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柳编第一人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淮河走一走,从河南到安徽,从山东到江苏,凡有杞柳生长的地方,就有从事柳编的人。而把柳编做成了大产业,成了闻名遐迩的“柳编王”,却是出生在沿淮老灾窝——霍邱县姜家湖乡的一位贫苦农民,他就是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姜一勇。
  姜一勇继承父业,以三间草房为柳编作坊,艰苦奋斗20多年,不断改革工艺,研发新品,引进外资,自营出口。从借贷5000元起家,到现有总资产6.02亿元,固定资产从零到3.5亿元;柳编产品从筐、圈、斗、篮,扩大到18个系列、2万多种,行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创汇3049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已超过去年一年,全年有望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所创安徽庆发集团,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从“洪水走廊”中走出
  
  千里淮河,曾给人们带来过富裕,但更多的是灾难。每当洪水泛滥时,冲过堤坝,淹没良田,迫使多少人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治理淮河,使淮河水患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根治水患的目标尚任重道远。霍邱县姜家湖为保护下游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半个世纪以来就曾弃家舍园行洪20次,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饱受洪水肆虐的姜家湖人做梦也想着脱贫致富之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淮河两岸,启迪了姜家辉、姜一勇父子,决心闯出一条致富路来,彻底摆脱依赖国家吃救济的日子。
  1986年春节一过,姜家辉就打点行装,到江浙一带学习取经。来到滨海县,当他看到一家工厂用杞柳编织花篮出口换得外汇时,他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在家乡,到处都有杞柳,可是除了编些巴斗篮子日用品外就只有当柴烧。在这里竟能编出美妙的工艺品,漂洋过海去赚老外的钱。真神了!姜家辉向这家厂长坦承了淮河老灾窝姜家湖人民的贫困,守着杞柳这一根根“金条”讨饭吃的窘境。恳请厂家派人指点,帮助办厂。住在那里,整整软磨硬缠了两个月,终于感动了厂长,答应无偿选派1名师傅和4名技术人员,前来姜家湖传经送艺。
  这年5月,姜家唯有的三间草房成了柳编作坊,姜一勇和父亲、母亲及年少的弟弟妹妹,一家9口都成了第一批柳编工人。爆竹声中,姜家湖第一家柳编厂挂牌成立。
  当年,柳编厂就实现销售收入3.7万元。这对于吃了上顿不接下顿的姜家湖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对姜家父子也是极大的鼓舞。柳编厂如同一颗星星,在湖洼地上遽然升起。
  初战告捷。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姜一勇,胸怀大志,勤于思考,并没有被眼前的成绩所陶醉。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他心里豁然开朗,他寻思着,要把柳编搞大,非走出国门闯荡国际大市场不可。他瞄准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东莞凤岗镇的一个荒山坡上购买了15亩荒地,竖起了“深圳分公司”的牌子。
  资金短缺、设备不足、语言难懂、高温难熬,姜一勇全没放在心上。他领着从姜家湖来的一帮穷兄弟,展开了一场艰苦异常的拼搏。白天挖沟整地、运砖砌墙,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夜晚,姜一勇在临时工棚里抱着一部电话多方联系,搜集信息,邀请客商,每天要干十七、八个小时的活。
  姜一勇的创业精神和憨厚的为人,赢得了许多客户的青睐。美国大庆公司的总裁伍台安先生,尤其看中了这个来自淮河贫困地区的小伙子。1993年3月,他一下子注资400万元,与姜一勇合资成立了安徽省庆发湖工艺品有限公司,使姜家湖的柳编品,从此源源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
  接着,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品种上,姜一勇更是绞尽脑汁,沤心沥血。他和技术人员一道上江、浙、鲁、粤学习考察,一起夜以继日地绘图设计,研发出染色、喷漆、打腊、抛光、做花等多种先进工艺,还率先开发出蒸煮柳编、柳草混编和配有金属、皮革、瓷料等装饰柳编,共16个系列、4800多种式样和规格。有万紫千红的环,有千姿万态的篮,有茶垫、坐垫,还有猫呀狗的小睡窝;有的精美亮丽,有的古朴粗犷,有的富丽堂皇,有的典雅别致,无不栩栩如生,楚楚动人。
  事业日益兴旺,家庭却连遭不幸。为了创造柳编大业,父亲姜家辉不顾年迈体弱,日夜操劳,2000年累倒在自己创业的岗位上;大弟姜一将在前往广交会的路上不幸遇难;二弟姜一权也猝死在境外考察途中……这样,继续创业的千斤重担和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热切期盼,一骨脑儿全落在姜一勇的身上。
  
  让梦想尽快变成现实
  
  改革开放使姜一勇成就了柳编大业。可是他并不沾沾自喜,想着去追求豪华与享受,而是依然故我,过着一种简朴清淡的生活。一心想着如何把创业的成功回报给社会和父老乡亲的姜一勇,凭着这一崇高的理想和不懈的奋斗,在淮河两岸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赞许和极佳的口碑。
  撇开建厂以来实现的十多亿元的产值、超亿美元的创汇和上亿元的利税不说,姜家湖乡6个村5000多户近2万乡亲,以及沿淮数省的10多万农户,都在庆发集团的柳编开发中获得实惠,初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在姜一勇的带领下,昔日的“洪水走廊”,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柳编之乡”。
  为了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他果断决策,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代替了家族管理方式,实行了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买断了家庭和家族的股份,在社会上聘请了管理人员。自己及家庭家族成员与社会聘请人员一样,在企业上班领工资。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除按规定上缴国家与地方税收以外,一律用来发展壮大企业和办好社会事业,改善农民兄弟的生产与生活。
  为了发展柳编事业,不断扩大覆盖面,多年来,姜一勇曾启动数千万元资金,冒着企业亏本的风险,在淮河两岸、省内省外的湖滩洼地和贫困山区,建公司,办分厂。为乡亲们垫资兴建杞柳基地,免费培训柳编技术,加工收购半成品,组织外运出口。2001年,由于柳编国际市场价格出现滑坡,造成国内柳条价格走低,出现了卖难的现象。为了稳定柳条价格,集团及时兑现了与农户的合同,一次投入174万元按保护价收购柳条,企业损失了30多万,却保护了柳农的利益,赢得了柳农对企业的信任。
  目前,庆发集团已有28个直属柳编分厂,56个生产点,覆盖安徽沿淮20多个乡镇,辐射皖、苏、鲁、豫、浙、闽、川等7个省,农户达12万多户。凡在庆发集团所辖公司、分厂从事编织的人员,年均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成了各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帐,为了支持家乡发展农业生产和兴办社会事业,仅最近几年,姜一勇就为湖洼区内和临淮岗移民新镇修筑水泥路面20多公里,投入近500万元。改造姜家湖上台子小学和新建一所希望小学,投入120多万元。资助霍邱临淮岗、寿县陶店等地数十名失学和贫困儿童从小学到中学的全部学费,支援抗洪救灾,帮助烈军属、五保户、特困户改善生活,多次捐款达100多万元。为鼓励公司职工子女学习,专门成立奖学金,每年拿出50多万元。集团还一次投入800万元,在临淮移民新镇建了一座7000多平方米的商贸大厦,以安定移居岗上的乡亲,提供生活方便。
  别人家里生活贫困,姜一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家虽然富了,却仍然苛守勤俭持家的信条,注意节约每一块硬币用来帮助贫困乡亲。住的是厂区普通职工宿舍,家前屋后还兴了菜养了鸡,以补助家庭食用。逢年过节,或遇谁家有了丧葬嫁娶,姜一勇总要慷慨解囊,主动送“礼”,予以资助。
  其爱人邱士珍动情地说:“我们一家人谁也没曾想过,庆发集团的资产就是我们家的私有财产,谁也不曾到公司财务部拿过一分钱。全家人只靠工资生活,企业赚的钱都是用来发展生产,赚更多的钱好去回报社会和老乡。”
  姜一勇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乡亲的钦佩和爱戴,也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的肯定与支持。先后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星火带头人”、全国劳模、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3年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了淮河岸边一颗亮丽的明星。
  
  心系“三农”实现更大跨越
  
  每年春天进京参加“两会”,讨论国家大事,姜一勇总被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们热烈讨论所感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三农”问题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最大难题。自己是个党员,又是从淮河的灾窝里走出来的。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创业有成,成了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中,自己该作点什么文章,能做点什么贡献呢?学习讨论,深入思考,使他逐渐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扎根农村、亲情农民、服务农业。要在柳编创业的基础上,向农业其他领域扩展延伸。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农业。
  于是,姜一勇开始了他的一系列二次创业行动。短短几年,他就投资7400多万元,组建了6个注册公司及柳编大市场,逐步向建筑、运输、矿业等方面发展。去年以来,他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1511”工程(1万亩良种繁育基地、500万斤制种产量、100万亩优质高品粮生产基地、10亿斤优质商品粮产量)又连续作出几项新的决策:
  立项上马年产30万吨精米加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投入5000万,今年年底即可投产。项目全部完工后,日加工稻谷1200吨,年产优质大米20.4万吨、糠油4300吨,稻壳用于发电2000万度并替代煤炭8200吨。实现主副产品产值5亿元,增值税收1155万元。
  利用集团现有土地资源,依托农业科技部门,在城西湖基地繁育优质杂交稻种新两优6号1000亩,示范种植新两优6号5000亩。明年再繁育该品种5000亩,推广10万亩大田生产,把过去的订单柳编延伸到订单稻谷。
  经中央储备粮分公司批准,建立10万吨粮食储备仓库。一面在临淮岗开工建设5万吨国家标准粮食储备库,一面收购了霍邱县莫店圩粮库和盘活原4个区的粮站。以求做到农民收获的优质稻谷有处卖、有人收,也有地方存储。
  此外,为保护农民种植油菜籽的积极性,姜一勇还收购了破产的六安市华康油脂厂和霍邱金田花油脂厂,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
其他文献
1月22日,泰国首先发现两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后新加坡、越南也相继发现。2月2日,菲律宾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由此揭开了东盟国家防控新冠疫情的序幕。但是到3月中旬以前,东盟国家主要以防控疫情输入为主,本地区尚未形成疫情大流行。疫情的阶段性特点  东盟国家无论是确诊人数还是死亡病例。3月中下旬开始急速增长。3月15日,确诊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4月1日突破一万人,两周时间增长了十倍。但从全球范围看,
【摘 要】从2002年处女作《寻枪》的上映,到2012年《王的盛宴》的上映,陆川虽然仅独立执导了四部影片,但他的创作风格却日趋成熟。本文立足于陆川导演的四部影片,主要就其所体现出来的军人气质和文人追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陆川 军人气质 文人追求 导演风格  导演风格是导演作为视听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的体现,它主要指导演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目前为止,陆川虽然仅独立执导了《寻枪》
在徽商大会上,一个特殊的展台吸引了省领导的眼球。这个展台里,摆设着种类繁多的酒、茶、面条、饼干等食用产品。这些产品全部是阜阳市旺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仙人掌开发、研制出来的的科技产品。省领导饶有兴致的参观了的展台,详细询问了仙人掌产品的开发、销售等情况。他们在亲自品尝了部分产品后,对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会议期间,该公司与11家客商签定了订单,总销售额达3080万元。    长期追寻,情定“仙人掌
11月的南京正处于一年之中最安宁、最美好的时节。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里阳光遍洒,不时有片片落叶打着旋儿优雅地从枝上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午后的温暖时光,我们约来了南京亚青会的一位志愿者——钱程,请她为大家讲述她与亚青会之间的故事。  记者:首先,能不能谈一谈当初你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成为一名“小青柠”的?  钱程:因为亚青村设在我们学校,相对而言我们对学校的环境也比较熟悉,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很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如何面对创业坎坷的经历或许对您对我都是一种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他叫杨树田,出身于东北,人称东北虎,今年56岁,岁月已在他的额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生活的各种经历悉堆于他的眼角,但他的眼神仍闪烁着超人的锐智,他的面容始终流露出对人的宽容和对生活的欣慰。  他是一个军人,70年代退伍在安徽省铜陵市第二冶炼厂工作。父亲是有色公司某单位的领导。家庭的光环和个人的能力当时在
荐书人语:  《傅雷家书》是新时期出版界的畅销书。1981年出版后,经媒体集中宣传介绍、选登,几乎每个知识分子家里都有一本。这本书收录了翻译家傅雷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的120多封信。当时,傅聪正在国外学音乐,傅雷在信中以父亲和朋友的身份,和儿子谈了许多关于人生、音乐和知识的道理。这些书信极富亲和力,让当时重新重视知识和艺术的人们通过阅读也得到了教育。著名作家、翻译家楼适夷在他的《读
一些人听说别人用的药效果好就想换药,还有的人服用了口碑好的药,效果却不如别人显著。这是因为药物起效时间有长短,是否能发挥出理想效果,与用药者生理、疾病情况等很多因素有关。  剂型不同,药物吸收速度有差异。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高低、溶解度和解离度等均可影响吸收。口服药中,溶液剂较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吸收快,因为后者需有崩解和溶解的过程。即使是同样的成分,用后产生作用所需的时间也可能不同。  症状
刮痧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即“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就是徒手或用刮痧器具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操作,直到皮下出现凝结成像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毛孔张开,痧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正确选择刮痧疗法的种类和操作方法,可提高刮痧的疗效,缩短治愈
主持人语:  对于叙事类文本教学,近年来争论颇多。工具性与人文性之外,又有“例子说”与“引子说”的争端。一些老师认为,叙事类文本内容简单,很多篇目并不具有经典性示例作用,课堂教学完全可以仅将这类文本当做“引子”。在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后,即可将其抛开,然后依照老师的自主建构,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老师预设的问题上展开。  又有一些老师,钟情于依照中考、高考命题形式指导课文的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叙事类文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一、突出党的领导对改革成功的关键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