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根据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目标和目前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做出的针对性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从而提高受教育者个体乃至民族的整体素质。传统的“应试教育”则是单纯应付考试的教育,是在不正确的教育目标、教育思想,不正确的人才观、评价观的影响下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教育倾向。
  对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和弊端,已为人们所共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势在必然。转轨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关系。不搞清楚这个关系,就不能彻底地转变观念,或者转变成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从而影响到转轨的质量和进程。对于这个关系,目前理论界讨论的比较多,一类观点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对立的,另一类观点则认为不是对立的,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往往令教育工作的操作者们无所适从。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更加深刻的研究。
  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对立和非对立观点的分歧,主要反映在对“应试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层次、角度上。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下具体的分析。
  
  1非对立观点
  
  1.1教育的本能就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尽管目的和形式有所不同,客观上都在提高人的素质。只不过是目的不同,形式不同,提高的程度和广度有所不同。在“应试教育”中,学校的精神面貌、教学秩序、教师的状态都是好的,办学方向上也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地方。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劳”,也曾要求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尽管不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更全面;也曾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尽管没有照顾到全体;也提高了人的素质,尽管不全面。“应试教育”的问题,只是教育功能上的一些偏差和缺陷,有待于通过素质教育来进一步改正和完善。因而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只能是批判地继承,是扬弃。素质教育还要以“应试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不然,就是对现行基础教育的全面否定。其中就包括了对过去党的教育方针的否定和对全体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否定。因而得出“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关系不是对立的结论。
  这种看法,是从阶段性教育的角度来进行认识的。研究者将具有单纯应付考试现象的历史阶段的整个教育作为“应试教育”概念同素质教育进行分析、比较和联系,从而获得结论。其中的“素质教育”,也是以素质教育阶段的整个教育的形式出现的。
  1.2教育的模式与社会是相互的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为存在决定意识,所以社会决定教育。“应试教育”是在过去的时代产生、适应过去社会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则是适应将来社会的教育模式。将来的社会要在现在的社会基础上发展。那么素质教育也就要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应试教育”提高了适应那个时代的人的素质,素质教育则是提高适应这个时代的人的素质,因而两者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不能肯定一个、否定一个。
  这类认识方法的思想基础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研究问题角度同第一种看法相同,相异之处是并不认为“应试教育”有什么不对。由于这种看法没有考虑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应该对教育形势有一个科学的预见性,忽视了教育应该有一个超前发展的原则而显得消极被动。相信了这种看法就会导致教育任其发展、随波逐流。同时,将教育发展中的错误倾向和不足看成是一定历史时期必然的、合理的产物的意识也是错误的,因而不能作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否对立的根据。
  1.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互包含的。考试是人才选拔的一种形式,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有应试就会涉及到知识素质和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应试中,就已经进行着知识素质和部分心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考试可以使学生产生“需要”,这个“需要”可以引发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建立课堂学习所必需的“学习动机”,同时,考试也是学生部分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程度的最简便、最有效、最准确的评价和反馈手段。因而进行素质教育也不会取消考试。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中也会含有应试成分。这样,“应试教育”中有素质教育因素,素质教育中也含有应试成分,可以证明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的,即不应该是对立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以“应试”来代表“应试教育”的。只从应试与否的角度来分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并且从推论过程来看,是将应试限定在正当应试行为的范围之内,从而得出非对立的结论。这类看法,给人的感觉是以字面涵义来理解“应试教育”的成分较多。
  
  2对立的观点
  
  2.1“应试教育”单纯应付考试,只注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在“选才”的同时进行着“淘汰“,面向的只是少数“尖子生”,认为学生只有升上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应试教育”以闭卷考试为唯一的教育评价方法,以课本知识为唯一的考试内容,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去衡量学生的质具,教师的教育效果、学校的办学能力,是名副其实的“失败教育”。素质教育则相反,认为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提高,面向全体,突出个性,和谐发展。让学生都成为社会中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位置上的有用人才。在教育评价上,对于评价内容,主张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对于评价方法,要求多种评价形式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对于评价意义,以形成正面激励,进行“成功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对比,显然“只重智育”同“全面发展”是对立的,“面向少数”和“面向全体”是对立的,……,因此“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也是对立的。
  这种看法,是通过两种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的对比,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对立的结论。
  2.2从教育效应来看。
  2.2.1“应试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培养的是发育不完善的、不健全的畸形人才。(尽管有的人畸形程度稍小)
  2.2.2“应试教育”将教育自身也引向了歧途。从单纯应付考试到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教学以课本知识为单一的教学内容,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等等。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到不择手段地追求升学率,导致了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考纲,分析考试内容。精心营造“题海”,广泛搜罗考试信息;传授不完的答题技巧,搞不尽的模拟练习。去年考过的,今年不会再考,可以不管;某某老师可能去命题。那么他给学生的练习要处处注意,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教育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应该具备的功能范围,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
  2.2.3由于“应试教育”是“失败教育”,由它引起的过重课业负担,沉重的升学压力,考试失败的痛苦的摧残,使受教育者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如:过度的持久的忧郁、焦虑、多疑、敌视、幻觉、妄想、孤僻、自卑等,严重地影响了祖国花朵们的身心健康。
  素质教育的教育效应不必再说,“应试教育”所引起的这些弊病足以令人痛心疾首,与理想的教育模式自然应该是对立的。这种认识是从教育效应的角度来看两种教育模式的关系的。此外,还有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从概念起源的角度来说明两种教育模式对立关系的观点。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多数推论过程都是正确的,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而得出的结论,即:是对立的还是非对立的观点有所不同。
  目前,在素质教育研究探索中出现的一些偏见和做法,诸如:搞素质教育就会全面否定现行的基础教育;搞素质教育就要取消考试制度;搞素质教育就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上音、体、美或加上活动课等等,就是没有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具体表现。
  对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果有必要统一的话,笔者赞同对立的观点,分析的角度应该是前述三种对立结论论证过程的综合。理由是,这个带引号的“应试教育”绝对不能看成是应试的教育,或者是具有应试行为的教育阶段的教育整体。而应该理解为,是教育有机体上滋生的毒瘤,是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与片面应付考试相对应的、不正确的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弊端的总和。
其他文献
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将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的国民教育,笔者现将提高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即分步循环多反馈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献给读者,共同商榷和探讨,以便为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尽一份力。  1 指导思想  主要依据中学生青春期间的心理素质发展情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并且有毛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追寻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那么有一套好的教学教法,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1 从兴趣出发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
期刊
1“说自己”的必要性    说课的性质和教师的个体差异决定说课“说自己”很有必要。说课是备课的深入,是高层次的更为理性的备课,是介于教师完成备课任务而没有实施授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对象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因此说课带有很强的设想性和推测性。说课是为上课服务的,说课的价值不是通过说课活动——同行间的交流研讨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把说课的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即具体的操作才得以实现。  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 在公共教育学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型师生关系的三个层次为依托,从教师这一主要的构建者谈起,分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并以此来逐层解析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 师生关系 三个层次 构建者 行动策略    在公共教育学课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课程本身的需要,亦是成就未来教育者行为典范的需要。“和谐”本为:有口饭吃的同时有话可说。用在这里是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可见“提问”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学会技巧的起点。但“问”有巧与笨之分,笨问犹如不问,巧问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从问的定向、问的适度、问的方式三个方面研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是开启学生心智、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1问的定向    问有定向,方可避免课堂提问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提问应抓住特点,围绕重点,针
期刊
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只是传统的“解应用题”的代名词,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呈现方式的不同,其实二者的教学模式存在质的不同。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绝非仅是说法的变换,而是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在数学中的反映,深刻领会这种改变的实质,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巩固素质教育成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架起了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是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位学生乐学、会学、懂学,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会研究与创新,加速知识的整合与积淀。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图书室担负着向师生提供健康图书的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应有作用,使其适应课改的需要,是每所学校急待解决的问题。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图书的购置与更新,保证图书的数量与质量    
期刊
1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追求四重教育境界: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让课堂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让课堂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让课堂成为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这与中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和中职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实施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不仅文化知识基础差,而且思想品德也差。吃苦耐劳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必备美德,也是良好民族素质的表现,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石,大中专学生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吃苦耐劳 爱岗敬业精神    1现今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基础较差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激励下,职业教
期刊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当前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1 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