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y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关的变化真是大呀!”这是年初刚从山西省灵丘县扶贫两年回来的青年发展部团干部张帅的最大感慨。中央下发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团中央配套了改革方案,各部门调整优化了分工架构,团团的微博、公众号粉丝暴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惊艳亮相,“青年之家”建设遍布城乡社区,每一个团干部茶余饭后离不开“强三性”“去四化”“破四缺”等话题 ……团组织就像一匹朝气蓬勃的骏马,蹄疾步稳地奔驰在深化改革的大道上。
  1+100?
  “1 + 1 0 0?”“什么東东?”这是张帅刚回到机关最大的疑惑。为了弄清楚“1+100”的确切含义,他从同事那里借来了《1+100指导手册》,仔仔细细地研读。原来“1+100”是:每1名团干部直接联系不少于100名不同领域青年,直接开展联系、服务、引导工作,大幅提升青年的获得感,更好地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在他看来,194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确立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应当成为当代团干部必须要时刻牢记的工作方法。毫无疑问,“1+100”就是实现这种工作方法的重要途径。
  1+100,画个圈圈!
  掌握了“1+100”的工作要求后,张帅开始梳理工作的逻辑链:联系青年——了解青年——反馈需求——解决需求——宣传引领——自觉行动……如此循环提升,构建开展工作的逻辑闭环。
  联系青年:张帅联系的青年主要包括在北京工作的大学、研究生同学,与基层报到点结合的中国传媒大学同学和中央电视台的部分青年,灵丘县在京务工青年,共约150人。为了保证青年具有广泛代表性,张帅在青年选择上下了番功夫。一是年龄背景要错开,年龄在23~35岁不等,有学生、农民工、私企人员、团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收入、专业、学历等迥异;二是要有线下维系纽带,这些青年有的来自日常交往的同学朋友,有的来自工作过的山西省灵丘县团工委邀请,有的来自基层联系点团委推荐;三是要有线上活动平台,张帅将联系的青年建立了微信群,并请大家把信息都输入到了青年之友系统中。
  了解青年:在与青年建立联系后,不仅要了解青年的个体背景,更要了解青年的内心想法。了解青年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是通过微信群、青年之友系统线上联系,针对有些青年在大群上不太发言,张帅就与他们单独沟通,而大部分青年都很积极,气氛活跃;二是线下座谈,张帅多次与青年们线下见面,并与小伙伴们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互助交友;三是积极参加青年的活动,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半夏”影像展和毕业典礼、中央电视台青年志愿者协会展览等。通过与青年的互动交流,大家逐渐熟悉起来,张帅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反馈需求、解决需求:反馈青年需求并帮助解决,是拉近与青年距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普通的团干部,可能帮不了什么大忙,但实现他们的“微心愿”,从而收获一声感谢、一张笑脸,就会让青年有获得感,自己有成就感。张帅联系的青年中,有人是国家男乒的粉丝,张帅就提前把网络青晚中球队的节目单发给他们;有人做社会调查,想了解大家对国内青少年节目的看法和建议,张帅就翻阅资料发动周围朋友认真回答;有人想当青听主播,张帅就主动与宣传部的同事对接,邀请他录制节目备播……当然,有些需求是自己不能解决的,比如提高研究生补助、青年节青年放假等,张帅都会做好解释并将这些需求提供给机关相关部门的同事做工作参考。这样沟通多了,青年不再觉得团干部是“高高在上的干部”,而是身边的好朋友。
  宣传引领: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主义滋生、互联网大潮带来的信息大爆炸、独生家庭产生的强烈自我意识,都决定了当代青年不愿意接受刻板宣教、生硬直接灌输观念。张帅认为最适合当代青年的宣传引领方式是“润物细无声”,团团是青年身边有温度的组织,也是张帅一直想践行的工作理念。每当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暖心的小视频、一段温馨的青听、一段有理有据的正能量论断、共青团开展的重大活动,张帅都会发到微信群与小伙伴们分享,有时还展开讨论。通过这些丰富的内容,小伙伴们感受到了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推进的核心力量,觉得团团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
  自觉行动:通过一系列的谈心沟通、实现微心愿、宣传引领,小伙伴们把张帅当成了知心朋友,大家有了心理共鸣,开始自觉地支持团的工作,当起了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员。遇到一些热点话题,大家还会主动把他们分享到微信群交流探讨,比如“团中央送对象”、网络青晚节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等,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看到小伙伴们的认同,张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和联系的青年们共同成长了。
  1+100,越办越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从青年中来”,在联系、服务、引导的过程中不断提炼改进工作方法,化为一般制度,再“到青年中去”,用实践来检验,才能让这项工作越办越好。而对“1+100”工作,张帅也有了更多思考。
  第一,提高联系粘性。首先,线上联系、线下活动必须有机融合起来。利用线上联系方便快捷的特点,“键对键”广泛收集青年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活动,“面对面”直接回应青年需求,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把小伙伴们充分调动起来,让工作对象成为工作力量,互相帮助、互通有无,让小伙伴们在得到帮助与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双重获得感。
  第二,与其他工作相结合。“1+100”“8+4”“4+1”“走转改”等,都是在团中央改革中推动团干部到青年中去的标志性举措。在日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这套组合拳要相互配合才能高效地发挥最大作用。
  第三,结合本职工作挖掘资源。一是要用好自己的工作资源,比如“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实青年发展规划等,为小伙伴创造条件。二是联合身边的团干部形成工作合力,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团干部分工各异、各有所长,大家齐心协力可以提供更多资源。三是主动寻求组织帮助,通过部门或本级团组织统筹资源,为联系青年工作提供组织支撑。
其他文献
今年41岁的顾金兰是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2005年,她从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07年来到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工作,2017年被评为高级讲
期刊
从获评“天津市十佳大学生”到放弃做医生、选择留校任教,10年过去了,对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辅导员郭琳来说,却是三尺讲台,一生情怀.rn培根铸魂,用真理的力量赢得学生真心
期刊
20年前,正值青春的陶玲,带着儿时的梦想,带着年轻的果敢与激情踏上了三尺讲台.晨钟暮鼓,任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她的初心从未改变.如今,她依然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用朴实的人格启
期刊
14年前,怀揣着教育梦想,屈娜选择了教师职业.刚工作的第一年,青涩的她没有任何经验,经常被学生气哭,他们根本不服她的管教,学生的不理解让屈娜感到委屈.擦干眼泪,她静下心来
期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杨健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学班主任,但她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20余年,书写了一名班主任为学生们辛勤付出的感人篇章.在走入岗位后,杨健越发感受到
期刊
1997年,王莉进入耀华中学工作,经过22年的磨砺锻炼,如今已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在德育活动中,她有情怀,辛勤耕耘,担当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她有魄力,开拓创新,追求卓
期刊
201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赵明珠走上特殊教育工作岗位.面对全新的教育课题,面对特殊孩子因无法治愈而给家庭造成的不幸,面对无力改变的现实,她有过短暂的迷惘、彷徨、动摇.rn智
期刊
局长访谈:着力补足教育发展“短板”,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rn今年,和平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注重以德为先
期刊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指出,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
期刊
我国还有大量贫困人口成为通向小康目标的障碍,要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到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