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一点”总关情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g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了检验活动取得的效果,学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以“我与中华经典共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作为一名酷爱写作的语文老师,我有幸作为评委,评阅了部分学生的作文。
  从评阅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征文基本情况还是不错的,但官话、套话现象比较严重,缺少我最期待的童心、童真和童趣的呈现。很多学生对标点符号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或只有逗号和句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甚至有“一逗到底”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一再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吗?这几年,公开课听了不少,市级的有,省级和国家级的也有。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根本不关注标点符号的学习,很少会指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来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标点符号又很难成为教学的重点,仅靠教师对学生习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浮光掠影式的点评是不够的,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标一点”总关情。标点符号虽小,但承载的作用很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标点符号的学习目标,要求在小学阶段完成。系列目标表述是: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一学段)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二学段)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句号与分号的不同用法。(第三学段)
  要求是先初步认识标点符号,在理解语句和课文过程中再体会和了解标点符号,学习重点落在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仅把标点符号当作知识来认识,更当作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表达的一种手段来掌握,这与过去大纲笼统要求“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着明显区别。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基于上述认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写批注时,每人必须对文中的标点符号至少写一则批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对课文中重点标点符号进行教学预设,如果学生没有批注到,教师则可以提出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写批注,帮助学生加深对标点符号使用的理解,促进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体悟。学生展示标点符号的作用和所蕴含的情感,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时,我就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生:我来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生朗读)“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稻鸡”“角鸡”“鹁鸪”和“蓝背”都是名词,词语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顿号,为什么作者要用逗号呢?我个人认为这四个词语在闰土的心目中都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都是一次次难忘的经历,所以不能用顿号。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语速要放缓,读出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师:你的批注很有说服力。这里的省略号还有特殊的意义吗?
  生:这是列举的省略。可以想象当时闰土还说了许多鸟的名字。这四种鸟儿我们一个也不认识,省略的鸟儿就更加神奇了,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回味悠长,进一步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
  师:真棒!标点符号的作用还真不能小觑呢!
  生:课文第十自然段“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里的省略号也颇值得品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下文都详写了“月夜刺猹”,所以这里省略的是“月夜刺猹”的细节,否则就重复了。
  师:哦,原来省略号还有减肥瘦身的奇效,看来要想让我们写的文章有美感,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还得学会正确运用它。
  生:我来读一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作者连用两个破折号,既有转折的意味,也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以自己的孤陋寡闻,反衬闰土的见多识广。
  师:如果把两个破折号都换成逗号,行吗?读一读。
  (生读)
  生:我看行。
  师:那为什么作者还用破折号呢?继续写批注。
  生:“那时”到“现在”,已时隔三十多年,这里的破折号有表示时间之长的意思,同时,还要求我们读时语速低缓,要读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说明作者十分向往乡村田园生活,可惜却没有机会亲身经历,句中有股淡淡的惋惜之情。
  师:是的,破折号确实有表示声音延长的作用。你从中发掘出内在的情感,真的是用“心”在读书了。
  生:“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这里似乎不该用省略号,用上句号就行了。
  生:不。因为作者只写了猹的皮毛的特点,其他的特点都省略了。
  师:闰土刺到猹没有?
  生:没有。“反而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反从胯下窜了”,都说明闰土没有刺到猹,这样写突出了猹的狡猾、伶俐。
  师:真的吗?给这个省略号写批注。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闰土一定刺到猹了,不然就不会觉得“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这种感觉只能用手才会触摸到。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说明了闰土不仅勇敢,还很机智。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写刺猹的情景呢?
  生:那场面肯定很血腥,与全文温馨的基调不符,所以作者省略不写。
  生:我反对。从图上看,“月夜刺猹”应该发生在夏夜。闰土穿的是短裤,他是从小腿肚子上感觉到“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的。
  (同学们心悦诚服地点头)
  生:“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潮汛要来的时候,沙滩上不会只有跳鱼儿,这里省略了其他种类的鱼儿。作者写“沙地观鱼”采用的是略写的手法,所以他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跳鱼儿”,也选择了跳鱼儿最典型的特征——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省略号告诉我们如何略写文章内容。   生:“啊!闰土心里有……四角的天空。”这里的感叹号用得好,抒发了强烈的情感,既表达了“我”对闰土生活环境的羡慕与赞叹,又代表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也为下文的议论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一标一点”总关情,彰显了阅读教学充实与空灵的关系。阅读教学“实”与“虚理的”的关系,是涉及教学内容处的一个问题。标点符号教学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落到实处,铁板钉钉,绝不含糊,因为学生必须夯实基础,让他们终身受益。学生围绕文中的重点标点符号谈感受也要实,不能浮泛、讲空话,要让学生表达出真真切切的感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又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但是,教学还要讲空灵,学生紧扣文中的重点标点符号谈感受,可以让他们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放飞心灵,这有助于催生更多的课堂生成。
  时下的青年人普遍存在着文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逻辑思维水平低下、母语情结弱化等问题。长期以来,公民语文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体现在许多年轻人对汉字使用的随意,对标点符号运用的漠视,对祖国母语文化失去敬畏之心,体现在一些人对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崇敬感的减弱,体现在经典文本中蕴含的审美与道德内涵的被忽视。“一标一点”总关情。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意义和效果,在书面表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学生为什么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子还是在我们阅读教学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课堂的本质,我们可以说,课堂就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课改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课堂问题”。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的语文教师又怎能熟视无睹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标点符号的一席之地,让学生真正理解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布局谋篇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才会引起重视,才会喜欢上标点符号。有了阅读教学中有关标点符号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学生才会在习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标一点”总关情,颠覆了标点符号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它独辟蹊径,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同时,将阅读教学的知识性和人文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随文学习”。早在1983年,叶圣陶就提醒我们,不必像对教师那样要求学生也在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知其所以然”;“语法、修辞教得详细甚至于琐碎,徒然使学生厌倦,还是要简单地教一些,而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随时给他们指点启发的好。”标点符号教学亦如此。很可惜,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叶圣陶的提醒给忘记了。
  “一标一点”总关情,这是我对学生的忠告,也是对广大语文教师的忠告!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团结街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其他文献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教材Using language部分是围绕中心话题展开的综合性练习,旨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写部分提供了以读和写为主的综合性语言材料和活动。学生经过warming-up, reading, language structure学习后,有了一定的话题知识积累,因此在using language中,要求学生输出语言。引导学生应用语言解决问题,是这一板块的主要目标。高中英语
期刊
数学是一门思维活动科学,思维是数学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其学科性质的根本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到底如何来开启学生的思维呢?“交互式”课堂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设计提问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尤显重要。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课堂“秒的认识”为例,浅谈教师提问方式和思维的联系。  一、启发式提问,
期刊
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包括知识迁移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它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布鲁姆(Bloom)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类别,其中的记忆、理解、应用,通常被称作“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称作“高阶思维”。
期刊
朗读,是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实践活动,真正有效的朗读需要教师艺术化的指导。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指导学生朗读时,显示出了一种高超的不露痕迹的唤醒艺术,使学生乐读善读,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使琅琅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现撷取其中几个精彩的片段,和大家一起欣赏。  【片段一】唤醒学生的学习自信  师: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学生举手)三分之二的同学举
期刊
肖培东老师在首届全国“正道语文”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上执教的《春酒》一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肖老师课上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们在惊叹赞美之余,回溯到语文教学的本源,真心体悟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钱梦龙老师说过:“培东做到了,而且做得如此成功,如此出色。在他的课上,朗读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如果把他的每一堂课比喻为一幢幢精心设计的建筑物的话,那么朗读就是这些建筑
期刊
感受数学文化 贯穿类比思想
期刊
让数学学习成为意义追寻的过程
期刊
一次聆听市级合作学习观摩课,高年级阅读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合作热闹非凡,发言时,可谓争先恐后,生怕落下自己。课毕,总觉得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一是尽管学生的参与度高,投入了很大热情,但学生总是比较“自负”,基本听不进别人的观点。二是表面上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实则多数情况下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课堂追求“闹”,更需要静。就动和静的关系而言,“动”绝不是纯粹的动、盲目的动,一定离不开“静
期刊
在全国第九届“卡西欧杯”初中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展示与研讨活动中,江西省赣州市章源中学许萍老师执教了一节数学活动展示课——“从月历到数阵初步”,获得了在场评委及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被组委会评定为全国一等奖。许老师从“有框”到“无框”,从月历到数阵初步,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交流、反思、验证、运用数学规律,启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青春有拔节之痛,也有破茧成蝶之苦,但最终都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回忆青春时间的读书时光,就是我的精神成长史。  阅读打开人生之门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让我着迷。当时,家中藏书极少,这薄薄几页的小人书,我来来回回不知道把它翻了多少遍。初中时有机会读到一本三国故事的书,我反反复复看,感觉还是不过瘾。到了高中,我才有幸在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三国演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