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古诗中的一朵奇葩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作为古典诗歌中一朵奇葩,复习时不可忽视。
  那么,边塞诗有哪些特征呢?
  例1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怎样推断诗歌的类型。
  
  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熟悉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有哪些特征。边塞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鲜明的边地风貌:用品多是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地名
  
  常用安西、楼兰、轮台、龟兹、夜郎等;民族名常用胡、羌、羯、夷、
  
  匈奴等;景物多是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等;
  
  乐器多是羌笛、胡笳、琵琶等;人物多是征人、戍卒、将帅、胡人等;用典多是投笔、长城、楼兰等;乐曲多是
  
  《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这首诗: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这些边塞地名,马策、刀环这些征人的戍边用品,
  而且题目中已直接点明“征人”,
  由此我们判断出它是一首边塞诗。
  
  
  例2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 ①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②人物: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③内容:旷达的胸襟,豪迈的情怀。
  ④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
  
  
  漠景象;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理解、鉴赏边塞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有所了解,对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如阅读王维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就不得不了解初盛唐的精神气概: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如李益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
  中
  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别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例3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 ①盾鼻:盾牌的把手。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解析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这首词原有自注:“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抗金的念头。
  词的上片回忆往日军营生活。“记当日”表明是回忆,写自己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之气,“辕门初立”。当时刘克庄在李狂幕府做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本人也是 “少年自负凌云笔”。接下来“磨盾鼻”三句,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晓嘶”和“夜渡”相对,表明强敌压境,战斗紧迫,对仗工整。最后“有谁怜”三句,是借“李广难封”典故表明自己虽满怀壮志,最后却无功而归,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愤和遗憾之情。上片在回忆往日情形时经历了由高昂到怨愤的情绪过程。
  下片抒写诗人心中悲凉深沉的哀叹之情。诗人现在已是无路请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正话反说来倾诉心中的愤慨。第一句说自己已没有心思去整理那些已经零落殆尽的抗敌恢复的方略和军中生活的记录,只能靠着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表达的是一种无奈之情。“生怕”两句写出过去遭遇给作者留下的伤痛,自己怕谈,也怕客人谈。末尾一句语出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表面上叹息年老才疏,实际上感叹自己
  
  壮志未酬身先老,运用了曲笔的手法。下片通过叙写温书、课子、懒得整理旧时诗文疏奏等貌似闲散的生活,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整首词在慷慨淋漓之中满含悲凉深沉之哀叹。
  2. 要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例4塞 上
  柳 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 ①鸣骹,一种响箭。②勒,有嚼口的马络头。
  解析 这是一首宋诗中并不多见的边塞诗。诗的开篇一个战士的特写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只见他“挽弓当挽强”,“嗖”的一声,一支离弦的响箭直冲云空,整个宇宙万籁俱寂,只听见金箭发出的呼呼的响声。这开头两句和王维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有异曲同工之妙。“风”在两诗中都是用来衬托箭射出时发出的声响,有风是正衬,无风是反衬。
  
  三、四两句写三百骑正驰骋塞上的“胡儿”一听到响箭的声音时,就都赶紧勒住了缰绳。
  不管战马怎样嘶鸣,怎样刨蹄,他们只顾循声翘首仰望云天,去紧紧追踪那直冲千尺云空的离弦响箭。多么惊心动魄的画面,多么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啊!
  可见景不同,情各异,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没有多读,多练,是很难把握的。
  
  
  3. 要品味字句,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的。有的豪放旷达,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修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
  (2) 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
   
  (3)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
  
  【参考答案】
  
  (1) 傍晚。“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2) 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
  (3) 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作者:臧铭勋,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其他文献
问什么就答什么,这本是一个看似无需论辩的问题,但在现代文阅读实际考查的过程中,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空投答案狂轰滥炸的情况尤为突出,错位的表达也就毫无精准可言。  试 题 回 眸  2009年江苏卷第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相当多的同学如此回答:①排比,层层推进,表达主题的深刻性;②对比,与别的事物对比显现都江堰的伟大;③联想,通
期刊
【素材展示】  尽管2012龙年春晚被批平淡无亮点,但丝毫不影响杨丽萍的惊艳亮相。当年杨丽萍以《雀之灵》在春晚舞台上一舞成名,柔美的舞姿,妖娆灵活的纤纤细手将孔雀那种灵性诠释得近乎完美。18年后,她带着最新作品《雀之恋》再次登上春晚舞台,这一次她与男演员的合作堪称完美,这支舞蹈通过两只孔雀相知相恋的过程,呈现出精灵一般的美。特制的紫蓝色燕尾长裙和优美的舞姿,配以绚丽的舞台效果,让人恍如置身于《阿凡
期刊
“作用题”是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要答好这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步骤。  首先要了解“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和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  ①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②为什么这样写;③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④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①首段(末段)的作用;②文中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③修辞的作用;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⑤不
期刊
散文因为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丰富的内涵和哲理,优美的文笔,别致的风格,既能给考生一定的教益,又能让考生得到美的熏陶,所以近年来在高考中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大有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势。  根据《考纲》中对文学类作品的考查要点,映射到散文中来可分为三大能力,六小考点。三大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探究能力。六小考点:结构思路,表达技巧,语言品味,形象欣赏,情感主旨和探究发掘。纵观几年的高考试卷,其
期刊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Diaoyu Islands are part of China and what some Japanese have done recently
期刊
袁卫星袁卫星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听袁卫星老师讲课》《细数阳光》《美丽的过程》及《生命课》系列丛书。有人说,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是最大比率地保持心灵透明的。一种人站在生命的起点,另一种人站在生命的终点。前一种人还没有学会如何去隐藏,后一种人简直已经懒得去隐藏。那么现在,让我们摸摸自己的胸口,看看里面跳动着的
期刊
一、 閱读材料,完成1~3题。  《摭言》谓贺以诗卷谒韩退之,韩暑卧方倦,欲使阍人辞之。开其诗卷,首乃《雁门太守行》,读而奇之,乃束带出见。宋 王 介 甫 云 此 儿 误 矣 方 黑 云 压 城 时 岂 有向 日 之 甲 光 也 或 问 此 诗 韩 王 二 公 去 取 不 同 谁 是?予曰:“宋老头巾不知诗。凡兵围城,必有怪云变气。昔人赋鸿门,有‘东龙白日西龙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凤之
期刊
【推荐人语】  莎士比亚曾如此评价生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于是,总有智者将目光投向自然,在自然中享受独处的妙处,在自然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自然中审视生命的本质。也许地殊时异,但智者的心是相通的。且让我们追寻这些充满灵性与思想的文字,静观自然,静享自然,静悟自然,让目光清澈,让脚步从容,让生命丰盈。   冬日香山  梁衡  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
期刊
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中,同学们需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相互联系。  一、 情景联系  李渔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借景抒情是诗人常用的抒情方法,它是诗人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实际运用中,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景分写型,上联或上片侧重写景,下联或下片
期刊
小说的写作目的是反映现实生活,小说的主旨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与揭示。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都是为表现小说的主旨服务的。因此,归纳和挖掘主旨是阅读小说的意义所在。归纳小说的主旨时应注意联系背景、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情节、小说的语言、作品的感情色彩、小说的整体倾向等各方面,力求作出正确    全面精确的分析。这类考题的难点有:1.客观、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写作意图。一些考生由于受主观思想倾向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