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风云 万象归心

来源 :新潮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亡谁定,盛衰何凭?我们翻开了2007年的每一回尖峰体验,我们踏过了2007年的每一次印象数码,我们谱写了2007年11数码业界的天下大势,我们披上了2007年最后一次的华丽晚装。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精心烹制了这次年终也是年初的奖项大餐。
  我们的原材料不仅是安全可靠的,而且是精挑细选的。我们从全球数万款个IT品牌中选择了6个年度品牌,从全球数千家IT厂商中选择了5个IT厂商,更从全球数百款2007年发布的数码产品中选择了不超过50款年度产品。我们的奖项设置,正如《新潮电子》多年来的传统,是以荟萃为思路,作为中国大陆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IT数字产品杂志,我们的公正客观来自于多年来培养的深厚而深入的读者群体,以及他们带来的阅读网络,他们弥补了我们前行路上依然存在的不足。
  我们不得不承认2007年的IT数码领域的波澜不惊,由此我们更加赞誉那些获得大奖的品牌和产品。正是他们带来的些许火种,才让我们2008年的数字沸腾有了依据和传承。我们给获得大奖的角色如此定义:他们——厂商、品牌和产品,在他们所在的时代,为我们——受众带来了更多的科技快感和新知,为IT——整个行业,带来了足以衡定最先进的数字制造工业的标杆。
  展望2008也是本期盛筵的要义,同样的,这些猜想的规律,正是来自于上一年度中那些优秀的行业精英的动向。“一页风云散,天下尽归心”——我们铭记了一个时代,再迎来下一个三百六十五里路。
  
  放眼量,大有可观——联想手机,值得期待的2008年
  
  联想手机成为2007年的年度国产移动通信厂商,相信这一评价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在意料之中,也是在意料之外。众所周知,2007年的国产手机厂商又再次步入了冬季,除了联想手机之外,几乎所有的老牌国产手机厂商都遭遇了“赤字”寒流。在以诺基亚为首的国外品牌厂商大肆称雄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时候,为何还有联想手机能一枝独秀,独善其身?不仅如此,联想手机在2007年不但活得很好,而且更在2007年下半年加入了与摩托罗拉、三星等传统大厂争夺中国手机市场前三甲排名的行列中。这是又一次国产手机“口号”式的短暂翻身,还是后劲十足的真正追赶与超越呢?
  
  在我们看来,联想手机在2007年能有如此漂亮的表现并非偶然。早在2006年,联想手机开始在国内手机市场推行“粉”概念时,我们就认为到此时的联想手机开始真正找到感觉了,一种巨大的加速度正出现在这个品牌的身上。而等到2007年时尚的“S”系列发布之时,这个由3款手机构成的魅力大三角便注定会成为2007年手机市场的时尚核心之一,而在“S”系列的历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联想灵活、及时的市场策略,S9先行,并及时加入更为炫目时尚的灰色款式,S7与S6紧跟S9上市之后一段时间开始销售,更进一步拉长了“S”系列在市场上的持续影响力,这不仅是产品研发方面的成功,也是市场策略上的成功。但这还不是2007年的联想手机的全部,联想不按“先发布再上市”的常理出牌,而是借“十一黄金周”的消费旺季直接将全新概念的“乐”系列手机推向市场,让这个系列款款个性鲜明的产品在市场上赚足了眼球和销量。等到2007年12月正式召开“乐”系列手机发布会时,“乐”系列第二波产品都已呈如箭在弦之势了!
  从联想手机在2007年的表现来看,我们很难想象它是一家才成立5年有余的国产手机厂商。老练的市场营销策略,造就联想三大系列手机持续热销市场两年有余;准确的市场把握与判断,让联想手机每年都有定位精准的明星产品问世:迅速而强大的研发团队,让联想手机形成ET智能机型领军的强大产品线,并早早踏上中国的3G进程;完善深入的渠道,让联想渗透到了更为广泛的市场中:不断对工艺与设计的追求,让联想手机的每一款机型都拥有可与合资品牌叫板的形象与质量。而这一切成就联想手机如今市场地位的因素,都不是联想的领导层以口号喊出来的,而是整个联想手机团队数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埋头坚持而换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国产手机占去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最风光的时期,联想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声音,因为对于那时刚成立不久的联想手机来说,不跟风冒进,不随波逐流,夯实内功与实力才是当务之急,而正是这种踏实的态度,才让有实力支撑的联想手机顶得住合资品牌的反攻,进而成为今天国产手机的领军人物——而当年联想手机这种远大的理想与眼光,放在今日来看,早已是成功的前奏。
  放眼2008年,奥运会的来临对联想手机品牌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而且在这一年,以TD—SCDMA网络为首的3G也将开始运营,早已涉足此领域的联想已是准备充分,数款优秀的TD产品蓄势待发。当然,我们也相信GSM网络也同样会在2008年一路向前,而对此,联想“乐”系列产品的第二波攻势毫无疑问会在2008年率先展开,涵盖音乐、影像、导航各个热点的多款“乐”系列手机定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同时,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联想经典的“S”系列和ET智能手机系列,善于把握时尚潮流的联想手机定会在这个系列上有新的大动作,而ET智能手机系列也会改变过去主打高端的战略,开始向中高端甚至中低端延伸,以顺2008年手机智能化的技术趋势。
  总之,2008年的联想手机,大有可观!2008年的联想手机,大有可为!
  
  跟随心情听音乐——索尼爱立信W908c Walkman随身听音乐手机
  
  索尼爱立信自开创Walkman系列手机至今,其全球销量已经超过4500万部。如此庞大的占有率也证明了Walkman系列手机在音乐手机领域的强大实力。2007年索尼爱立信发布了多款Walkman系列手机,其在国内市场Walkman系列手机的重磅产品W908c,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
  W908c与之前的索尼爱立信音乐手机在功能键上有了很多变化。我们看到其在增加了拨号键和挂机键的同时,简化了返回键,一改以往功能键的设计习惯。W908c的屏幕上方也设计了两个功能键,在进行照片浏览、横向JAVA游戏等操作时非常方便。引人注目的是,在它的功能键区添加了一枚光感应器,可以根据周围的光线环境控制键盘背景灯的开关,最大限度地节省电力消耗。
  在音乐播放功能的应用上,W908c不仅内置最新版本的Walkman3.0播放器,支持20小时音乐播放时间和拥有飞行模式、曲目识别、MegaBass以及多种音效设置功能。而且它还创新性地加入了“心境感应(SensMe)”功能,这也让W908c成为一款有“情感”音乐手机。该功能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够自动判断手机内音乐的曲调,进而将他们归为“动感”、“欢快”、“舒缓”和“忧伤”。它的界面也相当独特,其将每种不同情境的歌显示为矩阵里的点,只需要移动光标便能选择适合自己情景的曲目组,“心境感应(SensMe)”功能 把音乐手机带到了“跟随心情听音乐”的智能化新纪元。这一奇妙的功能是通过索尼爱立信新版PC套件中的Media ManagerE现的,当歌曲通过数据线从电脑传输至手机,MediaManager软件在传输过程中同步进行对歌曲调性的十二音阶分析法,并完成了歌曲定位。此外,W908c的“摇动换曲”功能同样充满趣味,基于重力感应芯片的加入,用户可以左右晃动控制手机游戏或者在不同音乐曲目间跳曲和换曲,对用户来说这将是一种非常另类的操作。除了Walkman播放控制可以使用重力感应芯片之外,内置的主题与播放Flash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非常有趣。
  W908c装载有目前索尼爱立信手机中最大尺寸的2.4英寸QVGA(240×320像素)分辨率屏幕,结合A200系统平台及索尼爱立信新开发的UMI操作界面,能提供更加完美的影音娱乐体验。该机拥有现代主流的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它还随机配备了1GB的M2卡,配合蓝牙和USB数据线便捷的传输,能够为用户带来无线欣赏音乐的乐趣。另外,该机共有红、黑两种不同颜色可选,非常适合热恋中的男女当作情侣机使用。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冰火两重天的2008移动通信产业
  
  2008年对于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年度,众多新的标准将在这一年从幕后走到台前,一直都在遮遮掩掩之中的很多事情都因为2008年奥运会这个全人类的体百盛会而大白于天下。我们可以直言不讳地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当仁不让的催化剂,正是因为它的到来,才让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进程获得了极大的加速度。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3G铁定会在2008年与消费者见面,而且最先跃入我们眼中的将会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3G想要在2008年于全国上马还尚有一些难度,但在10个奥运城市的消费者却能因为奥运的举办而率先体验到3G网络的极速数据感受,无论是数据下载,在线视频通话,还是奥运赛事实时转播,3G将会在2008年步入我们的生活,改变和丰富我们的生活。而在奥运会之后,我们相信中国的3G进程并不会有所停滞,相反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且运营商拆分重组,除TD-SCDMA之外的两个3G标准的归属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业界猜想最终也将尘埃落定。
  
  如果说3G的运营是为奥运直播而生,那么手机电视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成为2008年一个新热点。
  尽管直到现在,最终全国采用哪种手机电视标准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起码在奥运城市,固定下来的数字电视标准已经开始运作并基本达到奥运手机转播的需求。而在2008年,围绕着手机数字电视的纷争还将继续,这个丝毫不亚于3G的特大号蛋糕肯定会成为各家利益集团竞相争夺的热点。
  毫无疑问的是,伴随着新标准的上马,新标准所带出的新市场势必成为移动通信业界大幅增长的亮点,最起码新兴的3G手机终端与移动数字电视终端将会成为很多终端厂商的重点关注对象,与此同时,这两个标准所引领出的新的内容服务领域也必将成为业界一个全新的增长点:路宽了——3G来了,车速快了——手机更新换代,那么周边的服务可也要跟得上才行。
  相比标准更新、一片向上的业界大环境,与消费者接触最为紧密的移动终端市场却是另一番残酷景象。客观来讲,中国移动用户市场容量已逾6亿,按常规的换机比例以及新增终端市场,我们预计2008年中国的移动终端市场容量将会超过3亿部!单单从数量上看,这是一个谁都眼红不已的数字,但在2008年,各家在中国市场上打拼的手机厂商却会遇到诸多残酷的战斗,甚至称得上是贴身肉搏: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大大降低了进入手机市场的门槛,2008年我们肯定会看到很多闻所未闻的手机品牌出现在市场上,传统正规军、杂牌军、新生力量将会一起在终端市场上搏杀,也许在2008年的晚些时候,我们会看到如前两年MP3随身听市场那样的洗牌出现——就算这样的洗牌不会出现在2008年,手机终端市场在2009年恐怕也难逃此劫。在2008年年底时,大大小小的手机厂商中还会有多少笑傲天地间。与终端息息相关的不仅是生产厂商,渠道方面的变化也值得关注。从现在看来,现在由专业通信卖场、3C卖场以及移动运营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能在2008年会被打破,苏宁、国美之类的3C卖场正越来越体现出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市场的控制力极其引人注目,姑且不论它们会分去终端市场渠道多少的份额,我们认为在2008年,除了运营商定制手机之外,还将会有3C经销商之类的定制手机出现在我们面前:毕竟实力强了,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再加上政策面的放松,渠道商在2008年也是“一切皆有可能!”
  
  千帆竞渡——百花齐放的2008数码相机产业
  
  作为应用普及程度最高的数码产品之一,数码相机从来都是《新潮电子》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它们的未来也是大家很想知道的。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它们会有怎样的发展呢?从2007年数码相机市场发展的一些现状,或许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它们未来的影子。
  
  消费类数码相机挺进红海
  从《新潮电子》不断展开的相机评测和本刊2007年12期上的年终回顾,大家都能看到数码相机市场细分策略的成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成功能够延续吗?如果说在2007年厂家们还拥有各自优势的话,那么在2008年我们将会看到各种技术的真正普及,它们将全面深入到每一个品牌的各系列产品,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将会越来越小,市场竞争无疑会越来越激烈。
  1、脸部对焦尚有潜力可挖
  在2007年,脸部优先对焦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数码相机行业最大的亮点,应该说是它们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点燃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但是,从我们评测的众多产品来看,真正拥有出色的脸部优先对焦技术的产品并不多,技术应用的人性化和潜力还有待提升,因此这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会非常热闹。从我们在厂商处了解的情况来看,富士已经准备应用脸部对焦技术3.0了,拍摄时不但对焦速度更快,还能根据人像照片自动进行优化,比如消红眼、美化肌肤等。
  2、细分之路必将更深入
  从2007年众多的产品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细分实际上更多的是各种技术和功能的应用,不过这些技术和功能并没有应用到所有的相机上。因此,为了提高相机的竞争力,它们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多,“醒”过来的其他厂商也会后续跟进,更多以前只在数码单反相机上应用的技术也将下嫁。这样一来,未来数码相机的实用性会更高,性能也会更强。
  3、淘汰将会开始
  看待一个品牌的未来,我们应该着眼于它的整体实力。各个数码相机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都已经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积淀和文化内涵,但是这 样形成的实力也是有大小之分,没有优势的品牌极有可能像众多国产手机品牌一样,慢慢沦落到三、四级市场。那么在柯美、柯达之后,我们将会看到谁倒下呢?
  
  数码单反开始短兵相接
  看到题目,也许很多人会提出疑问:数码单反早就开始进入残酷竞争的阶段,何以现在才开始?诚然,数码单反相机的激烈竞争由来已久,但是2008年,各个数码单反相机领域将不仅仅纠缠于入门级产品,中端、高端领域也开始全面开战,这种竞争才算是真正残酷的“肉搏战”。
  1、中端单反全面开战
  现在,整个中端数码单反相机市场已经拥有尼康D300、索尼a 700、佳能40D、奥林巴斯E-3以及还未退出的尼康D80、宾得K10D等,1400万像素的宾得K20D也将在2月份上市,到时候竞争局面就会全面形成。
  2、全画幅时代来临
  尼康D3的出现无疑激发了摄影发烧友们对全画幅产品追逐的热情,一些人甚至预言它将取代传统的APS画幅数码单反。我们姑且不用评价到底谁会取代谁,只要看看厂商的发展计划就会发现,全画幅的时代在2008年铁定来临——佳能准备推出针对中端用户的5D的后续机型,估计是7D,依旧走普及路线,而索尼则欲将自己的全画幅产品(估计是α9D)定位成自己的顶级机型,像素也会更高。
  3、新一轮入门级单反展开角力
  在2007年,入门级数码单反就是整个市场的活力之源,因此它们的销售量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厂商们在市场上的地位。尼康无疑是最大赢家,奥林巴斯也借机翻身,佳能400D独木难支,竟又重新将已经退役的350D拉出来迎接挑战。但是在进入2008年之后,各个厂商很快就将推出升级换代产品来满足用户的挑剔,尼康D40x的后续机型、索尼α100的继任、佳能400D的升级版、宾得K200D以及奥林巴斯的新产品都可能在新春问世,新一轮的角力也将随之展开。
  
  后浪推前浪——前赴后继的2008摄像机产业
  
  2008年,对全中国人民来说,首要的大事当然是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其实在2007年时,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了迎接奥运,可以更清晰地观赏精彩纷呈的体育赛式,很多中国家庭的电视机都纷纷换成了高清平板电视。不过随着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节目源的稀缺和生活录像的素材清晰度不够就成为了矛盾的集中点。由此来说,为了使家庭拍摄素材上一个台阶,为了享受高清晰完美的家庭生活片段,很多家庭都开始准备购置高清数码摄像机,从而也就促使了整个数码摄像机业进一步由标清向高清进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2008年数码摄像机的走向也就呼之欲出。
  
  磁带式摄像机,日落西山
  新介质的不断涌现,让磁带式摄像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2007年,除了几款HDV格式的磁带式摄像机还能被人记住外,其它的不过是惨淡上柜,然后经过一系列打折后又潦倒下场。从这种走势来看,我们可以大胆预言,2008年,家用磁带摄像机的市场份额将会被进一步缩小,很多厂商会彻底放弃磁带摄像机的研发。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消费者购买的方向也一直是厂商生产的风向标,生产和销售从来不会脱节,其实,就从07年下半年来看,各大厂商在新品发布会上都把硬盘式摄像机以及闪存式摄像机作为主打产品推荐,连光盘式摄像机都有面临淘汰的危机,磁带式摄像机自然更不用多说。
  
  光盘式摄像机,谁来拯救?
  
  2005年时,光盘式摄像机可谓风光无限,当时由索尼公司力推的光盘式摄像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产品销量上都刷新了很多记录,也真正的让“即拍即看”成为了现实。虽然相对磁带式摄像机来说,光盘式摄像机的体型“略显健硕”,携带起来也没有前者方便,但是由于少了一道“导入电脑压缩”的工序,因此还是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特别是拍完后立刻就可以在DVD影碟机里直接欣赏,单就这个卖点,也引发了新一轮影像热潮。但是,好景不长,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硬盘式高清摄像机的异军突起,光盘式摄像机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虽然2007年,索尼开始实行“两手抓”的策略,即同样规格性能的产品,硬盘机和光盘机各有一部,但是就从市场反应来看,消费者还是更青睐硬盘机。看来,2008年对光盘式摄像机也是非常难熬的一年,市场份额减少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我们所想知道的是,它究竟何时会被完全取代。
  
  硬盘式摄像机,傲视群雄
  诚然,硬盘式摄像机的理念当时是由JVC公司一手创立,而且一直以来,JVC公司都是坚持以硬盘式摄像机为主导产品。但是,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还是索尼公司的一系列AVCHD格式的硬盘机。相对前两种存储方式,硬盘机有着天生的优势:与电脑连接方便、无需额外支出、整机体型方便携带、通用性良好……惟一的不足就是在后期编辑上,不过随着AVCHD格式的进一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后期编辑软件已经开始对其进行支持。2008年会是硬盘式摄像机的天下,各大厂商也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广和推陈出新,各项新技术也一定会在硬盘式摄像机上发扬光大。
  
  闪存式摄像机,明日之星
  相对于硬盘式摄像机的风光无限,闪存式摄像机相对还是比较低调。但是,绝对不能因此就小觑其实力。事实上,无论是老牌厂商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还是二线厂家的三星公司,都对闪存式摄像机的研发投入了很大心力。从趋势来看,应该是以后摄像机的主要发展趋势。相信在2008年,随着闪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会有更多的闪存式高清摄像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站在高清的浪尖之上——松下HDC-SD5闪存高清摄像机
  
  松下公司下半年在高清摄像机产品的厚积薄发,便如同沉睡看的雄狮突然惊醒,一鸣惊人。作为目前惟一的一款1920×1080全高清AVCHD闪存高清摄像机产品,HDC-SD5的出现充分向世人骄傲地证明了自己的研发实力。通体的黑色,让SD5整体感觉如同珍珠般细腻,机身漆内添加了如同金属的颗粒物,可起到防划伤作用。沉稳中不失活泼,大气中却又有秀丽。
  其核心系统更承袭了松下3CCD成像系统的高贵血统,结合镜头直径为37mm的徕卡(LEICA)10倍光学变焦镜头,为演绎完美的高清画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成像引擎和光学防抖功能上,SD5较前作也有所突破:新型水晶图像处理芯片和ADVNCED O.I.S光学防抖技术的加入,有效弥补了因拍摄时候手的抖动带来的图像模糊,使高清影像更为出彩。无双的硬件配备足以傲视群雄。
  相对于传统的摄像机在打开屏幕的时候,基本都是要用手来掰开的不文雅。SD5的操作模式显然要高贵典雅很多。你只需轻触机身上的相应按键,显示屏幕便可以轻轻地自动打开,非常适合单手操作。为了不让整体布局显得过于杂乱,SD机身右侧手带挡住的一块大的挡板,打开挡板我们可以发现HDMI接口以及普及率非常高的
其他文献
其实EF的老读者们都应该还记得,早在2002年,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过一款当时看起来像“星战装备”模样的吸尘器,那就是当时被热推的Dyson DC07吸尘器。而在10年后的2012年,EF亦为大众详细介绍戴森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爵士—有着“英国Steve Jobs”之称的技术教父,谈论他的发明,聊他如何撬动一个产业,了解他的理想。而今日,我们在戴森新加坡制造基地,则要体会到
当 iPad Pro、Surface Book等产品的出现,让厂商在2015年力图树立起的产品形态的边缘墙,又有摇摇欲坠的趋势。苹果库克更是明确提出—“如果你们关注PC,我想问你们为什么还要再关注PC?真的,你们为什么还要购买PC?对许多人来说,iPad Pro是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的替代品。一旦这些人开始使用iPad Pro,他们就没有必要再使用除了手机以外的其它设备。”产品与产品间的区隔再一次变
无线不适合玩游戏?多少年来的认知让游戏玩家不得不被一根线缆束缚,致命的延迟与干扰让游戏玩家对无线鼠标总是有着发自心底的排斥,可在游戏外设厂商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全球性电竞大赛中看到了无线电竞鼠标的身影,无线鼠标也能玩游戏的论调渐渐被玩家接受,去除线缆后的自由操控体验让无线电竞鼠标成为玩家们的首选。  技术推动无线游戏鼠标崛起  无线鼠标虽然带来操控上的灵活性,但延迟的致命伤让其在很长
关注你的管理效率  试用者登康公司计算机中心副主任 陈垦  企业购买IT设备的思路与普通消费者大有不同,最为重要的选择标准便是要保证设备与企业原有的IT系统能够完美融合、轻松部署,并在使用中能够大幅提升效率,只有在工业企业中担当过管理者的人才会明白“效率出效益”的真实涵义。  之所以要选择戴尔Latitude 10 3G版商用平板电脑,主要是考虑到该机装备Windows 8操作系统,基于x86构架
用自己家的旗舰,来进行新技术的尝试,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稳妥的举动,也可以看成是一次疯狂的尝试。要知道,虽然动辄五六千的上市价格能帮助厂商缓解一些新技术成本方面的问题,但是新技术、特别是像这样的外形技术的采用,是否有足够的噱头来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目光,依然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三星还是讨巧地推出了两个版本的S6,一个是普通版本的Galaxy S6,另外一个是我们今天想要探讨的Galaxy S
2011年2月23日,惠普在上海举行了名为“点亮激情,惠普新世界”的策略、品牌与新品发布会。参与惠普每一次发布,给我们感受最深的不仅是它展示出科技进步的新魅力,更是引领时代风潮的新变化。而这一次,惠普又将带来怎样的“新世界”呢?    继5年前惠普发布带动个人电脑消费的“The Computer is Personal Again惠普电脑掌控个性世界”策略之后,惠普将全球品牌战略变成“Everyb
英特尔是过去五十年里最成功的科技企业之一,在PC和数据中心领域占据压倒性优势,但这也让其在面对新趋势时显得反应迟缓,并错过了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的第一波热潮。不过,变革和创新已经融入英特尔的基因,当其发现某个领域是未来的趋势时,英特尔在该领域所爆发出的战斗力是超乎想像的。比如,人工智能。  在我看来,这一波人工智能的兴起,源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而深度学习的成熟,则是源自基于GPU的通用计算能力的爆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电脑的性能至关重要,任何可能的卡顿都会严重影响游戏体验。不过,高性能游戏电脑采用了高端核心配件,伴随而来的就是更大的发热量。想要保持电脑稳定运行,就需要处理好散热问题。今年4月份,雷神推出了911黑武士Ⅱ游戏电脑,凭借着超高性价比以及出色的游戏表现,受到了玩家的一致好评。  不过,有部分高端用户希望获得更极致的散热体验,在收到用户反馈后,雷神对911黑武士Ⅱ进行了升级,推出了雷神
个性鲜明的外观  相对张扬的外观设计,Alienware作为成熟的电竞品牌,即使在外设产品上,同样追求内敛而不失个性的外观设计。简约平滑的的线条勾勒出精致小巧的鼠标外观,Alienware设计团队与知名电子竞技俱乐部TEAM LIQUID深度合作,历经80多次建模更新、190多次游戏玩家测试后打造的对称式造型。符合人体工学的同时,手感也更加丰盈舒适。黑白撞色的搭配,让AW610M简约经典的同时又不
2018年的PC上游产业端  年初的安全问题、年终的多核大战、年末的制程工艺之争!2018年的CPU市场精彩纷呈,既有Intel、AMD两大巨头在CPU上的传统恩怨,也有两大巨头的存储优化之争,整个CPU市场看点十足。  新一轮多核大战  AMD和Intel爆发CPU核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2018年“堆核”的确成为整个CPU领域的关键词。Intel在台北电脑展上出人意外地宣布了28核桌面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