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花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餐的一碗洁白如玉的豆腐花,轻啜一口,满口豆香,配上清爽的红糖,令我舒心惬意。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数十年前吃父亲做豆腐花的美妙情境中。
  我的孩童时光是在湘西一个美丽的乡村度过的。宁静村落,鸡鸣而起,日落而息,日子过得虽清贫但却很快乐。每每到了仲夏新黄豆收割时,父亲总会利用农闲之日打一锅豆腐花,撒上翠绿的香菜、葱花,淋上艳红的辣椒,让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在那个清贫年代,吃豆腐花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一勺豆腐花,丝丝辣香、淡淡鲜味,最醉人的还是浓郁的豆香,一口又一口,欲罢不能,舌尖上,是滑腻腻的豆花,入口即化,却回味绵长。
  “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当中滚雪花”。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磨豆腐很有趣。
  父亲先将黄豆用水泡涨,上磨推磨,慢慢的,就有乳白色的汁液顺着磨盘上的纹痕流淌到磨石下边的水盆里;再用细密的筛子将渣液过滤出豆浆上锅,不长时间,一锅清莹美丽、优雅绽放的豆腐花在火苗上欢快歌唱,父亲赶紧用家乡自制的蔗汁作卤水,一碗卤水倒入后,刚才还喧嚣得要溢出锅的豆浆马上安静下来,凝结成洁白光滑的豆腐花。整个过程最神奇之处就是点卤,卤水点得好,点得恰到火候,做出来的豆腐就会特别白嫩晶莹。
  父亲是村里的点卤高手,做出来的豆腐花总是软白细嫩,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当浓郁的豆香气在屋子里一阵一阵地漾开来时,馋得年幼的我无心写作业,也无心玩耍,只是傻乎乎等着那豆腐花出锅了,一切都变得那么温馨可爱。父亲揭开锅盖,香气四溢,豆腐花片片晶莹,泛着柔和的光泽。颜色也变得温暖多彩,红的是辣椒;黄的是腌萝卜;绿的是小葱,红白黄绿交相浸染、十分诱人。性急的我顾不得烫,赶紧舀上一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随着小手的晃动,那一片又一片花瓣似的豆腐花,宛如活了一般,在小碗里微微飘放,我本想慢慢品尝,却总是不由自主,一下子滑溜到了肚子里,浮尘暑热,一时洗净,真是美不可言。一碗下去,直到把碗沿舔得干干净净,不解馋还想吃,这时父亲见状,一脸慈祥地笑着说:“多吃点,多吃点,锅里还有呢……”当时觉得豆腐花是人间极品,感觉自己实在太幸福了,那时的心情特别愉快。
  吃着父亲亲手制作的香喷喷的豆腐花我已长大。时光荏苒,我一直未改爱吃豆腐花的喜好。但如今的豆腐花,看起来养眼,吃起来却远远没有儿时的那样唇齿留香。我知道,简简单单的豆腐花,虽没有加上昂贵的材料,但味道却是那么美味可口,那是因为父亲深沉的爱,融化在里面,幸福醇香。父爱如花,只有当岁月走过,才能渐渐品出那馥郁的醇香……
其他文献
人们在口头上或书面上,常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一起说话或行动形容为“一窝蜂”。在现代汉语中,从感情色彩上说,“一窝蜂”属于贬义词组,而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一窝峰”又是一种比喻手法,多用来比喻人多势众,一拥而上的情势。  “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股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物叫张遇,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在南宋诗人陆游《入蜀记》中记载:“建炎中,大盗张遇,号‘
期刊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险杀人嫌疑犯。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注视着他。克里斯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  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枪。  “你是警察,对吧?”拿枪的人问。  “是的。”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
期刊
圣彼得堡郊外有一座无名烈士墓,里面埋葬着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在离无名烈士墓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墓,这个墓地被人拆掉一回,就会重新堆起一回,堆墓的人是谢尔盖。1980年,墓地发生了凶案,谢尔盖老人躺在血泊中,被送进医院时已奄奄一息。这一天早上,他从昏迷中醒来,握住了儿子德赫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垫子下有信……保护……那枚奖……章!”说完,谢尔盖便离开人世。  谢尔盖是一名苏联老
期刊
1  阿城说,自己不算屌丝,但若在女神眼里,便是屌丝中的下脚料了。他时常这样反复,期望不被看低,旋即又自轻自贱。  他22岁,在二线城市一所三本院校念国际贸易专业。家境也很普通,母亲原来是会计,后来下岗了,父亲是工人,即将要退休。  阿城的个子不高,体格也小,参照网络上对于屌丝的定义,他承认说:矮矬穷占全了。  屌丝的由来有些复杂,它源于百度的“李毅吧”。  因为前国脚李毅曾提及自己的护球像法国球
期刊
当年蒋经国去世时,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了一首诗,很肉麻。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送别》:悲哀的半旗,壮烈的半旗,为你而降,悲哀的黑纱,沉重的黑纱,为你而戴,悲哀的菊花,纯洁的菊花,为你而开……慢慢地走,亲爱的朋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  一直认为余光中毫无文人气节、斥之为“马屁诗人”的李敖,恶作剧地给这首肉麻诗补了一段:悲哀的马屁,臭臭的马屁,为你而拍,悲哀的新诗,无耻的新诗,为你而写,亲爱的朋友,辛苦的
期刊
有一所小学校的校长,在倡导孩子们自觉培养读书习惯的时候,脱口说出一句话——如果截止到某月某日,大家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那么我将会高兴地从家里爬到学校去。  也许孩子们都巴望着看到他们的校长是怎么样从家里爬到学校来的吧,总之,到了那一个日子,每人的读书量都达到了15万字,有的孩子还超过了。于是他们在学校里给校长打电话,问他是否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当然,首先是通报了他们的读书情况。  校长听了很
期刊
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已经物是人非。山,他已与我永远诀别。9个月大的儿子是我们爱情的唯一见证:白皙的皮肤,神采飞扬的眼睛,以及骨子里透出的骄傲,像极了他的父亲。这一切像一把尖利的刀,刺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阵阵的痛。  因为多看了他一眼  爱上山是4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晚我们都有一点醉。或许是多看了一眼他受伤的样子,爱便像墙角的野草般不可遏制地疯长起来。那年山34岁,我18岁。  和山在一起后
期刊
黄昏日暮,河流闪着绚丽的波光,向远方静静流淌。在菲娅的眼中,这条河每一天每一时都在变幻着色彩。在十二岁的心中,有着的不仅是这一脉清流的美丽,更多的是对遥远的河那边,一种莫名的想念和憧憬。  孤儿院像一座困囿着寂寞的监狱。可是菲娅自从注意上那条河以后,便再也没有了这种感觉。每天上学放学,和大院里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心中藏着那条河,也有了家的感觉。有时她会想,自己看着遥远的河那边,那种心底涌起的情愫,是
期刊
母亲  母亲死于饥饿的年代,那时节她的五个儿女都还小,小鸟儿一样嗷嗷待哺。  年龄太小,加之年代久远,母亲的模样早已漫漶不清。但是一个场景总像刚刚发生在眼前一样:左手将簸箕揽在腰际,右手抓起一把像皮肤一样颜色的麦粒,再让其从手中淌下,一把,一把。深秋的朝暾映在她已见浮肿的脸庞上,显着少有的兴奋,也感染得我们已经饿倒在床的姐弟们,霎时有了欢叫的力气。整个夜晚,她深深探进生产队的麦秸垛里,从已经打过场
期刊
在一般人眼里,钱钟书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学问上是泰山北斗级人物,令人仰慕,难以企及;但于人情世故上似乎不那么“在行”,甚至有些冷漠孤寂,给人以情感寡淡之感。其实,他也很重情义,智商高情商也高,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只不过不那么喜欢张扬,喜怒不形于色罢了。  20世纪40年代初,钱钟书困居上海孤岛,失业在家,没有生活来源,原有积蓄所剩无几,已经到了快“弹尽粮绝”的时候。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