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照的故事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先后持过三本护照,中国、英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最好使”的首推香港特区护照。第一个超级优势是:香港特区护照免签的国家最多,比如:蒙古、俄罗斯、朝鲜等中国的友好邻邦;其次,香港特区护照还堪称是世上最安全的护身符,比如,前往中东、伊拉克、阿富汗等穆斯林地区、国家,英国护照简直等于怀揣着一颗不定时炸弹,遭遇?绑架的风险绝对大于不被挟持的风险,不幸的是,英美国家面对绑匪的政策又是铁板一块、大义凛然,即:绝不与草寇谈判,绝不支付赎金。故,惨遭绑架的英美草芥肉票,绝对得自求多福,而绑匪面对英美肉票(简直就是难啃的骨头,没什么油水。)同样头疼,因为绑匪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不撕票,要不放人。其实,撕票和放人这两出悲喜剧,最近一些年我们没少从电视新闻里观赏。
  1999年春天,笔者曾经持中国护照自英国抵香港。香港海关那位稚气未脱的女警一见我的中国护照,立马神情严峻地警告我:“记住,你只能在香港待7天,过期非法滞留,香港警察就会逮捕你。绝无特赦!”笔者身旁的英国老公则可以享受免签证居港半年的待遇。如此厚此薄彼,我一下子就傻了,真是没想到香港对待大陆同胞居然会是这样苛刻。于是,我不满亦不解地询问:“香港不是已经回归祖国了吗?怎么中国公民待在自己国土上的待遇反倒不如老外?尤其是不如香港的前殖民主子?”经香港朋友指点,第八天一早,笔者即奔赴深圳,当天往返罗湖桥一遭,就又能得到在香港待7天的“优待”,虽然回港时,在海关又遭遇了一番香港警察的警告。
  到了2000年,笔者海归香港定居时,已经摇身为英国公民。果然抵达香港机场海关,香港警察面对我的英国护照,除了笑脸相迎还是笑脸相迎,连一个字都没问。倒是一位同机抵达的上海太太诉说,她是来探望在港工作的丈夫,由于她持中国护照,只批准她滞港数月的探亲期。无奈之下,她远赴英伦读书,因为当年,香港对于大陆居民居港的其中一项政策是:持中国护照者若有在海外居留满两年的经历,就可以随居港工作的配偶定居香港。于是,这位上海太太正努力在英伦攒时间,也算是一种移民监吧。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北京办理出国护照,虽说那时候已经比80年代容易了许多,但仍旧颇费周折。满北京城跑得精疲力尽时,望着天空,伤感:真希望化作一只小鸟儿,无拘无束地翱翔于世界领空。当时北京坊间还流传着一个段子,说是:1980年代办出国护照卡得严,是因为外国领使馆发给中国公民签证容易,因为老外知道,能过关斩将持着护照登门签证的中国国民,都是经过中国公安“久经考验”的“战士”。转眼到了1990年代初,外国领使馆总以“有罪定论”为前提,严卡“政审关”,所有类别的签证,都围绕着首先要求申请者洗刷“移民倾向”的嫌疑。西方签证一证难求的状态下,中国政府发放护照开始与时俱进起来。对此坊间又有了新的传说是,中国政府太聪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签证历程,多数人最后皆会在西方使馆铁面的签证官面前功亏一篑,于是,中国政府乐得做回好人,还权于民。记得当初我拿到护照,只能算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即使闯过“独木桥”拿到签证,也不能算是大功告成,因为接下来,还得上家附近管片的派出所开一份取消粮油票及户口的证明,才有资格返回公安局换取出境卡,至此,所有出国手续终落下帷幕。
  那年月持有护照,是一种身份象征。
  一位女友本打算与我一同赴英,无奈她持的是公务护照,其单位领导将她的公务护照给没收了,且锁进了保险柜,无论她如何艰苦卓绝地努力,领导就是不高抬贵手(据说令领导龙颜大怒的是,这么个新进单位的小女子,居然连番有出使英美的好运,而他这位一处之长,连一次出国的机会都没捞到过)一册小本本难死英雄好汉,算是见识了。
  拜读影后刘晓庆自传,提及她1980年代初与上海影星陈烨小姐联袂出演香港导演李翰祥的名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刘晓庆出演西太后慈禧;陈烨搭档扮东太后慈安。夜晚“两宫皇太后密谈”筹划未来大局,“西太后”刘晓庆苦口婆心力劝“东太后”陈烨留步,无奈“东太后”那时去意已定。陈烨诉苦说:她每月48元工资,房子不知何时才能解决。
  洪晃大姐的大作中也曾提到,当年她决定自美海归时,她那名媛母亲章含之相当反对,据说就怕女儿一回来就再也出不去了(当时许多海外中国学子都有此顾虑)。印象深刻的是,洪晃说服母亲的理由是,她嫁给了美国人,消除了被“扣在”国内的风险。那时社会上流传的黑色幽默是:头等女子嫁美军(美国人);二等女子嫁皇军(日本人);三等女子嫁伪军(海外华人);四等女子嫁国军(台湾人);五等女子嫁共军(大陆人)。1990年代,笔者曾就中国女性外嫁做过专题采访。发现西方华文媒体上,绝大多数“非诚勿扰”征婚的中国女性,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速配一位有经济实力、有居留权的婚姻伴侣。采访过一位与七八位中国大陆女性接触过的英国先生,他交往的这些中国女性都是离异者,英国先生的感叹是:“中国女士与我见面没两次后,不管她们的英语流利还是磕巴,其台词都如出一辙,就是巴望尽快嫁给我,令我受宠若惊之余又惶恐之极。”现成的一例,一位中国小姐速配一位英郎后,旋即人间蒸发。两年后老外丈夫不幸中风去世,英政府满天下寻觅其配偶料理后事,中国城超市布告栏上都贴有该华人太太着旗袍的玉照,英警方的中英两种文字留言是:谁见过此女士,请速与警方联络。
  


  除了以结婚和工作身份居留西方之外,还有另辟途径的一类,那就是难民身份。比如,笔者结识一位北京小姐,不知教堂门往哪个方向开的她,居然声称自己由于忠于梵蒂冈教皇,其坚定的宗教信仰,在国内遭遇到宗教信仰迫害。当然这些胡诌的台词,都是上供了唐人街律师数千英镑银两,被面授机宜来的。后来,洋宗教信仰的借口又被与时俱进地修订为法轮功版,这些所谓的“政治异见者”,再前往中国使领馆门外举着牌子抗议招摇数分钟,立照为证交予移民局后,政治难民居留身份几乎一锤定音了。前面提到的北京小姐,就是走了这一圈程序后,成功地“被移民了”,代价是9年内不得踏出英国国门。
  风水轮流转,如今面对经济腾飞的中国,西方世界一夜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始敞开胸怀、满脸堆笑地巴结和招揽财大气粗的中国公民。于是,也有了“海归”这一新鲜名词,而早年走西口的种种“痛说家史”,也成为了历史笑话。
  听英国BBC广播又长了新知识,那就是护照的溯源。据说护照的最早文献资料可以追溯到《圣经》旧约《尼希米记》第二章,真是吓了我一跳。故事是:尼希米(Nehemiah)持波斯皇帝的手谕,前往大河西岸犹太省份公出,皇帝手谕是通知当地官员务必准使者通行,并对使者提供安全护送。这似乎与我当年中国护照上的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如出一辙。
  莎士比亚戏剧《亨利五世》里,国王有一段关于“护照”的铿锵演讲:“如果谁没有勇气拼一仗,那就随他掉队,我们发给他通行证以及旅费。因为,我们不愿跟这样一个人死在一块儿。”英文原文里,“通行证”是passport(护照),中文剧本译成“通行证”倒也贴切,历史上欧洲的passport的确具“通行证”功能。甚至到了19世纪时,英国人前往法国旅行,去法国驻伦敦的大使馆办一本法国护照,比持一本英国护照用着更方便。同样,打算来英国旅行的外国人,办一本英国护照随身是上策。这种前往哪个国家,就持该国护照的变色龙策略,直到1858年之前都畅通无阻。1858年时,意大利革命党人奥西尼(Felici Orsini,1819 - 1858)为了革命利益办了一本英国护照,化名前往巴黎行刺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1808 -1873)。革命党人向驱车前往歌剧院的拿破仑掷炸弹,炸死了8个人,炸伤了142人,拿破仑却天子命大躲过一劫。奥西尼两个月后被送上了断头台,由于刺客是从英国出发,且持大英帝国护照,致使暗杀事件令英法之间酿出一场外交大战,当年唐宁街10号的帕默斯顿勋爵(Lord Palmerston,1785 - 1865)政府,因遭遇“护照门”风波而倒台。此后,英国政府不得不亡羊补牢,英国护照开始只发给大英国民。
  讽刺的是,拿破仑遇刺三年之后,法国好了伤疤忘了疼似的居然取消了护照制度。到了19世纪后叶,欧洲多数国家不再查验旅行者的护照,原因是,铁路在那个年代开始蓬勃于欧洲,发达的交通一时间令各国政府拿不出应对从天而降人潮的人力和物力。到了1900年前后,欧洲就只剩下两个最专制的国家还存留护照检查制度,那就是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无论是自己国民出境,还是外国人光临,都要求出示护照。可惜欧洲村的概念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了“无国界”的美梦,英国1914年率先通过《国籍与外国人地位法》,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护照再次成为旅行身份证件。当然,此法案是战时为了防止敌国间谍渗透的防卫措施,另外也是为了阻止本国人才外流。到了1920年时,在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操办下护照有了统一的模式,32页版的标准护照取代了先前不同国家的各自为政版本。历史转到冷战时代,前苏联间谍开始钻英国没有身份证制度的空子。那年月,苏联特工对英国人的墓园尤其感兴趣,苏联人从墓碑上寻觅到合适的英国死人身份,然后致信英内政部申请邮递护照服务,只要提供姓名、出生地、出生年月日,即可大功告成,因为英国没有中国死人注销户口一说,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产物,英国人都没有户口。于是,苏联克格勃特工阿廖沙持有英国公民约翰的护照,绝对不是假冒的,且畅通于各西方国家。
  何时世界真能大同,西方国家无需花费巨款围追堵截第三世界的非法移民,世界成为真正的地球村,各种肤色的村民,真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于地球村的各个角落,不再有被截在机场以航空港为家的悲剧,恰如好莱坞影星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航空港》故事,那可是一出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工党政府外交大臣贝文(Ernest Bevin,1881-1951),就曾发过如是感叹:他希望有朝一日,从伦敦维多利亚火车站出发,端坐车厢内就可以畅游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无需护照作为护身符。
  俗语说:现实生活里的精彩总是超过杜撰的戏剧。封笔后,不知拙文是否被上苍“偷窥”了,于是,为了助笔者此护照专题“料”更猛,前不久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转机时,法国边防警察狠狠地给笔者吃了一顿“护照小灶”。
  那天下午,笔者随法航航班自香港返英,中途巴黎转机时,不知由于华人旅客太多还是咋的,反正笔者20年来旅行过五洲四洋,从未经历机场转机还要查验护照验明正身的关卡,通常只有落地入境时才享受目的地国家海关验护照的待遇。言归正传,当时鱼贯的人龙大部分都是转机旅客,比如,笔者前面的一对华为公司男女,男士公出往南美智利,小姐公出赴南美巴西,还有不少香港旅客如笔者一样往英伦。转机大门前硬邦邦地戳着两男一女三位法国警察,他们对待欧美白人旅客显然十分痛快,对待持香港特区护照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者,会稍加留意,明显地厚此薄彼,令人不快。轮到我这位英籍华裔时,那位一点都不帅、一点都不浪漫的法国小个子警官,立刻显出兴奋莫名地“如临大敌”精神劲。他先是翻来覆去地摆弄我的英国护照,接着毫不留情地使劲蹂躏起护照,又捏又掐,令笔者一阵肉紧心痛,这本护照跟了笔者近10年,情同手足。“虐待”了约三分钟可怜的小本本后,小个子又开始用显微镜鸡蛋里挑骨头般地审查起来。我开始不悦,因为所有旅客早走光了。对了,笔者前面的那位华为小姐也曾被截停,由于她持的是中国护照,小个子显微镜照了一番后就被放行了。
  为了不误转机,我对法国警官献计献策说:“我是英国公民,护照上有我这些年旅行过的10多个国家的海关入境印章。包括:美国两次;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耳他、法国、意大利、瑞士、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希腊、芬兰、香港、中国、越南、泰国、日本、韩国……不知小个子听不懂英语还是故意刁难,反正,他不搭理我的茬,继续像一位被埋没的业余作家似的闷头对着本子用功,他那只显微镜左眼须臾不离地与我的护照较劲,他的头一直深深地埋进我的护照里,就差与护照亲嘴了。我越发不悦起来,作为荣获过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奖的专业作家,我护照上那些洋洋洒洒的各国入境印章,其中包括小个子为之服务的法兰西入境印章,这些堂堂官印居然在小个子眼里都成了“伪造”嫌疑。
  我终于忍不住抗议道:“我是英国公民,我可以控告你种族歧视。”一旁那位女警见势态不妙赶紧打圆场:“你是否持有双重国籍?你这本护照显然是在香港领取的,他没见识过。”我答:“我的确有香港特区护照。”边解释便递上我的香港特区护照。三位法国警察面对我的香港特区护照不屑一顾,小个子仍旧执着于挖掘我的“假英国护照”黑证据,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狠劲。我继续申辩:“香港英国领事馆发放的也是英国护照,难道你们怀疑香港英国领事馆?我每年进出英伦N次,如履平地,英国海关从未如此刁难过我。我要求你们必须向我道歉。”小个子千难万难地总算将头从深埋的护照里探了出来,不情愿地将护照还给我。
  我站着不动,直视着小个子再次要求他向我正式道歉。他敷衍道:“我们耽误你时间了。”这种偷工减料的歉词,我表示不满意。我说:“记住,你们对旅客不友善,有损法国形象,是法兰西的损失。你的行为令法兰西蒙羞。”
  航班落地英伦纽卡斯尔。英国边防大叔“草草地”瞄了一眼我那刚刚备受摧残的护照,便微笑着放行了,时间仅数秒钟。
  回家真好。
  郭莹
  英籍华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国际问题评论员。作为专栏作家,为港台、新加坡、欧洲及中国大陆媒体报导西方世界。著作有:环球行纪实《相识西风》;国内外首部群体老外在中国纪实《老外侃中国》;中国女性越洋婚恋生存实录《一家两制—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深度剖析欧洲社会、文化纪实《欧洲如一面镜子》。
  郭莹曾荣获“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奖”亚军;上海《新民晚报》“我的第一本书征文奖”季军。曾作为时事评论员参与凤凰卫视节目。曾任教香港公开大学硕士生班文学评论课。
其他文献
一线巴士到了士德顿(Stockton)街,就该下车了。这是在整个美国对我最重要的一条街。就像美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艾?巴?辛格在短篇小说经典作品《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所写的那样,这条街就是我的市场街,到这里的肉铺买菜、菜铺买肉,就和在肉铺买肉、菜铺买菜一样,是完全顺理成章的日常生活。在我客居十多年的成都,我总是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买菜,农贸市场,或称“自由市场”(瞧,“自由”这个神圣的词是如此地被滥
期刊
引:我的心呐,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冠冕。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圣经》(诗篇103篇2-5节)  “阿飞”牧师的故事  一位女子几乎是冲到我面前,劈头盖脸地冲我说“你知道吗?你丈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男人,他真的很出色,我们和他朋友好多年了,我真高兴你成为她太太”,“是啊,是啊
期刊
时隔一年后重新温习下在海法的旅程。我很喜欢“海法”这个名字,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不过当地人相信上帝就住在这座城市。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是以色列工商业和贸易的重要阵地。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抵达这座城市,安静、整洁,不似特拉维夫的时尚,也没有耶路撒冷的凝重,就是一个静静发展的城市。这个地中海边的山城有着以色列另外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巴哈伊花园,相信很多人来到这里
期刊
大三的学生可以了解主要留学国家的政策,确定要留学的国家,准备雅思或TOEFL/">托福考试,也可以在大三暑假参加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到了大四第一学期拿到第6个学期的成绩单后,就可以针对具体选定的学校做申请了。  据了解,虽然一般澳洲大学都不会规定严格的申请截止日期,但一些顶级大学和热门专业还是每年很早就会出现满位情况,所以越早申请,越有可能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和课程。之前的这些准备绝对可以让你在热门
期刊
在日本第一次打车,差点走麦城  到日本第二周的双休日,吃过中午饭后,我与同伴小吴去市内逛街。日本滋贺县的爱荘町虽然不是很大,但我们毕竟是初来乍到,加上我俩从一个大型商场转出来时,天不知什么时候阴下来,而且下起了小雨,又没带雨具,本来就很陌生的地方,心就一点缝也没有了。更窝囊的是,顶着小雨找了几个路口,竟然找不到来时的汽车站了,天黑偏遇连天雨,我们迷路了。眼瞅着天渐黑,雨见大,小吴提议打车回去。本来
期刊
许多在美国的华人新婚夫妇选择在美国当地生宝宝,因为普遍来说美国的医疗条件会比中国好一些,而且在美国出生的宝宝也会自动获得美国国籍。当然也有些“准爸妈”选择回中国生宝宝。他们认为家中老人都在国内,宝宝出生后想让老人第一时间看看宝宝;也有的认为国内“坐月子”的各种习惯对女士的身体大有好处;也有已经入籍的华人认为即使宝宝在中国出生也会获得美国国籍,所以认为在哪生都一样。  事实上这其中涉及到了不少与移民
期刊
决定是否要成为永久居民或加拿大公民?你应该考虑以下的一些信息,然后再做决定。要成为永久居民,并保持永久居民身份,你需要先移民加拿大,并在五年期间内居住至少两年。您还需要每5年更新您的永久居民卡。如果你打算去旅行,永久居民卡是能证明你是加拿大永久居民的官方文件。所以,如果你离开这个国家,你将需要此卡返回加拿大。  作为一个永久居民,你和你的家属需要缴纳税款,并在尊重加拿大联邦,省和市级的所有法律,你
期刊
美国研究生申请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占据了世界高校专业排名前列的半壁江山,为中国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留学渠道,另一方面美国研究生留学政策更为宽松以及奖学金的诱惑。那么美国研究生留学都有哪些热门专业呢?这些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又如何呢?  1、物理学属于好出国的专业,各大美国研究生院物理人才短缺,因此也比较容易获得奖学金。但是物理专业学生出路堪忧。学习理论物理的优秀学生,如果数理基础很好
期刊
许多学生打电话来不再是询问具体的学校定位,或者是申请材料等问题,而是经常会笼统地问怎样做才能增大申请英国学校的成功率。这个问题简单一句话,却包含了太多太多个问题。为了方便各位同学,留学专家特此总结了英国申请学校成功的几大要素,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多地申请到英国学校。  尽早递交申请:英国的学校申请从来都是先到先得,而且提前一年就开始接受申请了。所以申请者在每年9月申请为好。个别大学或个别专业有特别提
期刊
筹划写书  应约去了纽约州众议员孟广瑞的办公室。自从当上议员以来,孟的议事日程排得非常满,但还是专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与我进行交谈。他向我介绍了州议员的工作程序以及当上议员的感言,同时谈到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希望中国国富民强,两岸良性互动,合作双赢。身为州议员,他不仅为纽约特别是这里的华人群体提出议题并投入精力加以实现,还时刻关心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的确难能可贵。  孟广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