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透领导不如摸透群众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里或者县里来了新领导。普通老百姓看到的可能只是主席台居中的座位上换了面孔,本地新闻里的官员换了名字。“领导换了”之后还有哪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新领导上任,可知多少人苦心孤诣求“摸透”?
  某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次居然接待了外地一个省会城市的党政代表团学习取经。旁观者一看明显不对,哪有这样的“倒取经”?知情人心里明白,这个欠发达地区,曾经走出去过一位敢想敢干的个性官员。官员兜兜转转,现在到异地主政一方。怎么让领导满意?异地的官員又兜兜转转,不远千里,跨省取经,试图摸到一整套应对、迎合领导的正确“打开方式”。 摸透情况,有时是不露声色的。某领导是嗜茶之人,初来乍到,操劳过度,感冒上火。其间一次电视电话会议,特意请服务员换了一杯白开水。一个并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却被台下一众官员尽收眼底,记在心上。自此之后,领导基层调研考察,所到之处,服务员都会恭敬地呈上一杯白水。某日,嗜茶的领导忍无可忍,提出“抗议”:为什么你们都是茶水,而每次给我一杯白开水?
  为什么?为什么??只怪属下眼观六路,偏偏短了一路;想摸透领导底细,却因为时间有限,才摸个半透。有如盲人摸象,摸到的只是局部。
  想想,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喝白水还是茶水,都有人在关注在应对在迎合,而领导喜欢吃川菜还是淮扬菜,喜欢喝茅台还是五粮液,更在摸清摸透之列。传闻N年前,某地一个新官上任,当地政府招待所很快全面启用茅台作为接待用酒,因为主要官员只认这个品牌,而且只认某个年份。“想群众之所想”“密切联系群众”,有些时候被某些公权部门变现为“想领导之所想”“密切联系领导”。至于主要领导喜欢使用的词句,做事的风格,用人的偏好,这些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正事”,与个人前途命运紧密勾连的“大事”,下属官员更是要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去关注去研究去应对。
  拍马,多是为了骑马;摸透,多是为了用透。“五假副部”司法部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当年在调入华夏时报之后,他觉得报社不是党政机关,不是从政主战场,一心想调入政法、组织、纪检等系统。为了实现目标,卢恩光制定了“三个狠抓”“两个满意”,其中一个重点就是“狠抓领导”“让领导满意”。因为“领导满意”,卢恩光即使“五假”,也没有影响他后来官至“副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09-09)。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对比之下,“密切联系领导”是新形势下最大的危机。假如基层官员们反其道而行之,像摸透领导那样去摸透群众、摸透一线的情况呢?像研究上级的喜好那样去研究底层的安危、冷暖呢?我想,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一定是不一样的。当然,摸透底层的真实诉求,并不等于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摸透”至少是在想解决问题,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期待领导干部乃至公职人员自主选择“反其道”,不如制度设计“导航”他们“反其道”。道理太简单了:谁决定官员的升降去留,他才会真正关心谁的冷暖。
  王征/图
其他文献
庄子谏楚庄王,说你的军队,战斗力比不上越国。想攻打越国,其肤浅程度,就好比“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然而,“目睫之见”常有,“自见之明”不常有。   “目睫之见”原义,为“肤浅的见解”。单从字面上理解,此类毛病似多与“粗鄙”相近。事实上,“粗鄙”乃表,“目睫”为里,彼此间并非因果。比如,刘邦够“粗鄙”吧?但他心细如丝。其粗鄙的背后,隐藏着深思熟虑的宏图和很有操作性的规划。 
期刊
大约一年前,家属在手机上发给我一个“微信运动”邀请,被我果断拒绝。她说有这个好,可以统计每天走路锻炼的步数。我说没这个不一样锻炼吗,要步数做什么?锻炼,我基本能够坚持。每天下午或晚饭后,都会在小区的环形通道上走几圈,走多走少,看兴致和时间,不问“成绩”随感觉,不要“形式”求实效。   一日,手机丢在家里。家属重新发出邀请,然后在我的手机上代为“接受”。发现后,我说她“好无聊”,但并没有当即退出—
期刊
在和诸位分享我与白犀牛同名的故事以前,当然要先说一说犀牛。   犀牛是一种濒危的野生动物,它身躯高大,体格健壮,是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目前地球上的野生犀牛有5个品种,生活在非洲和南亚、东南亚,白犀牛是其中的一种。中国现在已经没有野生犀牛的踪迹了,最后一头野生犀牛被猎杀的时间,据我阅读所知,有1922年、1945年、1972年这么好几种说法,而被猎杀的地点没有异议,都说是云南。   但在
期刊
过完八月十五,一张小姑娘远远躲在消防员父亲背后的照片,被很多消防员朋友圈刷屏,引发大家的共鸣。一位消防员在朋友圈转发后留言:朋友圈最佳照片,没有之一,透过照片,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小姑娘急切和委屈的心情,致这个节日坚守在岗位的各位。 看到这幅照片,我又想到那句话: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的确。在这个社会,平静总是相对的,总是有人在默默地付出。在节假日,也许你在远行,或许是堵在某个路段
期刊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句俗语,也叫惯用语,用来比喻人贪心不足,得寸进尺,最后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溯本求源的话,它不该写成人心不足蛇吞象,而应该写作人心不足蛇吞相——相公、宰相、丞相,国乱思良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相”。   它从《山海经》“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来:宋仁宗年间,深泽某村,一家母子两人,母亲年迈多病,儿子名叫王妄,三十多岁,没讨上媳妇,靠砍柴卖柴为生。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
期刊
这几年无数个清晨,开车经由郊区一条主干道左拐,送孩子到学校。左拐弯没多远就有两所中学。   主干道由一座高架桥“延伸”而来,又连接着主城和郊区,车流量本就很大,早晨送娃的“汽车军团”生生在早高峰之前加演了一个小高峰,等待左拐的车多时能排出几百米长队。但左拐弯绿灯每次只亮区区二十多秒,好像在“限量供应”“饥饿放行”似的。   更大的问题在于,主干道单向四车道只有一条左拐弯道,只是在左拐弯道的虚线
期刊
清朝初建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可慢慢地忘了初心,开始走下坡路,政治腐败,军队颓废,国力衰弱,成了谁都可以捏的软柿子,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全都输得一塌胡涂。可蹊跷的是,所有败仗在当时全是“胜仗”,全国上下捷报满天飞。   大清官员大多闭目塞听,不了解西方列强飞速发展的事实,沉溺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之中。皇帝老爷喜欢听好话,捷报来了龙颜大悦,听到前线打败仗就黑脸,不仅不
期刊
午饭时同事言,其女在澳大利亚留学,前段时间,给一个十六岁的台湾男孩补习功课,她说:“这样的男孩子不多见!”该男生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极有礼貌,说话从不高聲,见到老师鞠躬问好,与老师分别要鞠躬告辞,回到家,还发信息来,对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提醒女儿,有些男孩善于伪装,表面上对你非常好,暗地里可能会对你不利的。女儿告诉他,该男生的礼貌与修养,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不是能够伪装出来
期刊
禁外放噪音宜司乘共襄  不久前,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就《昆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修订举行听证会。新规拟要求乘客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音量,不得大声喧哗。此前,北京、兰州也出台了类似规定,其中北京规定地铁内大声外放音乐将纳入征信。对此,很多饱受噪音打扰的网友、乘客纷纷表示支持。(8月27日央视财经《每日经济新闻》) 如今,坐地铁、公交车的乘客,几乎是人手一机(手机或平板)。其中刷外放的不在少数,刷视
期刊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国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连那位想请岳飞同志帮忙给填个歌词的女歌星,也肯定知道是什么意思。因此,犯不着我来饶舌。  想说的,是社会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一些“狐假虎威”的现象。比如,给领导开车的司机,闯了红灯还跟警察耍横;连个股级干部都不是,却对单位的人指手画脚的局长夫人;跟上司有点暖昧味道甚至有一“腿”的女职员,或者打着中央领导的亲戚、某省长干儿子的旗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