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只是薄薄一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把语文这门学科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进而陪着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使其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教师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例子,并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文章《会走路的树》,初看觉得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似乎不需要教,学生即可理解文意。这种课文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用足教材这个例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用好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宽度
“宽度”是指由教材走向课程资源,由课堂走向日常生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在这里,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里,写小树与小鸟之间快乐的相处经历,只用了这么短短的一句:“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许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语言十分简练。课堂上,如何让孩子真正读懂读透这一句呢?我紧紧扣住“许多地方”、“有趣”,引发学生思考:他们去过哪些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将这个问题铺展开来,给学生一个语言的环境,提供他们一些语言的素材,再给他们一些合理规范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练说,那么“许多地方”、“有趣的东西”就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也不是干巴巴的陈述。如“他们来到( ),见到( )。”再如,“这时,小鸟一抬头,只见( ),小树告诉他,这是( )”等等,多样的句式、丰富的内容给了学生多元的表达空间。简单的教材因此有了宽度。
二、用足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厚度
“厚度”是指知识与内涵的增加、拓展、补充。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语文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学生的灵气、灵性是客观存在着的,但我们大量的语文教学没有将其激发出来,只是在挖掘教材里的东西而没有挖掘“人”本身的东西。语文教学向生活挖掘资源应该是语文教师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种意识和自己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是水乳交融的,这是生活的厚度、语言积累的厚度、感悟的厚度。
依然是对那句话的教学,如果一节课仅仅上到刚才那个层次,我们说课堂依然是肤浅的。“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很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仅仅是有趣吗?在伴随着和小树一起成长的日子里,在那个茂密的森林里,小鸟会如此幸运,只见到美好有趣的东西?小鸟、小鹿的成长就和我们人一样也会遇到危险。在危险与挫折中历练自己的生命。那么,他们还可能见到什么呢?引导孩子进一步想象,进行语言的训练与表达。知识与内涵增加了,学生的灵气激情在课堂上飞扬,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这就是课堂的厚度。
三、用活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深度
“深度”,是就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置和对文本解读的“度”而言的。
《会走路的树》,我们除了读到小鸟与小鹿快乐的足迹,我们还可以读到珍贵的友谊,和谐的相处,分别的不舍,漫长的思念,爱的延续等等,这些来自于一个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来自于教师对语文教育目标的正确把握。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当秋天随着落叶悄然而至,这一天,小鸟和小树在湖边静静地看着日落,他们要分手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他俩,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小鸟会说:谢谢你,带给我的快乐时光。”“我走了,但是请相信,明年春天,我一定会回来的。”“小树会说:不用谢,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让我不再孤单,你也带给了我快乐,我也要谢谢你。”……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听到了感恩、留恋、不舍、友谊,这些丰富的情感在富有人性色彩的语句中恣意地流淌。这个“例子”是简单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是有深度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文章《会走路的树》,初看觉得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似乎不需要教,学生即可理解文意。这种课文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用足教材这个例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用好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宽度
“宽度”是指由教材走向课程资源,由课堂走向日常生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在这里,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里,写小树与小鸟之间快乐的相处经历,只用了这么短短的一句:“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许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语言十分简练。课堂上,如何让孩子真正读懂读透这一句呢?我紧紧扣住“许多地方”、“有趣”,引发学生思考:他们去过哪些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将这个问题铺展开来,给学生一个语言的环境,提供他们一些语言的素材,再给他们一些合理规范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练说,那么“许多地方”、“有趣的东西”就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也不是干巴巴的陈述。如“他们来到( ),见到( )。”再如,“这时,小鸟一抬头,只见( ),小树告诉他,这是( )”等等,多样的句式、丰富的内容给了学生多元的表达空间。简单的教材因此有了宽度。
二、用足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厚度
“厚度”是指知识与内涵的增加、拓展、补充。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语文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学生的灵气、灵性是客观存在着的,但我们大量的语文教学没有将其激发出来,只是在挖掘教材里的东西而没有挖掘“人”本身的东西。语文教学向生活挖掘资源应该是语文教师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种意识和自己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是水乳交融的,这是生活的厚度、语言积累的厚度、感悟的厚度。
依然是对那句话的教学,如果一节课仅仅上到刚才那个层次,我们说课堂依然是肤浅的。“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很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仅仅是有趣吗?在伴随着和小树一起成长的日子里,在那个茂密的森林里,小鸟会如此幸运,只见到美好有趣的东西?小鸟、小鹿的成长就和我们人一样也会遇到危险。在危险与挫折中历练自己的生命。那么,他们还可能见到什么呢?引导孩子进一步想象,进行语言的训练与表达。知识与内涵增加了,学生的灵气激情在课堂上飞扬,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这就是课堂的厚度。
三、用活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深度
“深度”,是就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置和对文本解读的“度”而言的。
《会走路的树》,我们除了读到小鸟与小鹿快乐的足迹,我们还可以读到珍贵的友谊,和谐的相处,分别的不舍,漫长的思念,爱的延续等等,这些来自于一个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来自于教师对语文教育目标的正确把握。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当秋天随着落叶悄然而至,这一天,小鸟和小树在湖边静静地看着日落,他们要分手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他俩,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小鸟会说:谢谢你,带给我的快乐时光。”“我走了,但是请相信,明年春天,我一定会回来的。”“小树会说:不用谢,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让我不再孤单,你也带给了我快乐,我也要谢谢你。”……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听到了感恩、留恋、不舍、友谊,这些丰富的情感在富有人性色彩的语句中恣意地流淌。这个“例子”是简单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是有深度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