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食疗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食疗的宝贵经验


  食疗就是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调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并经过科学的烹调,使其在疾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中医食疗不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学和饮食学,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总结了历代食疗的宝贵经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点。

历史悠久 药食同源


  食疗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食疗,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相传商代人伊尹善于烹调,他所用的某些原料,如姜、桂之类,既可调味,又可做药用,有时用烹调的食物进行治病,并由此创造了治病的汤液,故古代有“药食同源”之说。

营养均衡最重要


  在中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地记录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对饮食的配伍、饮食对五脏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有很多的论述,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观点,这是一个相当科学的配膳原则。经历了数千年的完善、充实、提高,中医学在饮食治病防病、养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这些经验运用于现代疾病的康复和强身保健中,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和疗效。

食疗也需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彻于多种中医疗法的应用之中,如汤药治病、针灸推拿,同样也体现在食疗中。在食疗的辨证时,要特别注意虚实、寒热。根据病“证”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对虚证应给予补养的食品,但还要注意区别是阴虚还是阳虚。对阳气虚弱的病证,应该甘温益气,以使阳气旺盛;而对于阴精亏损的患者,则要用厚味之品补益精血,以使阴精充实。同样,对于实证要注重辨别是哪种实邪。如病由热邪引起,要给予清凉的饮食,如西瓜、鲜藕等;如病证由寒邪所致,就要用温热的饮食,如干姜、羊肉、红糖等。

脾胃为养生之本


  中医食疗特别重视脾胃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具有腐熟水谷的功能;脾能运化水谷精微,把食物的精华输送到全身,是后天给养的来源。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战胜病邪、协调人体阴阳、强壮机体、扶正祛邪、恢复机体功能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在大多数疾病的病程中,特别是老年人中,胃肠功能是减弱的,食欲大多呆滞,对此必须特别注意。即使是病证相宜的饮食,也要适当控制,切忌进食过多,否则会增加脾胃负担,以致不能消化而加重病情,或愈而复发,即所谓“食复”,或引起其它病症。
  对于大病初愈、较为虚弱的患者,虽然很需要在饮食上给予调补,但由于其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运化失调,因此不能以滋腻厚味来滋补,而应给予清淡且易消化的补养食品,以促进食欲,逐渐增强脾胃功能。

因 人 制宜 因 时 制宜


  中医治疗十分重视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同人体的素质秉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个人之嗜欲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人体,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气血盛衰也有所变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体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者多痰湿,适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者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
  此外,人的生理功能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改变,食疗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应根据天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四时的饮食宜忌大致可以概括为:
  春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所以不宜油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由于暑热夹湿,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如贪食生冷或食物不洁,易患痢疾、泄泻。此时饮食以甘寒、清淡、少油为宜,可常食绿豆汤、荷叶粥等解暑清热饮食。
  秋季万物收敛,凉风初长,燥气袭人,霜露乍降,早晚受凉易引起咳嗽或痰喘复发,可多食萝卜、杏仁、薏仁米粥,以清肺降气化痰。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易感受寒邪,晨起宜服热粥,选食牛、羊肉等温热性食品,可御风寒。冬季阴盛阳衰,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较好时机。

四性五味各司其职


  中医食疗注重食物的食性是另一特点。食物之所以具有治疗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与药物一样,本身有性味的偏胜。食性和药性一样分为四性五味,即寒、热、温、凉、辛、甘、酸、咸、苦。不过食物的四性不如药性的四性分得那么清楚,一般只分为温热性和寒凉性两大类,而介于两大类之间者则归入平性。
  食物的温热寒凉是根据它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来决定的。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寒凉性,如发热时食用的西瓜、梨或荸荠(马蹄)等,可清热解渴;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食物一般属于温热性,如生姜、红糖水、羊肉等,可温中散寒。
  食物的性味必须与疾病的属性相适应。不同的病证有其不同的饮食禁忌,如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寒冷性食物,而宜食温性、热性食物;热证宜食寒、凉、平性食物,忌食温、热性食物,并忌辛辣、姜、葱、蒜、烟、酒及油炸之类;阳虚宜温补,忌食寒凉;阴虚者宜清补,忌食温热性食物。
  食物的五味与治病的关系也很密切。不同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一般认为辛辣食物具有行气、行血和发散作用,通常用以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如葱、姜、薄荷、辣椒、胡椒等;辛而温的食物则能散寒;甘味食物具有和中缓急和补益作用,通常用以治疗虚证及疼痛,如蜂蜜、饴糖、甘草等。
  甘味食物而润者,则兼能润燥,如蜂蜜;酸味具有收敛和固涩作用,通常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和遗精诸证的食物都含有酸味,如乌梅、山楂等;苦味食物具有宣泄和燥湿作用,通常用以治疗热证便秘心烦,肺气上逆喘促以及寒热湿证,如杏仁、苦瓜、莴苣等;咸味食物有散络和软坚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疗硬结、瘰疬等,如海带、海蜇、海藻等。

适当搭配以防偏颇


  在中医食疗中,还需注意五味调和。即饮食五味要適当配搭,以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偏嗜五味中的某一味,天长日久也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正气受损。对机体康复不利,甚至可导致病情加重。即使是与体质、与病证相宜的食物,也不能长期大量服用,以防偏颇。
  食材或药材配搭合理,还可产生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疗效。如黄芪加薏仁米,可以加强渗湿利水;赤小豆配鲤鱼,则利水作用更佳。水产动物一般多属寒性,烹调时加以葱、姜、胡椒等调料,不仅可解除水产品之腥味,而且可以其辛温的属性调节水产品之寒性,一举两得。

进补的注意事项


  食补之品一般性味较平和,补益力和缓,原料易得,易于坚持;药品之补,功效明确,补偏救弊,多用于具有明显的脏腑亏虚、阴阳、气血不足者。但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不少食物本身就是中药,故食疗中大多采用食药合补。如药膳,在食物中加入适量中药,既有药物功效,又保留食物的美味及营养,是一种药食合璧的特殊食品。
  在食疗中,根据辨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补益方法。最常采用的手法是清补和温补两种。前者主要运用于阴虚火旺者及脾胃功能较差者,后者适用于阳虚不足者。
  属清补的常用食品有山药、莲子、百合、桑椹、藕、蜂蜜、赤豆、绿豆、鸭、水鱼、贝类、鱼类、鸭蛋、牛乳、薏苡仁、梗米、面筋;属温补的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鸡、鸽、鹌鹑、黄鳝、海参、淡菜、荔枝、桂圆、核桃、板栗、榴莲、红毛丹、红糖、胡萝卜、糯米等。
其他文献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唐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刮痧来治疗疾病,至元、明时期,刮痧疗法已在民间广为流传,现代人更是将刮痧应用于防病治病、美容美颜等多个领域。  痧,是指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又称痧气、痧胀。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于肘窝、颈前两旁出现青紫痧筋为特征。直观地体现为刮痧时,刮痧
期刊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方式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以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痰湿蕴肺型咳嗽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其中30例设为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本刊主编瞿佳教授被聘为第七届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学科评议组是国务院学位委
目的:分析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厌食临床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4例厌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
现在很多作者有很好的研究意向,但科研设计却不太合理,更多的作者不知如何撰写医学论文,例如不知如何撰写摘要,前言部分不能很好地阐述该研究的目的、背景,方法、结果和讨论
目的:分析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使用科学化管理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正式在西药房中实施科学化管理,对比科学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科学化管理,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中选取20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将不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大了医疗设施的投入建设,促进医院基建现代化水平飞速前进.基于此种背景下,完善医院后勤基建管理,促进医院基建工程管
人参适用于大病患者  在各种参类中,最著名的当属人参。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功效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过度采挖,真正的野山参已很难寻觅。临床所用的人参一般都是人工栽培的,又名红参或生晒参。  人参适用于大病、久病体虚的患者。晚期肿瘤患者以及放疗、化疗期间的癌症患者,可适量服用以培元固本、恢复元气。但一定要在医生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配
期刊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对小儿手足口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参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