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成长, 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儿育女不只是一份辛劳的付出,更是一场精神的探险。走出舒适区,避开“断崖”,提高妈妈的成长商,我们才能活出最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最佳拍档。
  寒假回国,儿子捋了一遍书架上的书,撂下这样一句话:“妈妈,我现在已经是青春期前期了,可你的育儿书更新量不够呢。”儿子这话一针见血,我听了有点慌。因为自从他6岁出国读书后,我的育儿书也好,相关育儿知识的吸纳也好,就不再是45天能长到20多米的毛竹了,而更像是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里的断尔威兹加矮树,长高30厘米需要整整100年。
  教育孩子的王道,
  永远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当一个70分妈妈,这是我在生孩子之前给自己的设定。可作为一位典型的摩羯座妈妈,我是会把“妈妈”当成工作认真对待的。为了做好这份“工作”,育儿书籍的大量阅读就不用提了,各种讲座、课堂、沙龙、读书会、说明会,我真是去了不少。对蒙特梭利、华德福、传统教育、私塾模式等各种流派都有所了解。这种好奇的根源就在于我坚信,你不能从空的杯子里倒出任何东西。在认知甄别的同时,如何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是当妈妈的必修课。那时候的我,如同毛竹的生长一样,成长商在快速发展。
  教育孩子的王道永远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所以要不时地调整成长速度。听从儿子的建议,我开始整理书架、补上青春期相关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量的书并非是关于孩子的,而是关于家庭、亲密关系的。犹记得《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新世界》这几本书,我当时买了好多本用来送人。因为我发现,所谓教育孩子,其实更多是自我成长、发现自己以及在亲密关系中探索。
  在书籍与讲座的选择中,我注重探索“道”,因为它是方向、是系统总体,但也没有忽略“术”,因为任何好的理念在没有实操手段的时候皆是虚妄。我曾花了半个月时间专门学习“教练的艺术与科学”,这源于催眠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的课程,教得更多的是“术”,是一个个可以实操的工具。
  成长,从自知到知人,
  从“演员”到“导演”
  3月底,儿子飞回东京了,我们每天维持着频密的互动,最近他和我探讨的主题是“人先自知,然后知人”。因为小朋友天马行空的发散性思维,话题的缘起已不可考。但我们热情地讨论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具有更强的自我反省能力。
  人带着剧本来上演一出人生好戏,这是演员,但你若知道自己为何而来,来做什么功课,你就不再只是演写好的剧本,你可以决定人生大戏怎么演,开始去创造和规划,你也就从演员变成导演了。
  自知也好,知人也罢,都会让我们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虚假自体”到“真实自体”、从“演员”到“导演”的过程。美剧《傲骨贤妻》(the Good Wife)中的阿丽西亚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失魂落魄的主妇变成了坚不可摧的职场精英,哭泣过后,她抬头挺胸,傲然、体面地推开了另一扇门,成长的门。
  对应“40岁死,80岁埋”的成长悲剧,真正的成长应该是由外向内的。我们会更关注自己的体验,觉察情绪的来源,看到内在的渴望,修复过往的创伤,也能褪掉坚硬的外壳,展现真实的自我。更能由己推人,看到冰山下的那80%,加深与他人的理解和连接。
  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特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还不够近。”那么,也许该时不时地问问自己:你靠自己够近了吗?
  成长,不是当导师,
  是向孩子学习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转变观点——有的时候,不是我们在教导、指引着孩子,而是会被孩子“教育”着。
  对我影响至深的那个“教育”来得有点早,6岁时,一句日语也不会的儿子就自己选择离开妈妈去日本上学,虽然那边有爸爸照顾,但是他当时做出选择的那种坚毅与果敢至今仍然让我铭记在心。犹记得当时他这样跟我说:“妈妈,你不要有被抛弃的感觉。我离开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对爸爸来说更是一个挑战。这就像围棋里下了一个棋,结果打吃三块,我们一起面对吧。”以后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经历过各种挑战,但这种勇敢已经成为他一路向前的底色,值得我學习。
  让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成为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妈妈也要做好自己,而不是所谓的孩子的人生导师这样的设定。因为只有改变思维方式,向孩子学习,才能看到完全不同的风景,也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与孩子互动,完成生命的自我成长,这是种,也是收,更是获。
其他文献
处暑的由来  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今年为8月23日。历书也曾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暑时节,三伏天气已过或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处暑意即出暑,故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是,处暑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仍会感到十分炎热,故民间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说。  处暑都有哪些讲究?  处暑谷渐黄,贴膘要适当 
小娅在给刚出生的宝贝女儿喂奶时,宝宝经常吸几口奶就睡着了,有时扯扯小耳垂,他还能醒来再喝上几口,但有时却怎样呼唤都不醒。而当小娅拔出乳头,放下宝宝,想稍稍休息时,宝宝又开始哭闹,寻觅乳头。反反复复,搅得小娅疲惫不堪、不知所措:这到底是哪儿不对了?为什么新生宝宝一吃奶就睡觉?如果小娅稍打听一下,就会知道和她有一样烦恼的新妈妈绝不在少数,为什么?这是新生宝宝和新妈妈共同“制造”出来的三组矛盾造成的。 
睡出来的“偏脑袋”医学上称为非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又叫作姿势性头颅畸形,看上去是不是很吓人?其实这是因为体位和外力作用导致的颅骨外观异常,出生后的睡姿问题是公认的引起姿势性头颅畸形最常见的原因,宝宝的颅骨比较软,所以形状会随着外部持续的压力而发生变化,每晚躺着睡,躺着躺着后脑勺或者喜欢偏的那一侧就平了。  4种类型的偏脑袋,你家宝宝是哪一种?  头颅畸形按形状可以分为以下4种:  1斜头:发生于头
如今,撑起乡村演出市场的主要有两股力量:政府主导和民间经营。政府主导的演出下乡模式主要是招标文艺演出团体,采购其演出服务,让村民免费享受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而民营演出团体则利用表演进行营利性演出。这两者相辅相成,“两条腿”走路,构成了乡村文艺演出的全貌。  政府主导有利于把握乡村文化演出市场的方向和脉络,通过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和有保证的精彩演出引导乡村文化的方向,但往往很难在根本上满足广大乡村百姓的
“从9月13日开始,上班5天,休息1天,再上班3天,再休息3天,再上班6天,再休息7天,再上班2天,再休息1天,再上班5天......你做好准备了吗?”   今年7月,距离“十一”黄金周还有近三个月,“史上最折腾假期”就已经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安排,从9月13日至10月10日,放假12天,工作日16天,工作日和休息日被分割为八个部分。  于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本轮地产调控,进入第五个月后,市场又现更诡异的癫狂:有消息称,北京8月实际成交期房商品住宅4488套,环比增长11.2%,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008元/平米,环比上涨10.6%,创下调控以来的最大涨幅。与此同时,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再现恐慌性的购房潮,“日光盘”再现。   中央领导8天内两度强调“要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楼市调控不会半途而废”的话言犹在耳,一如今年3月
推荐理由  李建茹老师是《父母必读》杂志“教育问与答”专栏的专家之一,常年不厌其烦地为读者解答各种教育问题。她的回答科学、严谨,能切实解答父母的困惑,同时又温和、贴心、感同身受,安抚着父母的焦虑,总是能带给父母温暖的感觉。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推荐她苦心编写的这本新书,相信它所带来的科学育儿知识、启发和对父母的关怀一如既往。  这本书以0~6岁宝宝的年龄顺序为章节,在每一个章节中先描述出婴幼儿各年龄
刘瑜: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讲师。2010年8月,刘瑜辞去了剑桥大学的教职,回国进入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系任教。人在国外时,刘瑜已经是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常年旅居海外,对中、美、英三国的大学教育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她眼中的牛校是怎样的?  在此,我们选编刘瑜女士的这篇文章,希望能让读者管窥到中美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    我在哈佛做一年
当此刻的我站在时间的圆心,细数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十四年的晨光与夕阳,让我体会到了我们之间存在的那个厚厚的字——爱。  当“黑色”的初中最后一年如期地宣告它到来时,书包的重量又增加了一些。每晚房间里灯光充斥成白昼的时间又长了一些。每当我要举起白旗向作业投降时,坐在客厅里看报纸的妈妈都会借送水的理由,在我身边坐下来,和我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直到我睡意消失了,又继续学习,她才离去。  又是夜。面对一本
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很想要生二胎,内心却犹豫不决:担心年龄大了怀不上,担心高龄怀孕风险高,担心年龄大了孕育宝宝精力跟不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马良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这些担心都不是事儿。  马良坤是围产保健专家,也是孕期教育倡导者。在《协和产科医生的高龄二胎手记》这本书中,她分享了自己43岁高龄怀二胎的经历,并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孕期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将高龄准妈妈的种种担心轻松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