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与汉语同形异义词对比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与作者自身马来西亚华裔的优势,以搜集语料、观察语用、面访驻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针对HSK词表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四组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形却异义的词语作出客观分析,望研究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形异义词 调查研究法
  一、基本情况
  “马、中同形异义词”是指在马来西亚华语(简称“马国华语”)中,汉语发音与汉字字形完全相同(同音同形),但其语义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词语。该同形异义词主要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词的义项减少(词义减少);二是词的义项增多(词义增多);三是词的使用方法改变,出现词义不同状况,与使用者已不存在任何关系;或者即使察觉到了,也会在用词时刻意作出区分,用其他词来代替(词义转移或不同)。
  笔者在中国学习四年,期间发现,马来西亚学生在与自己同胞见面时均可用华语畅所欲言;但在与中国师生交谈时,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心理状态均产生了变化。鉴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访问了20位北京在籍(2015)马来西亚留学生,发现受访者在学习(说)汉语时,个人表现与情况均大不相同。其中14名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学习汉语时曾遇到或多或少的瓶颈,尤以华语特有(色)词、马中异形同义词与马中同形异义词三者情况较为突出。此外,有7名受访者表示由于华汉语词汇用语的差异,会出现尽可能避免与中国人交流的情况,导致他们初到异域就加入了“马来西亚留学生圈”行列。
  我们认为,同形异义词应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原因,故搜集研究HSK词表中的马中同形异义词,不但能使马来西亚留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时发现两者差异,而且能让他们在汉语书写与交流时,增强汉语表达能力和自信。
  本文研究的四组词语(“美”“敏感”“实际”和“素质”)均属于词义增多的马中同形异义词。我们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共有224份,其中包括实地调查时使用网络平台作答的20份问卷,20位受访者(华裔12人、马来裔8人);中国人民大学1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4人,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2人,北京语言大学2人)调查工作于2014年12月22日展开,至2015年2月5日结束,为期45天。
  接受调查者性别方面,男性70人(31.25%)、女性154人(68.75%);种族方面,华裔192人(85.71%)、马来裔31人(13.83%)、印度裔1人(0.45%)。被调查者年龄主要介于21岁~25岁(84人,37.5%),其次为20岁以下(67人,29.91%)、26岁~30岁(44人,19.64%)与31岁以上(29人,12.95%)。
  我们对调查者的汉语口语与书写水平进行了调查。口语方面,216人(96.43%)认为自己“能流利自如地与他人对话”;有6人(2.68%)与认为自己“只能进行简单对话”与2人(0.89%)认为“只能说简单句子”。书写方面,169人(75.45%)认为自己“能轻松地进行规范的书面沟通及文字写作”;50人(22.32%)认为自己“能简单写出较长的短文或简单的书信”。此外,另有4人(1.79%)与1人(0.45%)分别表示自己“只能写简单句子”与“只能写几个词汇”。
  除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简称《现汉》)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简称《现规》)外,用于辅助本文论点的其他两种工具书分别为《全球华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简称《全球》)与《新编华马大词典》Kamus Sarjana Bahasa Cina-Melayu Terkini(杨贵谊工作室,2014年)(简称《华马》)。而《光华日报》(简称《光华》)、《光明日报》(简称《光明》)与《星洲日报》(简称《星洲》)这三家马来西亚华文主流报纸的标题与新闻内容,则会用作案例,以突显两地同形异义词的使用情况。首先,我们会尽可能挑选华、汉同形异义词语用情况出现明显差异的案例,其次才会考虑该案例发布的年份(即时效性),并以此作为本文挑选案例的原则。
  以下考察每一个词语时,均先列出《现汉》与《现规》中词语的义项,然后列举该词在《全球》或《华马》中作为其马国华语义项的解释,并举出其于《光华》《光明》又或《星洲》中的案例,注明出处并分析调查结果。本文词语分析部分均以此为格式,不赘述。
  此外,还须强调的是,以《华马》作为本文依据之一,并不表示我们研究的这些词语一定是受到马来语直译或意译影响,而是欲通过不同角度试图说明,《华马》词典编辑者在编写《华马》时,选择的马来语解释(义项)其实更接近马来西亚华语的义项,且部分马来语解释(义项)又与汉语义项存在着较大差别这一问题。希望本研究能给相关研究者不同的启发。
  二、“美”与“新鲜”,“敏感”与“过敏”
  (一)“美”与“新鲜”
  “美”(měi)一词,《现汉》(2012:883)解释为:①形容词,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ㄧ这里的风景多~呀!②使美丽:~容ㄧ~发。③形容词,令人满意的;好:~酒ㄧ价廉物~。④美好的事物;好事:~不胜收ㄧ成人之~。⑤形容词,{方}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得了不得。⑥(Měi)名词,姓。《现规》(2014:897)解释为:①形容词,好看;美丽(跟“丑”相对):长得很~ㄧ家乡的景色像画一样~ㄧ俊~。②动词,使事物变美:~容ㄧ~发(fà)。③形容词,好的;令人满意的:物~价廉ㄧ~名ㄧ~德。④形容词,<口>非常满意;得意:瞧他~得不知怎么好了。⑤名词,姓。
  然而,“美”一词于《全球》则有不同的解释。《全球》(2010:579)的解释为:形容词,质量好;新鲜;味美。适用范围比普通话广,多用于口语。源自闽南方言。例:这个西瓜真~ㄧ这鱼头很~,用来煮汤最好。【使用地区】新马。   通过对比可知,在马国华语中,“美”(美丽)除了《现汉》与《现规》的义项外,另有一个常用于口语的义项,表“新鲜”“滋味鲜甜”又或“肥沃”,常以此形容食物新鲜且质量好,其中大部分亦有“拟人化”的成分。黄华迎(2014:95)认为:“受闽南方言影响”;陈琪(2008:140)针对新加坡华语表示:“受汉方方言借词影响”。例如:
  “今天的菜心很美!”辉哥在菜市见到我。我看到一摊摊,一堆堆瓜……看到矮瓜,大如手臂……那么美丽、丰腴瓜菜,是怎种出来呢?心里有些迷惑。于是,请问一位种菜的朋友,他说市面上所卖的菜,都是懒惰菜,我听了更是茫然。后来他告诉我,现在人要快要美,种的是基因改造菜,只要适当地施肥,水分足够,不时喷洒农药,就可长出美丽的菜来。(《星洲日报》活力副刊·2009年10月14日)
  此外,我们亦试图通过“‘美’的正确用法”多选题,把“美”一词“拟人化”,用以形容食物新鲜且质量好,并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以下为其中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1)“很多人已不再理会蔬果是否喷洒了农药,只要求蔬果看起来又大又美。”57人(24.45%)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2)“这鱼头又鲜又美,用来煮汤最好了。”61人(27.23%)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3)“只要适当地施肥,水分足够,不时喷洒农药,就可长出又大又美的菜来。”81人(36.16%)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二)“敏感”与“过敏”
  “敏感”(mǐn gǎn)一词,《现汉》(2012:906)解释为:形容词,①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有些动物对天气的变化非常~ㄧ他是一个~的人,接受新事物很快。②易于引起反应的:征地拆迁是个~问题。《现规》(2014:919)对“敏”的解释为:形容词,①反应快;灵活;~捷ㄧ灵~ㄧ~感。②聪明:聪~ㄧ~慧。
  《华马》在“敏感”一词的解释中并没收录“过敏”这一义项,但却于“过敏”一词中收录了“敏感”这一义项。关于“过敏”一词,《华马》(2012:661)的解释为:①alahan,alergi.【~性反应】reaksi alergi.【~症】alergi.②terlalu peka.其中,“过敏”的第二个义项中的“peka”(2012:149)一词,亦可解释为“敏感”。
  由此可知,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敏感”增加了一个《现汉》与《现规》没有的义项,即《现汉》(2012:501)中“过敏”的第一个义项:动词,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药物~ㄧ花粉~。陈琪(2008:141)针对新加坡华语表示:“受英语对华语语言迁移的影响”。例如:
  (怡保8日讯)……一些人吃海鲜会产生敏感反应,这种反应是与生俱来的,最常见的过敏现象是皮肤发痒、红肿、腹痛及呕吐等,这些情况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星洲日报》2009年10月8日)
  此外,我们亦对“敏感”与“过敏”进行了华—马翻译题测试。调查发现有79人(35.27%)选择alergi(过敏)为“敏感”的马来语翻译;有61人(27.23%)选择了sensitif(敏感)为“过敏”的马来语翻译。由此可知,部分调查者出现“敏感”与“过敏”义项混淆的现象,即把“敏感”用作“过敏”;亦把“过敏”用作“敏感”。
  此外,通过“‘敏感’的正确用法”多选题,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1)“海鲜敏感可致命,情况严重时须马上求医。”100人(44.64%)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2)“一些人吃海鲜会产生敏感反应,这种反应是与生俱来的。”217人(96.88%)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三、“实际”与“实惠”,“敏感”与“过敏”
  (一)“实际”与“实惠”
  “实际”(shíjì)一词,《现汉》(2012:1179)解释为:①名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一切从~出发ㄧ理论联系~。②形容词,实有的;具体的:举一个~的例子来说明ㄧ~工作ㄧ~行动。③形容词,合乎事实的:这种想法不~ㄧ计划定的很~。《现规》(2014:1192)解释为:①名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真实情况:符合~ㄧ理论与~相结合。②形容词,实有的;具体的:~情况ㄧ~行动。③形容词,符合实际的:这个要求比较~。参见1426页“现实”的解释。
  此外,虽然《华马》中“实际”一词并没收录“实惠”的义项,但却于“实惠”一词的解释中收录了“实际”的义项。《华马》(2012:1475)对“实惠”的解释为:①faedah kebendaan;keuntungan yang nyata.【得到~】mendapat keuntungan yang nyata. ②mempunyai faedah.【经济~】mempunyai faedah ekonomi.
  其中,“实惠”的第一个义项“keuntungan yang nyata”的意思为“得到实际利益”,而其中的“nyata”(kenyataan)(2013:1475)一词,义为“实际”。
  由此可知,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实际”增加一个《现汉》与《现规》中没有的义项,用作形容词,表“实惠”(即讲求实惠)。例如:
  (马六甲25日讯)安乐组屋前的华丽园茶餐室的经济饭相当“经济”,适合长年在外工作的打工一族,因为它实际便宜。华丽园茶餐室一饭4菜只售2令吉,且饭菜份量足可满足一个大男生的食量,堪称甲市最便宜的经济饭档之一。(《星洲日报》2010年6月25日)
  通过“‘实际’的正确用法”多选题,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这经济饭档4菜1汤只需2令吉,堪称甲市区最实际的经济饭档!”92人(41.07%)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二)“素质”与“质量”
  “素质”(sù zhì)一词,《现汉》(2012:1214)解释为:名词,①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提高军事~。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现规》(2014:1255)解释为:名词,①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点:身体~。②素养:艺术~。③事物本来的性质、特点:这块鸡血石~不错。④指人的体质、品质、情感、知识和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
  然而,“素质”一词于《华马》中则有不同的解释。《华马》(2012:1553)解释为:①mutu,kualiti,kualitatif.【~教育】pendidikan berorientasikan kualiti.②diatesis.
  《华马》中“素质”的第一个义项所提及的“mutu”(2012:2085)与“kualiti”(2012:2085)均可解释为“质量”。由此可知,“素质”一词在马来西亚华语中,除了《现汉》与《现规》的义项外,亦可作为《现汉》(2012:1679)中“质量”的第二个义项使用,即“名词,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工程~ㄧ教学~ㄧ这布~好,又好看、又耐穿”。然而,稍有不同的是,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其更常被用以形容食物的质量。陈琪(2008:121)针对新加坡华语表示:“受英语quality意译影响。”例如:
  (吉隆坡31日讯)政府为了减轻低收入群的经济负担而推出“一个马来西亚人民餐单”,让人民以区区2令吉及4令吉,便可在参与的咖啡店享用价廉物美的早餐与午餐,此计划推展至今,获得业者及人民的正面响应,纵然其份量及素质仍有提升的空间……此计划的早餐与午餐套装优惠,确实比一般市价来得较低,不过由于商家几乎无利可图,只好控制食物的份量及素质,让顾客有“吃不饱”的感觉。(《星洲日报》2011年7月31日)
  此外,通过“‘素质’的正确用法”多选题,对224位调查者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较突出的偏误案例:
  (1)“这家餐馆的牛排与蔬果素质均不错,怪不得能获得米其林的认证。”59人(26.34%)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2)“一个大马餐单获岁获得正面响应,但份量与素质还有待提升。”91人(40.63%)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3)“过度煎、炸、爆、炒将影响食物的营养素质。”49人(21.88%)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4)“‘一个大马餐单’虽价格比一般餐馆来得低,不过由于商家无利可图,只好控制食物的份量及素质。”102人(45.54%)认为不存在偏误情况。
  四、结语
  随着华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各地华语的互相影响一直在不断地加剧,针对个别华语地区的教学研究或许更符合汉语国际传播的趋势,进一步了解区域华语的内涵将有助于丰富汉语的多样性。
  本文认为,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时,应了解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差异之处。马来西亚是唯一一个在国家体系内少部分小学与大学,国家体系外少部分中学与大专学院以华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国家。因此,马来西亚华语是海外汉字文化圈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推广过程中或许应更符合汉语学习者的语言需求。本文通过对“美”“敏感”“实际”“素质”这四个马、中同形异义词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汉语对外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2]黄华迎.马来西亚华语词语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14.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14.
  [4]李宇明.全球华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杨贵谊,赵月珍,陈妙华.新编华马大词典Kamus Sarjana Bahasa
  Cina-Melayu Terkini[Z].马来西亚:杨贵谊工作室,201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马来西亚]张鹏程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学系10087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以宁波中小型家电企业网站的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存在的译文用词不当、逻辑不清和内容繁杂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家电企业网站的文本表达方式,对宁波市中小型家电企业网站的文本表达方式、呈现顺序和语义简洁性三方面提供了若干翻译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学 家电企业 网站内容建设 翻译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
期刊
摘 要: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人际意义角度对《红高粱》译本中人物之对话、行为和心理描写,进行语气、情态和评价分析。文章旨在探究译文再现人际意义的途径及译文与原文在人际意义上的对等程度。  关键词:《红高粱》 功能语言学 人际意义再现  一、引言  很多人认为,对文学译作的评论只能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角度展开(黄国文,2004)。然而,翻译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发展与诸多学科密不可分。功能语言学认
期刊
摘 要:近代工商业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传统士农工商职业结构和观念的变化,并在语言上留下了痕迹。分析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词语,可以反映出近代职业观念的变革,探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职业观念 新词语 社会转型 语言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体现着一个社会中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表达和传递的绝大部分信息。”[1](P130)新词语是语言系统中最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从句法学中论元结构的角度对动词“吃”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后置名词结构的非常规性做出新的解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假设,认为类似“吃+NP”结构是轻动词移位、合并和词汇合并两者并存的,并与此同时提出“轻名词”假说,对宾语非常规性进行图式证明,用以给出简明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吃 论元结构 轻名词 非常规性  一、引言  论元结构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对动词论元结构
期刊
摘 要:前景化与陌生化理论对文学作品,尤其对诗歌分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启发我们如何用修辞聚焦原理对诗歌主旨进行解码,理解作者意图,复原作者意图。本文以丁尼生的Break,break,break为例,主要探讨前景化的语言策略在诗歌中的表现以及应用。  关键词:诗歌 前景化 陌生化 Break,break,break  一、前景化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前景化”在修辞聚焦原理的运用中是一个非常重
期刊
摘 要: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既有共性,也有各自迥异的特色,而新闻标题就是一个时代语言的汇集之地。民国时期的新闻标题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三种风格:一是庄严稳重,二是紧跟时代,三是简洁朴实。  关键词:民国时期 新闻标题 语言风格  一、引言  题为文眼,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也就是新闻报道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理解新闻的基本内容。”[1]
期刊
摘 要: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行称谓语 词内理据 词外理据 屌丝  网络的产生和普及,催生了很多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网络流行语就是一个典型。网络流行称谓语无论是在
期刊
摘 要: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1912~1919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在爱国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和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货广告应运而生,其产生和发展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本文以《申报》广告语为例,探究近代这场影响深远的国货运动。  关键词:国货运动 申报 国货 广告语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演
期刊
摘 要:城市国际语言环境是指一个城市使用世界各种语言(种)进行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能够增强城市的亲和力,有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为人们提供种种便捷,在世界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北京市重视国际语言建设,整合政府力量、企业力量、社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氛围,着重培养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外语服务能力,并注重培养跨文化交
期刊
摘 要: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之一。修辞翻译在现有的翻译专著和教材中很少涉及,但在社会生活中类似的材料使用非常广泛。本文从《德国特别报道》汉译实例入手,旨在更好地为高职翻译教学服务。  关键词:修辞 德国特别报道 汉译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职教师传授英语翻译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翻译基本技能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