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就主要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普及程度较低、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后继乏人、“金牌意识”下的举国体制的制约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文体育的冲击之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逐渐凸显出了异化与同化的双重危机感。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也在面临着同种境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能起到启示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在整个体育科学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是贫乏的学科之一。至今,未对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规范,特别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认识、判断事物的逻辑起点,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程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内容中,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鱼目混杂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等多种概念,概念如此之多,一方面反映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混乱,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一些误导,出现了偏差,影响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规范化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落后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实步伐,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陷入了低层次、封闭、无序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民族传统体育普及程度较低,影响度不高
影响力是主体对客体的思想或行为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对他人思想或行为起作用的强度。影响力越大,作用的强度越大,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力越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民俗性、健身健心、娱乐性等特征和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各民族人民之中,是任何现代体育也无法完全比拟的。但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社区普及程度还非常低,开展得还很不够好,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和影响力的展示。此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都市化的过程,不但城市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其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大都会社区,所以,社区体育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社区建设在我国起步还比较晚,社区体育活动和资源还相当匮乏,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中发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还远不尽人意。
三、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为娱乐性、表演性和实践性,这是人类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凝聚与升华,也是受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自我外显,更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但是,在西方“更高、更快、更强”竞技体育思想的感召之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逐渐转变为竞技性。这种转变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娱乐性、表演性与实践性在人类的思维模式中逐渐地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这种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遏制了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性,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身体文化互动的特性,其传承与保护的主体是“活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环境之中,被“活态文化”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与互动,这种特殊形式的交流与互动既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与创新,也提升了“活态文化”的思想价值理念。但是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活态文化”的价值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种转变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所依托的载体“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具体概括为:“活态文化”的陆续归真,中小学生等基层“活态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认知的缺憾,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扶持力度相对不够等,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失去发展主体,从而成为一种无法流通的静文化。
五、“金牌意识”下的举国体制制约了民族传统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金牌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对金牌的偏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急切地想摆脱落后状态,而体育是展现国家形象快速而有效的窗口,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只能集中各种力量来办体育,“举国体制”就成为特殊历史阶段的需要。这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世界公认的辉煌成就,也使我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在重视奥运体育项目时,却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连旨在继承和倡导民族文化盛会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基本落入了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俗套,变成了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金牌大战。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逐渐陌生和疏远,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边缘化。
参考文献:
[1] 陈茂林,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8):37-40.
[2] 阳家鹏,向春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5):83-85.
[3] 汤立许,蔡仲林,刘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9):574-578.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就主要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普及程度较低、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后继乏人、“金牌意识”下的举国体制的制约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文体育的冲击之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逐渐凸显出了异化与同化的双重危机感。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也在面临着同种境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能起到启示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在整个体育科学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是贫乏的学科之一。至今,未对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规范,特别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认识、判断事物的逻辑起点,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程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内容中,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鱼目混杂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等多种概念,概念如此之多,一方面反映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混乱,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一些误导,出现了偏差,影响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规范化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落后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实步伐,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陷入了低层次、封闭、无序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民族传统体育普及程度较低,影响度不高
影响力是主体对客体的思想或行为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对他人思想或行为起作用的强度。影响力越大,作用的强度越大,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力越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民俗性、健身健心、娱乐性等特征和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各民族人民之中,是任何现代体育也无法完全比拟的。但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社区普及程度还非常低,开展得还很不够好,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和影响力的展示。此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都市化的过程,不但城市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其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大都会社区,所以,社区体育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社区建设在我国起步还比较晚,社区体育活动和资源还相当匮乏,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中发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还远不尽人意。
三、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为娱乐性、表演性和实践性,这是人类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凝聚与升华,也是受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自我外显,更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但是,在西方“更高、更快、更强”竞技体育思想的感召之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逐渐转变为竞技性。这种转变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娱乐性、表演性与实践性在人类的思维模式中逐渐地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这种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遏制了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性,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身体文化互动的特性,其传承与保护的主体是“活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环境之中,被“活态文化”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与互动,这种特殊形式的交流与互动既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与创新,也提升了“活态文化”的思想价值理念。但是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活态文化”的价值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种转变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所依托的载体“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具体概括为:“活态文化”的陆续归真,中小学生等基层“活态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认知的缺憾,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扶持力度相对不够等,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失去发展主体,从而成为一种无法流通的静文化。
五、“金牌意识”下的举国体制制约了民族传统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金牌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对金牌的偏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急切地想摆脱落后状态,而体育是展现国家形象快速而有效的窗口,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只能集中各种力量来办体育,“举国体制”就成为特殊历史阶段的需要。这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世界公认的辉煌成就,也使我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在重视奥运体育项目时,却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连旨在继承和倡导民族文化盛会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基本落入了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俗套,变成了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金牌大战。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逐渐陌生和疏远,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边缘化。
参考文献:
[1] 陈茂林,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8):37-40.
[2] 阳家鹏,向春玉.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5):83-85.
[3] 汤立许,蔡仲林,刘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9):57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