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悉《中国人民军事邮政1946-1951野战军军邮》邮集在2002年中华全国首届老年邮展上获得大金奖时,张国兴回味自己为其所花费的心血,感叹道:该集能够在国家级邮展上获得大金奖,得益于自己始终如一对中国军事邮政题材邮品收集和研究的喜爱,得益于许多集邮专家的指导,得益于部队一些老战友和广州驻军老年集邮协会一批老"邮友"的支持和帮助。
收集和研究中国人民军事邮政题材邮品是张国兴多年来的特殊爱好,并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张国兴在获悉2002年中华全国首届老年邮展即将在广东举办后认为,此次邮展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次为老年人举办的高水平集邮展览,也是首次在广东省举办的全国性竞赛级集邮展览。他学习FIP关于邮政历史类展品的有关规则,参考国内几部曾获得过高奖的中国军邮题材展品的编排特点,认真听取一些研究军邮的专家的意见后,决定跳出别人的套路,采取时间断代的方法组集。最终完成的《中国人民军事邮政1946-1951野战军军邮》邮集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断代选题 合理编排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军事邮政史,即人民军邮从创建到发展到最后统一的全部历史,它包含了中国人民军队所经历的各次艰难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如果仅用5框的篇幅来展示人民军邮史,显然难度较大,也不容易表现好。张国兴仔细分析所掌握的邮品,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决定以1945-1951年期间的野战军军邮作为展示和研究的重点,组成一部比较系统、比较清晰地反映人民军邮一段历史的断代展品。
展品以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总部直属野战兵团五大比较完整的军邮系统邮件为主线,五大军邮系统各编组一框。由于有些集邮者可能对野战军军邮比较生疏,因此简明扼要的说明非常关键。经过反复推敲,在纲要中集中阐明了野战军军邮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性、邮品的收集难度和对展品研究的情况,使整部邮集有了良好的开端。在编排中注意了扬长避短,既有阶段性,又体现出连贯性和完整性,符合真实的历史;处理好每框的布置,使得框框有新意,框框有精品。此展品的最后一框展示的是总部直属野战兵团的军邮系统。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比较散,邮品也较普通。为了求得前后平衡,在最后一框充实了一些难得的实寄封。
2.精选素材 展示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军邮部门,在战时,往往要冲破敌人封锁,担任通信、运送物资等多种繁重任务。由于处于运动战等动荡局面,许多当时的邮政资料不全,有些资料在战争条件下散失严重,因此增加了这方面邮品的收集难度和研究的复杂性。尽管如此,展品在素材的选用方面,还是十分重视系统性、代表性和收集难度,并对其中的一些重点素材进行了研究。
刻有"一野军邮"字样的一野军邮封是人民军邮领域中公认的最难收集的邮品,当然也是本展品最重要的素材。一野军邮机构从1949年7月4日开始启用"一野军邮"日戳,11月8日军邮机构撤消,按文件记载此戳仅用了5个月。由于一野的军邮戳均放在军部,而师、团没有军邮戳,于是很多离军部较远的部队邮寄信件,就只好纳费寄递,所以能够使用"一野军邮"日戳的部队少。由于一野军邮活动在交通不便的大西北,故留存下来的实寄封很少。一般的邮集中能有1~2枚,已十分难得,但此邮集中展出了4枚,而且品相较好。对于一野军邮前身的陕甘宁军邮,也选用了一、二、三支局和七支局的4枚比较有代表性的邮品(见图①-④)。
在二野方面,着重展示和研究了目前仅发现3枚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军邮"实寄信件;用3枚实寄封展示了第18军当时进军西藏前后的军邮史实,将军事、邮史和战史溶为一体,增强了展品的故事性。图⑤为二野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所辖太行军区供给部寄出的邮件,销圆形"晋冀鲁豫野战军军邮·卅六年(1947)四月一日"戳。
在三野方面展示了1946年山东解放军第六师的胶东战邮免费军邮封(图⑥)。当时正值胶东战火最激烈时期,规定一律免资寄递,不需加盖邮戳。还有1946年山东解放军第五师政治部印制并实寄的美术贺年免资邮简。根据研究得知,此邮筒是五师十三团特务连徐东贤寄给威海家中父母的贺年信,背面已写满并盖章;可惜因当时使用的自制墨水颜色年久褪色,已很难辨认。所幸印刷的图文尚未变色。内面的暗文为:"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歼灭蒋军,武装保田。"它被公认为山东解放区的珍罕邮品之一。图⑦是华野九纵于1947年底统一印制的立功捷报美术免费军邮封,当时发给所属部队供寄递立功喜报专用,很有特色;并与地方邮局商妥,一律免费(并尽量按挂号)寄递。当时战事紧张,一般不盖邮戳。由于战争等原因,此类信封只有很少能留存下来。
在四野方面主要展出了1949年2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改称前第49军146师在参加天津战役后寄出的邮件,天津邮政销有日戳和加盖的"革命军人信函/免费"邮戳(图⑧)和销"第五军区/军邮"日戳等军事邮件。深入地研究了四野军邮使用的盖"军邮局"、"军邮分局"、"办事处"等各种挂号戳记。四野41军123师寄往山东海阳的"革命军人证书"军事邮件,封上盖一红条印章"革命军人证书"。当时寄军人证书均按挂号手续办理,销"第四野战军/41A/军邮"日戳、长方形五角星"军邮免费"和"挂号"副戳,手续完备,戳记多且清楚,是在国内中国军邮题材展品首次展出的素材。
在最后一框的总部直属兵团方面,有销"晋察冀/军邮1"和"军人信件免费"戳的军事邮件(图⑨);对第18~20兵团所属的60~68共9个军所使用的军邮日戳做了比较全面的展示与研究。此外还有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邮22"邮件、第20兵团68军挂号邮件、由军邮办中转的挂号收件回执等收集难度较大的军事邮件。
3.严谨求实 精心制作
为了使集邮者系统地、正确地了解此部分展品,同时又体现出研究的成果,张国兴在编排展品中对每张贴片从标题、副题、版式到说明都采用了统一的格式,尤其是在每一贴片的右上角都加注醒目的副题,使人对该贴片展示的重点一目了然。
为了让观众了解各个野战军军邮的变迁,在每一框的开头都有一段野战军战时邮政特点的简介,以便更好地了解邮品的情况。对其中重要的邮品都加以剖析。如在1950年期间,驻上海的三野九兵团特印1枚贺年军用邮简,寄发官兵家属祝贺新年,并号召"发展生产战胜困难,努力建设积极支前"。在展示该邮简时发现其上的"华东军邮"日戳日期为1950年1月2日,而该日戳启用的公布日期为1950年1月5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请教专家,查证原来此戳的实际启用日期为1月1日,该封是目前发现使用此戳的最早者。另外,在展示胶东军区第六师政治部军事邮件时,为了弄清此封的情况,对该封的背景和使用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了解到胶东军区第六师是抗日战争时期胶东的主力部队,1947年改编为华东野战军9纵26师,1949年2月后又改编为二野部队。此信寄于1946年11月,该师正在山东掖县、莱阳一带参加粉子山战斗,政治部驻莱阳;此信交驻莱阳的胶东战邮管理局寄递,盖有"胶东战邮G"军邮日戳。1946年底,正是胶东激战时期,按规定,军事邮件只要盖公章,交邮局即免费寄递。而该信封为公函封,有部队的名称,故免盖公章。经过大量分析和考证,证实这种销"胶东战邮G"日戳的信封极为少见,而使用公函封更是难得了。
邮集中的文字说明,力求简明、严谨、实事求是,尽量使用集邮的语言来阐述,这样就更丰富了展品的内涵。对一些暂时无法确认的问题,绝不妄下结论,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作风。
祝愿《中国人民军事邮政1946一1951野战军军邮》邮集今后再上一层楼。(图见封三)
收集和研究中国人民军事邮政题材邮品是张国兴多年来的特殊爱好,并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张国兴在获悉2002年中华全国首届老年邮展即将在广东举办后认为,此次邮展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次为老年人举办的高水平集邮展览,也是首次在广东省举办的全国性竞赛级集邮展览。他学习FIP关于邮政历史类展品的有关规则,参考国内几部曾获得过高奖的中国军邮题材展品的编排特点,认真听取一些研究军邮的专家的意见后,决定跳出别人的套路,采取时间断代的方法组集。最终完成的《中国人民军事邮政1946-1951野战军军邮》邮集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断代选题 合理编排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军事邮政史,即人民军邮从创建到发展到最后统一的全部历史,它包含了中国人民军队所经历的各次艰难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如果仅用5框的篇幅来展示人民军邮史,显然难度较大,也不容易表现好。张国兴仔细分析所掌握的邮品,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决定以1945-1951年期间的野战军军邮作为展示和研究的重点,组成一部比较系统、比较清晰地反映人民军邮一段历史的断代展品。
展品以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总部直属野战兵团五大比较完整的军邮系统邮件为主线,五大军邮系统各编组一框。由于有些集邮者可能对野战军军邮比较生疏,因此简明扼要的说明非常关键。经过反复推敲,在纲要中集中阐明了野战军军邮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性、邮品的收集难度和对展品研究的情况,使整部邮集有了良好的开端。在编排中注意了扬长避短,既有阶段性,又体现出连贯性和完整性,符合真实的历史;处理好每框的布置,使得框框有新意,框框有精品。此展品的最后一框展示的是总部直属野战兵团的军邮系统。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比较散,邮品也较普通。为了求得前后平衡,在最后一框充实了一些难得的实寄封。
2.精选素材 展示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军邮部门,在战时,往往要冲破敌人封锁,担任通信、运送物资等多种繁重任务。由于处于运动战等动荡局面,许多当时的邮政资料不全,有些资料在战争条件下散失严重,因此增加了这方面邮品的收集难度和研究的复杂性。尽管如此,展品在素材的选用方面,还是十分重视系统性、代表性和收集难度,并对其中的一些重点素材进行了研究。
刻有"一野军邮"字样的一野军邮封是人民军邮领域中公认的最难收集的邮品,当然也是本展品最重要的素材。一野军邮机构从1949年7月4日开始启用"一野军邮"日戳,11月8日军邮机构撤消,按文件记载此戳仅用了5个月。由于一野的军邮戳均放在军部,而师、团没有军邮戳,于是很多离军部较远的部队邮寄信件,就只好纳费寄递,所以能够使用"一野军邮"日戳的部队少。由于一野军邮活动在交通不便的大西北,故留存下来的实寄封很少。一般的邮集中能有1~2枚,已十分难得,但此邮集中展出了4枚,而且品相较好。对于一野军邮前身的陕甘宁军邮,也选用了一、二、三支局和七支局的4枚比较有代表性的邮品(见图①-④)。
在二野方面,着重展示和研究了目前仅发现3枚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军邮"实寄信件;用3枚实寄封展示了第18军当时进军西藏前后的军邮史实,将军事、邮史和战史溶为一体,增强了展品的故事性。图⑤为二野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所辖太行军区供给部寄出的邮件,销圆形"晋冀鲁豫野战军军邮·卅六年(1947)四月一日"戳。
在三野方面展示了1946年山东解放军第六师的胶东战邮免费军邮封(图⑥)。当时正值胶东战火最激烈时期,规定一律免资寄递,不需加盖邮戳。还有1946年山东解放军第五师政治部印制并实寄的美术贺年免资邮简。根据研究得知,此邮筒是五师十三团特务连徐东贤寄给威海家中父母的贺年信,背面已写满并盖章;可惜因当时使用的自制墨水颜色年久褪色,已很难辨认。所幸印刷的图文尚未变色。内面的暗文为:"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歼灭蒋军,武装保田。"它被公认为山东解放区的珍罕邮品之一。图⑦是华野九纵于1947年底统一印制的立功捷报美术免费军邮封,当时发给所属部队供寄递立功喜报专用,很有特色;并与地方邮局商妥,一律免费(并尽量按挂号)寄递。当时战事紧张,一般不盖邮戳。由于战争等原因,此类信封只有很少能留存下来。
在四野方面主要展出了1949年2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改称前第49军146师在参加天津战役后寄出的邮件,天津邮政销有日戳和加盖的"革命军人信函/免费"邮戳(图⑧)和销"第五军区/军邮"日戳等军事邮件。深入地研究了四野军邮使用的盖"军邮局"、"军邮分局"、"办事处"等各种挂号戳记。四野41军123师寄往山东海阳的"革命军人证书"军事邮件,封上盖一红条印章"革命军人证书"。当时寄军人证书均按挂号手续办理,销"第四野战军/41A/军邮"日戳、长方形五角星"军邮免费"和"挂号"副戳,手续完备,戳记多且清楚,是在国内中国军邮题材展品首次展出的素材。
在最后一框的总部直属兵团方面,有销"晋察冀/军邮1"和"军人信件免费"戳的军事邮件(图⑨);对第18~20兵团所属的60~68共9个军所使用的军邮日戳做了比较全面的展示与研究。此外还有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邮22"邮件、第20兵团68军挂号邮件、由军邮办中转的挂号收件回执等收集难度较大的军事邮件。
3.严谨求实 精心制作
为了使集邮者系统地、正确地了解此部分展品,同时又体现出研究的成果,张国兴在编排展品中对每张贴片从标题、副题、版式到说明都采用了统一的格式,尤其是在每一贴片的右上角都加注醒目的副题,使人对该贴片展示的重点一目了然。
为了让观众了解各个野战军军邮的变迁,在每一框的开头都有一段野战军战时邮政特点的简介,以便更好地了解邮品的情况。对其中重要的邮品都加以剖析。如在1950年期间,驻上海的三野九兵团特印1枚贺年军用邮简,寄发官兵家属祝贺新年,并号召"发展生产战胜困难,努力建设积极支前"。在展示该邮简时发现其上的"华东军邮"日戳日期为1950年1月2日,而该日戳启用的公布日期为1950年1月5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请教专家,查证原来此戳的实际启用日期为1月1日,该封是目前发现使用此戳的最早者。另外,在展示胶东军区第六师政治部军事邮件时,为了弄清此封的情况,对该封的背景和使用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了解到胶东军区第六师是抗日战争时期胶东的主力部队,1947年改编为华东野战军9纵26师,1949年2月后又改编为二野部队。此信寄于1946年11月,该师正在山东掖县、莱阳一带参加粉子山战斗,政治部驻莱阳;此信交驻莱阳的胶东战邮管理局寄递,盖有"胶东战邮G"军邮日戳。1946年底,正是胶东激战时期,按规定,军事邮件只要盖公章,交邮局即免费寄递。而该信封为公函封,有部队的名称,故免盖公章。经过大量分析和考证,证实这种销"胶东战邮G"日戳的信封极为少见,而使用公函封更是难得了。
邮集中的文字说明,力求简明、严谨、实事求是,尽量使用集邮的语言来阐述,这样就更丰富了展品的内涵。对一些暂时无法确认的问题,绝不妄下结论,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作风。
祝愿《中国人民军事邮政1946一1951野战军军邮》邮集今后再上一层楼。(图见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