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生就业渐渐地成为当代关乎民生的焦点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高校为响应国家和社会的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的创业教育课程。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兴起时间较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当代吉林省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吉林省创业教育模式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从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 创业教育模式
一、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现状
理工类高校与综合类高校教育模式。
1.内容及特点。当前高校在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设置创业课程,科学、系统地设置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程。同时各高校会组织进行创业比赛,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科学系统性、完整性、自主性等一些特点。
2.相同及差异。理工类高校更注重实用性;理工类学生逻辑思维、科研基础较好,与社会联系密切,容易受到市场青睐,在课程设置上也易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综合类高校同时兼顾文史专业和理工专业两大方面,具有多学科性,在创业课程设置上具有多选择性。综合类高校注重培育学生科学研究的认识和能力,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设置创业课程更加得心应手。
二、影响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因素
党的十八大中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必须开设创业课程并将其归纳入学分制。综合分析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其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这三个层面的影响。
1.国家层面。
1.1教育体制改革。从1994年我国创业教育兴起至2000年我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现增长趋势。国家也出台相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一个指导思想,两个总体目标,三个基本原则以及九大主要措施”等,目的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系统的发展、推进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证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
1.2创业教育资源的分配。国家对创业教育资源的分配比重逐渐加大,提出相应的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实行创业补贴、实行成功创业奖励”等方面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为部分高校划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各种资助资金,为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和训练基地,鼓励各高校设置相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课,如KAB创业课、创业训练等。
2.社会层面。
2.1家庭对孩子创业的支持程度。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坚强的后盾的作用,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是学生创业路上的动力来源。
2.2创业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2015年吉林省为呼应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培养”的号召,积极改进并完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信息惠民、智慧民生的工程设施,增添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创建创业孵化器,建设高新开发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对创业大学生的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给予资金支持。
3.学校层面。
3.1创业课程。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创业课程门数比去年增长14%,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数达到300多萬。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创业知识的传授,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2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方案。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博学笃志,实事求是,敢于实践,把握机会。学校应建立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有一个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的模式
想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还要对症下药,从国家、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1.国家层面。
1.1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家应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我国教育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相关政策,证明了国家正逐步加快改革创业教育体制的步伐。
1.2调整创业教育资源。国家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国家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可见国家对创业教育的极度重视。
2.社会层面。
2.1学校。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创业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的精神;支持应届毕业生创业并对创业成功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有困难的给予一定帮助。
2.2企业单位。企业单位鼓励学生前来实习参观,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并派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座谈会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听取学生的创业想法,起到一个创业成功的榜样作用。
2.3地方区域。地方区域的相关部门可对创业大学生适当放宽条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完善创业相关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学生能更好创业。
3.学校层面。
3.1教师。学校应聘请专门教师来教授创业知识,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教师应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学生。对学生来说应努力增强自己的创业知识储备,丰富自身见识,参与创业活动和比赛,与他人交流想法;并积极投身到创业行业中去,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挫折,迎难而上;还要积极踊跃的参加校园内外的创业实践活动,把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创业项目中去。
四、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
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国家、社会和创业者这三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包容的创业模式中,国家要平衡各方面资源分配,为创业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社会各界应对创业者提供一定的资源条件,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科学系统的创业课程,家庭对学生给予心理上的慰藉;创业者应该积极把握机会,合理运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树立积极的创业目标,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王博;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2]左文敬;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5年.
[3]武鑫;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周敏芝(1996—)女。民族:汉。湖南省湘乡市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陈志伦,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 创业教育模式
一、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现状
理工类高校与综合类高校教育模式。
1.内容及特点。当前高校在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设置创业课程,科学、系统地设置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程。同时各高校会组织进行创业比赛,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科学系统性、完整性、自主性等一些特点。
2.相同及差异。理工类高校更注重实用性;理工类学生逻辑思维、科研基础较好,与社会联系密切,容易受到市场青睐,在课程设置上也易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综合类高校同时兼顾文史专业和理工专业两大方面,具有多学科性,在创业课程设置上具有多选择性。综合类高校注重培育学生科学研究的认识和能力,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设置创业课程更加得心应手。
二、影响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因素
党的十八大中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必须开设创业课程并将其归纳入学分制。综合分析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其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这三个层面的影响。
1.国家层面。
1.1教育体制改革。从1994年我国创业教育兴起至2000年我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现增长趋势。国家也出台相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一个指导思想,两个总体目标,三个基本原则以及九大主要措施”等,目的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系统的发展、推进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证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
1.2创业教育资源的分配。国家对创业教育资源的分配比重逐渐加大,提出相应的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实行创业补贴、实行成功创业奖励”等方面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为部分高校划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各种资助资金,为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和训练基地,鼓励各高校设置相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课,如KAB创业课、创业训练等。
2.社会层面。
2.1家庭对孩子创业的支持程度。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坚强的后盾的作用,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是学生创业路上的动力来源。
2.2创业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2015年吉林省为呼应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培养”的号召,积极改进并完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信息惠民、智慧民生的工程设施,增添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创建创业孵化器,建设高新开发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对创业大学生的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给予资金支持。
3.学校层面。
3.1创业课程。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创业课程门数比去年增长14%,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数达到300多萬。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创业知识的传授,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2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方案。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博学笃志,实事求是,敢于实践,把握机会。学校应建立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有一个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的模式
想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还要对症下药,从国家、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1.国家层面。
1.1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家应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我国教育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相关政策,证明了国家正逐步加快改革创业教育体制的步伐。
1.2调整创业教育资源。国家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国家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可见国家对创业教育的极度重视。
2.社会层面。
2.1学校。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创业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的精神;支持应届毕业生创业并对创业成功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有困难的给予一定帮助。
2.2企业单位。企业单位鼓励学生前来实习参观,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并派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座谈会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听取学生的创业想法,起到一个创业成功的榜样作用。
2.3地方区域。地方区域的相关部门可对创业大学生适当放宽条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完善创业相关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学生能更好创业。
3.学校层面。
3.1教师。学校应聘请专门教师来教授创业知识,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教师应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学生。对学生来说应努力增强自己的创业知识储备,丰富自身见识,参与创业活动和比赛,与他人交流想法;并积极投身到创业行业中去,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挫折,迎难而上;还要积极踊跃的参加校园内外的创业实践活动,把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创业项目中去。
四、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
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国家、社会和创业者这三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包容的创业模式中,国家要平衡各方面资源分配,为创业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社会各界应对创业者提供一定的资源条件,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科学系统的创业课程,家庭对学生给予心理上的慰藉;创业者应该积极把握机会,合理运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树立积极的创业目标,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王博;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2]左文敬;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5年.
[3]武鑫;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作者简介:周敏芝(1996—)女。民族:汉。湖南省湘乡市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陈志伦,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