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见面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钮”本意指铜镜背面用来系绶带凸起的部分,作为器物上的一个结构通常为一个点的构成,实用性的明确。本文通过对于钮点艺术造型的脉络梳理,了解钮点艺术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钮”;铜镜;印章;造型
  最早的“纽”字为绞丝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也;紐,印鼻也。上古执政者为便于携带印信,就在印章上方穿孔,形成最早的印纽。这是钮最早出现的文字解释。同印钮一样,最初的铜镜,镜纽位于镜背部,又称镜鼻,作为鏡背中的最高点,中间有孔,可以将绳子从中间穿过,便于手执或横穿镜台上的金属钎子,避免手接触镜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普遍性。此时钮作为器物的部件之一,只具有实用功能,没有艺术性观赏价值。
  一、原始社会、汉代时期镜钮造型的演变
  铜镜正面用于照人,而其纹饰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镜背的装饰上。铜镜镜背由镜钮(中央突起以便穿系绳带的部分)、钮座(镜纽周围的装饰设计,紧连钮的部分)、和纹饰装饰区域、边缘部分组成。纹饰装饰由里向外,以同心圆的方式分为内区、外区(内区多装饰主题纹样,外区多装饰铭文)。历朝历代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差异所呈现的铜镜装饰纹样也不相同,这种不同时代的装饰差异也体现在镜纽的装饰中。
  早期铜镜装饰简单,镜纽偏大,性形制造型简单。主要有弓形(桥型),橄榄形,长方形,半环形,其制作程度粗糙以实用性功能为主。后期夏朝出土的铜镜中,尽管镜背由纹饰装饰或简单或复杂,镜钮多为桥型,无过多的装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铸造技术较为精细,铜镜的镜背装饰较之复杂,出现了除镜钮,内区外区之外的钮座,中区,边缘、圈带、铭文等,但此时的镜纽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实用功能性质上,多为弦纹钮。
  东汉至隋唐,处于铁器时代,冶铁业被重视,铁镜大量生产制造。装饰工艺丰富,金银错、鎏金、金箔贴花被运用到镜背的装饰中。连弧纹、夔凤纹、星云纹、柿蒂纹、草叶纹、文字纹等精美纹样的出现丰富了其艺术性,这个时期的镜纽较宽,较厚,性质也从早期的桥型,长方形的常用钮形转变为圆形钮、扁圆形钮,这种钮制后来被一直沿用,成为中国铜镜史上使用最多的钮式。汉代的圆形钮式,是一种社会背景文化的演变,汉人崇尚天圆地方,追求一种包容浑厚的形式美,作为镜背的一个部件,以点联系整体,镜钮开始被人们注意到其实用价值之外与镜子整体美感的联系,客观上有所改变。
  二、隋唐时期镜钮造型的演变
  铜镜在唐代达到了发展的辉煌灿烂,其形制、内容、纹饰特点多样,构图活泼灵巧,制作工艺丰富精致,同样璀璨的铜镜文化不仅仅体现的纹饰和造型上的多半,镜纽作为一个实用性的部件,在这个时期也被工匠们巧妙的与整体结合,在很多的铜镜中他成为了画面的一部分,实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相结合。此时期钮式在继承了前朝的同时,发展出了兽形、蛙形、龟形、山岳等多种钮式,同时期作为镜钮周围装饰设计的钮座,形式生动多样,圆形、方形、连珠纹、花瓣纹、叶形纹等丰富精细,与镜纽结合,呈现了别样的设计感。唐代的镜纽通常有3种表现方式:1.在钮上刻画花纹,丰富镜背的层次感;2.将镜纽造型处理,与周边纹饰融合;3.通过钮座及周边纹样的配合,使其成为主体纹饰的一部分。
  (一)刻画花纹,丰富整体层次
  根据镜背的整体风格,不改变钮点的造型,将其看作平面部分,进行花纹刻画。现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变形菱花飞仙镜,四角菱边肥大,中腰菱花瘦小。四角刻画有飞仙飞升,面容饱满,裙角飞扬,双手持灵芝草腾飞与祥云之上,祥云之下环绕钮点,刻画有四座仙山,四只飞禽,镜背的中间由钮与钮座组成了一朵盛放的花朵样式,这面铜镜为圆钮,钮座为环绕的尖瓣花枝,圆钮上刻有花草纹样,层次丰富,线条饱满。刻画花纹的样式,不破坏钮座的造型,却将他置于整体之中,通过花纹刻画的方式,层层展出,在小小的方圆之间,画出了别样的精细感,也丰富了欣赏者的认识层次,增加了欣赏乐趣。
  (二)造型处理,增强整体趣味性
  唐镜造型新颖多遍,纹饰丰富清新,工艺精湛娴熟。特定的文化教育,社会风气的开发,为唐镜的发展增添了多样的纹饰造型。装饰纹样除去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颇具有西方色彩的海兽纹,打马球纹,以及各式艳丽的花朵样式。在唐朝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繁荣,人民对现实生活的祈盼也通过各种典故表达在铜镜上。嫦娥月宫、真子飞霜、飞仙、五岳四渎等纹样,因为其独特的典故寓意收到了很大的欢迎。在这样大背景下,钮式的造型艺术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生动。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开元十年”纪年铭葵花形镜,以月宫题材为主,在镜背的左侧描绘了一颗桂树,其右侧刻画有玉兔捣药,下方刻画有跳跃的蟾蜍象征着月亮,图案外围刻有三圈铭文。其镜钮不同于一般的造型钮,其为兽钮,口噬奔马动感强烈,惹人注目。龟钮的造型,除去月宫纹样的镜背上有所体现外,还常出现在飞仙纹,真子飞霜纹等铜镜中。真子飞霜纹是唐代铜镜纹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材。主题纹饰常常为竹林前一人端坐抚琴,在其前方放置一张几台,案上置有笔和砚,在铜镜的下方一般装饰为池水湖面,水中浮出一片荷叶置于镜背中心,钮被刻画为乌龟造型,俯卧于荷叶之上。
  古人崇尚自然生灵,在唐代的铜镜上也常有体现,如上海博物院珍藏的五岳真形纹镜,钮座为山形,上面刻画有草叶纹,以镜钮为中心,镜背四角耸立着四座雄伟的山峦,象征着五岳山峰,山峰四周云气环绕,仙禽争鸣。五岳之间有椭圆圈的水纹相间其中,象征着四渎。整个镜面刻画角度新颖,通过俯视侧视的多重角度结合,将五岳组合在一个画面中,生动有趣,层次感丰富。
  (三)在特定的观赏角度下,与整体结合
  铜镜在其具有照监的实用功能的同时,其镜背华丽的纹饰,丰富的图案组成,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人们在使用铜镜或是观赏他的时候,通常是采用一种整体性的观赏角度,高居临下。这一特殊的角度,给制作铜镜的工匠刻画其花纹时,有了很多趣味生动的角度设计,人们对于花朵的表达多为一种俯视的花样表现。在唐朝宝相花纹铜镜中主要为散点式和放射式的排列方式,在宝相花铜镜中,镜钮与镜座构成了一个整体,被工匠们以俯视的角度仔细刻画,往往独立成为花草形制。
  中西文化的交融,国力的鼎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唐贵族阶级对于铜镜的重视,鎏金、螺钿、镂雕、刻画工艺技术的不进步,镜背上的装饰方式灵活生动,使铜镜艺术在唐朝达到了其艺术造型史上的巅峰。
  作者简介:王资卓(1991-),安徽安庆人,艺术考古研究。
其他文献
几十年来,在学界对此剧的一次又一次深刻剖析下,《绝对信号》在中國话剧史实验戏剧的开山鼻祖地位愈发稳固。本文仅针对《绝对信号》剧本的原貌,从文本的艺术手法角度写下几点看法。当然,所觉不足也将在后文提到。  话剧演出绝非电影摄制,可以采用诸如蒙太奇甚至使用画外音等等一众手法,超越现场,超越时空,追溯过去甚至超前展望未来。而八十年代亦正值文化大革命后,电影火速崛起,既成艺术形式急速衰落的时候,要实现剧作
期刊
一、概述  2012年2月28日,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
期刊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文明程度的体现和标志,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的体现,反映了城市的特色与底蕴。文章以济南泉城广场为例,实地考察泉城广场存在的问题,从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公共设施设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提出了公共设施设计中与地域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文化;泉城广场;公共设施设计  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之魂,是一个城市价值的体现。文化与城市的公共设计的关系
期刊
摘要:唐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奇峰,既崇尚法度又重情感表现,并且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同。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同样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为书法确立了社会地位,并作用于其他艺术,现代书法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关键词:唐代;尚法书风;书法  寻找书法的典范,自唐以前早已开始,从先秦到魏晋,各种书体的完成可以看作是书法规范的过
期刊
摘要:现代住宅空间运用的分隔形式是多样的,其中象征性分隔形式的运用越来越为广泛,尤其是在小户型住宅空间中,象征性分隔形式相对于其他分隔形式的使用更加具有优势。本文根据现有的参考资料,通过实例重点论述空间分隔形式中的象征性分隔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手法,并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住宅空间;分隔形式;象征性分隔;表现手法;发展趋势  一、象征性分隔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一)象征
期刊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带动城市飞跃性前进。为城市提供了机遇的同时带来了挑战,城市形象设计需要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个性。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形象设计,深入研究与创新尤为重要。本文以蔡跃宏先生创作的“巴渝火凤凰”为例从城市形象设计角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形象;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城市標志;精神图腾  一、重庆城市形象概况  重庆,简称巴或渝,地处长江和嘉
期刊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穿新型科研项目《浅谈彝族情歌对唱——以楚雄情歌为对象》(项目编号:CX2017SP173)]  摘要:定是雄冠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的发源古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乐园里的彝人,自然受罗婺文化的熏陶和哺育,罗婺文化又似一脉血液样注了武定彝人的身心里,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带,而现今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
期刊
摘要: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汉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唐代也被视为中国各朝各代诗最为丰富的朝代,涌现出无数优秀诗人。本文所分析的就是唐代贾岛的诗《雪晴晚望》。竹笛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吹奏类乐器,其表演奏方式有独奏和参与合奏这两种,以独奏为主。芦笙为中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深受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亚洲唱片公司著名音乐家、制作人王俊雄先生创作竹笛与芦笙共
期刊
摘要:在高校舞蹈课程建设中,课程设计是舞蹈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顶层设计问题。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等系统化的创新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为例,对舞蹈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创新的设计。  关键词:舞蹈;课程;教学;设计  一、高校舞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节庆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洛阳牡丹文化节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洛阳参观旅游。本文以洛阳牡丹节为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洛阳节庆旅游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议,包括洛阳节庆旅游的整体规划、文化创新、开发民俗旅游产品以及拓宽旅游宣传渠道等对洛阳节庆旅游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洛阳节庆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洛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