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基督教坟场踏青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說:“歷史教科書是形塑一代人歷史記憶最重要的讀物”,那麼在澳門被列為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澳門基督教墳場,則正是解讀澳門歷史文化和宗教發展的一本鮮活的教科書。值此復活節來臨之際,一番追溯澳門早期基督教文化的踏青,就顯得別有一番意義了。
   澳門基督教墳場,由教堂和墓園兩部分組成。1821年,當時具有特殊勢力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澳門分公司,向澳葡政府購置及闢建了東印度公司墳場(後改名為基督教墳場),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年歷史。與墳場同期修建的小教堂,在1940年為紀念首位來華傳教的馬禮遜牧師,改名為馬禮遜小教堂。
   因毗連澳門最古老的公園——白鴿巢公園及世遺景點——澳門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亦成為一處市民遊客一睹芳魂的去處,更不乏海外各地的遊人為朝拜先人紛至沓來。他們或是為悼念馬禮遜牧師,或是為英國海軍先逝者在此地的遺蹤,或是為瞻仰畫家佐治·錢納利的大師風範,或為追思宣教先賢……但南轅北轍的緣由卻並不妨礙最終目的地的一致性——澳門基督教墳場。
   禮拜日的清晨,在白霧中透著慵懶的晨曦間,隱約可見的潔白色教堂突然間變得熱鬧起來。循著石道走去,由半開半掩的木門,看見聖公會牧師正在以英語佈道,枱下虛無座席,信徒們正在虔誠祈禱;門外早已佈置好鋪上漂亮枱布的圓桌,井然而細緻地擺滿了精緻的杯子,女工正在廚房忙碌著,為佈道會準備著茶水……終於,這次的禮拜在一串串悠揚的聖堂樂聲中宣告結束,神父和各種膚色的教友陸續走出來,伴著濃鬱的的茶香,年長者、青年人、少年及嬰兒的笑臉都那麼恬靜虔誠,不同的語種並不能阻擋這裡的一片歡聲笑語……讓人禁不住拿起手中的相機,拍下這溫馨洋溢的一刻。
   駐足參觀教堂極富羅馬風格的建築,斑剝的木制長椅,拱形窗門,厚重的白色窗枱,一盆盆綠色小盆栽放置得別有心思,教堂富有特色的尖頂保留了近一世紀前修繕後的木樑、木椽等,無不盡顯這裡厚重的歷史感。
   沿著教堂一側斜坡而下,一片雞蛋花樹影,隱隱約約若現;不知名的雀鳥咕咕嚕的叫聲越來越高昂,令人有一種進入聖地的敬畏。及漸近,跳入眼簾的是佈置如花園般的第一層墓園,清潔的石仔路,中間闢有花圃菜地,兩側各有十多座花崗石墓碑、石棺,每块碑刻都記載了碑主的身份,讓後人敬拜。沿由石仔鋪就的小道直通盡頭,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畫家佐治·錢納利的墳墓和紀念碑。錢納利一生作畫不少,在澳門生活歷廿七載至終老。他留下不少以澳門風光、名勝、街景為題材的作品,成為今天研究澳門歷史的珍貴資料。
   移步斜坡下行至第二層──更大的墓園群,墓碑石棺林立且造型著目、參天古老樹木、綠茵鋪蓋草地及周圍被高樓住宅包圍,構築成一種曠野般的、非用天國無法形容這裡的清幽環境。墓園有一口並不知來歷的古井,是供給墓園和小教堂灌溉或救火之用吧?那麼究竟是先有墓園,還是先有水井呢?是墓園因井選址,抑或因墓園而鑿井呢?由現場之殘破,相信是在1905年澳門有自來水供應時先後封井的吧……
   踏踩著腳下這塊古老的墓園,用最虔誠的心,祇需細心欣賞一個個仿如藝術品般的墓碑墓誌,就能尋見那些廣為人知的歷史名人蹤跡。墳場長眠者有來自英國、美國、荷蘭、丹麥、瑞典和德國的國民,包括英國商人、鴉片戰爭中在華身亡的英國將領水手、基督教傳教士及東印度公司成員,並因這些對當時世界和澳門歷史發生深遠影響的人於葬此,吸引不少外國遊客慕名前往瞻仰憑弔。
   在入口正對角落靜立著一塊白色中文紀念碑,便是首位來華傳教的英國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夫婦一家長眠之地。在馬禮遜墓地的左邊,葬有將中文鉛活字應用於印刷實務的台約爾牧師。環顧有紀念碑前,放有由香港英國領使館所署名贈送的紅色花環,顯得格外耀眼,那就是英國皇家海軍艦長亨利·約翰·史賓塞·丘吉爾(英國名首相邱吉爾之曾祖父)之墓碑。
   墳場內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是一字排開立在石墻上的墓碑群,當中不少記載為20-30多歲的男性水手墓碑,亦有墓碑記載是妻子、女兒和兒子,他們多因水土不服或疾病而英年早逝,落葬異鄉。讓人看了不禁歎惋這些年紀輕輕離鄉背井遠道而來的陌生人,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化作了更蒙眼的塵埃。令人無限感懷的是,這些遠道而來的西方人,在澳門這塊通往中國內陸的方寸之地上如何奉獻他們的聖職,又如何面對死亡,哀傷、無助及滿懷救贖的心情……
   這裏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也是澳門迄今最古老的宗教墓園。作為完好保留下來的古老宗教墳場,這裏遺留著昔日西方文化的氣息,中西文化在這裏藉著時空交錯而融合。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晴天或是細雨紛飛的雨天,來這裡稍作停留,細心欣賞片刻,感受一份穿越時空的中西文化之旅,這裡絶對是一處不錯的淒美體驗。在復活節來臨之際,可以抽空來此,為逝者做一次禱告,為靈魂做一次禮拜。
其他文献
民主(democracy)一詞來源於希臘語,詞根demos意爲人民,kratein意爲治理。“民主即民治,是一種人民自治的制度”(科恩),民主作爲現代社會進步、發展的同義詞,早已成爲學者們關注的焦點,關於民主類型的研究也成爲其中的重要內容。   在以往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諸多民主理論由於把研究樣本主要集中在英美兩國,所以常常有狂熱的聲音支持將英美兩國的民主制度普世化。政治現代化理論就是這種傾向
期刊
在2月10日舉行的“2011年度特區政府頒授勳章、獎章和獎狀典禮”上,近年活躍於澳門社會服務界團體──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屬下的“S.Y部落”榮獲行政長官頒授社會服務功績獎狀,以表揚該團體過去一年對澳門特區社會服務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本文採訪的就是S.Y部落中心劉展瑞主任。採訪中他講述了S.Y部落的發展之路,澳門青少年吸毒情況,及分享了服務S.Y部落的心路曆程等等。  S.Y部落透過聖經的價值觀
期刊
《澳門月刊》社會民意調查研究中心於2012年2月10日至3月10日進行的民調活動,共發放3000餘份問卷(含網絡和書面問卷調查),收回1588份,回收率爲52.93%;其中有效問卷1357份,有效問卷佔總問卷數爲的45.23%。在個人調查主問卷被訪者中,男性佔50.8%,女性佔49.2%。本次調查資料收集和分析的調查對象為居住在本澳的成年居民,調查區域涉及澳門半島以及離島。調查內容涉及五個方面,分
期刊
由媽閣水陸演戲會主辦的“恭祝天后元君寶誕”系列活動,從4月11日起一連5天在媽閣廟前地舉行,包括在當日下午三時開始進行開緣薄、祈杯、神功宴各項儀式,並邀請澳門工人武術健身會表演醒獅助興。   今年賀誕神功戲邀請了湛江粵劇團來澳獻演,由團長兼著名文武生梁兆明,花旦莫燕雲、麥文潔、林婷、梁燕飛等主演,4月11日起,獻演共12齣經典劇目,與衆同樂。4月11夜演《六國大封相》、《蘇秦拜相》,12日日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的“2012大眾康體日活動”於3月17日午3時至5時30分在祐漢街市公園舉行。   活動當日設有多個以康體為主題的有獎攤位,並由體育總會派出專業人員教授一些體育項目的正確方法和動作,讓市民真正學習及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在體育總會專業人員的耐心教導下,市民認真投入活動。當天,很多家長帶同小朋友一齊參與,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亦給予小朋友帶來輕鬆有意義的假日,令場內氣氛溫馨熱鬧。除此
期刊
由中國佛教協會、澳門佛教總會、澳門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及澳門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福田永種——佛寶重光」和諧澳門恭迎佛陀頂骨舍利瞻禮祈福大會,將於4月30日起一連5日在澳門東亞運動会體育館隆重舉行,這是澳門開埠多年以來,首次邀得佛祖聖骨在本澳供奉盛事。   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韓國、泰國、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近20個國家
期刊
上月初,澳門司警偵破了一宗內地犯罪團伙利用五星級酒店總統套房,假扮合法賭廰,在二年內瞒天過海合共作案十九次大案。據警方透露,該犯罪團伙頗有組織,目標都是對澳門賭場運作不了解的內地有錢人,以提供一條龍服務,比如,安排豪華两地牌房車接送,往夜總會尋歡玩樂,递喝冰毒藍精靂藥物等令其失去正常判斷力,以致輸錢亦不知有詐……案件曝光後引發全城轟動,亦似是敲響一次警鍾,引發了一連串關於博彩業發展的思考。  博彩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與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合辦的“2012澳門婦女體育嘉年華”活動,合共吸引了54個團體,接近70支隊伍,接近6000人次參與。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中“運動對更年期婦女的重要性”研討會於3月24日下午在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為本年度的“澳門婦女體育嘉年華”活動拉開序幕,來自北京、武漢、佛山、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中國台灣及中國香港的婦女團體代表分別就議題與本澳的婦女們進行研究討論,超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與民政總署合辦,中國澳門籃球總會和澳門足球總會協辦,於4月至5月期間繼續舉辦2012年春季“自由波地”球類比賽活動,一連五個周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6時在不同的自由波地球場進行賽事。舉辦單位希望透過“自由波地”這個平台,宣傳推廣大眾體育,鼓勵市民大眾善用餘暇恆常進行體育鍛練,提高身體健康素質,亦籍此為各社區熱愛球類運動的市民提供互相交流、展現球技的機會。賽事設男子三人籃球及足球賽,女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