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培养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更快速、有效的学习语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教师示范,提高搜集信息的兴趣;适度引领,指导搜集信息的方法;安排任务,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重视实践,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四方面对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搜集信息 能力培养
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包括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若能将语文信息的搜集方法教给学生,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产生促进作用。
一、教师示范,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
搜集信息首先是一项主动性的行为,而兴趣是驱动学生展开行动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起对学生搜集信息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考虑到小学生对教师较为亲近,且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在课上展示出自己所搜集到的语文信息,这对于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兴趣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调动,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将信息搜集应用到学习实践中,从而提高整体学习质量。当然,为了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化,教师要确保自己的示范是有价值、有趣味的。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兴趣,我对信息搜集的过程进行了示范和说明。在教学之初,我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道具模型如鞭炮、纸灯、糖挂在了教室中显眼的位置,营造过年的氛围。又在黑板上张贴一些与过年相关的图片、文字、漫画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信息上,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展示出这些内容后,我询问学生喜不喜欢这些内容,在得到大家的肯定之后,我告诉学生:“这些信息很容易收集到,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收集?”借助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意识到搜集信息的重要性。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升,我要求学生尝试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腊八粥》进行信息搜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二、适度引领,指导搜集信息的方法
学生有了搜集语文信息的兴趣还不够,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小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往往都是杂乱无章的,这不仅会造成信息的使用效果不佳,学生还容易遗忘。所以,要想让信息的搜集变得有效且能长期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要确保自己提出的要求具有条理性,要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搜集,避免失误;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后正确记录,只有让信息先集合到一起,才能在学习中进行有效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信息卡片”、写观察日记、编手抄报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信息处理方法。
以《鲁宾孙漂流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搜集语文信息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之初,我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得出自己的疑惑。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邀请几位学生回答“鲁滨孙是怎么到达荒岛的?”“假如鲁滨孙和星期五回国,他们会怎么生活?”等诸多问题。在这一基礎上,我将大家的问题写到了黑板上,并询问学生:“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去搜集有关的信息,那么大家知道如何搜集语文信息吗?”在大家提出找原文、查资料等诸多答案后,我引导学生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了细化,使大家了解到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搜集方式,同时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之后,我带学生制作信息卡片。
三、安排任务,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接触更多知识的同时解决相关问题。但是,小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局限于教科书、问父母等简单形式,信息获取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务要帮助学生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能够从多种途径、多种角度来搜集信息,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任务,在诸多信息搜集渠道中,课外书籍、社会实践、网络都潜藏着海量的信息,等待学生们的探索。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教学任务将学生引入到对信息资源的探索中,为学生们打开新的学习大门。
为了在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我经常会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信息渠道拓展,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在不同渠道中搜集信息的方法。例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我要求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显然,在搜集该课知识时,学生很难利用具体的书籍,所以我安排了利用网络进行查找的任务。在对网络进行应用时,学生们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并逐渐将其作为了主要的搜集语文信息的渠道。在教《花之歌》时,我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并站在花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搜集语文信息还可以从生活实践出发。在不同的学习中,我为学生安排了不同的任务,借此有效拓展了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渠道,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对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重视实践,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搜集语文信息不应该只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要借助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将搜集信息的习惯烙在学生的行为中,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或产生好奇心后能够自主地去搜集信息,了解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拓宽视野。可以说,搜集语文信息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能帮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是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逐步养成搜集语文信息的习惯,我经常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除了教学中安排的实践任务外,我还在教室内为学生规划了一块专门用来张贴搜集信息成果的墙面。墙面的主题每周进行更换,学生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搜集与其相关的信息,并张贴出自己所搜集的信息。这一实践活动的主题涉及到“人与自然”“古人情怀”“爱”等诸多内容,而学生们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呈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显然,信息展示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搜集语文信息的方向,更有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搜集信息的习惯,才能使其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信息的搜集中,进而不断提高信息搜集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明玉《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江西教育》2010年第36期。
[2] 周丽萍《从搜集信息和问题意识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2期。
[3] 伏开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3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搜集信息 能力培养
为了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包括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若能将语文信息的搜集方法教给学生,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产生促进作用。
一、教师示范,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
搜集信息首先是一项主动性的行为,而兴趣是驱动学生展开行动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起对学生搜集信息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考虑到小学生对教师较为亲近,且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在课上展示出自己所搜集到的语文信息,这对于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兴趣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调动,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将信息搜集应用到学习实践中,从而提高整体学习质量。当然,为了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化,教师要确保自己的示范是有价值、有趣味的。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兴趣,我对信息搜集的过程进行了示范和说明。在教学之初,我将提前准备好的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道具模型如鞭炮、纸灯、糖挂在了教室中显眼的位置,营造过年的氛围。又在黑板上张贴一些与过年相关的图片、文字、漫画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信息上,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展示出这些内容后,我询问学生喜不喜欢这些内容,在得到大家的肯定之后,我告诉学生:“这些信息很容易收集到,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收集?”借助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意识到搜集信息的重要性。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升,我要求学生尝试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腊八粥》进行信息搜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二、适度引领,指导搜集信息的方法
学生有了搜集语文信息的兴趣还不够,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小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往往都是杂乱无章的,这不仅会造成信息的使用效果不佳,学生还容易遗忘。所以,要想让信息的搜集变得有效且能长期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要确保自己提出的要求具有条理性,要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搜集,避免失误;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后正确记录,只有让信息先集合到一起,才能在学习中进行有效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信息卡片”、写观察日记、编手抄报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信息处理方法。
以《鲁宾孙漂流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搜集语文信息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之初,我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得出自己的疑惑。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邀请几位学生回答“鲁滨孙是怎么到达荒岛的?”“假如鲁滨孙和星期五回国,他们会怎么生活?”等诸多问题。在这一基礎上,我将大家的问题写到了黑板上,并询问学生:“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去搜集有关的信息,那么大家知道如何搜集语文信息吗?”在大家提出找原文、查资料等诸多答案后,我引导学生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了细化,使大家了解到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搜集方式,同时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之后,我带学生制作信息卡片。
三、安排任务,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接触更多知识的同时解决相关问题。但是,小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局限于教科书、问父母等简单形式,信息获取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务要帮助学生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能够从多种途径、多种角度来搜集信息,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任务,在诸多信息搜集渠道中,课外书籍、社会实践、网络都潜藏着海量的信息,等待学生们的探索。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教学任务将学生引入到对信息资源的探索中,为学生们打开新的学习大门。
为了在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我经常会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信息渠道拓展,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在不同渠道中搜集信息的方法。例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我要求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显然,在搜集该课知识时,学生很难利用具体的书籍,所以我安排了利用网络进行查找的任务。在对网络进行应用时,学生们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并逐渐将其作为了主要的搜集语文信息的渠道。在教《花之歌》时,我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并站在花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搜集语文信息还可以从生活实践出发。在不同的学习中,我为学生安排了不同的任务,借此有效拓展了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渠道,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对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重视实践,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搜集语文信息不应该只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要借助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将搜集信息的习惯烙在学生的行为中,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或产生好奇心后能够自主地去搜集信息,了解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拓宽视野。可以说,搜集语文信息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能帮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是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逐步养成搜集语文信息的习惯,我经常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除了教学中安排的实践任务外,我还在教室内为学生规划了一块专门用来张贴搜集信息成果的墙面。墙面的主题每周进行更换,学生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搜集与其相关的信息,并张贴出自己所搜集的信息。这一实践活动的主题涉及到“人与自然”“古人情怀”“爱”等诸多内容,而学生们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呈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显然,信息展示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搜集语文信息的方向,更有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搜集语文信息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搜集信息的习惯,才能使其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信息的搜集中,进而不断提高信息搜集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明玉《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江西教育》2010年第36期。
[2] 周丽萍《从搜集信息和问题意识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2期。
[3] 伏开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