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对外报道要把握的几个“度”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宣布,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消息一公布,市场震动。
  随后,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对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企业涉嫌价格垄断的行为展开调查,刮起了一场牵涉众多在华外企和著名国际品牌的反垄断风暴。
  从微软到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和轴承生产商,从高科技企业到传统制造业,中国这轮反垄断风暴波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明显有别于以往单一的反垄断案件。中外媒体围绕反垄断调查展开了一场争夺国际舆论主导权的新闻大战,为外界观察国内外媒体报道中国经济新闻的异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这轮争夺国际舆论的反垄断调查新闻大战中全力以赴,主动出击,从第一条中英文稿件《微软涉嫌垄断在中国被查》迅速被外电外媒转发算起,新华社连续播发《微软称始终遵守中国法律 并将积极配合调查》《从微软事件看中国反垄断与“国际接轨”》《工商总局称正深入对微软反垄断调查》《奥迪公开认错 众车企降价后零整比或仍偏高》《面对反垄断新常态 海外应有好心态》《评论:外企被冤枉了还是娇惯坏了?》《中国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罚款12.35亿元》等一系列稿件。这些权威性的报道内容详实,形式多样,迅速抢占国内外传统和社交媒体版面,不少犀利的评论和分析有力地传播了中国的声音,有效压缩了外媒负面炒作的空间。
  以国家发改委查处日本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供应商价格垄断的报道为例,中外媒体报道的异同和得失给国内新闻同行带来一些启示,对这些启示的进一步解构和分析,对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更好引导国际舆论具有现实意义。总体而言,在对外报道中国经济新闻时,大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度”:
  拼抢新闻速度
  拼抢新闻速度就是要力争新闻发布时效领先。在互联网时代,新闻达者为先,先者为上。谁能首先发出第一条权威消息,谁就能在新闻竞争中抢得先机,使读者先入为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首因效应”。国家发改委公布查处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消息之前,由于事涉外企,市场上已有传闻,但真相一直不明,这意味着各方亟需权威消息来源的证实。发改委的中文声明长达1300多字,对已习惯了快讯式、标题式的碎片化阅读的读者来说,如果一上来就发全文,未免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因此,新华社先摘其要点,发出了一句话的中英文快讯,旋即引起包括路透社、《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在内的关注和转载。随后,新华社不断充实报道内容,以堆积木的形式层层递进展开滚动报道。可以说,在中国这一轮反垄断调查报道中,这种“先要闻,再综合”或“先碎片,再整合”的滚动报道模式几乎被所有国内外主流媒体采用。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滚动报道模式与很多新闻事件中当事人挤牙膏式的被动回应是两码事,切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实践证明,在媒体社交化时代,时效仍是新闻的生命,而对信息进行碎片化处理已成为新媒体作业的标准程式。
  拼抢新闻时效仅仅是这场舆论大战的第一步,要在国际舆论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必须要趁热打铁,抓住舆论热度,放大自身的传播效果。面对外界关注度极高的新闻事件,如果一家媒体在发出新闻快讯后长时间没有跟进报道,其所形成的舆论真空必定为竞争对手所填补。这种竞争态势要求媒体必须利用舆论热度,争抢第二和第三落点,拓宽报道的深度,通过综合性报道介绍新闻事件各方面的详细情况。
  拓展稿件深度
  如何拓宽新闻的深度,新华社和《纽约时报》做法不同,但也殊途同归。新华社反垄断调查的深度报道以组稿的形式呈现,而《纽约时报》则通过拓展单一稿件的深度来引导舆论。这可以看出两家新闻机构受众重点的差异,因为组稿形式更适合传统报纸版面,而单一深度稿件则更契合网络阅读体验。
  那么,《纽约时报》等外报是如何拓展稿件的深度呢?无他,把读者拉进话题当中、做好议程设置、添加更多话题引爆点去吸引读者而已。在《中国对日企开出巨额反垄断罚单》的综合报道中,《纽约时报》并没有单纯报道日本车企业受罚这一事件,而是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联想、添加背景等客观报道方式,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中日关系恶化、领土争端、本国就业、中国吸收外资情况、司法制度等“暗藏杀机”的冲突信息当中。这种看似形式客观的手法,不仅拓展了话题广度,更在有意无意间对中国国家形象构成了威胁。这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恰恰是一些不怀好意的外媒的惯用手法。一些美国媒体将此事同“美国起诉5名中国军官”“棱镜门事件”相联系,感叹在华外企“失宠”,指责中国此举有报复之嫌,是庇护本土企业之举。彭博社的报道将中国反垄断调查置于“中美就网络间谍互相指责”的大背景下,称美方今年起诉5名中国军官窃取美国企业机密后,中国加大了对美国企业的压力,导致中国国有媒体批评微软、谷歌和苹果与美国的间谍活动有联系等等。
  由于事先预见到外媒可能会借题发挥,新华社加强了报道的针对性,在多篇稿件添加了大量解释性的信息,如国内企业以往也曾因为涉嫌垄断而被调查的背景,更突出了日本企业自首的情节,也同样拓展了报道话题,为外国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感受市场温度
  与其他领域的对外报道相比,经济新闻报道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否触动市场是衡量经济报道影响力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区别于外媒将经济新闻政治化的做法,国内媒体报道更不能随着外媒的脚步起舞,随意报道一些没有根据的猜测或分析。相反,有时候必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专业态度保持对相关市场的敏感度,感受市场的温度,做到在商言商。在这轮反垄断调查中,每一个牵涉其中的企业都是市场的主体,考虑到很多涉事企业是上市公司,每一个公司罚金等消息的公布,都可能对它们的股价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因此,新华社的一系列报道通过再现案件调查始末,详细报道了12家日企的具体受罚情况,既表明我国反垄断调查依法执法的态度,也客观反映了国内外企业的回应,表达了社会和百姓关切,而其中一些细节,被《纽约时报》等外媒有意无意忽视了。按照经济报道要紧贴市场的思路,国内媒体的经济报道可更加专注于反垄断调查对市场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用更深、更实在的话题与外媒竞争。比如,在反垄断背景下,国内汽车业和汽车市场的走向如何?将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具体实惠等问题,仍有待解答。
  亮明自己态度
  面对一些外媒故意曲解甚至异化中国反垄断调查的负面舆论,新华社除了客观公正报道有关消息外,还针锋相对,播发了不少观点犀利的中英文评论,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态度。如《面对中国反垄断新常态,海外应有好心态》的述评指出,中国近年来加大市场法制建设,极力打造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严格执行对垄断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未来中国反垄断的执法力度会继续加强,涉及领域也会不断扩大。面对新常态,海外应该有好心态,客观看待中国依法规范市场秩序的行为。而《外企被冤枉了还是娇惯坏了?》的评论则一针见血揭露,中国通过打击外国企业来扶持本国企业的观点已有失偏颇,更完全站不住脚。同时,针对外媒指责中国商业环境变得仇外的言论,新华社也通过采访商务部发言人,播发《中国驳斥反垄断调查为“仇外”的言论》,予以回应。通过新华社海外推特、脸谱等法人账户,这些言论和报道登上欧美影响最大的新媒体平台,直接面对欧美等海外受众,在西方传统媒体之外,开辟了新的舆论场,有效扩大了传播范围,受到海外网友高度关注。
  毫无疑问,中国在这场反垄断调查风暴中遭遇了极其复杂的舆论交锋,这将是中国未来进一步走向世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考验。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传播新态势,中国媒体工作者和管理者当有心理准备,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但同时战术上又要高度重视,取外媒之长,补己之短,运用传统和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或针锋相对,或春风化雨,争夺国际涉华舆论的制高点。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为应对重大涉华舆情和重大涉华关切,加强英文言论报道和深度报道,新华社对外部成立由资深编辑记者领衔、跨采编室的英文评论小组。报道组成立半年多来,依托“中国声音”栏目,坚持用“西方听得懂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参与评论小组工作的四个月中,我对对外新闻评论报道有了一些认识,对对外评论因何而发、评论应起何作用、评论对象如何选取、评论如何撰写等问题有了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31日至6月6日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个拉美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会晤。此访是习近平主席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也是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高访”报道,模式相对固定,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已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信息有更加个性
期刊
在习主席考察广州战区提出的“三个牢记”中,开宗明义的第一要义便是“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它系统阐述了我党我军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突出了“军魂”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  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军魂”,让西方国家难以接受和理解,增强对我军“军魂”的国际认同感,这是亟需我们破解的一道难题。我军“军魂”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从历史性依据看,坚持“军魂”是我军发展
期刊
“本土化”(Localization)也被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指的是媒体为适应某一区域市场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手法的改造过程,涉及到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个方面。本土化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的前提,也是突破传播对象国制度、体制、法律等制约,增强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期刊
诞生篇:顺势而为 多点开花  2011年以来,全球传媒业对新媒体的反应愈加敏锐,传统媒体纷纷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整合内容和技术资源,自主开发或与技术商合作,推出数字出版产品。BBC、CNN等知名媒体也推出了或免费或收费的iPad阅读产品。传统媒体之外,各国旅游局、社会团体也投入制作适用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阅读的产品,以期借此进行形象宣传和信息交流。  美国的传统媒体先于我国媒体受到了来自以互联网为
期刊
十年前,我走出了大学校门,来到机关从事外宣工作。也正是十年前刚刚踏入机关的时候,我与《对外传播》,当时叫《对外大传播》杂志结下了不舍的情缘。大学时我学的不是新闻专业,也不是对外传播专业,正当我对外宣理论和实践一片茫然的时候,《对外传播》走进了我的视野,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十年来,《对外传播》一直在丰富着我的外宣理论知识,指导着我的外宣工作实践。  《对外传播》,  你是开启我外宣事业之门的金钥匙,
期刊
一群青春靓丽的外国面孔在明城墙上欢舞,帅气的外国小伙在长江大桥上优雅地拉着小提琴,街舞男孩跳起太空步滑过甘家大院……欢快的背景音乐、青春的面孔配上镜头里的南京元素,4分钟带着网友游了一遍南京。  今年5月中旬,一段名为《Happy Nanjing》的音乐视频上线后,在世界范围内被网友频繁播放和转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网络点击量超过500万人次,引起了一阵快乐南京风潮。作为南京首部城市音乐片,《Ha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事关本国长远和眼前利益的“对外宣传”也受到各国的空前重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之后,已经成功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都强烈地影响着——或制约或有助于——我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回顾我国对外宣传事业的历史,对加强外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姚遥博士所著的《新中国对外宣传史》将新中国
期刊
价值观是文化中处于最核心地位的要素,外层的要素都是围绕着价值观这一中心形成的,并且在方方面面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想要把握中国文化的核心,就要把握住价值观。而当一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被他国欣然认同时,该文化就获得了深刻影响他国文化和社会的基础,进而获得了影响国际关系的关键力量。  那么,海外民众对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思想的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如何,这些情况又与哪些因素相关,海外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
期刊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新闻媒体状况》报告,18至29岁的人群中,在过去一年中观看在线视频的比例为90%,而有48%的人观看在线新闻视频;30至49岁的人群中,选择观看在线新闻视频比例为49%。①收视人群特别是广告主流人群被严重分流,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正在受到来自新媒体的严重威胁。当广告支撑的一贯商业模式遭受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采取应对,与新媒体融合无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纵观全球,以CNN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