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舟载仁心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on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目疑无岸,扁舟去渺然。百里洪湖之上,船头嘴渔场的600多位村民,散居在230多艘漂浮的船屋里。远离喧嚣繁华,也因此缺医少药。
  25年前,年轻医生谢爱娥带着浪漫的憧憬一头撞进了这片孤岛。然而憧憬很快被打碎,她这个旱鸭子在无风也起三尺浪的湖水上简直寸步难行,生活艰苦尚可勉强克服,可那挥之不去的寂寞却叫人难熬。
  离开?谢爱娥不是没想过。医者仁心,让谢爱娥心甘情愿拥抱着这片孤岛,全天候为渔民们的健康守候。
  20多年的湖风,吹黑了谢爱娥的脸庞,也在她眼角刻下深深沟壑。可谢爱娥才不在乎这些,她骨子里还是年少时那个梦想着成为白衣天使的小女孩,带着与生俱来的乐天心态,孤舟一片,载着自己悬壶济世的梦想,驶过25载漫长时光。
  医者仁心守孤岛
  镜头一:
  “我俩可高兴坏了,终于能在一起了!” 那是1992年8月,盛夏的荷花开得浪漫,师傅开船带着谢爱娥和丈夫何太瑜驶往船头嘴渔场,“一路荷花丛,香得很哩”。
  但没过几天,看够了星星月亮,一场狂风暴雨,将浪漫浇得七零八落。不会游泳还晕船的小两口,在波翻浪涌的湖面上,肠子都快吐出来了……
  1992年,因一名难产孕妇在送往医院的船上去世,洪湖市滨湖办事处船头嘴渔场的老百姓,终于下定决心要建一个村级医务室。
  船头嘴渔场位于洪湖西北边,渔民们零星地居住在2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上,他们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突发急症。因为即使离岸最近的渔民,也要驾船近3个小时才能赶往岸上最近的医院,极易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
  建医务室容易,可有谁愿意来当村医呢?
  此时在湖水的另一边,23岁的谢爱娥才新婚不久,和丈夫何太瑜同是乡村医生,收入虽不高,但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唯独让她发愁的是,两人在不同的卫生所上班,不得不两地分居。
  还记得那天晚饭时,帮船头嘴渔场做木工活的公公兴冲冲地告诉儿子儿媳,船头嘴正在招一男一女两名乡村医生。
  谢爱娥听得心里扑通扑通直跳:“现在湖区渔民收入增加了,要是我们到湖上行医,这样一来可为渔民看病,二来可增加家庭收入,夫妻两人也可以在一处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她的申请很快得到组织同意。
  初到湖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湖上荷花盛开,几十里水路,丛丛荷花映入眼帘,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还记得在湖上吃的第一顿饭,满满一桌子都是湖上的菱角、藕、鱼,味道那么香甜。那一刻,谢爱娥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
  然而,美好却没有持续太久。
  小两口很快就傻了眼——那艘不足20平方米的小船,掀开甲板,窄窄的洞口下面是黑漆漆狭小的船舱,没有电只有一盏煤油灯,夏天闷热难熬,冬天阴暗湿冷,完全不能站人,而这就是他们今后生活起居、看病就医的全部地方。
  谢爱娥本是“旱鸭子”,既不会游泳,更不会撑船,过惯了陆地生活的她在波浪翻涌的湖面简直寸步难行,几次因为晕船差点掉进湖里。再加上村民绝大多数来自外省,方言生僻,谢爱娥为他们看病问诊时难以沟通。更要命的是,船村人家湖上分散游居,渔民之间难得串门唠嗑,那时也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相互联络……
  漂浮在远离城区的湖面,环境的艰苦也许忍忍就过去了,可每当太阳落山,隐匿在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的大湖深处,能听到的,只有风声水声和动物鸣叫。对遥遥望不到头的岸上亲人的挂念,再加上与世隔绝的恐慌,成了湖风吹不散摆不掉的孤独惆怅。
  这让生性开朗的小两口倍加煎熬,他们的退堂鼓打了一次又一次。“那时啊,我们每天想的就是回岸上去!”何太瑜说道。
  可是,这哪里还走的了呢?
  村民们听说村里来了医生,纷纷欣喜若狂地摇着船架来寻医问诊,这个刚刚成立的医务室一天能接待50多号病人,好不热闹。“你这医生真好,一说一笑的。”“小谢,我就觉得你跟我女儿似的!”爱笑的谢医生在渔民中“人气爆棚”。
  村民热切的期盼眼神,让她又回忆起儿时的那个梦想。
  谢爱娥出生在洪湖戴家场镇,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对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格外羡慕,所以她在初中毕业后进入当地的卫生院进行学习,又在官港卫生所当了3年的护士。那么多年過去了,那个小女孩曾经悬壶济世的梦想一如往昔。
  “湖上的人家,好不容易盼来了两个医生,要是我们就这么走了,他们怎么办?”这个朴素的想法牵绊住了谢爱娥的脚步,并最终让她下定决心把家安在了洪湖上,丈夫何太瑜专事坐诊,打针技术好的谢爱娥负责出诊,从此踏上了水上行医路。
  不会驾船,她慢慢摇;语言不通,她慢慢说。夏季湖面风浪翻涌,小船常常在湖心打转,想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生着病等着她,怕水的她壮着胆子就上路;冬季天寒地冻,湖面结冰,她用棍子探着湖面的冰玻璃,冒着随时掉进冰窟窿的危险出发。
  从20出头的小姑娘,到而今皱纹爬上眼角,谢爱娥驾着一叶孤舟,一行就是25年。
  为渔民健康护航
  镜头二:
  “谢医生!谢医生!” 2016年深冬,夜正深沉,谢爱娥早已进入梦乡,忽的被外面急切的敲门声惊醒。她心里一紧,赶快爬起床。原来是住在不远处的爹爹吴广权焦急地载着生病的老伴张开平划船过来了。
  情况危急,60多岁的张婆婆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吐得上气不接下气。谢爱娥迅速判断老人是突发心脏疾病,耽误不得,立马准备汽艇,一边为老人用药输氧,一边加足马力向岸上驶去……
  处理这样的紧急情况,谢爱娥早已轻车熟路。那天,到达洪湖市人民医院已是凌晨三点,谢爱娥一边安顿因为担心老伴吓晕过去的吴爹爹,一边跑上跑下为张婆婆挂号送诊。被诊断为心肌肥大引起突发心脏病的张婆婆,通过抢救终于恢复正常。
  “要不是这个乡村医生,您的命在半路就得丢了!”连医生都不禁为老人感到后怕,缓过来的张婆婆拉着谢爱娥的手,眼泪差点掉下来:“我的命就是你救的啊!”   忙了一宿的谢爱娥,朴实地笑笑:“这不都是应该的吗。”说完,她拿着为张婆婆取的药,一笔一划写下一天用药的次数,“老人们不识字,免得婆婆吃错了。”
  水上行医20多年,这样的故事已稀疏平常。谢爱娥的卫生室,就是船头嘴渔民们在黑暗中的健康灯塔。
  25年来,他们接诊病人3万多人次、出诊3000多次,走过的水路长达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他们转送产妇100多人,几乎所有20岁以下的村民,都是在谢爱娥的陪伴和呵护下来到人世。
  为了不让产妇命送水路的悲剧再次发生,谢爱娥什么苦都愿吃。那是2008年,洪湖遭受暴雪侵袭,万物被冰雪覆盖。医务室一个病人没有,一阵急促的电话把谢爱娥从被子里拽了出来。
  原来,渔民刘丽怀孕快8个月了,却突然发高烧、剧烈咳嗽。情况紧急,谢爱娥连忙穿好衣服,背起医药箱,拄着一根棍子,顶着寒风在冰路上溜溜滑滑,急行近2.5公里赶到她的家。
  当刘丽的老公开门看到“雪人”似的谢爱娥时,愣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刘丽见到她更是泪如雨下……
  每一次渔民求助,谢爱娥总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她总是在想,人活一辈子,无非就是求个问心无愧,“我心甘情愿来到湖上,为的就是尽力当好一名医生,给他们带来健康的安慰和依靠”。
  为了更好地给渔民治病,谢爱娥领头建立了船头嘴村民公共卫生健康档案,20多年坚持不懈。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她每天在大风大浪中满湖奔忙,给受灾的渔民做好疾病防控,好多次险些船翻人沉。工作结束,她又要和丈夫一道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去照料病重的母亲。2010年,洪湖发大水,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她顶烈日冒酷暑,挨家挨户发放消毒药材……
  风里来,雨里去,湖面的涟漪爬上了谢爱娥的额头。“能守护渔民们的健康,我觉得特别值!”谢爱娥满眼都是笑意。
  一腔柔情洒湖心
  镜头三:
  “你们都指望这些鱼卖钱过日子呢,别再送啦!”
  “谢医生你说这话就是瞧不起我们了,我们没有其他的,就只有鱼呀。”
  朴实的渔民们打心底喜欢着他们的谢医生,常常东家给十斤西家给八斤的往谢爱娥家里送鱼。医务室里成堆的鲜鱼,成了谢爱娥“甜蜜的烦恼”……
  她常说病生在渔民身体里,痛在她的心尖上。
  2011年,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湖面一片泥沼,大船完全搁浅,谢爱娥的小木船出进也异常艰难。
  59岁的渔民董继财刚做完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打针吃药,身体虚弱经不起来回颠簸,谢爱娥便每天定时划着小船上门就诊。
  小船搁浅无法前行,她穿着防水裤,跳进没过大腿的沼泽,跋涉5个小时赶到董继财家。等到身体稍微恢复,董继财便定期赴卫生所就诊。
  可有一天,谢爱娥却没有等来老董,便忐忑地前往他家了解情况。原来,老董由于欠了不少医药费却无钱结账,自感无颜面对悉心关照他的谢医生。“怎么跟我计较那么多呀!”谢爱娥笑容满面地劝慰老董,继续给他开药输液。
  近年来,洪湖洪涝灾害频繁,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赊欠医药费在所难免,账上拖欠的医药费已有上万元。“可不能因为渔民手头不便利,就耽搁了给他们治病!”谢爱娥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感激:“他们常趁我不注意时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渔民们待我就跟亲人一样!”说起这些,谢爱娥笑弯了眼,天生乐观的她,对这样的生活十分满足。
  可谢爱娥也有烦心的时候:“作为一名医生我算得上尽职,但作为一个母亲我实在亏欠太多。”她的一儿一女出生后,本来也住船上。可孩子两次掉进湖里险些出事,只好将他们送到岸上的外婆家,每年只有春节才能相聚几天。“由于长时间不见面,有段时间孩子竟不认我了,见着我就躲。”想到这里,谢爱娥有些心痛。
  但心痛歸心痛,谢爱娥扎根湖上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当人们南下北上挣大钱,谢爱娥依然固守着微薄收入。亲朋好友无数次劝她别傻了,她却笑着说:“渔民离不开我,开心就行了。”
  二十五载春去秋来,谢爱娥已习惯了湖上漂泊却稳定的生活,与渔民们亲如一家。她用一腔柔情为渔民守护,也幸运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她的眼角被风浪刻下了岁月的印记,可眼里的笑意依然如同孩子般纯真。
  历千帆初心不忘
  镜头四:
  2013年年初,谢爱娥和丈夫二十年来难得出了趟远门,目的地是北京。
  那天,穿着一件红色大衣,和丈夫拉着手站在全国瞩目的舞台上,谢爱娥感觉好似在做梦。
  这是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颁奖现场,作为十大最美乡村医生,曾经默默无闻的谢爱娥受到潮水般的关注。
  谢爱娥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却被大家不断拥护着推向更广阔的舞台。2002年,她被村民推选成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趁着寻医问诊的空闲为渔民们奔走调解。2006年,凭着优秀的表现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党员谢爱娥乘风破浪巡诊看病的劲头更足了。
  6年前,谢爱娥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无意中挖掘,以船为家、以爱为医的事迹上了新闻联播,一时间声名远扬。2013年,她和丈夫一起当选“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受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如今的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荣誉蜂拥而来。
  可谢爱娥还是那个谢爱娥,心里念念不忘的都是渔民们。那年,省卫生厅领导前来慰问,希望完成谢爱娥的一个愿望,她想都没想:“请把卫生室的条件改善一下吧!”
  很快,投入20多万修建的卫生船投入使用,渔民们终于有了良好的就医环境,谢爱娥笑得很开心。
  最近,谢爱娥又有了一个新愿望。
  随着近几年洪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渔民们离湖上岸成了大势所趋。从2017年1月开始,洪湖禁止任何形式的渔业围网养殖行为,以船为家的渔民要全部离湖上岸。
  湖水依旧碧波荡漾,可曾经遍布湖面的船只却一天天少下去。谢爱娥看着越来越空旷的湖面,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怅惘。
  谢爱娥舍不得这片承载了她青春与梦想的湖水,更舍不得那些和她亲如一家的渔民们:“我该去哪里给渔民们看病呢?”
  一个一个离去的渔民们也在呼唤着他们的谢医生:“不论我们到哪里,都还来找你看病!”
  “我希望能在渔民集中居住的小区开个村级卫生室,继续为渔民们服务!”说到这里,谢爱娥眼里又充满了期待。
  而今,谢爱娥还有了更大的舞台,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候选人,她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身后的乡村医生们和渔民们发声:“如果我能当选,我希望呼吁国家为咱们乡村医生提供养老保险保障,因为我们常担心的是看病一辈子,到最后自己却老无所依啊!”“渔民们除了养鱼就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了,不少渔民离湖上岸后的生计没有着落,大伙都希望我能帮他们想办法呢!”
  一片孤舟载仁心,谢爱娥初心不忘,未曾停下脚步。
其他文献
建立農村党员“一小时活动圈”,是2015年五峰县创新性打破了传统的依托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方式,按照“一小时能集中、一间屋能坐下、半天能讲完”的标准,以党小组长家为主要阵地,依山就势打造“一小时活动圈”,每个党小组有党员10人左右,如遇突发情况,党小组便可第一时间集中,快速形成“战斗力”。在遭遇特大暴雨,道路通讯电力中断,近7万群众“失联”的危急时刻,党员“一小时活动圈”发挥了最原始最可靠的防灾救
“彭:150万;方:20万……”检察官艾再明看到这里,立马与同事交换了眼神。很明显,这极有可能是一条行贿的记录。  2011年初,侦查一处派出段勇、朱建国等干警组成的办案组,对十堰市原副市长夏国玺涉嫌受贿案进行侦查,顺藤摸瓜来到某国企华中指挥部进行调查取证。  没想到看到干警们上了门,该部总经理陈贻稳、副总经理熊耿、会计贾正梅等人神色慌张,一个工作人员偷偷抽取一册账本藏在身上,但立马被侦查人员抓了
春运一结束,襄阳电务段就通知陈程出差,赴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进行联锁以及TDCS软件仿真试验。  偏不凑巧,他的女儿陈可儿刚出生半个月,就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眼下正在儿童重症监护室(ICU)里救治。初为人父,他面对宝贝女儿的病情,还有在月子里忧郁成疾、几天高烧不退的妻子,陈程的心被悬在了半空中。临行前,可儿第一疗程还没结束,后续的治疗会更加艰巨……对此,亲友们都劝他暂时就不要出这趟差了,别让这母
晏先华同志任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  晏先华同志任省监狱管理局纪委书记,试用期一年;  朱德武同志任省司法厅副巡视员;  覃孟江同志任省司法廳副巡视员;  王洲洋同志任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湖北组织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  张继九同志试用期满,任省委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  李清学同志任省委老干部局副巡视员;  张明涛同志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  王成祥同志任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
鄂西北边陲,武当山南麓,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格外热闹。小河环绕的村庄,古香古色的民居,嬉闹雀跃的游客,四处皆是欢闹的春意。  一个魁梧的黑脸汉子兴奋地带着记者穿过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气十足地介绍村里的一步一景,激情满怀,言语中尽是藏不住的自豪。  黑脸汉子叫闵洪艳,是这片土地无人不晓的“闵黑子”。那年,作为堰河村的“一把手”,他带领村民开垦茶园。6年下来,他被烈日晒得黝黑,再
【点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牢牢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工作主动权。省委领导同志也反复强调,在湖北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关键。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新常态和市场化新阶段,进一步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全省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任务。那么,该如何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  核心是尊重市场主体地位  计划经济条件下
他从干了30多年的支书岗位上退下来后,不像其他老人那样颐养天年,而是带领大家种果树走共同富裕之路。他,就是保康县城关镇陈家河村原党支部书记李祥彬。  65岁的李祥彬,任村干部近40年,担任陈家河村支书33年。“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呕心沥血为民办事”,是领导和群众对他的高度褒奖。  2014年换届改选,李祥彬主动让贤从支书位置上退下来。人闲心不闲,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陈家河村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非常
三联共举党旗红  “中心联党员”。在加强本支部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体育馆等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公司支部还网罗周围另外4家企业,以“资源共享、互联共建、强化交流、共同进步”为原则,打造“一刻钟党员活动中心”,通过活动联办、阵地联管、企业联谊,丰富了党员活动的平台和内容,提升了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600多名企业职工由此受益,8名青年职工申请入党。  “基地联农户”。坚持让产业基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近年来,洪湖市委组织部围绕“三型”机关建设要求,开展“新老组工传帮带,青蓝工程促提升”主题活动,通过“老带新”“新促老”,有力地促进了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提升。  新老结对 传承优良作风  “组织工作无小事,事经我手无差错。”这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单兴栋的工作感悟。从事组织工作30年,历经多岗位锻炼,他被公认为洪湖组织工作的 “活字典”。  “老组工既要成为行家里手,更要带好队伍。”市委常委、组织
学校那扇大门,我们不知走了多少遍。一年300多天,每天早中晚出入6次。尤其在近两年里,更是不知其数。然而,有一个声音,也同样听了不知几千几百遍,常常伴随着走出校门的男生女生耳边,那声叮咛与叮嘱,犹如严父口吻:“注意安全!”   这是校工(保安)刘铭江大伯瞇着眼常说的一句话。那张黝黑、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露着和蔼的笑容。那深邃的目光,透着金子一般的友善。我在想,那瘦弱之躯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能量?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