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1年6月新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其中纳入草畜平衡区管理草原面积34.467万公顷,纳入禁牧草原面积达9.697万公顷,可利用草原的覆盖率极高。五年来,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我区的全面落实,全疆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对克拉玛依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进行评价分析之前,许仙对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梳理,并找出相应突破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拓展与延伸。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威廉福斯特劳埃德(1833年)最早对公地上的牲畜比私地上的牲畜弱小且发育不良的现象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公有化的牧场私有化的畜群)体系实际上使每一个“理性的”牧人因做错事而得到奖赏。加勒特哈丁(1968年)在劳埃德观点的基础上证明了只要公地是开放的、未管理的,其必然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公地退化。科斯(1994年)认为公共悲剧的发生源于公共产权的归属不清或缺乏制度性的产权安排,由此引发外部效应,并认为如果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么私有化是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本途径。艾奇逊(2006年)认为私人产权管理体制、政府控制资源模式和地方管理模式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失败,因为对于共有资源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解决方案,适应性管理是适宜的解决思路。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是自世纪年代才开始接受这些理论,并逐步纳为己用。我国理论界对于公共理论、环境与经济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色彩,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指导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而分析生态补偿,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即制定施行生态补偿政策是为了走出草原生态的“囚徒困境”,实现区域内的集体理性,但是我国学者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应用博弃论的分析较少。我国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晚,庄国泰(1995)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了生态环境补偿费问题,并提出了政策补偿、实物补偿、资金补偿和智力补偿四种类型的补偿方式。洪尚群(2001)提出了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能有效确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顺利幵展,并且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资金供给提供有力的保障,并能成为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蔡邦成(2004)指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着重讨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慶志刚(2006)为解决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提出了生态补偿遵循的基本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坚持政府补偿为主导,不断加强市场补偿手段,坚持差异化补偿,生态脆弱地区优先补偿。陈佐忠(提出了草原生态补偿的含义,认为草原生态补偿就是指草原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对草原资源的所有权人或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而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与鼓励草原地区更多地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责任。他还指出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基本原则:污染者负费、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和公平、公正原则。王青云(2008)则总结了我国生态补偿的补偿资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补偿对象除了包括生态保护的组织者又包括实施生态保护而引起的利益受损者,补偿方式则主要以货币补偿为主,生态补偿模式包括了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形式巩芳(提倡借鉴外国成熟的生态补偿经验,提出解决我国草原生态恶化,实现草原社会、生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机制是构建复合型多层次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苏芳(针对张掖市现行的生态补偿政策,对农业生产为主生计策略的农户,应采取多种生态补偿方式组合的补偿机制,即通过区域经济優势,在提尚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上,从而整体上提尚农户的生计水平。
三、文献简要综述
对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统筹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程,我国要充分吸取其中的教训,明确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统一协调发展。从国外的有关农牧业政策中对生态补偿的相关规定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通过补偿,鼓励农牧民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二,补偿的方式一般都是政府通过与农牧户达成协议实现,其中也明确了农牧户所应釆取的环保措施,想要从政府得到补偿就必须严格履行与政府达成的协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政府通过项目的实施支付给农牧场主补偿费,并且项目发展有一定的持续性;第三,补偿通常与相应的环保措施挂钩,并且这些环保措施有很强的实质性。但是由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克拉玛依所处的省份是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的较为落后的新疆,克拉玛依的草原保护措施更落后,而且草原本身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外国成熟的成果,不可盲目照搬,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性改良并加以实施。为了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同时,如何兼顾牧民的利益将成为今后我们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M.Todr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d.London:longman,1981.
[2] Vetter.S.Rangelands at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debate.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5,P321-341.
[3] 恪庆远,李王峰.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案例[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4] 张岩松.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 达林太,于红霞.环境保护框架下的可持续放牧研究[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
[6] 章力建,侯向阳.草原大文章略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 韩念勇.草原的逻辑系列丛书[M].北京科学科技出版社,2011
[8] 万本太,邹首民.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9] 丁举贵.农业生态经济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0] A. V.柯尼斯.经济学与环境[M].上海三联书店,1991.
[11]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东方出版社,1993.
[12] 王道龙,辛晓平.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生态—生产功能分析与区划[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3]毕于运,王道龙.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气象出版社,2008.
[14]聂华林,杨建国.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韩俊.中国草原生态问题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16]杨颖.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基于非均衡发展条件下的能力贫}I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17]盖志毅.制度视野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18]高小萍.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9]李魁.草原畜牧业产业化概论[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20]侯向阳.中国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1]陈洁,罗丹.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赵文(1988-),男,汉族,陕西武功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与发展。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威廉福斯特劳埃德(1833年)最早对公地上的牲畜比私地上的牲畜弱小且发育不良的现象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公有化的牧场私有化的畜群)体系实际上使每一个“理性的”牧人因做错事而得到奖赏。加勒特哈丁(1968年)在劳埃德观点的基础上证明了只要公地是开放的、未管理的,其必然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公地退化。科斯(1994年)认为公共悲剧的发生源于公共产权的归属不清或缺乏制度性的产权安排,由此引发外部效应,并认为如果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么私有化是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本途径。艾奇逊(2006年)认为私人产权管理体制、政府控制资源模式和地方管理模式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失败,因为对于共有资源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解决方案,适应性管理是适宜的解决思路。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是自世纪年代才开始接受这些理论,并逐步纳为己用。我国理论界对于公共理论、环境与经济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色彩,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指导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而分析生态补偿,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即制定施行生态补偿政策是为了走出草原生态的“囚徒困境”,实现区域内的集体理性,但是我国学者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应用博弃论的分析较少。我国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晚,庄国泰(1995)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了生态环境补偿费问题,并提出了政策补偿、实物补偿、资金补偿和智力补偿四种类型的补偿方式。洪尚群(2001)提出了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能有效确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顺利幵展,并且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资金供给提供有力的保障,并能成为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蔡邦成(2004)指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着重讨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慶志刚(2006)为解决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提出了生态补偿遵循的基本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坚持政府补偿为主导,不断加强市场补偿手段,坚持差异化补偿,生态脆弱地区优先补偿。陈佐忠(提出了草原生态补偿的含义,认为草原生态补偿就是指草原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对草原资源的所有权人或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而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与鼓励草原地区更多地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责任。他还指出草原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基本原则:污染者负费、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和公平、公正原则。王青云(2008)则总结了我国生态补偿的补偿资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补偿对象除了包括生态保护的组织者又包括实施生态保护而引起的利益受损者,补偿方式则主要以货币补偿为主,生态补偿模式包括了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形式巩芳(提倡借鉴外国成熟的生态补偿经验,提出解决我国草原生态恶化,实现草原社会、生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机制是构建复合型多层次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苏芳(针对张掖市现行的生态补偿政策,对农业生产为主生计策略的农户,应采取多种生态补偿方式组合的补偿机制,即通过区域经济優势,在提尚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上,从而整体上提尚农户的生计水平。
三、文献简要综述
对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统筹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程,我国要充分吸取其中的教训,明确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统一协调发展。从国外的有关农牧业政策中对生态补偿的相关规定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通过补偿,鼓励农牧民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二,补偿的方式一般都是政府通过与农牧户达成协议实现,其中也明确了农牧户所应釆取的环保措施,想要从政府得到补偿就必须严格履行与政府达成的协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政府通过项目的实施支付给农牧场主补偿费,并且项目发展有一定的持续性;第三,补偿通常与相应的环保措施挂钩,并且这些环保措施有很强的实质性。但是由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克拉玛依所处的省份是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的较为落后的新疆,克拉玛依的草原保护措施更落后,而且草原本身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外国成熟的成果,不可盲目照搬,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性改良并加以实施。为了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同时,如何兼顾牧民的利益将成为今后我们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M.Todr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d.London:longman,1981.
[2] Vetter.S.Rangelands at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debate.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5,P321-341.
[3] 恪庆远,李王峰.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案例[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4] 张岩松.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 达林太,于红霞.环境保护框架下的可持续放牧研究[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
[6] 章力建,侯向阳.草原大文章略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 韩念勇.草原的逻辑系列丛书[M].北京科学科技出版社,2011
[8] 万本太,邹首民.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9] 丁举贵.农业生态经济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0] A. V.柯尼斯.经济学与环境[M].上海三联书店,1991.
[11]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东方出版社,1993.
[12] 王道龙,辛晓平.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生态—生产功能分析与区划[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3]毕于运,王道龙.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气象出版社,2008.
[14]聂华林,杨建国.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韩俊.中国草原生态问题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16]杨颖.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基于非均衡发展条件下的能力贫}I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17]盖志毅.制度视野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18]高小萍.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9]李魁.草原畜牧业产业化概论[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20]侯向阳.中国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1]陈洁,罗丹.中国草原生态治理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赵文(1988-),男,汉族,陕西武功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