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基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5日,第45个世界环境日。
  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在京隆重召开。全国有19个先进集体获得了中国生态文明奖。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是我国高校中惟一的获奖单位。
  这个奖项是去年设立的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方面的政府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对生态文明创建实践、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是我国最重要的林业教学、科研基地。林学院立足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主战场,努力把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个环节中,全面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决策、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文化支撑,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先锋带头和示范推广作用。
  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林学院是学校最具特色的研究型学院,也是历史最悠久、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学院。
  1952年,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的前身)成立。林学系(林学院的前身)是当时惟一的系。北京林业大学就是在这个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为今天的最高绿色学府。
  学院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林学(含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和森林保护学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生态学、草学、土壤学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林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比中均名列第一。学院还建有林学、生态学、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岁月荏苒,光阴流逝。几十年来,林学院经历了多次学科和专业调整,始终注重林学一级学科骨干专业学科方向的建设,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林业高级人才。我国著名专家沈国舫、张新时、李文华、朱之悌、王涛、徐冠华、唐守正、尹伟伦等8位院士都毕业于该院。该院还培养了我国第一位林学博士。
  如今的林学院,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完整的人才培养环节。自1981年起,林学骨干学科相继成为我国该领域最先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学科。60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近万名林业科技人才,毕业生在主流行业的就业率、本科第一志愿率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学院连年被评为“主流行业就业先进集体”,为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社会不断前进,林业也在不断发展。林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林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紧密结合国家、社会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探索分类分层培养体系,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国际联合培养、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在森林资源类、森林保护、林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林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为全国农林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据了解,该院的本科生教育在全国林业院校最早试点实施林学大类招收、低年级大类培养、高年级分专业培养的教学模式;按照“少而精、高层次、国际性、创新型”的要求,在林学优势学科中首次设立了以著名林学家、首任林业部长命名的“梁希实验班”,实行了“本硕博分流连读制”;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举办“中美合作草坪管理项目”;在全国林业高校中率先设立城市林业本科专业方向,为林业行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研究生培养率先开展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试点。首批获得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探索在职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已经培养了12届近千名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为各地基层林业部门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了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人才,林学院不断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努力提升林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学院建设了数十门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各6门。近10年,教师们主编、参编《森林生态学》、《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生态公益林管护指南》等学位及行业培训教材40余本。其中《森林生态学》等7部教材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精品教材称号,《森林培育学》获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学院还充分利用北京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的优势,为10多所院校学生开办绿色课程,成为首都高校普及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的先锋。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林学院充分发挥林业科研的优势,整合科研团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林业技术攻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学院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十项,年均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50余篇,E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CSCD核心论文200余篇;年均获批发明、专利十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2000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纵向课题613项,在北方典型退化森林恢复、公益林结构调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重大森林有害生物调控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在生态文明、国家“双增”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绿色奥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改革和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院创建了理论研究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指导。依托林学院等优质学术资源和学科优势,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著名林学家沈国舫院士等多名专家牵头,率先在全国农林院校中成立了生态文明研究机构,建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专家智库,积极开展生态与健康领域的重大理论、总体战略、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咨询,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生态文明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理论支撑。
  学院大力建设重点科研平台,促进了林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拥有教育部、北京市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国家林业局野外长期研究定位站,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以及河北平泉和福建三明等6个综合实践基地,为国家林业发展和产业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学院不断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水平。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30多个国家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学术交流、专家互访、合作研究、联合培养机制。近5年,承办林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暨纪念林业教育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亚太地区林业院校长、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学术研讨会、城市林业国际学术大会以及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日森林可持续经营、短轮伐期林业生物质能源与碳交易潜力国际研讨会等重大学术活动30余次,拓宽国际视野,促进学科专业向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目标迈进。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为了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林学院坚持推行面向地方和行业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体系,组织专家学者主持和参与国家技术攻关,在生态环境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专家们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者。他们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林业发展规划、灾害林业恢复重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评估等一系列与国家生态安全、资源保护与建设相关的政策咨询和规划制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是我国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政策的主要起草人。他长期从事中国可持续林业发展战略及水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咨询,致力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索及生态保护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等10多位专家向国务院和中央提出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次生灾害预防及林业恢复重建工程的建议,得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多次重要批示,受到国家林业局、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四川省的高度肯定,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积极承担林业建设重大专项,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承办“首都生态林管护员行动接力计划”项目。在5年时间里,帮助北京市4万多名管护员达到了生态林管护岗位初级水平;参与了“北京市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覆盖16个区(县),组织开展外业调查286次,出版北京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系列丛书;牵头承担“首都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的课题研究,解决了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学院注重发挥学科优势,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有效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教师们多次参与北京市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咨询,为地方森防总站行业岗位考核编写试题;完成江西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主持国家林业局森林认证试点,完成全国森林认证审核员培训;参与西藏、陕西等全国各地的资源调查、林果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资源调研、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学院还积极承担商务部援外培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者。学院已承办了商务部“森林资源与可持续经营管理官员研修班”、“发展中国家森林资源培育与经营管理官员研修班”、“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林业经营理念与实践管理官员研修班”等多个国际培训项目,阿富汗、阿尔巴尼亚、斐济、越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21名官员参加培训。他们回国后,在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推介中国林业建设成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与地方及政府共建合作,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多次与国家林业局驻北京专员办、淄博市林业局、十堰市林业局等各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合作举办培训与研修,进一步提升基层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通过共建生态环境、共建生态经济、共建生态文化三个重要载体,与北京市郊区多个村镇建立了“1+1”生态文明村,共同开展“生态村庄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大讲堂”、“城市森林健康”、“垃圾分类处理培训”等项目。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先进的文化支撑
  在林学院招聘学生辅导员的面试中,院长韩海荣教授指着窗外的树问,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有什么特点?他说,我们的辅导员应该具有广博的林业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们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的素养。
  北京林业大学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积淀了深厚的绿色文化底蕴,形成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绿色文化品牌,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作用。
  据了解,林学院始终坚持“道法自然、树木树人”的院训,几代师生秉承梁希先生 “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绿色情怀,为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注重打造文化品牌,成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生力军。积极发挥绿色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传播生态文明中形成了一批绿色文化品牌,先后获得了多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环保荣誉。
  林学院师生坚持32年面向首都市民开展绿色咨询,连续20年参加首都大学生“绿桥”系列活动,坚持10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活动,坚持5年开展“北林精神”传承礼仪式,连续4年开展“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宣讲活动。该院学生创建的“山诺会”“绿手指”等环保社团,坚持22年开展保护滇金丝猴、守护大雁、垃圾分类等数十项具有品牌示范效应的绿色实践,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
  学院还积极构建媒介平台,辐射带动社会群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连续5年参与主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分论坛,成为传播中国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高端交流平台,与国内外专家形成共建共享的常态化发展机制。
  学院充分利用鹫峰实验林场、标本馆、八达岭林场等校内外实践场所,面向社会和师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每年接待数十所高校实习实践师生超过万人次。学院师生积极收藏各类标本27万多份,为我国森林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收藏展示做出贡献。
  获奖之后,林学院院长韩海荣教授表示,将继续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强化办学特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立足林业行业主战场,发挥林业院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江南”二字,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菲菲细雨,濛濛烟云,缈缈竹海,潺潺山溪。  无需赘言,仅凭“江南”二字,眼前便浮现出一幅清雅的山水画卷。弯弯的小桥,长长的雨巷,青青的茶园,悠悠的船家。  没有大都市的车水马龙,没有名景点的行人如织,更没有那些著名水乡的商街闹市、喧嚣浮华,温婉的柯城就是这样一位生长在江南深处的梦里水乡。犹如雨巷中那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缓缓款款,清静,素雅。如琴,如诗,如画。
期刊
一片古老的云从被遗忘的年代飘来,它的影子投射在地图上,遮去了神秘的一角。在那个缺失的地方,有一座巴拉村。巴拉村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我最喜欢和爱情有关的。  相传三百多年前,康巴地区有一位令人敬畏的土司,名叫斯那多吉。他智勇双全,战无不胜,在当时称霸一方。斯那多吉的妻子名叫卓玛,美丽又善良。虽然她的男人从未打过败仗,可丈夫每次出征总是让她提心吊胆,夜不能寐。卓玛盼望着爱人的凯旋,却又不忍面对胜利付出的
期刊
6月2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涉及林业系列主题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记者获悉,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贵阳举行的本次年会涉林主题论坛共有四场。这四场论坛分别是国家公园建设与绿色发展论坛、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治理主题论坛、生态福利与美丽中国梦主题论坛、原野自然——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一环主题论坛。  新闻发布会由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新闻处处长刘雄鹰主持,各论坛主承办单位代表介绍了相关论
期刊
7月1日,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95岁华诞之际,“弘扬原山艰苦创业精神,凝神聚力推动绿色发展”座谈会暨山东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授牌仪式在原山举行。党员干部以及国内众多新闻媒体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原山,聚焦在这片创造奇迹的热土上。  盛夏的原山绚丽多姿,雨后的空气中氤氲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如月湖畔的格桑花、金盏菊竞相绽放,气势宏伟的山东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由山东省委组织部、淄博市委、市
期刊
记者23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推进会上获悉: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在生态空间、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湿地保护与恢复、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业精准扶贫7方面实现突破。到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1.14亿亩,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7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林业生态建设,要在优化京津冀生态空间上突破,加快
期刊
在日前举行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上,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骆有庆作了题为“林业高校在线教育的推进与思考”的主题报告,展示了我国林业高校推进在线教育取得的进展。  在线教育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包括慕课在内的网络课程是在线教育的核心形态之一。  我国林业高等教育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学科门类的林业教育体系。他说,我国有6所林业高校、1所森林警察学院,
期刊
今年3月28日、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分别在捷克和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时,栽种了银杏和珙桐。幼小的树苗作为绿色的使者,生长在异国他乡,成为中国绿色外交的见证。  专家告诉记者,能够连续为重大国事访问提供苗木,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北京林业大学在林木遗传育种科研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该校在林木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抗逆植物材料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花卉新品种选育栽培与应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色,培
期刊
都昌县滨临鄱阳湖,地处“五水汇一湖”要冲,南联五水、北通长江,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1/3,具备典型的、完整的内陆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是江西全省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份。得天独厚的湖泊湿地资源不仅造就了都昌县候鸟王国的美誉,成为东北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中继站,而且对调蓄长江洪峰、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促淤造绿、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发挥着多重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期刊
小学课本,用这么一幅画来砥砺我们需要勤劳——当蜜蜂和蚂蚁在阳光下辛劳觅食,并为着寒冬未雨绸缪之际,美丽又浪漫的花蝴蝶,在花丛间翩翩飞舞,饱尝醉人的花蜜,恣意挥洒青春,享受生活。一旦萧瑟秋风刮起,蝴蝶的轻纱薄翼因沾满寒露而变得沉重,她再也无法展翅,最终饥寒交迫而死。  蝴蝶生来就是畏寒,只要有阳光,她就像被注入生命之液,窜上飞下。当阳光隐去,它也就歇息。其实,蝴蝶命中注定是活不过冬天的,却很不幸地被
期刊
衢州市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和重要生态屏障,全市有林地面积980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3.6%,森林覆盖率达到71.5%,拥有1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森林资源,打造绿水青山生态屏障,2015年,衢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无森林火灾县”创建活动。通过强化森林消防全方位管理,落实靠前人防、靠前物防、靠前技防、靠前宣教、靠前管控的“五个靠前”措施,全年仅发生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