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进一步推行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的振奋人心的新形势下,根据学校总体规划,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为课题的创新型探索,研修及尝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并摸索出一套适合数学教育教学的名为“先学后教,当堂落实”的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模式.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有力地说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辉煌成果.
  一、教学展示
  这个模式是按以下4个模块8个小环节进行的.
  辅助环节(约1分钟,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即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曰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落实(约20分钟,即完成作业).
  有人惊讶了:按照这个模式,教师岂不是太省事了——在课堂上讲得太少,因为这么看来,上课就是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做作业,那么,还要教师干什么?
  问得好.因为事情当然不会是看上去这么简单.其中的门道,必须钻到每个细节后面才能看清楚.
  (一)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先钻进“辅助环节”吧.不要小看这1分钟,高效课堂之所以能够留给学生大量时间自主学习,正是因为在这里做足了文章.传统教学的这一环节至少要花五六分钟乃至十几分钟.而高效课堂就是这样一上课就直接引入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从而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出示好“学习目标”,教师只有把目标写准确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方向,千万不能稀里糊涂地上课,一定要课前先制订好目标.
  1.制订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认为:第一,不能偏离教学方向;第二,不能降低要求.“我们中间有80%的人都不知不觉把教学目标降低了,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根本就没有达到目标.这就是影响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所在.”比如,教“用加减法解方程组”时,教学目标不仅要理解加减法解方程组的方法,而且还要能正确运用.但传统教学中的我,最多只达到一半:理解.过去我通常是从上课讲到下课,就只是讲了例题.现在我才意识到,我讲得再好,只能说是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学生没有动手,就谈不上正确、熟练地运用.现在尝试运用高效课堂以来,我在课堂上把70%的时间花在运用上.也就是说,整堂课有二十六七钟都是在让学生动手做,其目的就是要在课堂上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是,传统教学中的我,都是把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留到了课外.这就是学生课外学习负担难以减轻的根本原因.
  总之,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能拔高要求.目标偏高,会脱离学生实际,一偏高,基本目标就达不到.这样,教师讲得再好,但是学生们接受不了,有什么用?
  其次,辩证看待目标多元化.学生看到的“学习目标”,只有“两维”: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理解和运用.从实际课堂教学看,教师也似乎只是围着这“两维”转.但我的感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每堂课都要有的,由教师心中把握,没有必要出示.更重要的是,理解、运用、知识才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目标.只有文化知识的目标达到了,德育才容易上去.如果学习目标没有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终究是空中楼阁.学生有本事学好知识,当堂训练也形成了能力,不仅说明学生达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标志着他们的态度、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认为,学生只有学习成功,才能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基本的尊严.
  2.制订“自学目标”.在制订时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看什么;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明确自学要求.在此前提下,尤其是要处理好以下两点:(1)规定好自学重点;(2)规定好自学后检测的内容.达到学生会举一反三,会进行知识的迁移等.
  (二)先学
  前期的准备完成后,立即进入课堂的“先学”.过去,我提倡课前预习,但因为学生不自觉,效果没保障,结果是徒費功夫.而现在在高效课堂上我讲究实事求是,把“课前预习”移到课堂上,这就是“自学”.自学是整堂课的基础.虽然只有五六分钟,但搞好了,效果要超过我讲半个小时.我这时唯一的任务,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埋头钻进书本去理解知识.同时,要做好四点:(1)不能走出教室.因为教师在场与不在场,整个氛围完全不一样;(2)不能板书,尤其不能板书即将要检测的题目,因为一板书,学生马上就不读书;(3)我从不在课堂上东张西望、打手机等;(4)对认真学的学生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个别学生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督促其认真自学.自学完毕,立即转入“检测”:模仿例题做习题.有人会问,学生能看懂教材吗?教师不讲他们理解能理解吗?这一担心是多余的.实际上,每节课的内容,有80%是旧知,新知只占20%左右.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有移项是新知,其他都是旧知.80%多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懂,只有20%的内容学生看了例题还有部分不懂不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检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检测”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其次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其重点不是展示学生学得多么好,而是充分暴露问题.“检测”中的运用还是选一些初步的、简单的习题,其题目不宜太难,主要是教材上的习题,量不能太多,一般2~3道.不能叫学习好的学生,而要叫学困生上台板演,是因为他们暴露问题最多,最有典型性.有些题目,可以只做其中一两个步骤.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只要求移好项,其他步骤都省了,这就节约了时间.这里最大的挑战是,我要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检测”是“后教”接连根本的依据.在我看来,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检测,每名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直到这时,教室里基本上听不到我讲课的声音,但此时此刻,我的大脑却在高速地运转: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叫哪些学生上台更正错题才更具有代表性,还有哪些内容是要教师加以突出、引导的等.   (三)后教
  这一阶段是一节课的高潮部分,即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名为“后教”,其实主角仍然是学生,教学形式主要是“兵教兵”即学生教学生.我只做节目主持人,说“你来”“你来”,同时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几名乃至4名以上学生更正,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上台更正、纠错.这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合作学习,是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不能边更正边讨论,否则容易重复、浪费时间.要更正完了再讨论,讨论要有序,要归类找出规律.所谓“后教”,主要指学生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结论后,我就要板书.把错误归类,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或者抛出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每名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一类问题都要吸纳学困生、学优生参与,请前者先发言,否则,课堂就会变成学优生的表演.这样的讨论才是深入的、有效的,它刺激每名学生的神经,它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上的偏见、错误.“当堂训练”于是水到渠成.“当堂训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不点,知识于学生就还是“死”的、“夹生饭”,教学就是不合格的.
  (四)落实
  每到这时,我总会留足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练习.但训练的题目不能偏、怪,要掌握好度,我的做法就是使用跟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中的内容,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有必做题,有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我从不在教室当场批改作业,一定要保证每名学生都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心做作业.批改的任务放到课外,如有错误,要找学生当天就纠正.
  这45分钟,我觉得远胜于传统教学的100分钟.这45分钟,使每名学生都高度紧张: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动手,不停地接受和运用新的知识,不停地向知识的高峰攀登.它唯一的秘诀,就是不让每个大脑偷懒.它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
  二、教后体会
  (一)所感
  经过这两年多数学高效课堂艰苦的量的积累过程,使我深刻体会到高效课堂的巨大优势及其与传统课堂根本的不同:(1)传统课堂认为,课堂是要讲的,没有教师的讲,就没有学生的学.但高效课堂要求,课堂要尽量减少教师的讲;(2)传统课堂认为,先有教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教是课堂的主旋律.但高效课堂要求,先让学生自学,随后教师再教,学生的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3)传统课堂认为,教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永远不放心学生成了我们的心结,但高效课堂要求,要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不能让教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这才是教育的真智慧;(4)传统课堂认为,课堂主要是让学生来学习知识,至于理解、运用、练习是课堂之外的事.但高效课堂要求,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一句话,学生不会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以上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呈现的课堂风景.
  (二)所悟
  通过高效课堂教学,使我深深地悟出,传统教学中的我,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在“喂”学生,不厌其烦地讲,或者满堂问,或者满堂灌,或者把本应该紧张的课堂变得松松垮垮.学生轻轻松松地学,根本学不到多少本领.因此,我悟出传统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就是从不让学生去吃苦,就是剥夺了学生去动手、去努力拼搏的机会,同时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势在必行和重要性.哈佛大学的校舍还是100年前用砖头砌的,但其中的大学生凌晨四点半就起床学习,苦练基本功被传为美谈.可见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去学会吃苦、学会努力、学会自我锻炼,就是给学生努力的机会.把学生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望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错等等)完全交给学生,把学生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们自己去吸纳、去搏斗乃至去吃苦,一句话,就是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發展的自由,还会有教不会的学生吗?这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落实”的真义.
  (三)所思
  细细思索和审视今天所采用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我明白了它的主旨:即在唤醒每名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名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学习力量.它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它带给学生巨大的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克服困难内在的思维快乐,它使每名学生包括学困生获得自信和尊严.这是一种理想的好的教育,它能给学生自学、创新、锻炼的机会、环境及平台.它告诫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是去塑造学生,而是提供条件.比如,母鸡孵蛋,我们只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而不好代替它孵.同样的,我们也不好代替学生学习.教育只是提供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内因,但外因要有利于内因的发展,要顺其自然.我们要根据内因的需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好的条件、最及时周到的配合.
  (四)所得
  经过这一教学模式的熏陶,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大加长,都在30分钟以上,并且学生再也不愿回到传统的课堂中去了.现在我的课堂都是学生背公式、背数学概念、读数学题的读书声,而不是我的讲课声.到了课堂,就是我想讲,学生也不让.再难的内容,学生都说,先让我们自己学一学;再难的数学题,学生都说,先让我们自己解一解.是啊,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他就会勇敢地去捍卫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就再也不愿意被束缚、被压抑.这就是“先教后学,当堂落实”释放出来的教育力量.
  三、后期设想
  有了这两年多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经验,我会乘着大力推行高效课堂这和煦春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探索及研修力度,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增强精品意识,经常总结反思,不断钻研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同时自学古今中外教育教学名著,以不断提高自己在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学生将来升学出成绩而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如果教师在教学传授中方向不明、深度不够、方法不当,那么学生就看不清知识的发展趋势,不能明白知识的真谛,无法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负担就会过重,总体效果也不明显.惟有深入研究试题,进而加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才会发现习题教学引导功能和教学价值,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带着这些思考,笔者结合日常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谈谈个人对习题教学中的“取势、明道、优术”三个层面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中国标准”)公布之后,各省市先后进行了实践,至今已经整整12年了.2013年至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在积极修订,有效借鉴国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优点,可以为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所涉及的美国标准是2010年6月美国州立学校首席官员委员会领导(CCSSO)和全国州长协会(NGA)最佳实践中心联合颁布的《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美
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奋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 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 尤其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开动脑筋调动学生
【摘要】课堂教学中错误在所难免,教师不仅要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还要巧妙地利用好错误,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由错到正确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精彩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方式和因材施教.正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认知与经验不同,才出现了课堂
【摘要】 线性代数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困难、吃力.如何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认同这门课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介绍线性代数授课经验,浅谈一下线性代数第一堂课如何设计.  【关键词】 线性代数;第一堂课;高等数学  一、引 言  线性代数与高等数学是理工、经管类本科生第一学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自然科学知识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切相关课程的基础.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反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关键词】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和工具,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在自然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热点内容,“空间观念”是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本节课主要通过实物操作、合情和演绎推理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思维经验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推理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推理;想象;空间观念;核心素养  一、课前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部分需要教师关注的是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是课
一、疑难及困惑提出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接触的第一种材料,其基础性与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也是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材料.但是由于教材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而且局限于篇幅,所列的阅读材料还是有限的,有些题目和扩展阅读材料缺乏探究性和趣味性.而且数学一直以来就给人以枯燥、难懂的印象,学生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数学题目和文章、以什么途径得到有关的文章、用什么方式阅读数学文章都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思维;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
【摘要】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賴登塔尔强调,现代数学在建立数学概念的方法上,已从典型的通过“外延描述的抽象化”转向实现“公理系统的抽象化”……以这样的观点指导中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问题不在于只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的表层含义,还应该着眼于定义概念的过程,了解定义形成的方法和依据,理解蕴含在定义背后的规定与意义,以获得可靠的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基点;类化抽象;促进建模;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