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发挥朗读优势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hy6266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思乡的诗文,加以朗读,交流心得体会。并熟读《我心归去》文本内容。
  
  一、粗读文本,理清思路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的脉络是如何展开的?
  生:文章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1—4)写作者在法国纳赛尔访问的情形和感慨。
  (5—9)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师:作者想念故乡,具体想念故乡的什么呢?
  生:小径,月夜,草坂,小羊,犁头。
  师: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我们闭上眼可以想象一下:故乡的小径,正走来了我亲近的人;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同学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一想,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想家时你最想家里的什么?即使你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若让你置身于韩少功的境地,你最想家里什么?
  生:闹钟的滴答,油烟机的声音,爸爸的摩托车的声音,妈妈的敲门声,运河里的汽笛声音,奶奶的叮嘱……
  师:同学们想象非常丰富,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想象的东西越具体,想家的感觉就越强烈。那么,同学们还能再举一些例子来说说思乡的作品吗?
  生1:《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他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呼唤,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
  生2:《九月九的酒》“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文本的主旨是什么?
  生:想家,思念故乡。
  师:对。还有《采薇》中的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战士的心中,它久久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从远古吟唱到现在,激起了远在法国的韩少功心底对祖国的深切呼唤———我心归去。
  评析:粗读,就是浏览,就是对文章作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这是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教师鼓励学生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二、泛读文本,综观全局
  
  师: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能否用自己的话分述一下两个部分的内容?
  生1:第一部分作者描写了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后的情形:“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一个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自己熟悉的人群,离开自己的文化,特别是离开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你周围的一切都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样的日子真的“能让人发疯”。所以,当有人劝作者留在法国时,他一口回绝了。
  生2:第二部分写的是在异国他乡,与孤独相伴的是思乡。文章很自然地用“很想念家里”来过渡,故乡有亲人,有自己的历史,有那一方热土。作者说,即使异国的景区再美,故乡再穷,但乡思仍然会随时产生,因为“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自己在这里成长、奋斗、耕耘,这里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生3:同样道理,人不会对故乡真正失望的,劳动与奉献会使故乡繁荣富强。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因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也就是说,对故乡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生长出丰收,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
  评析:泛读是粗读的延续,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总体把握,综观全局,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学生能够读出作者所创设的情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体味作者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对话。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作出反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进行实践,找到阅读的敏感点和兴奋点。
  
  三、精读文本,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文句加以朗读。
  生1: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生2: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流浪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生3:你对吊灯做第六或六十次研究。
  师:你们认为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来考虑。
  生1:对故乡的失望可能含有更加美好的希望。这里浸润着作者的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作者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蕴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金麦穗”比喻经济建设,“赶车谣”比喻文化发展。
  生2:第二句是通过特定的场景来表达。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生3: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何况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这就为下文思乡之情作铺垫。
  评析:精读,换一种说法,就是细读,就是“熟读玩味”,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精读是阅读的关键步骤,必须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这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学贵有疑”,问题要从学生中来,学生质疑问难,教师给予解答,或寻求解决途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诵读文本,体悟情感
  
  师:你感觉本文哪个段落写得好,找出来朗诵。
  生1:我觉得第五段写得好,因为本段充满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真切,充满温情。
  师:你用什么语调朗读?
  生1:深情的语调。
  师:请你朗读一下,把自己置身于异国他乡的境地。
  (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有情感,但是有些字音应重读,还不够饱满,声音还应再柔和一些。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感受吗?
  生2:我觉得第六段写得好,作者描摹了一种月夜乡村生活的情调。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那种情调是任何地方也无法比拟的。
  师:友情提示一下,要注意前后对比。前一部分写异国的繁华,后一部分写祖国乡村的平和。
  (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好,有悠闲的情调,这是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才能有的。好,还有其他同学朗读吗?
  生:我觉得第八节写得好。什么是故乡?作者并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富有个性的理解,是感情与哲理的融合。作者那种失望,蕴含着殷切的期望。
  (学生朗读)
  师:几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我再提一点要求,大家要达到背诵的程度,不必照搬原文。下节课我们举行朗诵比赛。
  评析:朗读是有指向性的,通过朗读来着重理解和感悟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来加深对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以读悟语言和以读悟情感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世界很少是自己的生活所得,多数是从书本中得来的,而积累知识,蓄积情感就是以朗读、背诵为基础的。但是强调记忆,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力求记得准确、迅速,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默写提纲,记住要点。
  总评: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讲又特别地强调要读出感情。本课教学,摆脱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模式,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占据课堂的主流地位。“理清思路”,“综观全局”,“质疑问难”,“体味情感”这四个教学环节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阅读创意等阅读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遵循学生递进式的认知规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埠子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第三册把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重点篇目,而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为自读篇目。如果能将这两首诗中精妙的音乐描写进行比较,学生肯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知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期刊
张志公先生曾于1985年和1992年两次提出:创建跟语言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张先生说:“不能把语文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应该是以知识为依归的课。”“这种为先导的知识”不是纯粹的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而是“指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是从小到大的: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篇章。而实际应用语言却恰恰相反,是从大到小再回到整体的。”张先生认为,把那些基础
期刊
这是带有审美意味的人生旨趣,意味着人在立足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题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维度的表述又是比较抽象笼统的,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就是使一线教师迷惘的地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度适当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高尚的
期刊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教学的目标、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在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汇与碰撞中研究性地认识世界,以达到深化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开展对话式教学是重新焕发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话式教学往往很难开展下去,或者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师
期刊
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同时,它也提供了非常优秀的交流平台,其基本特点是广泛、深入和方便迅速。2002年以来,继Email、BBS和即时通讯工具后,另一种网络交流方式Weblog(博客)在互联网上渐渐兴起。这种方式被人们称作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一、Blog(Weblog的简称)是一种学习工具    1、关于Blog的定义  先引用几个网络用户对Blog的典型描述或比喻,来帮助我们更好
期刊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写“真我”的抒情散文,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色彩,贴有“朱自清”标签,是特定时期朱自清灵魂世界的一面镜子。  《荷塘月色》一文记录了朱自清的心路历程,也记下了朱自清的人生历程。在这里我们结识了处在风雨飘摇、政治动荡时期的朱自清,他以如椽之笔把自己的一颗饱受煎熬的心捧给了世人。  《荷塘月色》写作的前三个月,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历史性的悲剧,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
期刊
将进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期刊
初中义务教育新课改在岳阳县已推行近三年了,即将开花结果。三年来,在走近新课程,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我感受到了新课程带给老师和学生的新的体验,带来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其中的种种好处自然不需赘言;另一方面,我也在三年教学的实践当中发现现行教材里面有几处可以讨论的地方,现在提出来,以供方家鉴定。  其一、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以下只指出该教材所属
期刊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1)《春雨》主旨的理解。(2)理解呈现主旨的表达技巧。  说明:《春雨》是梁遇春先生《春雨》集子中的一篇赞咏春雨的文章。被选编在高中第三册《语文读本》里。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说“语言不错但不太好懂;要表达什么不太清楚”。对于学生的疑惑,笔者确定上述两个教学重点,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教法与学法:教师以点拨为主要教法,以问题(预设
期刊
公元744年,经历了一番短暂得意的李白终究被权贵们排挤出了京城,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彻底破灭。745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一首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因其奇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豪放的主题一直被作为中学语文教本的必选篇目。尤其是那段淋漓酣畅、引人遐思的述梦部分更是被后人所称颂。下面,笔者试就这段述梦部分作一新的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