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媒作为科技推动下新增加的一种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也具备其本身特有的经济属性,在飞速发展和融合的作用下,传媒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产业并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关键词】:传媒经济,国民经济,内容为王
一、我国传媒经济的萌芽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传媒经济学在我国并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得以自由发展,传媒一直被政府所统治,作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喉舌。我国早期的传媒经济无可否认地是与政治紧密相联,在经过了漫长发展的同时,传媒经济学的理论萌芽也是随同传媒经济一起慢慢变得完善。在不断地实践探索途中,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认识到传媒是一种信息产业,但目前我国传媒集团基本上都是以事业型为主,这种不对口的管理方式就对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畸形的影响,这就使很多传媒集团提前结束寿命。媒体早期的经营阵地是以广告为主,直到报纸、广播台等成功使群众认识到媒体经营的真正优势所在。报业集团的出现是我国最早传媒经营管理的标志,后来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再到如今的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盛行的局面,新媒体不断地更新换代,旧媒体逐渐被顶替,社会进入了媒体多元化的新时期,多种媒介方式方法促使传媒业的发展更加快速、更加完善,同时,相应的传媒经济也在我国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有越来大的比例,传媒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高度关联性。
二、我国传媒经济在发展中显示自身的特征
1.我国传媒经济呈现的优点
以受众为中心使得传媒经济不同于其他产业经济。受众作为主动亦或者是被动接受者对信息产品的态度就直接决定了经营者收入成本的高低,成功的传媒经济经营者都注重将受众群体作为其经营的核心和重点。传播学集大成者麦克卢汉曾经指出:“传媒产业获得最丰厚的经济回报来自于第二次售卖,而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则是传媒经济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可以得出传媒经济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其以受众为中心的立足点”。
科学技术是传媒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历史上的科技革命都是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所引发,传媒行业作为与技术紧密相关的新产业,高科技的出世更是对传媒业的一次巨大引爆器。从早期数码彩色摄影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到如今VR和AR技术的现世,我国传媒所经历的数年巨变,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推动,才使得新兴的传媒产品得以发展,到如今很多高科技的传媒产品一步步的融入人们的生活。
传媒产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既要滿足大众的市场需求,又不能完全被市场需求所左右,传媒的存在必须以弘扬符合社会正能量的价值观为主线,同时也要彻底否定社会上出现存在的不良因素。这种特点是传媒信息区别于其他物质信息最主要的一个特质之一,这就是传媒的社会属性。
传媒经济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并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传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传媒经济的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信息量传播的增大,传媒企业的增多,媒体的导向作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推进了中国的消费增长。
2.我国传媒经济呈现的缺点
目前传媒经济在发展的时候,存在着地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中东部发达,西北地区偏弱势。这种不平衡发展现状产生的原因在宏观上来说是国家总体把控经济的方针策略影响,在微观而言,各个地区因为其地域文化接受程度和经济能力不一样,所以在各地发展传媒业时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线路,由于个别地方单一死板的发展规划,加之全国普遍同质化的产业结构就使得地域特色不显著,传媒经济发展不平衡。
传媒经济的传播发展方式过于单一。在我国传媒企业制度主要分为国有制、私有制、和外资合作三种,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有限的合作使得发展路线过于单一,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传媒经营的效率和成果,间接造成了传媒经济的损失。
缺乏专业素养高的传媒业界工作者,致使传媒经济发展时参差不齐。在中国传媒业发,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和专业素养良好的人呈很大数量上涌向北上广一线城市,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毕业时,大学生的集体就业问题,但在某种层面而言,又再一次加速了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问题产生。
三、“内容为王”应该成为我国传媒发展的着力点
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潜力是传媒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环境跟随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同时,传媒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将会越来越具备优势。传媒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高科技下的新技术引进,信息量的增大、信息的融合致使这个世界逐渐走向多元化,信息快速的变更同样拉动着技术的创新。但在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传媒业除了展现快速融合发展所带来的优势外,也暴露出来许多发展中显而易见的问题和漏洞。
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群众不管是从物质上还是文化上都极大得到了丰富和满足,信息的富饶也使人们更能迅速地接受不同渠道的信息来源。除电视网络以外,对于报纸、期刊等这些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期也是一样。报纸行业在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下,面临的打击和创伤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许多纸媒为了融合网络时代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推出电子版、注册微博公众号、推送微信认证号等等,但是隐藏于纸媒体制内的传统管理方法方式并没有得到创新型的改变。同样,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信息轻而易举的唾手可得,使人们在获取知识方面更有便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论文等等也有高的模仿性和抄袭率,这种原创能力降低,抄袭成风的现象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重视内容为王的鼓励下才能得到改进。
四、传媒经济是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催化剂
传媒产业的发展在构建政府和企业内外之间的传达体系,能够充当政府和百姓之间信息传达的一种媒介人,为政府与企业、项目经营管理等各种主体之间建构一个合理的、及时的信息互动的平台,这种经济昂桥梁的作用就由传媒产业所承担。传媒产业还具有舆论监督和公开信息的作用,近些年,很多贪官腐败的行为都是通过网络等媒体通道被爆出,这在程度上也遏制和警告了社会上不少为非作歹人的一些猖狂的行为举动,更好的实现了监督的权利。宁波老虎吃人事件都是通过网络渠道的畅通为群众还原了事件真相,在第一时间爆出新闻,不仅实现了监督举报功能,更是为加快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案例,为我国制度建设的完善和经济发展的道路开辟了更通畅的渠道。
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有监督完善作用的同时,传媒经济更是对市场经济有着制约的作用。新闻媒体作为无形的手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他无形但有力的监督职责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而有秩序的发展环境,更是似乎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因此,传媒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机构是具备教育和警告功能的,对于市场上故意破坏秩序、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泯灭人性道德的行为,就要通过媒体对其曝光教育,借助曝光的力量、舆论的压力使其得到惩罚和教育,从而维护了我国市场的健康运行状态,规范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正正规规的带动市场经济有序的发展。
五.结语
我国传媒产业起步相比较于西方国家晚,但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却有着飞跃性的发展。传媒产业在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响下,带动着传媒经济更快速的占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比值。在发展途中,除了要吸取国外优秀的传媒营销手段和模式外,更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结合我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创造出更具有原创力的传媒作品。通过传媒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我国的软文化实力,拉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文化强国和文化大国的目标。
作者简介:马一卉,1993年1月,女,甘肃陇南,戏剧与影视学。
【关键词】:传媒经济,国民经济,内容为王
一、我国传媒经济的萌芽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传媒经济学在我国并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得以自由发展,传媒一直被政府所统治,作为宣传党和政府的喉舌。我国早期的传媒经济无可否认地是与政治紧密相联,在经过了漫长发展的同时,传媒经济学的理论萌芽也是随同传媒经济一起慢慢变得完善。在不断地实践探索途中,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认识到传媒是一种信息产业,但目前我国传媒集团基本上都是以事业型为主,这种不对口的管理方式就对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畸形的影响,这就使很多传媒集团提前结束寿命。媒体早期的经营阵地是以广告为主,直到报纸、广播台等成功使群众认识到媒体经营的真正优势所在。报业集团的出现是我国最早传媒经营管理的标志,后来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再到如今的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盛行的局面,新媒体不断地更新换代,旧媒体逐渐被顶替,社会进入了媒体多元化的新时期,多种媒介方式方法促使传媒业的发展更加快速、更加完善,同时,相应的传媒经济也在我国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有越来大的比例,传媒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高度关联性。
二、我国传媒经济在发展中显示自身的特征
1.我国传媒经济呈现的优点
以受众为中心使得传媒经济不同于其他产业经济。受众作为主动亦或者是被动接受者对信息产品的态度就直接决定了经营者收入成本的高低,成功的传媒经济经营者都注重将受众群体作为其经营的核心和重点。传播学集大成者麦克卢汉曾经指出:“传媒产业获得最丰厚的经济回报来自于第二次售卖,而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则是传媒经济真正的价值所在。因此可以得出传媒经济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其以受众为中心的立足点”。
科学技术是传媒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历史上的科技革命都是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所引发,传媒行业作为与技术紧密相关的新产业,高科技的出世更是对传媒业的一次巨大引爆器。从早期数码彩色摄影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到如今VR和AR技术的现世,我国传媒所经历的数年巨变,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的推动,才使得新兴的传媒产品得以发展,到如今很多高科技的传媒产品一步步的融入人们的生活。
传媒产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既要滿足大众的市场需求,又不能完全被市场需求所左右,传媒的存在必须以弘扬符合社会正能量的价值观为主线,同时也要彻底否定社会上出现存在的不良因素。这种特点是传媒信息区别于其他物质信息最主要的一个特质之一,这就是传媒的社会属性。
传媒经济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并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传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传媒经济的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信息量传播的增大,传媒企业的增多,媒体的导向作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推进了中国的消费增长。
2.我国传媒经济呈现的缺点
目前传媒经济在发展的时候,存在着地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中东部发达,西北地区偏弱势。这种不平衡发展现状产生的原因在宏观上来说是国家总体把控经济的方针策略影响,在微观而言,各个地区因为其地域文化接受程度和经济能力不一样,所以在各地发展传媒业时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线路,由于个别地方单一死板的发展规划,加之全国普遍同质化的产业结构就使得地域特色不显著,传媒经济发展不平衡。
传媒经济的传播发展方式过于单一。在我国传媒企业制度主要分为国有制、私有制、和外资合作三种,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有限的合作使得发展路线过于单一,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传媒经营的效率和成果,间接造成了传媒经济的损失。
缺乏专业素养高的传媒业界工作者,致使传媒经济发展时参差不齐。在中国传媒业发,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和专业素养良好的人呈很大数量上涌向北上广一线城市,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毕业时,大学生的集体就业问题,但在某种层面而言,又再一次加速了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问题产生。
三、“内容为王”应该成为我国传媒发展的着力点
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潜力是传媒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环境跟随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同时,传媒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将会越来越具备优势。传媒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高科技下的新技术引进,信息量的增大、信息的融合致使这个世界逐渐走向多元化,信息快速的变更同样拉动着技术的创新。但在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传媒业除了展现快速融合发展所带来的优势外,也暴露出来许多发展中显而易见的问题和漏洞。
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群众不管是从物质上还是文化上都极大得到了丰富和满足,信息的富饶也使人们更能迅速地接受不同渠道的信息来源。除电视网络以外,对于报纸、期刊等这些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期也是一样。报纸行业在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下,面临的打击和创伤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许多纸媒为了融合网络时代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推出电子版、注册微博公众号、推送微信认证号等等,但是隐藏于纸媒体制内的传统管理方法方式并没有得到创新型的改变。同样,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信息轻而易举的唾手可得,使人们在获取知识方面更有便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论文等等也有高的模仿性和抄袭率,这种原创能力降低,抄袭成风的现象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重视内容为王的鼓励下才能得到改进。
四、传媒经济是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催化剂
传媒产业的发展在构建政府和企业内外之间的传达体系,能够充当政府和百姓之间信息传达的一种媒介人,为政府与企业、项目经营管理等各种主体之间建构一个合理的、及时的信息互动的平台,这种经济昂桥梁的作用就由传媒产业所承担。传媒产业还具有舆论监督和公开信息的作用,近些年,很多贪官腐败的行为都是通过网络等媒体通道被爆出,这在程度上也遏制和警告了社会上不少为非作歹人的一些猖狂的行为举动,更好的实现了监督的权利。宁波老虎吃人事件都是通过网络渠道的畅通为群众还原了事件真相,在第一时间爆出新闻,不仅实现了监督举报功能,更是为加快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案例,为我国制度建设的完善和经济发展的道路开辟了更通畅的渠道。
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有监督完善作用的同时,传媒经济更是对市场经济有着制约的作用。新闻媒体作为无形的手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他无形但有力的监督职责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而有秩序的发展环境,更是似乎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因此,传媒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机构是具备教育和警告功能的,对于市场上故意破坏秩序、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泯灭人性道德的行为,就要通过媒体对其曝光教育,借助曝光的力量、舆论的压力使其得到惩罚和教育,从而维护了我国市场的健康运行状态,规范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正正规规的带动市场经济有序的发展。
五.结语
我国传媒产业起步相比较于西方国家晚,但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却有着飞跃性的发展。传媒产业在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响下,带动着传媒经济更快速的占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比值。在发展途中,除了要吸取国外优秀的传媒营销手段和模式外,更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结合我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创造出更具有原创力的传媒作品。通过传媒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我国的软文化实力,拉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文化强国和文化大国的目标。
作者简介:马一卉,1993年1月,女,甘肃陇南,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