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图画日报》的“上海新年之现象”栏,画了一“兜喜神”图,配图文描述了新年时上海女子“兜喜神”及其他风俗,写得十分生动有趣,由于这些风俗事实上已经消失,今人看来就显得有点滑稽和好玩。特抄录如下:
鸡鸣烧罢岁朝香,马路熹微透曙光。
挈姊呼姨趁吉利,大家兜个喜神方。
绕过西边又向东,人丛来往太匆匆。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
行尽街头转个弯,娇嘘无力态姗姗。
西风蓦地吹来紧,怕揭衣裙唤小鬟。
游倦归来满面春,果盘花烛一时新。
今朝有个开盘客,便把郎君当喜神。
配文诗中提到了几个上海新年风俗,我先逐一介绍。所谓“岁朝香”就是“烧庙香”,新年是一个历法上的节日,即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而不是宗教节日。所以“烧庙香”并不受宗教信仰的阻止,人们可以就近选择寺庙去烧香,祈求新年吉祥。旧时,烧庙香约定连续到十座寺庙去烧香,这样可以得到各路神仙的保佑,所以也被叫做“烧十庙香”。到了近代以后,“十庙”之例逐渐减少,人们更习惯争取早一点赶到庙里烧到头一支香,讲作“烧头香”。旧时规矩,烧好的庙香应该把香头带回家中,供到自家佛龛的香炉里,意即把庙里的“仙气”带回家中,叫做“回头香”,这种习俗至今仍被“信仰坚定者”遵守。
烧庙香必须赶早,但烧了几个庙的香以后,辰光也差不多凌晨了,所以作者讲:“鸡鸣烧罢岁朝香,马路熹微透曙光。”接下来就是“挈姊呼姨趁吉利,大家兜个喜神方”。“兜喜神方”又讲作“走喜神方”、“迎喜神方”、“兜喜神”等名。
在现代的日历、月历、年历产生之前,我国民间普遍使用一种叫做“春牛图”的木版印刷品当作年历。“春牛图”的主图大多是一鞭打春牛的图案,这是劝诫人们不要误了农时,后来也出现了灶公灶母的图案,同时还印了每个月初一、十五的干子纪日,以及二十四节候的日期,这是一份简约的年历。在“春牛图”的上方还印有一叫“喜神方”的八卦图案,这是制历者根据中国阴阳、五行、八卦的术数原理来确定的。“喜神方”上指出今年“喜神”的方位,新年第一天,人们迎着“喜神”的方向行走,就会遇上“喜神”,这一年就大喜了。
刘豁公《上海竹枝词》中讲:
旭日上红墙,多少佳人理晓妆。
戚畹招邀浑不应,大家争赴喜神方。
作者原注:“沪俗阴历元旦,有‘兜喜神方’之举。兜喜神方者,即就《历本》所注喜神所在方向绕行一周,所以取吉利也。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盖借此招摇过市,可与异性接触也。”刘豁公的分析也许只讲对了一半。
上海人把家禽交配叫做“打雄”,沪谚有“麻雀打雄,越小越凶”之说。以前,上海准许在城市里养鸡,所以弄堂里有不少鸡,男女老少都看到过鸡打雄,所以,上岁数的人也都知道这个词。被打过雄的母鸡下的蛋经过孵化后就能孵出小鸡,但是在孵化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蛋里的小鸡未出世就夭折了。蛋里的蛋黄已不是蛋黄,蛋白也不是蛋白,而成了一只初成形的小鸡,犹如怀孕4个月以上的孕妇腹中的胎儿,这种蛋被叫做“喜蛋”。民间认为喜蛋可药用于治疗头痛病,不少人还喜欢吃“喜蛋”,于是养鸡场还会故意中途终止孵化,生产“喜蛋”供应市场。实际上,民间也把女人怀了孩子讲作“来喜了”。所以,“喜”在民间语言中常被比喻怀孕。
在日常生活中,蜘蛛是一种令人生畏和讨厌的小动物,但是,如果你在家里突然发现一只蜘蛛从天而降,你也许不一定会惊恐,反而会讲:“喜蜘从天而降,今朝一定有喜事临门。”原来,蜘蛛会吐丝,是通过它自己盘缠的丝(线)从天而降的。“线蜘”在方言中与“喜得贵子”的“喜子”谐音,所以,看到喜蜘而称喜的“喜”,最初的意义是喜得贵子的“喜”。在佛教密宗里有一种叫做“欢喜佛”的佛像造型,呈一男佛与一女佛作交媾状。旧时民间多用于女儿出嫁的陪嫁品,是一种“性启蒙”教材。这“欢喜佛”之“喜”也是“有喜”之“喜”。可见,正月初一“走喜神”是古代的一种祈子活动,妇女“走喜神”的风俗意义在于祈求“有喜”。而上海人通常会把“走喜神”时遇上的第一个男子当作自己心目中的“喜神”,这当然是深闺私语,她不会把此事泄露给任何人的。上海的城墙是圆的,城市道路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所以直到今天,上海人的方向感还很差,问路时一般以“朝右转弯”,“朝左打弯”来指方向,而决不会讲“往南”、“朝北”之类的话。迎喜神应该是以一个方向迎向喜神方走的,由于没有了方向,“走喜神”就被讲作有兜有转的“兜喜神”了。
“果盘”是一种盛果子的盒,有盖,内盒被分成多个小格,分装不同的果子,利用不同果子的形状和谐音来讨口彩。新年打开果盘讨口彩的风俗活动讲作“开果盘”。《图画日报》绘有“开果盘”风俗画,配文写得也挺有趣的,不妨抄录如下:
大少(爷)新年开果盘,喃喃吉语听来欢。
今年交着南方运(南瓜子),元宝(橄榄)真多赚不完。
开口和合(西瓜子)瓜瓞绵,长生不老(花生)寿无比。
早生贵子(枣子、桂圆)真难得,连连牵牵(莲肉)说一篇。
貌亲热热(熏青豆)暮朝朝,甜甜蜜蜜(冰糖)艳福饶。
更把点心双套进,高高兴兴(年糕)赚金条(春卷)。
“今朝有个开果盘,便把郎君当喜神”,《图画日报》的作者以为妇女会把“开果盘”的“郎君”当作自己今年的“喜神”。
朱延寿《岁事竹枝词》中讲:
百年难遇岁朝春,择定何方有喜神。
驾驭汽车行驶过,风驰电闪蔽风尘。
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上海汽车的出现和普及,步行的“兜喜神”又被汽车替代,“兜喜神”这一新年祈子风俗也被“出风头”的“兜风”替代了。
在封建社会里,宗法制度统治着中国,宗族集居的大家庭是中国人的主要居住形式。一个宗族一般会有一个祠堂,一支宗族的分支则会有一个家祠;宗族或大家庭大多收藏有自己世祖的肖像画,古人称之“祖容”,即祖先容貌的意思。现代在古玩市场上也可以看到“祖容”出售,一般被叫做“祖宗像”,不过,可以告诉读者,这些“祖宗像”几乎90%是今人做的假画。“祖容”有单人画,有夫妇合画,也有几代祖先画在一张画上的,称之“代图”,两代祖宗画在一张纸上的叫“双代画”,四代合画在一起的叫“四代图”,而苏南一带把“祖容”叫做“喜神”。《清嘉录·挂喜神》中讲:年三十夜里“此户悬挂祖先画像,具香蜡、茶果、粉丸、糍糕。肃衣冠,率妻孥以次拜。或三日、五日、十日,上元夜始祭而收者。至戚相贺,或有展拜尊亲遗像者,谓之‘拜喜神’。”所以有人作《落灯夜收神子》诗云:“若非除夜何能见,才过元宵不可留。”把祖宗画像叫做“喜神”,怎么想也总有点滑稽和莫名其妙,而你如果把这“喜神”与妇女“兜喜神”之“喜神”连在一起想,应该能想到,把祖宗肖像叫做“喜神”也是祈祷祖先保佑,使家属传宗接代、人丁兴旺——还是与祈子风俗有关。
如今,正月里最热闹的节日当推正月初五的接财神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长期推行“崇农轻商”,“崇本抑末”的经济政策,即把农业视为强国富民的根本,而把商业视为末流。所以,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农业神,而商业神则屈指可数,甚至于后人根本弄不清中国的财神到底是何许人也。一种说法财神是赵公明,他是秦始皇时代人,后得道于终南山,被玉皇大帝封为“正一玄坛元帅”,后来被中国道教尊为掌管财政之神;他的基本造型是头戴铁冠,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所以民间又称他为“黑虎元帅”,而在江南,大多称其为“正一玄坛”或“玄坛”。也许赵公明的形象很早就出现了,所以,如今各地供的财神大多是赵公明。
上海地区除了尊赵公明为财神外,还有比干、关公、岳飞等古代历史人物,最好笑的是尊比干为财神的故事。比干是商代的贵族,商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相传他多次劝谏商纣王不要做背离民众的事,最后被纣王剖腹挖心而死。古人以为,心是控制人的思维和思想的,比干既然是一位没有了心的人,他就不会胡思乱想,就不受主观意念控制而成为一个公平的人,于是被尊为财神。但如用现代人的思维,一个没心没肝的人,又怎么能管好财产呢?!——这就是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区别。
在上海,接财神又被叫做“接路头”或“接五路神”,关于“路头”或“五路神”是谁,这说法就更多了。我以为,所谓“五路”应该就是东、南、西、北、中各方位词的合称。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人们就要抢先接财神。中国古代以地支记时,当日的深夜11点到次日的1点是“子时”,这也是一天的结束和开始的交替时间,如再细分,深夜的12点是“子正”。于是,一到初四深夜,接财神的鞭炮突然发作。古人作《抢路头》诗讲: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堤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如今,商业时代已替代了农耕时代,农耕时代产生的农业神的地位亦逐渐下降,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随着与生计相关的商业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注重财神的节日活动,也许还会产生出新的与商业活动相关的节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必大惊小怪的。
鸡鸣烧罢岁朝香,马路熹微透曙光。
挈姊呼姨趁吉利,大家兜个喜神方。
绕过西边又向东,人丛来往太匆匆。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
行尽街头转个弯,娇嘘无力态姗姗。
西风蓦地吹来紧,怕揭衣裙唤小鬟。
游倦归来满面春,果盘花烛一时新。
今朝有个开盘客,便把郎君当喜神。
配文诗中提到了几个上海新年风俗,我先逐一介绍。所谓“岁朝香”就是“烧庙香”,新年是一个历法上的节日,即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而不是宗教节日。所以“烧庙香”并不受宗教信仰的阻止,人们可以就近选择寺庙去烧香,祈求新年吉祥。旧时,烧庙香约定连续到十座寺庙去烧香,这样可以得到各路神仙的保佑,所以也被叫做“烧十庙香”。到了近代以后,“十庙”之例逐渐减少,人们更习惯争取早一点赶到庙里烧到头一支香,讲作“烧头香”。旧时规矩,烧好的庙香应该把香头带回家中,供到自家佛龛的香炉里,意即把庙里的“仙气”带回家中,叫做“回头香”,这种习俗至今仍被“信仰坚定者”遵守。
烧庙香必须赶早,但烧了几个庙的香以后,辰光也差不多凌晨了,所以作者讲:“鸡鸣烧罢岁朝香,马路熹微透曙光。”接下来就是“挈姊呼姨趁吉利,大家兜个喜神方”。“兜喜神方”又讲作“走喜神方”、“迎喜神方”、“兜喜神”等名。
在现代的日历、月历、年历产生之前,我国民间普遍使用一种叫做“春牛图”的木版印刷品当作年历。“春牛图”的主图大多是一鞭打春牛的图案,这是劝诫人们不要误了农时,后来也出现了灶公灶母的图案,同时还印了每个月初一、十五的干子纪日,以及二十四节候的日期,这是一份简约的年历。在“春牛图”的上方还印有一叫“喜神方”的八卦图案,这是制历者根据中国阴阳、五行、八卦的术数原理来确定的。“喜神方”上指出今年“喜神”的方位,新年第一天,人们迎着“喜神”的方向行走,就会遇上“喜神”,这一年就大喜了。
刘豁公《上海竹枝词》中讲:
旭日上红墙,多少佳人理晓妆。
戚畹招邀浑不应,大家争赴喜神方。
作者原注:“沪俗阴历元旦,有‘兜喜神方’之举。兜喜神方者,即就《历本》所注喜神所在方向绕行一周,所以取吉利也。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盖借此招摇过市,可与异性接触也。”刘豁公的分析也许只讲对了一半。
上海人把家禽交配叫做“打雄”,沪谚有“麻雀打雄,越小越凶”之说。以前,上海准许在城市里养鸡,所以弄堂里有不少鸡,男女老少都看到过鸡打雄,所以,上岁数的人也都知道这个词。被打过雄的母鸡下的蛋经过孵化后就能孵出小鸡,但是在孵化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蛋里的小鸡未出世就夭折了。蛋里的蛋黄已不是蛋黄,蛋白也不是蛋白,而成了一只初成形的小鸡,犹如怀孕4个月以上的孕妇腹中的胎儿,这种蛋被叫做“喜蛋”。民间认为喜蛋可药用于治疗头痛病,不少人还喜欢吃“喜蛋”,于是养鸡场还会故意中途终止孵化,生产“喜蛋”供应市场。实际上,民间也把女人怀了孩子讲作“来喜了”。所以,“喜”在民间语言中常被比喻怀孕。
在日常生活中,蜘蛛是一种令人生畏和讨厌的小动物,但是,如果你在家里突然发现一只蜘蛛从天而降,你也许不一定会惊恐,反而会讲:“喜蜘从天而降,今朝一定有喜事临门。”原来,蜘蛛会吐丝,是通过它自己盘缠的丝(线)从天而降的。“线蜘”在方言中与“喜得贵子”的“喜子”谐音,所以,看到喜蜘而称喜的“喜”,最初的意义是喜得贵子的“喜”。在佛教密宗里有一种叫做“欢喜佛”的佛像造型,呈一男佛与一女佛作交媾状。旧时民间多用于女儿出嫁的陪嫁品,是一种“性启蒙”教材。这“欢喜佛”之“喜”也是“有喜”之“喜”。可见,正月初一“走喜神”是古代的一种祈子活动,妇女“走喜神”的风俗意义在于祈求“有喜”。而上海人通常会把“走喜神”时遇上的第一个男子当作自己心目中的“喜神”,这当然是深闺私语,她不会把此事泄露给任何人的。上海的城墙是圆的,城市道路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所以直到今天,上海人的方向感还很差,问路时一般以“朝右转弯”,“朝左打弯”来指方向,而决不会讲“往南”、“朝北”之类的话。迎喜神应该是以一个方向迎向喜神方走的,由于没有了方向,“走喜神”就被讲作有兜有转的“兜喜神”了。
“果盘”是一种盛果子的盒,有盖,内盒被分成多个小格,分装不同的果子,利用不同果子的形状和谐音来讨口彩。新年打开果盘讨口彩的风俗活动讲作“开果盘”。《图画日报》绘有“开果盘”风俗画,配文写得也挺有趣的,不妨抄录如下:
大少(爷)新年开果盘,喃喃吉语听来欢。
今年交着南方运(南瓜子),元宝(橄榄)真多赚不完。
开口和合(西瓜子)瓜瓞绵,长生不老(花生)寿无比。
早生贵子(枣子、桂圆)真难得,连连牵牵(莲肉)说一篇。
貌亲热热(熏青豆)暮朝朝,甜甜蜜蜜(冰糖)艳福饶。
更把点心双套进,高高兴兴(年糕)赚金条(春卷)。
“今朝有个开果盘,便把郎君当喜神”,《图画日报》的作者以为妇女会把“开果盘”的“郎君”当作自己今年的“喜神”。
朱延寿《岁事竹枝词》中讲:
百年难遇岁朝春,择定何方有喜神。
驾驭汽车行驶过,风驰电闪蔽风尘。
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上海汽车的出现和普及,步行的“兜喜神”又被汽车替代,“兜喜神”这一新年祈子风俗也被“出风头”的“兜风”替代了。
在封建社会里,宗法制度统治着中国,宗族集居的大家庭是中国人的主要居住形式。一个宗族一般会有一个祠堂,一支宗族的分支则会有一个家祠;宗族或大家庭大多收藏有自己世祖的肖像画,古人称之“祖容”,即祖先容貌的意思。现代在古玩市场上也可以看到“祖容”出售,一般被叫做“祖宗像”,不过,可以告诉读者,这些“祖宗像”几乎90%是今人做的假画。“祖容”有单人画,有夫妇合画,也有几代祖先画在一张画上的,称之“代图”,两代祖宗画在一张纸上的叫“双代画”,四代合画在一起的叫“四代图”,而苏南一带把“祖容”叫做“喜神”。《清嘉录·挂喜神》中讲:年三十夜里“此户悬挂祖先画像,具香蜡、茶果、粉丸、糍糕。肃衣冠,率妻孥以次拜。或三日、五日、十日,上元夜始祭而收者。至戚相贺,或有展拜尊亲遗像者,谓之‘拜喜神’。”所以有人作《落灯夜收神子》诗云:“若非除夜何能见,才过元宵不可留。”把祖宗画像叫做“喜神”,怎么想也总有点滑稽和莫名其妙,而你如果把这“喜神”与妇女“兜喜神”之“喜神”连在一起想,应该能想到,把祖宗肖像叫做“喜神”也是祈祷祖先保佑,使家属传宗接代、人丁兴旺——还是与祈子风俗有关。
如今,正月里最热闹的节日当推正月初五的接财神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长期推行“崇农轻商”,“崇本抑末”的经济政策,即把农业视为强国富民的根本,而把商业视为末流。所以,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农业神,而商业神则屈指可数,甚至于后人根本弄不清中国的财神到底是何许人也。一种说法财神是赵公明,他是秦始皇时代人,后得道于终南山,被玉皇大帝封为“正一玄坛元帅”,后来被中国道教尊为掌管财政之神;他的基本造型是头戴铁冠,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所以民间又称他为“黑虎元帅”,而在江南,大多称其为“正一玄坛”或“玄坛”。也许赵公明的形象很早就出现了,所以,如今各地供的财神大多是赵公明。
上海地区除了尊赵公明为财神外,还有比干、关公、岳飞等古代历史人物,最好笑的是尊比干为财神的故事。比干是商代的贵族,商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相传他多次劝谏商纣王不要做背离民众的事,最后被纣王剖腹挖心而死。古人以为,心是控制人的思维和思想的,比干既然是一位没有了心的人,他就不会胡思乱想,就不受主观意念控制而成为一个公平的人,于是被尊为财神。但如用现代人的思维,一个没心没肝的人,又怎么能管好财产呢?!——这就是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区别。
在上海,接财神又被叫做“接路头”或“接五路神”,关于“路头”或“五路神”是谁,这说法就更多了。我以为,所谓“五路”应该就是东、南、西、北、中各方位词的合称。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人们就要抢先接财神。中国古代以地支记时,当日的深夜11点到次日的1点是“子时”,这也是一天的结束和开始的交替时间,如再细分,深夜的12点是“子正”。于是,一到初四深夜,接财神的鞭炮突然发作。古人作《抢路头》诗讲: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堤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如今,商业时代已替代了农耕时代,农耕时代产生的农业神的地位亦逐渐下降,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随着与生计相关的商业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注重财神的节日活动,也许还会产生出新的与商业活动相关的节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必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