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痴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时节,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古往今来,喜欢吃蟹的名人不少,许多佳话至今流传。
  苏东坡不仅爱吃荔枝,爱吃东坡肉,还喜食螃蟹。在杭州做官时,他常常以诗换蟹,并作诗自嘲:“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大文豪的一首诗换得两只蟹,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实在是笔亏本买卖,可是坡公这句“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却让我们释然一笑,一首诗换得一公一母两只螃蟹,在月色下浅斟低唱,细嚼慢品,才不算辜負金秋。
  明朝的美食达人张岱,也是螃蟹的爱好者。一到十月,张岱就和亲朋好友轮流做东,相约于午后举办宴会,每人六只蟹,这蟹吃得非常讲究,担心蟹宴时间长了,前面几只刚吃完,后面几只冷了味道就腥了,于是,每人每次先吃两只,吃完再煮,这样,蟹的味道就可以一直保持在最完美的状态。除此之外,张岱还有个小妙招,吃完蟹的手往往会比较腥,他告诉我们,用蟹脐来擦手,就不会再有这种烦恼了。
  作为一个精致的生活艺术家,张岱的蟹宴,不光只是吃螃蟹这么简单,而是以螃蟹做主角,肥腊鸭、朱乳酪做配角,琥珀般的醉蚶,玉版似的白菜来陪衬,谢橘、风栗、风菱等果品做点缀,然后,饮一盏玉壶冰,尝一箸兵坑笋,再配一口新余杭白,酒足饭饱,再品一杯压轴的兰雪芽。神仙不过如此。
  清朝的李渔也是个蟹痴,他直言天下食物之美莫过于螃蟹。他在《闲情偶寄·蟹》中说:“自己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看来,李渔嗜蟹已到了忘情的地步。
  李渔一辈子嗜好吃蟹,每年螃蟹还没上市,就已经存好足够的钱来买蟹,并笑称这是买命钱。从大闸蟹上市到尾声,李渔的家中没有一天断过蟹,他又考虑到金秋一过,大闸蟹难以为继,就命家人洗瓮酿酒,准备做糟蟹醉蟹,以供四季食用。于是,这个糟就叫蟹糟,这个酒就名蟹酿,这个瓮就呼蟹瓮,就连家中那名勤于事蟹的婢女,也因此而改名为蟹奴。由此,可见李渔对蟹的痴狂。
  至于食蟹,李渔这样的美食家自有一套理论。他说,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蟹的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在色香味三者上,已经是登峰造极,不适合再增添任何东西。他毕生最恨的,是把螃蟹断为两截,用粉裹着煎了。
  他强烈呼吁,但凡食蟹的人,只该把螃蟹整只蒸熟,装在冰盘之上,让人自取自食。还说,吃蟹一定要自己剥,别人剥了,根本食不知味,这跟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的道理是一样的。
  真是深得蟹中三味。
其他文献
来源:微信公众号“想法”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雨果博物馆位于巴黎中心的孚日广场6号。雨果发表《巴黎圣母院》之后,1832年至1848年,他在此居住了十六年,写下《玛丽·都铎》和《悲惨世界》的大部分。  雨果被誉为共和国之父,法兰西良知的代言人。他思想的深邃辽阔,情感的悲天悯人,非一般写作的人所能及。  出
期刊
毋庸置疑,暗恋是件愚蠢的事。自我迷失混带双商下降,用卑微喂养体内名为存在感的寄生虫。一种自我构建的矫情。我是母胎单身,今年26岁。14年前,一个男孩托人递我三封情书。第一封被我撕碎扔在草坪,第二封在宿舍垃圾桶,第三封直接进了厕所,当着“信使”的面。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酷。以学习为主业的人,怎么能被早恋分散注意力?至于那个男孩的心情,与我无关。  报应总是来得太迟。10年后,我用忐忑的两根拇指平生第
期刊
每个朝代都会产生一批骁勇善战的名将,在名将中,有一人的地位非常尴尬:他的大名可谓妇孺皆知,遗憾的是,他却没有留下任何一场能够名垂青史的战绩。他就是西汉“飞将军”李广。  李广一生先后担任七地郡守,征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入侵其镇守的边关,可谓是劳苦功高。自古以来,所有名将都会留下一次或者多次名垂青史的战役,比如齐国孙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秦国白起长平之战、西楚霸
期刊
创建于1997年的海查德书店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时代变迁,至今依然矗立在寸土寸金的皮卡迪利大街,对皇室贵族、社会名流、平民百姓一视同仁敞开大门。作为逝去的绅士时代的见证者,书店默默守护着一代代的读书人。  因为一个梦想.他把狄更斯的时代延续至今  1797年,一个叫约翰·海查德(JohnHatchard)的小伙子以自己的姓氏为名,在当时颇为时髦的皮卡迪利大道(Piccadilly)开设了海查德书
期刊
“网红打卡景点”,这个词组在10年前即使是资深网友也要动用一下想象力才能模糊理解,如今已经是所有不顾一切抓取流量的社交网络账号每天离不了的关键字。社交网络账号们,无论中外,都在挖空心思找出世界上还没有被如潮的游客踩扁的风景名胜,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所有人:再不去的话,这个地方就要被别人踩扁了。  以前火車很慢,飞机昂贵,私人汽车是电视里外国的事情。人们好不容易去旅游一趟,就去看最是众口相传的风景:去
期刊
“顰儿”是《红楼梦》中宝  黛初会时宝玉给黛玉起的名字,取黛玉眉尖若蹙之意,后来宝钗始终亲切地管黛玉叫“顰儿”。黛玉年方十五那年,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十五岁在古代是女孩成人的年纪,叫作及笄之年,即把头发梳拢绾髻并插上一种叫作笄的簪子。这也意味着到了可以婚配的年龄了。  十五岁,对黛玉来说是个顶关键的年龄。这一年她情窦大开,春心暗许,这一年也熟悉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基调,有喜有忧,有情有义,有诗有友,也有
期刊
遇见一奉书,就像遇见一个人,它的渊博能开阔你的视野,它的睿智会照亮你的迷途,它的有趣可减轻你的孤独,它得温暖将抚慰你的不安。而这里就是一座有灵魂、有温度的图书馆,小意将带你遇见一本好书,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期推荐书  “我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51年9个月零4天了。这段时问里我一直爱你,从我第一眼看到你,直到现在。”  这段话出自《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男主角的表白,说这句话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
期刊
今年中秋节,许多博物馆就推出了各色月饼礼盒。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发了“如意糕”,以“乾隆御题如意”的端首为主体造型,表面浅浮雕两条水中跳跃的鲇鱼,谐音“年年有余”。“如意糕”的造型很传统,口味很现代:浓情摩卡、黑巧奶酪、蔓越红梅、浓香芒果、抹茶蜜豆、白玉香柚,迎合年轻人挑剔的味蕾。  颐和园推出一款“颐和一盒”月饼礼盒,设计灵感来源于乐寿堂的粤绣百鸟朝凤屏风,搭配金腿五仁、蛋黄莲蓉、红枣核桃等传统
期刊
美国核桃,是得州的特产,我们沃顿一带,是得州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大片核桃农庄,还有无数没有主人的核桃林。每年10月至来年2月,是核桃的成熟期。风一吹,小精灵们便“啪啪啪”地往下跳。你如果在核桃林待一天,至少能捡一百磅果子。扛到核桃收购站,一块钱一磅卖掉,白花花的真金白银就到手了。  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是一小时约七美元,打一天工就五六十美元,还得交百分之二十的税,远远没有捡一天核桃来钱多。但
期刊
有人说:“若是回到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事喝喝酒,品品茶,读读诗,那该多好!”显然,这个想法太过天真,纵观中国历代工作制度,真相简直是残酷到不忍直视,并且每个朝代都因为加班这件事,出了一个奇人。  连老年人都不放过  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唐代的工作制度最为人性化,除了延续从汉代以来每五天休一天的“休沭”制度以外,唐代的官员们全年还享受53个节庆假日,其中包括皇帝的生日放假3天,释迦牟尼和老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