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与健康指导。方法: 经微创手术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93例,给其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如在手术前做好病人的生命支持工作,手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做好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同时,不能忽略在引流管、呼吸道方面的护理。结果: 通过术后的加强护理,特别是在引流护理方面的加强,护理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有效降低并发症在术后的发生率。结论: 针对病人个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评估,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护理与康复指导,在病人康复方面有积极意义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期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70-03
高血压性脑出血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而且致死率、病死率极高。故要及时抢救病人,且现在术后的护理与健康指导显得更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93例,女34例,男59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年龄45.7岁。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均在2个月以上,其中3年以上者有50例。按时接受治疗、服药而且血压较为稳定60例,不连续服药18例,没有按时接受治疗、服药,血压不稳定15例。病史中有糖尿病的16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CT检查扫描病人头颅的结果,选定穿刺面以便定好穿刺点的位置。医护人员要根据手术的需要,让病人处在最佳体位进行手术,相关部位进行麻醉后,用一次性颅内穿刺针在指定部位垂直穿刺到血肿中心处,拔出针芯后接上引流管,用5毫升的注射器慢慢抽出积血,抽出量不能超过血肿量的70%,手术结束后接上引流袋,把引流管固定在适当位置。第一天把尿活素3万U溶入2.5mL0.9%的生理盐水中,通过穿刺针将其注入到血肿中心处,引流管关闭两小时后打开,每日两次。从不同颜色的引流液上判断,术后三至五天内CT复查头颅,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拔除穿刺针。[1]
1.3 结果
9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术后存活89例。手术前病人意识清醒的,术后没有昏迷甚至死亡;手术前病人中度昏迷,且已有伴脑疝形成的病人在抢救后存活,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理;手术前13例意识恍惚的病人中有7例已恢复意识,有2例在出院的时候依然没有恢复意识,处在昏迷状态。4例死亡, 2例因为严重的肺部疾病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因为肾功能的急性衰竭而死亡。没有一例出现颅内或者穿刺部位感染
2 日常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时刻注意病人血压的变化,应把其血压降低到180/100mmHg以下。如果血压再度过高,则很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血压过低可能会有供血不足的现象,脑损伤因此会加重;病人在手术后应持续吸入氧气,监测病人血或氧的饱和度。并按时帮助病人排痰,以保证呼吸道的畅通;绝大部分病人都有糖尿病或其它心肺病,故应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病人在做完手术后,多部分会有一定范围内的体温波动,而体温升高有这几种类型:中枢性高热、感染性发热、吸收热等。监测病人体温的变化,可帮助医护人员判断病人病情的变化;病人瞳孔的变化需要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如瞳孔的对光反射、形状等是否有变化。如果病人有一侧瞳孔突然散大,没有对光反射,并伴有昏迷则表示该病人可能已出现脑疝,颅内出血是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之一,此时已危及到病人的生命,需要及时抢救。
2.2 体位护理
术后病人的意识模糊,护理人员应使其去除枕头后平卧,让病人的头往一侧偏;而对于清醒的病人,应将其床头的夹角保持在25°左右,这样有助于血液的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头平卧或卧于健侧,尽量减少身体的搬动,且翻身动作要轻,防止再次出血。
2.3 饮食护理
术后易使消化道出血。术后清醒的病人,医护人员可在手术后6h给其少量温水饮用,如无呕吐便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如病人在手术后三天意识依然模糊的,医护人员可以插胃管,以流质食品灌入方式饮食。而进食可有效减轻胃酸对胃的刺激,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如病人在手术后的各方面的指标平稳,可给予其早期进食,食物宜以易消化、清淡的为主,用一些水果或者蔬菜辅助饮食,防止便秘的发生。病人昏迷或有吞咽困难的,在早期可给予鼻饲。
2.4 二便护理
部分病人有糖尿病史,会有肾功能不全的可能,而甘露醇可导致肾功能造到更大的损害,故护理人员应严格记录病人二十四小时内尿液的排出量,如发现病人有无尿或少尿的现象,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 特殊护理
病人在手术后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如果护理不当,颅内或穿刺部位将会受到感染,穿刺针断裂等后果。特殊护理的重点在引流管和穿刺点部位上。上述的特殊护理直接关系手术成功与否。
3.1 穿刺点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流脓、渗出、红肿等,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要及时上报医生,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处理过程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执行,抗生素在避免颅内或穿刺部位感染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穿刺点的不同,护理人员应让病人处在对应的体位上,防穿刺针断裂等意外情况发生。我院曾有1例因病人体位不当使穿刺针在颅内断裂。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一定要避免压迫或碰到穿刺针,防止发生意外。
3.2 心理护理
恢复期间,病人面对行为能力上的改变, 经常担心此病可能导致的残疾,会给亲属带来不便,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有自杀倾向。故护士从病人入院治疗开始,态度要亲切和蔼,使病人感到温暖,鼓励病人,加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要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和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心里干预,消除病人的负面情绪,让病人相信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
3.3 引流管处置
保证引流管的畅通,引流管的最高处应放置在高出侧脑平面大约15厘米的地方。如果位置过高则引流不畅,而位置过低则引流过度,使颅内压降低。如果引流不畅是因为血凝块堵塞的问题,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在适度负压下解决,要是效果不明显,可以更换引流管。[2]在固定点和头之间的长度要足够长,避免病人在翻身或日常护理中因引流管被拉拽造成引流不畅;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的变化。如果引流液的颜色暗红色变为淡红色,而后颜色逐渐变淡,可认为颅内的血肿块在消除。如果引流液的流量突然变大且颜色成鲜红色,很可能是颅内已再次出血,此时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并检查头颅CT,以明确采取相应的对策。而引流液的流量较小或根本没有时,可能是由引流管、穿刺针孔堵塞等引起的,要采取抽吸、冲洗等措施进行处理;为使颅内的血肿液化,把尿活素3万U溶入2.5mL0.9%的生理盐水中,通过穿刺针将其注入到血肿中心处,引流管关闭两小时后打开,每日两次。尿激酶一定要现配现用,并按无菌操作标准进行操作。 3.4 拔除穿刺针
当病人再次检查头颅CT时,如显示颅内大部分血肿被清除时,应该先闭管观察二十四小时,如果病人没有出现因颅内压变大而引起的不适,且打开引流管后引流液的流出不明显,穿刺针便可以被拔除。穿刺针被拔除后,应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覆盖上无菌的敷料,头部要抬高25°~30°,并使术侧朝上,以防止脑脊液漏现象的发生。注意无菌敷料是否保持干燥,如有液体渗出,则应在无菌操作标准下更换敷料,直到穿刺针孔愈合。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穿刺针的拔除时间过长,则颅内容易被感染。[3]
4 康复指导
4.1 语言训练
术后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在进行相关语言训练的时候,可以用单音字与音乐、图片、手势等配合进行训练,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交流能力。从单音字到认识周围的人或物开始,反反复复的练,鼓励家属多与病人聊天谈心,锻炼其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4.2 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病人常伴有讲话不利索,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要通过相关科学的功能锻炼配合适当运动,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且按时按量的完成相关功能锻炼。病人的早期康复应采用按摩或被动运动的方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顺序活动肩部、肘部、手腕、手指、髋关节、膝盖、踝关节、脚趾等各关节,幅度循序渐进、由小变大,一天2-4次,每次15-30分钟,可增强病人的肢体力量,同时按摩、适度拍打肌肉,使肌力恢复。病人病情稳定以后,护理人员或家属便可协助病人进行相关的被动运动。肌力慢慢恢复的时候,可积极帮助和鼓励病人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坐、站、走的步骤进行,循序渐进的同时,配合中医的按摩、针灸等。可让家属协助按摩病人,让病人坚持锻炼,部分病人的瘫痪部位的功能均有所恢复。
5 小结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致残率、病死率都非常高,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安全可靠,且疗效明显,但手术后的并发症依然较多,如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很有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加强护理与健康指导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疗效明显、创伤较小、快捷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此项手术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总而言之,通过加强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特别是要加强术后引流的护理,提升护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郭成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50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2).
[2]胡登科, 蔡烈凤,杨昆胜.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现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 2010,(01).
[3]张涛, 闫雅玲.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05).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期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70-03
高血压性脑出血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而且致死率、病死率极高。故要及时抢救病人,且现在术后的护理与健康指导显得更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93例,女34例,男59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年龄45.7岁。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均在2个月以上,其中3年以上者有50例。按时接受治疗、服药而且血压较为稳定60例,不连续服药18例,没有按时接受治疗、服药,血压不稳定15例。病史中有糖尿病的16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CT检查扫描病人头颅的结果,选定穿刺面以便定好穿刺点的位置。医护人员要根据手术的需要,让病人处在最佳体位进行手术,相关部位进行麻醉后,用一次性颅内穿刺针在指定部位垂直穿刺到血肿中心处,拔出针芯后接上引流管,用5毫升的注射器慢慢抽出积血,抽出量不能超过血肿量的70%,手术结束后接上引流袋,把引流管固定在适当位置。第一天把尿活素3万U溶入2.5mL0.9%的生理盐水中,通过穿刺针将其注入到血肿中心处,引流管关闭两小时后打开,每日两次。从不同颜色的引流液上判断,术后三至五天内CT复查头颅,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拔除穿刺针。[1]
1.3 结果
9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术后存活89例。手术前病人意识清醒的,术后没有昏迷甚至死亡;手术前病人中度昏迷,且已有伴脑疝形成的病人在抢救后存活,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理;手术前13例意识恍惚的病人中有7例已恢复意识,有2例在出院的时候依然没有恢复意识,处在昏迷状态。4例死亡, 2例因为严重的肺部疾病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因为肾功能的急性衰竭而死亡。没有一例出现颅内或者穿刺部位感染
2 日常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时刻注意病人血压的变化,应把其血压降低到180/100mmHg以下。如果血压再度过高,则很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血压过低可能会有供血不足的现象,脑损伤因此会加重;病人在手术后应持续吸入氧气,监测病人血或氧的饱和度。并按时帮助病人排痰,以保证呼吸道的畅通;绝大部分病人都有糖尿病或其它心肺病,故应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病人在做完手术后,多部分会有一定范围内的体温波动,而体温升高有这几种类型:中枢性高热、感染性发热、吸收热等。监测病人体温的变化,可帮助医护人员判断病人病情的变化;病人瞳孔的变化需要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如瞳孔的对光反射、形状等是否有变化。如果病人有一侧瞳孔突然散大,没有对光反射,并伴有昏迷则表示该病人可能已出现脑疝,颅内出血是导致其出现的原因之一,此时已危及到病人的生命,需要及时抢救。
2.2 体位护理
术后病人的意识模糊,护理人员应使其去除枕头后平卧,让病人的头往一侧偏;而对于清醒的病人,应将其床头的夹角保持在25°左右,这样有助于血液的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头平卧或卧于健侧,尽量减少身体的搬动,且翻身动作要轻,防止再次出血。
2.3 饮食护理
术后易使消化道出血。术后清醒的病人,医护人员可在手术后6h给其少量温水饮用,如无呕吐便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如病人在手术后三天意识依然模糊的,医护人员可以插胃管,以流质食品灌入方式饮食。而进食可有效减轻胃酸对胃的刺激,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如病人在手术后的各方面的指标平稳,可给予其早期进食,食物宜以易消化、清淡的为主,用一些水果或者蔬菜辅助饮食,防止便秘的发生。病人昏迷或有吞咽困难的,在早期可给予鼻饲。
2.4 二便护理
部分病人有糖尿病史,会有肾功能不全的可能,而甘露醇可导致肾功能造到更大的损害,故护理人员应严格记录病人二十四小时内尿液的排出量,如发现病人有无尿或少尿的现象,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 特殊护理
病人在手术后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如果护理不当,颅内或穿刺部位将会受到感染,穿刺针断裂等后果。特殊护理的重点在引流管和穿刺点部位上。上述的特殊护理直接关系手术成功与否。
3.1 穿刺点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流脓、渗出、红肿等,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要及时上报医生,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处理过程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执行,抗生素在避免颅内或穿刺部位感染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穿刺点的不同,护理人员应让病人处在对应的体位上,防穿刺针断裂等意外情况发生。我院曾有1例因病人体位不当使穿刺针在颅内断裂。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一定要避免压迫或碰到穿刺针,防止发生意外。
3.2 心理护理
恢复期间,病人面对行为能力上的改变, 经常担心此病可能导致的残疾,会给亲属带来不便,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有自杀倾向。故护士从病人入院治疗开始,态度要亲切和蔼,使病人感到温暖,鼓励病人,加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要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和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心里干预,消除病人的负面情绪,让病人相信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
3.3 引流管处置
保证引流管的畅通,引流管的最高处应放置在高出侧脑平面大约15厘米的地方。如果位置过高则引流不畅,而位置过低则引流过度,使颅内压降低。如果引流不畅是因为血凝块堵塞的问题,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在适度负压下解决,要是效果不明显,可以更换引流管。[2]在固定点和头之间的长度要足够长,避免病人在翻身或日常护理中因引流管被拉拽造成引流不畅;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的变化。如果引流液的颜色暗红色变为淡红色,而后颜色逐渐变淡,可认为颅内的血肿块在消除。如果引流液的流量突然变大且颜色成鲜红色,很可能是颅内已再次出血,此时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并检查头颅CT,以明确采取相应的对策。而引流液的流量较小或根本没有时,可能是由引流管、穿刺针孔堵塞等引起的,要采取抽吸、冲洗等措施进行处理;为使颅内的血肿液化,把尿活素3万U溶入2.5mL0.9%的生理盐水中,通过穿刺针将其注入到血肿中心处,引流管关闭两小时后打开,每日两次。尿激酶一定要现配现用,并按无菌操作标准进行操作。 3.4 拔除穿刺针
当病人再次检查头颅CT时,如显示颅内大部分血肿被清除时,应该先闭管观察二十四小时,如果病人没有出现因颅内压变大而引起的不适,且打开引流管后引流液的流出不明显,穿刺针便可以被拔除。穿刺针被拔除后,应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覆盖上无菌的敷料,头部要抬高25°~30°,并使术侧朝上,以防止脑脊液漏现象的发生。注意无菌敷料是否保持干燥,如有液体渗出,则应在无菌操作标准下更换敷料,直到穿刺针孔愈合。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穿刺针的拔除时间过长,则颅内容易被感染。[3]
4 康复指导
4.1 语言训练
术后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在进行相关语言训练的时候,可以用单音字与音乐、图片、手势等配合进行训练,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交流能力。从单音字到认识周围的人或物开始,反反复复的练,鼓励家属多与病人聊天谈心,锻炼其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4.2 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病人常伴有讲话不利索,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要通过相关科学的功能锻炼配合适当运动,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且按时按量的完成相关功能锻炼。病人的早期康复应采用按摩或被动运动的方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顺序活动肩部、肘部、手腕、手指、髋关节、膝盖、踝关节、脚趾等各关节,幅度循序渐进、由小变大,一天2-4次,每次15-30分钟,可增强病人的肢体力量,同时按摩、适度拍打肌肉,使肌力恢复。病人病情稳定以后,护理人员或家属便可协助病人进行相关的被动运动。肌力慢慢恢复的时候,可积极帮助和鼓励病人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坐、站、走的步骤进行,循序渐进的同时,配合中医的按摩、针灸等。可让家属协助按摩病人,让病人坚持锻炼,部分病人的瘫痪部位的功能均有所恢复。
5 小结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致残率、病死率都非常高,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安全可靠,且疗效明显,但手术后的并发症依然较多,如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很有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加强护理与健康指导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疗效明显、创伤较小、快捷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此项手术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总而言之,通过加强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特别是要加强术后引流的护理,提升护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郭成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50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2).
[2]胡登科, 蔡烈凤,杨昆胜.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现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 2010,(01).
[3]张涛, 闫雅玲.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