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跳脱,丰富感受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手持杖兮脚踏云,神雕舞兮白龙马。太白金星危站立,天蓬元帅气势佳。玉皇大帝俯身看,王母娘娘服侍他。哪咤脚踏风火轮,观音菩萨手持花。风风火火复纷纷,烟雾缭绕映彩霞。酒仙持杯对空邀,仙灵凡人一席话:‘君莫哀怨世事乱,古来代代皆如此。惟有内心清如水,管他运气佳不佳’一壶美酒走天下,诗画琴棋秋冬夏。大山名川皆为家,月夜秋水心广大。仰头举杯复斟酌,各路神仙连告辞。云卷云舒空虚无,假做真时真亦假!”
  看到这段文字,我们不要诧异,此乃出自学生之手,文字中颇有李白的遗风。这是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学习而完成的作业。作业要求:想象仙人到来后的活动。并要求先在课堂上口头交流,然后在课余时间用诗歌形式将仙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因为李白的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借留别来表白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时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围绕着游仙的梦幻场面来构思,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其中的梦幻,扑朔迷离;笔底的仙境,灿烂神奇。但,细细品来,我总感到些许遗憾。为什么?原来,本诗对天姥山的高大神奇极尽夸张;对梦中天姥之奇幻极尽想象;对仙人盛会之前的出场也曲尽其妙;而惟独对仙人到来之后的活动,采用了跳脱的写法,令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跳脱是修辞学中辞格之一,指的是由于心思的急转、情况的突变等,有时中断了或暂时隔断了语路。跳脱一般可分急收、岔断、突接三种。如:“凹斗他爹说,咱这幼儿园,是县政府出钱,叫咱出名的假典型!他还说……”(张一弓《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此是急收,话说到途中,突然收住,不再说下去。又如:“他们除从帝国主义得来的枪炮和几条走狗之外已将一无所有了,所有的只是老老小小——青年不必说——的敌人。”(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此是岔断,话还没说完,就被另外的话岔开,从而出现看似上下不接实则仍然前后连贯的语言现象。而突接则是折断语路突接前话,或者突接当时的心事,因此将话折成了上气不接下气。如“人君母使听寝兵,则群臣宾客莫感言兵”《阿房宫赋》由于中间省略了“若听寝兵”一句,故形成了突接。
  跳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使用频率较高。在常规语文教学的同时,如果能够抓住跳脱修辞,就会另辟蹊径,丰富感受,收到与众不同的教学效果。仍拿《梦游天姥吟留别》来看,仙人的活动会更好地体现李白洒脱傲岸、不事权贵的一面。当然,此处的跳脱,也许是这首诗中最具开发价值的一个亮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设计了前文说到的一个问题。事实证明,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纷纷跃跃欲试。这份作业,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培养了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诗歌创作的能力。
  这里再举一学生之佳作:
  诸神皆入座,依河芳草疏落落。
  不觉鱼儿水中来,甘心被烹桌上摆。
  室里流香酒潺潺,未饮先闻即欲眠。
  浴火凤凰,引吭欢唱;飞龙助兴,笑语惊天廷!
  如此随意心僬闲,纵使王谢也惘然。
  又如:学习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我在引导学生解读诗意时,抓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跳脱现象,抛出这样一系列问题:琵琶女为什么要半遮面呢?此时她的相貌如何呢?联系以前“妆成每被秋娘妒”来想象琵琶女年轻和年长色衰时的样子,并用七言诗的形式来表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涌现出一些佳作。如:
  两汪秋水一轮月,香腮凝脂胜冰雪。
  眼含悲秋发如雪,步履婀娜欲飞月。
  珠黄鬓白发如霜,眼枯见骨心茫茫。
  此外,《归园田居》中的田园生活,《念奴娇》中苏轼的肖像描写都有很多跳脱的地方,细心品读,注意揣摩,留心设计,都会设计出好的问题。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使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活跃,又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享受到创造的乐趣。
  抓住跳脱实施有效语文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尊重文本。忌讳脱离文本,信马由缰。尊重文本意味着首先要结合作者及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不曲解文章初衷的前提下进行拓展性阅读。如果抛开文章基本内容,煞有介事地解读跳脱部分,则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势必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2.勇于创新。学无定法,教书亦然。忌讳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使用了跳脱修辞,也并不是每一处跳脱都值得人们揣摩玩味。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细细体会,该出手时就出手,设计出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其他文献
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学期我总共听了95节课,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等学科,在教学实践与听课的互动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语文课——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讲好每一节课。初登讲台时,我只是简单地把参考书上的要点和大学所学的相关内容混杂在一起,拼凑出一堂课,自己都觉得言之无物,课堂死气沉沉。后来听过组内老师的课,我发现语文课并不是拼凑分
“如果你与我们同在,忠诚于我们,你就带来了丰饶的祝福。”我宁愿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卢米的诗句,慰藉我教师的心灵,也敬献给我们的学生。这是给一代又一代学生的祝福。教学是相通的艺术,很多时候,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生活往往被那些具有教学勇气的教师所改变;而这种勇气是从教师内心本原与世界的景观中最真实的地方开始的,它是一种引导和驱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探索并栖身于此的力量源。我,揣悟着帕克
一、改变自己———追寻大师足迹,明确育人方向  2008年上学期,学校给每位班主任老师发了一本《做最好的班主任》的书,从不知道李镇西为何人的我一下子就被他的文字、思想、情感和智慧深深吸引住了。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唤醒了我的教育激情,提高了我教书育人的智慧。从此,素不相识的李镇西就成了我的教育偶像,成了我教育思想的启蒙者。4年来,我一直追随李镇西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要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思路,这种思路一旦使教师们认同,他们就能够也愿意按照拟定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行为。  根据调查,目前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学生不敢放手,缺少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包办代替的现象比较明显,课堂当中很少给学生留有空白,逐渐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动
“心理周记”的提出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和学生难以达成共识的青年班主任的肺腑之言,这句话也道出了当前很多班主任做学生心理工作的艰难。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班级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我校提出了“心理周记”这一概念。两年来,我们通过每周一次的书面心理辅导有效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使之成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校工作的开展增添了
活动教学给品德课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老师都意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于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设计活动,甚至认为活动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量,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导致高耗低效的现象。    问题一——“活而不实”    “活而不实”是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脱离目标不实在  镜头:在一节《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它强调了细节的重要。细节,微小而细致,它不会咤叱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但细节的影响,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一言一行的举止,教师一丝一毫的关爱,都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正所谓“细节关大局”。这就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虽微,却很值得我们关注。  一、细化常规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1.细节是闪光点,往往
随着人们对婚姻的重新定位,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离婚子女即单亲子女日益增多。有些父母离异后,对子女的关注就不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常规管理增添了新的压力和难度。为了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特点,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用爱抚慰受伤的心灵  班级有个可爱的女孩小A,原本活泼开朗,乐于助人。自从父母离异后,变得不爱与人交谈,敏感、怯弱,成绩也直线下降。看到这种情况,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我们活动的每一个点,都会和互联网链接在一越。在我校,电脑是每位老师开展工作的必备工具。在学生们家里,电脑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高年级学生往往掌握了比较“精湛”的电脑技术,查阅资料,编辑文档,收发邮件,甚至制作幻灯片,电子相册,样样精通。大家都在互联网上“居住”,相遇便是难免的事。
一种人性的表现,只有在一种价值标准的参照下,才有好坏之分的,就像一个人不站在镜于前,是不知道自己的头发是零乱的还是整洁的。判断学生的人性表现,主翼是以老师的价值取向为标准的。如果老师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那么以这样的标准去判别学生的表现,就难已准确判断学生的表现到底是否真的存在问题。也许。本没有问题的学生也被说成存在问题了。因此,有时。并不是学生身上存在问题,而是老师的观念存在问题;并不是学生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