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市场经济下设备的管理与维修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巨大动力的影响下,建筑行业也随之发展。在路桥施工管理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管理模式的精华部分,又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本文以市场经济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为中心进行了相关的讨论。阐述了如今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加强施工单位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关键词:市场经济;设备管理; 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与完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入。在路桥施工行业中,机械设备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施工过程提供大力的技术支柱,还促进了单位的发展,使路桥施工行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维修方法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设备管理与维修已得到扩展与延伸。虽然一些单位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与素质不高,没有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与保护,使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存在很多缺陷。设备作为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妥善的管理与维护,这样才能将它们的性能全面发挥出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为单位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方面
  1.机械设备老化陈旧
  在施工单位,一些机械设备用了很多年,有的甚至超过二十年。这些设备都已经老化,性能已经大不如从前,而且很多设备都超过了使用限期,但是由于购买机械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一些大型设备,所以即使老化陈旧却还在投入使用。
  2.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然而,从目前某些企业人才资源的现状来看,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未落到实处。在施工单位中,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素质有所不同,技术好的,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在施工中确保质量。对于技术差或没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来讲,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到位,有可能存在设备带病工作,从而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施工质量,从而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3.维护工作不到位
  施工企业很重视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但是为了赶进度,设备24小时不停地工作,造成设备的正常维护及保养的时间少可怜,有些小问题不能及时维修最终变成大问题。设备维修队伍的整体维修能力很重要,同时与设备操作的信息反馈密不可分。如果操作手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设备维修人员就不能及时维修,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有可能使设备存在的问题严重化,不仅增加了维修的费用,同时也延长了维修时间,影响现场的施工进度。
  4.配件购置
  设备配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现场施工。很多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成本,采购一些价格低廉,不达标的配件,导致设备经常损坏;有些采购人员没有责任意识,采购劣质配件以次充好,不仅不能节省成本反而增加成本,还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些现象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管理好设备加强设备的管理,设备配件的管理是不能放松的。
  二、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
  (一)一些大型的建筑单位在购置机械设备的时间距现在已有二十年左右,设备已经进入了寿命晚期,有的甚至超过了使用的限期,但仍在使用。对于这些设备,就像人一样,即使它们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十分到位,但是设备的性能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能像以前那样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就使设备的工作效率跟不上生产,出现很多问题。
  (二)我国的建筑单位多数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里面存在很多农民工,致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机械设备的操作是复杂的,操作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操作设备,但有些单位为了节省培训的经费、让操作人员尽快进行工作,对培训工作都是应付了事,操作人员接受培训的强度、时间等都不够,这使培训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操作人员并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技能。很多操作人员经过这种培训后,在实际操作中只会做按动按钮的操作,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没有了解,容易使设备产生问题甚至损坏,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
  (三)国家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使一些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大量引入市场。很多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配件放到市场上卖,这些配件相比于正规配件,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使用寿命有限,如果购置了这些不合格的配件,会给设备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 重视设备管理
  (一)培训操作人员
   由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方面以及素质方面的培训。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学习班以及讲座等,令设备的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学习一些专业的操作技能。在培训中要强调一些设备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重点难点。注意对设备的事故作出分析,从根本上找出原因,以便累积经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也要对员工的素质方面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明白设备在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爱惜设备。
  (二)健全设备管理与维护体制
  要想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设备得到有效使用,设备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就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与维护体系。要先对设备的相关政策、规范、制度等进行明确,对单位设备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与了解,制定关于设备操作、维护、检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下去,并严格执行;各级领导要严格遵循各項方针,组织企业的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要以企业的设备数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特别是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设备的操作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规定,时刻提醒操作手按章操作,确保设备安全正常作业。
  (三)设备综合工程学合理运用
  所谓设备综合工程学,就是将与有形资产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业务以及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这有益于使设备的寿命期处于最好的状态。设备管理是围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两个目标进行的,所以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全面贯彻对设备的各个运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的理念。
  要想对设备进行综合的管理,就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将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作为整体,不仅要做好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对其他环节也要加以重视,例如设备的经济管理。还要采取各项措施将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使它们能够对设备的各项情况负责。这些方面都是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将它们结合起来,在设备从使用到报废的过程中全程执行,才能全面的搞好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同时要注意在进行设备的综合管理时,一定要使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程序性以及可行性,对设备的前期管理要加以重视。要对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掌握以及相关的计算,并建立健全企业设备综合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四)规范维护工作
  在设备维护工作中,首先要以相关的规范条例为根据,制定维修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要实行设备的预防制度,以预防为主,将维护与修理融合在一起,使它们共同作用。要时常对设备进行相关的检查,以便将隐患排除。全面贯彻先维修后生产的理念,合理的对维修工作和生产进行安排。
  专业人员对设备的构造以及质量都比较熟悉,拥有着专业的维修技术,而操作人员由于对设备进行了使用,比较了解设备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及问题的情况,所以要将专业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结合起来对设备进行相关的维修,这样能够加快进度。
  如今有些单位的承包经营者常常为了快速的完成承包期的各项指标,只重视施工过程,而忽视了对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更有甚者将设备进行了改造,还有的领导滥用职权将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削减,使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专业人员进行修理,更不要说平时的养护了。要想全面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中,贯彻预防制度,坚持设备与生产密切结合、加强保养的理念,同时在各项经济责任制与目标管理中,对设备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做好各项维修指标的考核工作,并制定奖惩措施。对在施工中的改造设备、拼设备、发生重大事故等情况要追究责任,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下,机械设备在建筑行业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势在必行的。所以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创新,为搞好企业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洛新.市场经济下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
  [2]许占强.浅谈机电设备的维护及管理[J].才智,2011.
  [3]张巧玲.试论企业的设备管理和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其他文献
通过实验测得反应器入口太阳辐射边界条件,并进行10 kW级反应器及开口处二次聚光器设计.通过考虑辐射和对流热损失的零维模型,结合滞留时间和反应器容积规律确定了开口腔最优直径为7 cm,长度为0.28 m,设计温度为2200 K,并设计了不同的聚光器结构.之后进行不同运行参数下反应器效率和产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流热损失占总热损失中最大部分,随着颗粒进料速率的增加,反应器工作温度和辐射热损失都降低,而出口气体的显热增加.增加保温措施降低了对流热损失,却增大了辐射热损失、反应腔温度以及可回收显热.反应器最大效
通过利用UDF代码并采用动网格技术使得风力机叶片达到1阶振动及1阶、2阶叠加振动状态,并对风轮近尾迹速度场及涡量场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Q准则分析低阶振型对尾迹涡量及涡传播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风轮旋转,叶尖涡脱落后在尾迹中连续性好,并出现与附着涡融合的现象;施加不同振型后,叶尖绕流速度加快,叶尖涡与中心尾迹掺混明显,掺混区域向后偏移,近尾迹涡系结构变得复杂且整体涡量增大;尾迹螺旋直径增长率依次变大,涡管形状变粗,叠加振动状态下涡管出现粘合且其数量减少.
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模型的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状态建模和故障识别方法.首先对机组采集与监控数据进行参数辨识,提取与故障检测相关的参数;然后利用残差最优化问题建立非线性状态估计和神经网络组合的预测模型,将前轴承温度作为参数分别输入组合模型和单一模型中,通过评估指标反映模型的精确度;最后采用风电场SCADA实际运行数据对风电机组发电机和齿轮箱的温度进行状态监测,分别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残差是否超过设定阈值判断故障状态,对比故障前后记录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机组部件故障检测的可行性
以小型风力机加厚翼型叶片为研究对象,建立风力机模型,然后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通过试验测量,确定叶片物性参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相同;风力机叶片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叶片的叶根和中部的位置,且根部的应力最大,叶尖应力与中部相比较小,前缘部分应力与后缘部分相比较大;模态分析误差小于6%,载荷增加会导致叶片各阶动态固有频率上升,同时其挥舞振型对应的固有频率受载荷影响较大;屈曲分析时后缘从中部到叶尖段会出现最大位移区域,需进行加固处理增加后缘的结构强度.
为研究超导电缆应用于风力发电并网的可行性,该文在PSCAD/EMTDC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上搭建大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场、35 kV的铋(Bi)系高温超导电缆(BSCCO)以及饱和铁芯型高温超导限流器模型.通过在风电场中设置不同位置的短路故障,对有无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力发电场与超导电缆组成的系统进行仿真,进而得出暂态工况下超导电缆的失超特性.通过分析超导电缆在暂态工况结束后能否满足风电场要求,即立即或较快时间内向电网满功率输送风电,来判定超导电缆是否适用于风力发电并网.研究结果表明超导电缆应用于风力发电并网领域
为降低太阳辐射对建筑外墙内表面温度的影响,针对相变墙体在一个相变周期的瞬态传热过程,采用变热容的思想建立传热模型,分析夏热冬暖地区变热容相变墙体内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在室外瞬态气象条件下对相变墙体的隔热效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变热容相变墙体较普通砖墙有更好的隔热效果,并分析了影响其隔热效果的因素(放热方向、相变温度、相变时间、热导率以及相变潜热),为寻找满足建筑外墙隔热要求的相变材料及其实验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为提高超短期风功率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变量长短时记忆网络(MLSTM)算法,综合使用风功率历史数据和风速历史数据进行风功率预测.首先,根据混沌分析结果对风场数据进行重构,并结合分类预测树得到的特征重要性值选取预测模型的输入.然后,采用基于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的方法建立风功率预测模型;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历史预测误差的误差修正策略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利用风电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风功率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模型,所
针对新型伞形风力发电机,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收缩角对调节机构关键零部件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伞形风轮收缩过程中,叶根应力主要由叶片离心力弯矩作用产生,45°收缩角下叶根应力值达到最大值;随着收缩角增大,叶片支架应力集中区域存在迁移性,最大应力值主要由作用于叶片支架臂上的弯矩产生,而连杆主要受到交变载荷产生的正应力,二者均在45°收缩角下达到最大值;当收缩角增至60°,由于叶片离心力下降,叶根、叶片支架臂及连杆臂应力均出现下降趋势.基于上述结果对调节机构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及载荷试验
为实时掌握风电机组轴承剩余寿命,提出基于数据融合和Wiener过程的风电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融合多个特征参数进行Wiener过程建模;为减少对大量历史数据的依赖,使用Bootstrap抽样方法求取先验分布参数,贝叶斯(Bayes)方法在线更新模型参数.对比时域单特征量、时域多特征量及时域频域多特征量,发现基于多特征量的Wiener建模方法预测精度更高,该方法适用于新建风电场的风电机组轴承等关键部件的在线可靠性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
针对风电叶片疲劳试验中存在弯矩分布误差大及试验周期长的缺点,提出并验证一种新的全尺寸疲劳试验加载方法.首先,将疲劳试验中的风电叶片简化成悬臂梁模型并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其固有频率以及风电叶片展向各截面之间状态量的传递关系;其次,计算风电叶片疲劳加载系统中所需的激振力;然后,分析计算单点激励多点配重疲劳试验方案下风电叶片实际承受的试验弯矩,找出影响其试验弯矩分布的主要参数;最后,以配重加载位置、加载质量以及加载数量的合理布置为目标进行多参数优化设计、建模,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