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随乐舞 心随乐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音·乐舞》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苗族民歌《苗家儿童庆丰收》,从歌、乐、舞三方面全方位引导学生感受贵州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本文试从《苗音·乐舞》一课的教学实录,浅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感悟民族音乐的魅力。
  一、听民乐,创设浓郁音乐氛围
  导入:上课之前,教师先用《丰收锣鼓》的音乐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热闹欢腾的音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本课即将学习《苗家儿童庆丰收》歌曲埋下伏笔。
  师:小朋友们好!在这欢腾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即将开始了!
  师:在刚才的乐曲声中你都听到哪些乐器在演奏呢?
  生:锣、鼓、唢呐等。
  师:你们的耳朵可真灵!这些都是我国最具民族特点的乐器。这首乐曲叫《丰收锣鼓》,表现了人们敲锣打鼓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
  二、赏飞歌,领略苗族音乐风情
  师:不同的民族庆祝丰收的方式各有不同,在我国西部的贵州山区里,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今天,就让我们乘着苗家美妙歌声的翅膀,去了解苗族是如何庆祝丰收的。
  1.听《苗岭飞歌》,教师带领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
  2.师:苗族独特的飞歌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飞歌音调高亢嘹亮,节奏明快,唱起来声振山谷,几里外都能听到,它可是苗族音乐中的一块瑰宝呢!
  3.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舞蹈与地域民俗的关系。
  师:每逢遇到像丰收或民俗节日等喜庆的日子,苗家人就会穿上富有特色的银角苗服,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放声歌唱、欢快舞蹈、尽情奏乐,表达他们心中无比喜悦之情。
  感受体验苗家音乐的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苗乐中,飞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课一开始,高亢嘹亮、节奏明快的飞歌配以苗家特有的美丽民俗风光和风格鲜明的乐舞画面,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全方位感受苗族的民俗风情和音乐文化,初步感知音乐文化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等人文因素的关系,在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氛围中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识芦笙,感受苗家芦笙音调
  1.识芦笙。苗族的音乐文化离不开器乐的表现。芦笙是苗族的一件特色乐器,而本课所学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旋律又是一首芦笙调,所以让学生认识芦笙、了解芦笙、感受芦笙音调是必要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认读芦笙。
  2.介绍演奏姿势。学生跟师模仿演奏姿势。
  3.听芦笙调。欣赏芦笙独奏的芦笙调,学生模仿吹奏的动作跟音樂律动。师跳芦笙基本舞步,让学生感受苗家人能歌善舞的天赋,为后面学跳做铺垫。
  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观察芦笙形状、尝试吹奏芦笙、欣赏独奏芦笙调等活动,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也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了准备,并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苗家器乐的魅力,体验到苗家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喜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四、唱苗歌,体验苗家特色鼓点
  1.生初听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学敲鼓点
  师:(课件:出示铜鼓图片)苗家人在欢庆丰收时除了吹奏起心爱的芦笙,还击打起铜鼓表达心中的喜悦。铜鼓的声音清脆响亮。苗家人将铜鼓当作是吉祥物,认为敲响它就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敲一敲
  师引导学生尝试敲击,引导学生感受鼓声,并尝试用鼓声表达欢乐的心情。学生自由创编节奏敲击,师生评价。
  (2)玩一玩
  师提示学生注意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模仿练习。
  3. 复听,跟音乐敲鼓点
  (1)在歌曲演唱第二遍时在2、4、7小节尝试跟师加上敲鼓的动作。
  (2)生模仿敲鼓的动作跟音乐敲。
  师带领学生按左、右、中的顺序模仿敲鼓动作。
  4. 再听,读歌词
  (1)引导学生归纳歌词。
  (2)教师跟节奏音乐带读歌词1-2遍。
  (3)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歌词。
  5. 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歌词读的很准,鼓点也打得非常棒!可是歌曲还是唱起来才更动听!现在我来唱这首歌,请你们用敲鼓的动作来为我伴奏好吗?
  (1)跟师轻声唱一唱,注意在鼓点的地方不要唱。
  (2)比较最后两句的结尾,并练习。提醒休止符前的音要唱得短。
  (3)完整唱。
  6.采用多种形式有表情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在鼓点的地方加上“嘿”等声势语言增加欢庆的气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把本课的节奏难点设计成“学敲苗家鼓,为歌曲伴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敲一敲”“玩一玩”中体会和感受鼓点节奏,轻松掌握本课难点,为歌曲的表现创造部分进行了扎实的铺垫。这一环节变以往的接受式学习为“玩中学”,体现了新课标中“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在练唱歌曲教学中,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歌曲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轻松愉快学会歌曲。
  五、跳苗舞,表现苗家传统文化
  1.师:今天,我们唱起了苗歌,又怎能不去感受一下苗族舞蹈呢?
  2.学跳简单苗舞动作
  (1)教师进行简单苗族舞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男、女生分别练习动作。
  (3)配合歌声练习(清唱)。
  3.圈舞表演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苗家人在跳舞时都喜欢围成一个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以他们特有的圈舞形式来进行表演吧!
  在老师的鼓点声中学生围成两个圈,跟音乐参与苗族传统的圈舞表演,要求边唱边跳。
  师:大家热情的歌声、欢快的舞蹈让我仿佛置身于苗家盛大的节日盛会中,感受到了苗家人欢庆丰收的热闹欢腾。
  在《苗家儿童庆丰收》的音乐声中学生唱着苗歌跳着苗舞离开教室。
  为了让学生对苗族的音乐文化有更深的体验和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的学习表演,这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此环节运用了模仿、练习等手段,从简单的动作分解模仿到最后能跟音乐自由组合创编,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苗家传统圈舞的无穷魅力,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课的最后,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离开教室。这样的设计,使音乐始终弥漫课堂内外,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音乐的学习并没有因为课的结束而停止,而是一直延伸到了课外、生活,相信日积月累,民族音乐文化的种子就会悄悄地播入学生幼小的心田,最后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责编 施夏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教师可通过生活教学、活动促学、方法指导等路径,让学生乐于学习词汇,深刻理解与记忆词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有效性 提高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42  英语学习从单词开始,打牢词汇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开口说简单的英语句子。但小学生好动爱玩,枯燥的
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在“简约语文”与“深度语文”的丛林间游弋,苦苦追寻一种最合理、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但始终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模糊感,究竟是“简约语文”更合理呢,还是“深度语文”更有效?很多教师在迷惘与彷徨中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语文教学,我们也是其中之一。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我们渐渐地发现理想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简约”与“深度”的和谐。  一、简述“简约语文”与“深度语
[摘要]词语是一篇文章的“精”之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用整合的意识设计词语教学,对待词语要能够拈精取要:“拈”出可用来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拈”出能准确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拈”出能串起文章主线的词语;“拈”出能为课文的感情色彩做铺垫的词语;“拈”出重点词语所勾勒的画面。这样教学才能彰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拈精取要;领悟内容;反映性格;串起主线;铺垫情感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教学语言是评价教师是否称职与合格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师文化修养与内涵的重要参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语言的“三要求”,即激趣、导思、引探,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发展。  [关键词]教学语言 激趣 导思 引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01  教学语言是教师文化与个人品质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会
教材是英语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一个依据,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运用教材?这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是一个具有永恒的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过去的“教教材”,到今天的“用教材”,都是对这一问题的宏观回答。说其是宏观回答,主要因为这一描述基本上还是理念性的,用一线教师的话说叫“缺乏操作性”,因为“用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怎样才叫用教材,值得思考。笔者以为,“用教材”理念下的具体策略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公开课都比家常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无论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效果都更加精致,值得听课教师学习和借鉴。但细回想这些精心设计的课,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让人深思。  一、课堂活动一味追求“热闹”,忽视生成实效  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觉得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便临时设计一活动:要求学生模仿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叫声,比比谁模仿得像。学生们立即热情高涨,很快教室里
每一次教材的改编,都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一次洗礼,也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次挑战。2012新版教材是我小学英语教学生涯中经历的第三版教材。新版教材对“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下面,我就“读写板块”的解读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理解编者意图  我仔细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读写板块”的描述:读写板块通过配有图片的组句或文段提供了一个有一定意义的语篇综
创办于1954年的长汀县城关南区小学,坐落于汀江河畔、北山脚下的南门社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决定大力抓好乒乓球这一特色项目,并以此作为学校工作的突破口,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近二十年来,学校多方筹集700余万元建成了设备齐全的乒乓球体育馆、海沧教学楼、南教学楼,铺设了标准的篮球场和水泥操场,并成立阮民奖教奖学金,为更好地提升办学效果提供了保障。学校以乒乓球为载体,以乒乓球文化为主体,以训练为工作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到教育目标。活动,是品德课程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其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  活动的有效性,是品德课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品德常态课,其活动的内容、形式都要求更实在、更有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的活动课例,从情境体悟中“动”,时空探
[摘 要]大千世界,一个孩子就是一朵花,以各自的方式绽放,因此教师应俯首静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小学生作为刚接触学习生活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各个方面还处于有待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静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是指教师要将“以生为本”“分层教学”的理念充分融入教学之中,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