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最不缺文艺女青年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个朋友是如假包换的文艺女青年。
  她常年旅行,每次出门一定吃最简单的、用最便宜的、住最简陋的,就像苦行僧一样;每天6点准时起床,然后坐到阳台上看日出;听《爱尔兰画眉》和帕格尼尼,经常捧着咖啡发呆;对暴发户行为嗤之以鼻,对2012坦然接受,一副听天由命的态度。最搞笑的是她的头发,听说有一次她流浪到非洲,见当地人的毡子头很有特色,回来后便留长了头发,还叫朋友拿着毛衣针像做毛毡一样把她的头发压密实后编成了小辫子。
  最搞不懂的是,居然有很多人羡慕她这样的生活——就在大家纷纷效仿膜拜的时候,这位朋友却收拾了行囊修剪了头发,回到城市里找了一份工作,稳定了下来。
  进了公司,她几乎每天都穿一件白色衬衫一条蓝格棉布长裙和略脏的大两号帆布鞋,戴一副黑胶框眼镜,捧着几本书,有时是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有时是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去为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电影试演。但出奇的是,她居然很受欢迎,同事们对她的经历艳羡不已,领导们也对她的见识颇为着迷。短短半年时间,她竟坐上了设计部主管的位置,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再见到她时,已是彻底一副OL形象。
  其实,文艺青年是一个框框,有着严格到近乎病态的标准,爱看艰涩的书、好听小众的音乐、讲究自然环保、追求平淡的生活方式、要抽烟要徒步要回归……有一度我曾搞不清时尚人士与文艺青年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比如袁泉和陈绮贞。直到有一天,我去一个文艺青年朋友家里玩,意外地发现她的衣橱里有几十件一模一样的格子衬衣和十几件一模一样的棉布长裙,我这才明白——就像一个说自己喜欢吃蜜汁火方的人根本不可能每顿饭都吃它一样,区分的最好办法就是一个关键词,标榜。
  袁泉不是文艺青年,因为她热爱包括文艺在内的一切时尚的东西,高贵的晚礼服或是廉价的乞丐装;而陈绮贞却是,因为她在标榜,要如何要如何以及不要如何,如果不这样,就不会有人买她的专辑。
  需要并不等于想要,但想要却一定因为需要。
  说到底,穿穿白衬衣听听张悬看看小津安二郎,这不叫文艺青年,顶多是个发烧友,敢叫文艺青年的人是需要资本的,最起码要为这个社会做上一点儿贡献才对,哪怕是只发表过一篇文章。(司志政摘自《爱人》)
其他文献
一个右腿无法承受任何重量、一生只能爬行的男人,靠打零工为生,家徒四壁,却敢收养一个很多人认为没有希望的兔唇小女孩儿。他该如何对待这个小生命,又拿什么去抚养她?生活在给予他们残缺之后,还会让他们经历什么?  一  就像这个年纪的大多数女孩儿一样,小文燕喜欢一切美丽的东西。她穿着粉红色的裙子,用鲜艳的红色涂抹自己的手指甲。时不时地,她还会对着一面粉红色的小镜子,有点儿羞涩地咧开嘴,看看自己的面庞。  
期刊
据说,只需30秒,你的客户或面试官就会在心中对你下一个“最终判决”。能不能争取到某张订单,能不能被心仪的公司录取,能不能被老板青睐提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职场魅力。职场上的人格魅力不是一个好策略或一个好提议就可以解决的,更不是“显摆”得来的,这种魅力来源于一举一动,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菲尔人格测试:看到一个真实的你  在讨论职场人格魅力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这个测试是美国著名心理咨
期刊
在西方,很早就流行着一种名为“间隔年(Gap Year)”的说法,是指改变你人生的一趟旅程。  给人生一次“跳出来”的机会  2011年7月2日,年仅39岁的著名媒体人、凤凰网前总编辑吴征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白领阶层的生命健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的攀升、生活成本的增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都市职场人背负的生存压力也层层加码。据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76%
期刊
“‘有空小姐’让我看到‘过得好’的特征。她在任何时空、情境、团体中,都能做自己。于是她可以跟任何人吃饭,没有太多原则和禁忌。你约她打麻将,她会来。她不会打,但乐意在客厅玩电脑。”(摘自2011年7月号本刊《“有空小姐”和“篮板球小姐”》)  日本“乐天Infoseek”网站一项调查显示,高达53%的都市女性在面对邀约时,习惯说“我没空”。而事实上,她们并非是日理万机的职场精英,更多的是单身女性或者
期刊
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全球雇员报告》显示:42%的中国雇员重视通过社交网络打造个人品牌,高于全球36%的平均水平。社交网络时代,是契机,也有危机。你,准备好了吗?  以开心网、微博等为主体的社交网站不断开拓着人们的视界与认知,也成为职场人最为追捧的信息获取和交际渠道。大到当当网CEO大战“大摩女”引来全民围观,小到随口一句抱怨激起公司千层大浪,社交网站的职场影响力不可小觑。更不用说传统的电子邮件
期刊
每个人都会在电梯里偶遇老板,你是绕道躲避,还是抓住这个难得的60秒做个自我展示?职场专家支招“电梯兜售术”,助你高效利用电梯间的60秒,顺利实现自我推销。  DO1:熟读每位高层领导  如果你经常和老板同乘一部电梯,却根本不知道身边站的是决定你职场沉浮的人,那就不要再抱怨怀才不遇,只能怪你白白放走机会!现在就开始做功课,把公司里头头的脸全部温习记忆,最好再研究一下他们的背景,或许能找到你们之间的共
期刊
如果不是看新闻,很多人会忘了刘若英已经42岁了。原以为会一辈子孤单的奶茶,在一个好日子把自己嫁了出去。  从《为爱痴狂》到《后来》再到《原来你也在这里》,刘若英一直填补着我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梦。转眼十几年过去,无论我们怎么变,刘若英总是屹立在那里,永远的文艺清新范儿,说灯塔有点儿伟岸,说烛光总是没错。千千万万如我一样扮清新、装文艺的男女青年心中总有真真实实的某种失落,这种失落仅仅靠烛光便能填满
期刊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也许你甚至忘了蓝精灵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但很多人一定还能哼出这首歌。  “勇敢去历险”勾勒出蓝精灵简单的故事线,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8月10日,电影版《蓝精灵》全面上映,一群3个苹果高的蓝精灵走进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在地铁上莽撞前行。  政治隐喻  “蓝精灵”的原名“斯通福
期刊
我记得以前市面上只有女性时尚杂志,要是谁看到有个男人捧着时尚杂志使劲看,那肯定会被视作“娘娘腔”。  现在社会进步了,男性时尚杂志频出,我认识的男人里几乎没人没看过几本《男人装》《智族》或者《芭莎男士》的,他们还会就里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例如推荐的哪个品牌的须后水或者洗面奶值得一用。男人们再也不像斯巴达电影里面茹毛饮血的狂放战士了,而是过得越来越细致。  这些男性杂志还会教男人怎么吸引女人或者怎
期刊
一次歪打正着的相亲经历却成就了图书营销史上的一个另类案例,人气极高的相亲真人秀到底能为个人或产品营销带来怎样的新契机?  2010年,是29岁的常晓武在接力出版社待的第3年,他整天为社里推广新书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2010年,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的收视蹿红,相亲节目在各大卫视落地生根,一片大红大紫。乍眼看去二者似乎毫无关联,不曾想常晓武身边哥们儿的一次无意间的“撺掇”,竟成全了图书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