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面:权力与方位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者黄帝四面,信乎?”一个古老而天真的问题,出现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从前,黄帝有四张脸……稍一改写,这就是一篇童话的开头。但是,真的?问号一来,童话就讲不下去了。
  中国是古老而早熟的国度,罕见天真,也难觅童话。从前的从前,在中国的童年时代,讲黄帝有四张脸这样的话,也许不会被“?”打断,也许初民尚有原始的天真,但讲下去,讲下去,也不是童话,而是一则有关权力的神话。
  权力,不是童话的关键词,是神话的关键词。黄帝四面,这则被质疑的神话其实暗藏着古老中国的权力密码,而这一权力密码的背后是中国人的方位观念。
  从排序上看,炎帝在黄帝前面,这种习惯性排序,依据并非时间先后,而是空间顺序。
  初民对空间的认识开始于方位的确立。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今人教小孩辨别方位的话,无疑是初民的无数次迷路换来的。自古至今,中国人在夜里找北斗,找北极星;在白天,太阳则是确定方位的参照;阴天,也要去寻找向阳的树枝——在北半球,向阳的树枝指示着南方。初民是不知道南半球、北半球的,他们跟小孩一样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
  然而,一个人哪怕以自我为中心,在無边的空间中仍然会感到迷茫和恐惧。主观的左右前后,客观的东西南北,神秘的太阳和北极星……世界似乎是围着你转的,又不是围着你转的——那就自己转转吧,左右前后和东西南北便会重叠起来,在运动中弥合了主客观;再看看天吧,太阳的动,北极星的不动,其实都能指示方位。
  东、西、南、北,再加上以自我为中心的“中”,我们祖先的这种方位观念奠基了一种学说:五行。行,从它的原始字形看,正是东西南北中的示意图,而且极富动感。
  东、南、中、西、北,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对应着五种物质元素,五种元素相生相胜,世界就是这样构成和运动的。如果把时间维度加进来,太阳东升西落,南回北归,春夏秋冬便对应着东南西北。为了对应“中”,在夏秋之间另有“季夏”被附会出来。我们的祖先就这样建立起了世界的秩序。
  这种秩序的背后有规律的支配,但更有权力的制衡,因为即便是科学,也只是人为自然立法,而为了权力的合法性,对元素和方位之类进行神化便是必要的。于是古籍中有了对应东、南、中、西、北的所谓五方帝:太暤、炎帝、黄帝、少暤、颛顼。他们的权力表现为:太暤执规而治春,炎帝执衡而治夏,少暤执矩而治秋,颛顼执权而治冬;黄帝呢?执绳而制四方。
  看得出,这种世界秩序的背后是神的治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背后是人与神的关系。在中国,天既是自然,又是神。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种,境界固然有境界,弄不好就被人利用了,宣扬君权神授,于是有“天子”,于是“君临天下”。可见,“天人合一”不只是一种自然哲学,还是一种权力哲学;而五行学说则是方位和元素之类的知识对权力的佐证,从它产生于战国、盛行于秦汉的背景看,甚或可以说它是权力催生的学说。
  从五方帝的排序还看得出,炎、黄的先后跟五行相生有关。火生土,炎帝之后自然就是黄帝了——五行中有五色相配,火色赤,土色黄,这也正是炎帝(赤帝)和黄帝名称的来历。
  在五方帝这个天帝系列里,位于中央的黄帝执绳而制四方,有统领四方的最高权力,可见空间位置的重要。在上古历史上的“五帝”——人帝序列中,黄帝位居榜首,则是依据时间先后。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的权威榜单。之所以说这个榜单权威,是因为它是司马迁博采百家、去芜存精制作出来的。知和识就是力量,广而深则有权威。何况司马迁有着史官的身份;身份,有时候也是一种权力。
  源自空间方位的五行学说,对历史更深的影响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包含着五种德行,同样相生相胜;这一观点在时间维度上映照到过去、现在、未来,最终形成“五德终始说”,以鉴世代更替、政权兴衰。这种历史哲学,已经是知识和权力的合谋了。
  比如,秦始皇就曾推算“五德”,理清次序,结论是周得火德,那么秦代周便是水胜火,秦得水德,所以尚黑——衣服、旌旗一片黑。而他所用的“皇帝”尊号,则来自所谓的“三皇五帝”,同样是知识的产物。不过秦始皇二世三世至于万世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臣子和博士议论何号为尊时,排出的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并说泰皇最贵。若“泰皇”如注家所说当为“太皇”即“人皇”,那么,秦始皇的臣子和博士倒是在天地面前有了人的骄傲了。的确,秦始皇平定六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人的事功,同为“人”的一“类”大概都会跟着骄傲的,可惜臣子和博士跟着一骄傲,马屁拍得并不到位。去“泰”取“皇”,采用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秦始皇如是说。这才是知识和权力的最高结合。
  知识和权力的最低结合,民间至今有例证: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行人(过路君子)念一念(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有了“天皇”、“地皇”的知识,夜哭郎的父母也就有了祈愿的权力——这些版本略异的字纸张贴在人迹易至的地方,如果你照着念了,那么在张贴者心目中,你肯定是“人皇皇”了。
  天皇、地皇、人皇,这“三皇”对应着天、地、人亦即上、下、中的空间层次,和东、南、中、西、北五方帝一起合成三皇五帝,真是架构到位,井然有序。不过,如果把分割空间的三皇五帝往时间维度上硬套,那么问题便来了:历史化的“三皇”无从分属上、下、中的空间层次,历史化的“五帝”也没法吻合东、南、中、西、北的方位。
  历史化的“三皇”跟历史化的“五帝”一样,古籍上有多种排行。比如,燧人、伏羲、神农,这是一种排法;伏羲、神农、黄帝,也是一种排法。此处列举一二,不偷懒也不勤快。
  各安其位的是太暤、炎帝、黄帝、少暤、颛顼,这样的五方帝排法似乎尚能自圆其说。它依据五行学说,特别是“天人相应”的观点,把“天帝”和“人帝”合为了一体。而他们具有的“五德”终而复始循环下去,就会显出很好的天人秩序。   其实,秩序不是神建的,而是人为的——人对自然的顺应和作为。怎样人为?借用上文所列“执×而治”中的字眼,就清楚了:规、衡、矩、权、绳。如果还不清楚,那就组一下词看看:规矩、权衡、准绳。五样具体的标准工具,人制造的工具,抽象而成了权力的象征。然而客观的工具因为人的使用,会带来权力的主观——圆规、曲尺、秤砣、秤杆、准绳,准不准,是个问题。
  谁的主观?谁说了算?大至天下,小至筵席,以及可大可小的天下的筵席,跟权力相关的方位早已具体为座位了。座位的排法历来有讲究,有说头,但主座总是天经地义,先行定下。比如“天子坐明堂”,一句古诗如今演变成了筵席上的敬辞。
  明堂,天子坐的明堂,本身当然更古典。明堂原本是初民建构的宇宙模型,最终被后世神化成了天子的宫殿和庙宇。传说黄帝最早设立明堂。汉朝方士给汉武帝献上的黄帝时明堂图,《史记·封禅书》是这样记录的:“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以拜祠上帝焉。”这是传说中原始而神圣的祠堂,用来祭祀上帝即太一,也就是北极星的。在先秦的神话哲学里,是太一生出了天地万物。明堂作为建筑,本是模拟宇宙从混沌中诞生,诞生的条件是“光”,而古人观察日月星辰,认定唯一不动的光源是北极星,也就是太一、上帝。此处的明堂之“明”,是北极星之明;此处所通之“水”,是混沌的具象,黑暗的象征。明堂出自混沌,“光”是空间的条件。“四面无壁”,呈现了四方空间的无边无际;而“殿”的存在,则是确定的位置和据点,借以克服无边空间带来的迷茫和恐惧。
  因为“殿”的建立就是中心的确立,作为初民宇宙模型的明堂自从归在黄帝名下以后,就跟权力分不开了,而四方五位的发展是八方九宫,于是明堂的样式就变得复杂起来。
  天子坐明堂,严格的坐法是这样:明堂像个院落,东南西北四边,各有一个正厅和两个厢房,天子每个月换住一个地方,祭这个月应祭的神祇,办这个月应办的政事。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一年十二个月一轮回。院落正中,又有一个大厅,供天子在所谓的季夏去住。这样,东、南、中、西、北的方位和春、夏、季夏、秋、冬的时序相配,天子就按照木、火、土、金、水的运行去做“天人相应”的工作。
  史载,夏、商、西周均有明堂之制,到了东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明堂之制渐渐湮没不兴。秦大一统以后,汉、唐有过明堂之制的复兴,但影响均不如从前。天人相应的工作,起初还有它的神圣性,往后,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至西风东渐,列强侵扰,国将不国也就成了先觉者之忧,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早被打乱了。
  再回首,古籍浩如烟海,大海捞针是为了一针见血。“古者黄帝四面,信乎?”这个“?”是一根弯曲的针,质疑的针。古籍记载,提这个问题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而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把神话变成了人话:“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黄帝有四张脸的神话,就这样变成黄帝派四个人去治理四方的人话了。从“不计而耦,不约而成”看,这四个人简直就是黄帝的化身。
  孔子的解释后来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印证: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孔子所谓合己者四人的名单似乎就这样列出来了。神话怎样变成人话?孔子仅仅利用“面”字含义的模糊,就把一个生有四张脸的神,变成了一个治理四方的人。知识,再次被证明是一种权力。
  在神话变人话的过程中,中国人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也镶嵌进来,于是黄帝治理有方的“四面”,最终就变成了中国帝王们的“南面术”。《易经·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此“明”是太阳之明。在北半球,向明就是向南。从“四面”到“南面”,朝向是变得简单了,但以“面”为基础的统治术却在歷史中变得复杂起来。比如,晚清就有太后垂帘听政——面朝南方,但面孔隐在帘后。
  黄帝长着四张脸,黄帝派遣合己者四人治四方,这两种说法其实有一点共同,那就是黄帝是聪明的,有谋略的。四张脸,当然耳聪目明,足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了;而合己者是黄帝的化身,是他分身有术,一种高明的统治术。
  在五行学说中,黄帝是有“土德”的“中央之帝”。神话和历史的碎片证明,为了统治东、南、西、北四方,他长出了朝向四方的四张面孔,或者向四方派出了自己的四个耳目。黄帝四面,正是一个农耕古国中央权力的象征。古者黄帝四面,信乎?!
其他文献
据报载:近年来有关残留瘦肉精的猪肉引起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00年3月杭州市先后两次有人因食用残留有瘦肉精的猪肉发生了食物中毒。2001年,广西也有200多人因食用含瘦肉
摘要:近年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教学方法与策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指出了要转变模式,激活课堂,分析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有个性的教学策略,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引导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等多方面对该项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一年级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关键性不言而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阻断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检测Hh信号通路分子Shh和Gli1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用不同浓度(2.5、
沙汀以带有浓郁四川地方特色的乡镇小说闻名现代文坛,在长期的日常交往和文学创作中,他结识了很多文友。如与他既是同庚又是四川一师同学,同在上海亭子间习作,且联名致信鲁迅请教小说创作问题的艾芜;与他同在1938年抵达延安、同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工作,又一同追随贺龙到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体验学习的何其芳;以及与他性情相投、曾在1957年联名在全国人代会上发言的李劼人……还有冰心、张天翼、周扬、周立波、严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好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是掌握各科知识基础,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扎实小学知识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
石莓4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以宝交早生、石莓1号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早熟大果优质抗病新品种,2003年9月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果实圆锥形,橘红色,畸形果
卢仝(号玉川子)是中唐诗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颇有拯世济民之志,但终生未能仕进,以山人自称。他的诗歌对中唐时期的朝政腐败和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如《月蚀诗》《观放鱼歌》等。卢仝诗风怪异,有明显的散文倾向,是韩孟诗派的重要诗人。卢仝虽然一生未仕,却结交了一批官员朋友,如孟简、韩愈、王涯等,他很关注政治动向。  在卢仝的诗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称《玉
期刊
“2016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于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明确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46例病人的
会议
何炳棣先生(1917-2012)出版于1962年的英文著作《明清社会史论》,2013年由台湾东吴大学的徐泓教授翻译成中文在台出版;2019年下半年,北京中华书局作为《何炳棣著作集》之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