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原著里有无穷的文化内涵,超越它是小可能的,能把它的精髓尽可能体现出来就不错了。
新版《三国》中陈建斌饰演的曹操颠覆了旧版《三国演义》中鲍国安塑造的经典曹操形象。就像两个“曹操”一样,20年间出现的两个版本的关于三国的电视剧,也有各自不同的道路。
高希希:我不需要(经典)这个牌坊
2003年,新版《三国》制片人杨晓明在香港与电影界朋友聚在一起,有朋友表示“内地的电视剧做得太小,应该做大一点,更容易收回成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就是“做大”的最好题材。
杨晓明颇受启发,回北京后,他马上找到作家朱苏进,商量创作一个关于三国的剧本。
2004年新《三国》报广电总局立项,当年即获审批。
“当年广电总局的立项报批制度,相当于‘圈地’,圈起来后,这个项目就是自己的了。”杨晓明说。2006年,广电总局的“立项制”改为“备案制”,这种“圈地运动”才被废止。
审批下来后,最大的压力就是漫长的找钱之路。2007年,高希希加入这个项目,出任导演,并带来了七八千万的资金,才彻底缓解资金压力。
“(朱苏进的剧本)在切点和视点上正好是我要的三国的感受。”高希希对《瞭望东方周刊》說。他对新《三国》的阐释是,颠覆“尊刘贬曹”主题,加入当代价值观。
“在经典和好看之间,我首先选择好看,现在电视剧谈经典还太奢侈。”高希希用了个比方,“说得俗一点,有句话叫‘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二者之间,我宁愿当婊子。我不需要(经典)这个牌坊。”
2010年5月,新版《三国》在国内四家卫视播出。
新版《三国》耗资1.5亿元人民币,数国内电视剧之最,至于回报,高希希粗略算了笔账,内地第一和第二轮播出版权费是267万元人民币/集,日本是9万美元/集,香港、台湾约2.5万美元/集,这些加起来,再乘以95(集数),是目前的收入。此外还有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版权销售。
王扶林:对经典名著当然要顶礼膜拜
“现在有哪一部作品能超过《三国演义》?对经典名著当然要顶礼膜拜。”1993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现在的国家广电总局)打算把四大古典名著都搬上银幕,在拍摄《红楼梦》、《西游记》之后,部领导找到王扶林,交给他筹拍《三国演义》的任务,要求是“忠实于原著”。
“我现在仍然坚信忠实于原著是对的。”王扶林说。
1990年,王扶林组织编剧和导演编写剧本,写一集讨论一集,每星期两集,“通过讨论,体会《三国演义》的内涵,每讨论一次,相当于上一次课。”84集的剧本,讨论了一年。
剧本写成后,由五个导演分别拍摄完成全剧,“五个导演还拍了两年半”。
在王扶林版的《三国演义》中,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院教授鲍国安塑造了经典的曹操形象。
“曹操是个超常的奸雄,”王扶林描述当年对曹操的把握,“我们忠实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雄,几百年来的戏曲舞台上,曹操都是白脸的奸臣。”
虽然曹操奸诈,但并不是小人,他有大政治家的心胸,在王扶林的指导下,鲍国安很好地演绎了曹操“大气”的一面。
“光有一个空泛的历史感不行,要有时代的审美。忠实于原著和考虑市场,二者并不矛盾。”王扶林说,他们并未忽略当代观众的审美。
“《三国演义》原著里有无穷的文化内涵,超越它是不可能的,能把它的精髓尽可能体现出来就不错了。”王扶林说。
《三国演义》拍摄耗资将近一亿,但因为当时“目的不是赚钱”,用了很多年才陆续收回成本。
新版《三国》中陈建斌饰演的曹操颠覆了旧版《三国演义》中鲍国安塑造的经典曹操形象。就像两个“曹操”一样,20年间出现的两个版本的关于三国的电视剧,也有各自不同的道路。
高希希:我不需要(经典)这个牌坊
2003年,新版《三国》制片人杨晓明在香港与电影界朋友聚在一起,有朋友表示“内地的电视剧做得太小,应该做大一点,更容易收回成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就是“做大”的最好题材。
杨晓明颇受启发,回北京后,他马上找到作家朱苏进,商量创作一个关于三国的剧本。
2004年新《三国》报广电总局立项,当年即获审批。
“当年广电总局的立项报批制度,相当于‘圈地’,圈起来后,这个项目就是自己的了。”杨晓明说。2006年,广电总局的“立项制”改为“备案制”,这种“圈地运动”才被废止。
审批下来后,最大的压力就是漫长的找钱之路。2007年,高希希加入这个项目,出任导演,并带来了七八千万的资金,才彻底缓解资金压力。
“(朱苏进的剧本)在切点和视点上正好是我要的三国的感受。”高希希对《瞭望东方周刊》說。他对新《三国》的阐释是,颠覆“尊刘贬曹”主题,加入当代价值观。
“在经典和好看之间,我首先选择好看,现在电视剧谈经典还太奢侈。”高希希用了个比方,“说得俗一点,有句话叫‘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二者之间,我宁愿当婊子。我不需要(经典)这个牌坊。”
2010年5月,新版《三国》在国内四家卫视播出。
新版《三国》耗资1.5亿元人民币,数国内电视剧之最,至于回报,高希希粗略算了笔账,内地第一和第二轮播出版权费是267万元人民币/集,日本是9万美元/集,香港、台湾约2.5万美元/集,这些加起来,再乘以95(集数),是目前的收入。此外还有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版权销售。
王扶林:对经典名著当然要顶礼膜拜
“现在有哪一部作品能超过《三国演义》?对经典名著当然要顶礼膜拜。”1993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现在的国家广电总局)打算把四大古典名著都搬上银幕,在拍摄《红楼梦》、《西游记》之后,部领导找到王扶林,交给他筹拍《三国演义》的任务,要求是“忠实于原著”。
“我现在仍然坚信忠实于原著是对的。”王扶林说。
1990年,王扶林组织编剧和导演编写剧本,写一集讨论一集,每星期两集,“通过讨论,体会《三国演义》的内涵,每讨论一次,相当于上一次课。”84集的剧本,讨论了一年。
剧本写成后,由五个导演分别拍摄完成全剧,“五个导演还拍了两年半”。
在王扶林版的《三国演义》中,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院教授鲍国安塑造了经典的曹操形象。
“曹操是个超常的奸雄,”王扶林描述当年对曹操的把握,“我们忠实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雄,几百年来的戏曲舞台上,曹操都是白脸的奸臣。”
虽然曹操奸诈,但并不是小人,他有大政治家的心胸,在王扶林的指导下,鲍国安很好地演绎了曹操“大气”的一面。
“光有一个空泛的历史感不行,要有时代的审美。忠实于原著和考虑市场,二者并不矛盾。”王扶林说,他们并未忽略当代观众的审美。
“《三国演义》原著里有无穷的文化内涵,超越它是不可能的,能把它的精髓尽可能体现出来就不错了。”王扶林说。
《三国演义》拍摄耗资将近一亿,但因为当时“目的不是赚钱”,用了很多年才陆续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