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大揭秘!

来源 :科普童话·学霸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嗨,各位《学霸起跑线》的小读者们,元旦快乐啊!
  什么?你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元旦”?别着急,我这就给你来个“元旦”大揭秘!
  元,就是“始”的意思,数的开始也称为“元”;旦,就是“日”的意思;“元旦”就是“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现在的元旦就是每年的1月1日,也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公历新年,不过在古代可不是这样的。
  中国的“元旦”
  傳说远古的尧舜(shùn)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爱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百姓爱戴,但因儿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首领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之后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埃及的“元旦”
  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城附近时,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
  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世界各地的人在“元旦”这天会做些什么有意思的事呢?
  亚洲
  朝鲜:元旦这天家家户户吃糯米加松子、枣泥、蜂蜜煮成的甜饭,象征新一年过得甜蜜、万事如意。某些地方元旦这天送龙虾,人们认为龙虾长须、弯腰像个老人,送给亲友做贺礼,象征长命百岁,益寿延年。
  伊朗: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准备好干柴,到了晚上,全家人把干柴点燃,并依次从火上跳过去,表示来年可免除疾病之害,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印度尼西亚:人人都穿上新衣服拜访亲友,以此忏(chàn)悔前一年的过错,尤其是有什么对不起亲友的地方,请求原谅;而在印尼某些地区,过元旦时人们则相抱痛哭,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
  欧洲
  英国:在苏格兰地区,元旦之日家家户户大门敞开,欢迎任何人来做客。而客人则要随身带块炭,投向主人的炉中,炉火久久燃烧,象征家庭兴旺。
  法国:法国人认为在元旦之日须把余酒喝光,以示新年万事如意。如果还有存酒的话,新年会交厄(è)运。
  匈牙利:在元旦这一天,人们忌吃家禽和鱼类。亲友之间互赠小猪和扫烟囱工人瓷像,表示完美的祝福。
  葡萄牙:人们以斗牛迎接新年。元旦前后是斗牛的高潮。
  西班牙:在元旦的前夜,全家人团聚,12点钟,以教堂的钟声为号,争吃葡萄,每敲一下,必吃一颗葡萄,连吃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大吉大利。
  南美洲
  阿根廷:在元旦这一天,全家人都赶到郊外河中进行新年浴。下水前,先把鲜花撒在水面上,之后全家人跳入水中,用花瓣擦揉全身,以便把旧年的晦气洗掉。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学生逐步成为网络使用群体的主力军。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3.94亿人,其中青少年网民达到1.95亿人,青少年网民又以学生为主力军。”[1]网络的使用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扩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学生一旦使用不当,沉溺其中,不仅荒废学业,而且身心也会遭到极大伤害,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引
张志公先生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论”的主要提出者与重要论述者,他在“语文不是什么”的否定性探讨中,明确否认了知识(文化)性、文学(审美)性、思想(政治)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对语文课程性质讨论不能达成统一认识和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泛语文”、“非语文”现象突出并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提高的今天,重温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科学论述,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志公 语文 课程性质  自语文独立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信息获取量低、生活圈子小、精神生活贫乏、社会地位及收入低、工作压力重且重复单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对职业倦怠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托,把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职业倦怠个体干预的突破口。  一、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自我效能又被称为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
摘 要教化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强调的是无为而为的教育心态和教学方式。教师“教的心态”的固着,既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又忽视了教学的教化过程,教学应该呈现的是教师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而不仅仅是教导学生;教化人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强调的是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发生场所。教育发生场所的固化,严重忽视了生活的教化功能,教化人生的构建需要的是真实的生活;教化人生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份永恒的力量,
一、问题的提出    谁也不会否认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先导作用,但谁也会时不时地感到语文不是特别关乎个人的生存大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语文,虽然我们给它加上了“最重要”,在大家的眼里仍主要是一门工具学科而已。理论层面上大家谈论语文课程始终脱离不了“工具性”、“人文性”的框域。其实哪一门课程没体现工具性、人文性呢?如果说,语文是通过语言与世界进行交流的工具,在
建设优质的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生存之路。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A小学文化建设进行了个案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建设要关注内外资源,主动创生“新文化”;更新管理组织的职能,形成“新关系”;促进学科教学研究改革,营造“新秩序”。学校文化建设过程具有漫长性和复调性,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  中小学 学校文化 个案  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从数量、规模的追求转向教育的多样、优质、均衡发展[
摘要:同为亚洲儒家文化圈的中、新、韩、日四国高中数学课程,由于相似的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研究基于四国现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文本,以微积分内容标准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从内容设置、基本内容以及内容要求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以下建议:我国应在高中数学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微积分内容;应适当增加其中积分学内容;应适当增加课程广度、深度;应适当加深认知水平要求。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微积分 内容标准
摘 要 教育科研对于小学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基于实践导向的视角,对广西百色市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科研意识偏离实践导向、科研能力整体偏弱、缺乏实践研究体系、科研支持条件薄弱等,是影响其教育科研质量的主要因素。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明确科研定位,突出实践取向;理清思路,构建实践研究体系;完善支持条件,营造科研氛围。  关键词 小学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老人生前一次又一次发出的天问,钱老所说的杰出人才是指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有过开创性或突破性成就、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人才。眾所周知独创精神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而我们的现行教育重视对学生独创精神的培养了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像钱老所说的大批的杰出人才?这决定着我们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命运。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
摘 要随着国家人权法制的建设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体育特殊群体学生走进校园,学校应构建怎样的体育教学体系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其身心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当下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构建思路,以求开拓特殊群体学生体育的新领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特殊群体学生 体育教学 体系构建  特殊群体是指有残疾障碍或者通过医生的诊断有不适合体育运动的疾病的学生。学校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