备受茶友的宠爱,此次由我杂志社与国裕茶业公司共同举办的品茗会,品鉴的正是产自武夷山水帘洞的岩茶肉桂。除了具备岩茶肉
期刊
一  人生就是一场荒唐。正如原研哉说的:创造不是填写答案,而是提出“质疑”。  方堂位于遂宁湿地公园核心地段,推窗即是十亩荷田,桥插进林里,水隐隐绕过,白鹭来访。一扇窗、一只眼,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与林鹏沟通,请他为“方堂”创作“家园”组画。林兄画作开始时模模糊糊,画面里什么都有,什么都看不清,我去电话告之:空得让感觉有些陌生,贪婪让爱变得渺小了。一夜,与林鹏兄长谈,我们聊到了勇气。这
期刊
说起王新海,在福州茶客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他。这名气一则源于他的惊人“收藏”:在早年还只是个单纯喝茶、藏茶的茶客时,王新海收藏的各类茶叶就超过3000斤。二则源于他爱“分享”:手中的好茶从不吝惜,必主动拿出,广邀茶友共品。当然,如果有谁得了啥好茶并发出邀约时,他也总会欣然前往,只为能分享到一盏好茶。  不务正业的粮商  在王新海的名片上,有着许多身份符号:福州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州鑫海米业有限公司
期刊
春季,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自古就有吃春、咬春传统的中国人,寻着那刚生长出的鲜嫩植蔬芽叶,做成各式菜肴,图的就是那口鲜活的春天气息。仿佛经过这么一“咬”,就把春天带进了体内,一扫残冬。  这个理由同样适用于喝茶。阳春三月,清明之前,正是采摘、制作明前茶的好时候。因此,这时节若能逮着机会,一品“新鲜出炉”的明前茶,该是多么惬意的事。  很幸运,今儿就有同事说,茶乐轩的主人晓娟刚得到一批明前龙井的样品,
期刊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金银花多是用来盆栽观赏,以其芬芳而得名。人们也会采来金银花晒干,以作茶饮,以其可清凉解毒。金银花最可贵的品质,就在于它治世利人的品格。  到了贵州绥阳,才发现金银花在这里发挥了最大的价值,也使这个有“诗乡”之称县城更加富饶和美丽。在这里,金银花的深加工极为深入,这对茶产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年产350万吨的中国茶,每年有着近50万吨积存,如果在茶叶的深加工上做好文章,茶产业就会有
期刊
近年来,全国各类茶百花齐放、茶叶消费日渐多元,市场格局频繁转换,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茶类的起起伏伏,很多茶人也摸不清、看不懂,首当其冲的是茶界的领头雁——安溪铁观音。  仿佛是转眼间的事,安溪铁观音的声势似乎被其他茶类掩盖了,伴随的一些负面的传闻和报道也困扰了铁观音和它的消费者。因此许多人都心中都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安溪铁观音到底怎么了?带着这个问题,本刊编辑部走进安溪。  安溪之行虽只有
期刊
5月,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特别走近安溪,报道了安溪现有百岁老人66位,9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0多人。一个小小的县城居然有这么多位长寿老人,不愧为添寿福地。那么这个添寿的根源在哪呢?  得出的结论是,安溪的长寿老人都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大多居住在海拔800米的茶山间,村里饮用的都是山泉水,都有共同的喝茶习惯,喝的就是当地产的铁观音。安溪县副县长王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