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故事实现深度学习,想象思辨发展高阶思维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以认知为主要线索,将教育目标分成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类,并把知识、理解、应用称为低阶思维,把分析、综合、评价称为高阶思维。国内学界在21世纪前后也将研究视角转向高阶思维,著名学者钟志贤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当前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笔者通过梳理、研究后发现,统编版小学高年级语文精读课文课后的问题,大多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因而,借助课后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书戴嵩画牛》是《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文言短文,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与本文对应的课后问题是“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讲这个故事,在深度学习中帮助学生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借助理解,讲清人物事件
  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理解是属于比较低阶的思维,但是理解又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学生不可能越过对文本的理解直接进行高阶思维活动。因此,要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就必须先理解这个故事,知道这个故事的人物事件,掌握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数篇小古文,具备一定的理解小古文的能力,本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借助注释和插图,自读自悟,初步理解文本意思,能够抓住主要人物,讲清主要事件。
  上课之前,笔者精心设计了一张“课堂前测单”,包括字词关、理解关和资料关,意在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关键的词语,并查找有关资料来理解全文。在导入新课之前,笔者先让学生交流自己预习中觉得比较难读的字音、比较难写的字以及比较难懂的词句,引导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然后让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插图,自己先尝试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再把整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笔者适时出示第一次讲故事的要求——抓住人物,讲清事件。先让学生同桌互讲,再指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在第一次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二、发挥想象,讲得生动有趣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因而,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字面意思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丰富故事细节,丰满人物形象。
  首先,借助想象体会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抓住“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想象杜处士什么情况下会带着这幅画,他带着这幅画去干什么。结合杜处士的身份,有的学生说,杜处士吃饭的时候会带着这幅画,睡觉的时候也会带着这幅画;有的说,杜处士去郊游的时候会带着这幅画,边游玩边欣赏;有的说,杜处士会带着这幅画去和朋友一起品味……学生把杜处士的言行想象出来,就更能体会到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了。其次,借助想象体会牧童的质朴可爱。当看到图上画的斗牛与自己放牛时看到的斗牛不一样时,牧童马上“拊掌大笑”,并依据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观点——“谬矣”。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刻画出一个心直口快、天真纯朴、细心观察的牧童。学生借助想象进入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还原甚至丰富牧童的言行,这个形象就更生动立体了。最后,借助想象体会杜处士的谦逊与大度。視若珍宝的画作被牧童嘲笑和否定,杜处士“笑而然之”。是他不懂鉴赏吗?未必。他可是一个“所宝以百数”的“处士”,不是附庸风雅、不学无术之人。是他不懂斗牛吗?也未必。牧童一说完观点,处士马上就“笑而然之”,可见他对“尾搐入两股间”的斗牛情况是很有了解的,未必对另外的斗牛情况就一无所知。心爱的斗牛图被人嘲笑,没有生气,没有辩解,反而笑着认同别人的观点,这就是一个处士的谦逊和大度。通过对三个关键处的想象,学生对杜处士和牧童的性格有了深入、生动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此时,笔者适时提出第二次讲故事的要求——借助想象,讲明细节。让学生站在杜处士或牧童的角度,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讲这个故事。学生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二讲”故事虽基于“一讲”,但又高于“一讲”,把学习活动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样,“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的单元语文要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深度思辨,讲出深刻寓意
  发展学生思维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如果说第二次讲故事借助想象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那么第三次讲故事就主要是指向培养学生质疑创新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
  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这篇小古文的寓意——“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苏轼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人们,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虚心向他们请教。接着,由苏轼的观点引出对牧童的质疑——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是他们的观点就一定都是对的吗?联系注释——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景象,也有“掉尾而斗”者。这个注释告诉我们,戴嵩没画错,是小牧童说得片面了。“那我们画牛还要问小牧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劳动人民也会出错,那是不是耕也不能问农民,织也不能问女佣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寓意是否也是错的?可苏轼分明写着“‘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既然是不能改变的道理,又怎么会错呢?一个又一个的矛盾激起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聚焦这个问题:既然还是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那么要请教什么?又要注意什么?在一次次思辨中,学生最终明白:实践出真知。向他人请教,要请教他人从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但也要考虑由于年龄、身份、见识等的局限性,他人也会有不知道的甚至是错误的见解。那么,如何判断他人的看法是否正确呢?当然还是要靠实践,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深度思辨,学生读懂戴嵩,读懂牧童,读懂苏轼,理解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深刻含义,体会到了作者的文章与画家的图画相得益彰的艺术魅力,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经历了深度的学习,学生进行第三次讲故事——深度思辨,讲出深意,就水到渠成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思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借助课后问题组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整合和应用,也是教师实施教学设计,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所以,设计好语文作业是沟通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式、内容与检测都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业设计应该体现多样化、游戏化、生活化  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期刊
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导图是让隐性思维显性化的有效工具之一。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逻辑思维发展。思维导图汇集了图像、颜色、文字等多种表达信息的方式,变化丰富、色彩多样、结构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深受学生喜爱。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线条、图形等将各个信息点巧妙连接起来,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文本,养成寻求事物之间内
期刊
2018年1月初,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读书》杂志原执行主编贾宝兰邀请我去通州看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她告诉我,想发展他为民进会员。  她告诉了我这位雕塑家的名字:纪峰。说句实话,当时我在大脑记忆中搜索了一遍,但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来到纪峰的雕塑馆,里面的塑像每个人都是如雷贯耳——语言学家周有光,作家巴金,美术大师刘海粟、韩美林,文化大家饶宗颐、季羡林、冯其庸,诗词学家叶嘉莹,古书画鉴
期刊
以读书写作作为基础媒介,介入学校师生的内心,渗透于整个校园,是学校阅读文化建构的关键。而学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文化阵地,是师生读书的基础保障,办好图书馆可以为师生开展阅读活动、教育科研等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图书馆的校园阅读文化建构上,进行了一番大胆和有益的探索。  一、改革传统运营模式,为师生读书提供基础保障  受机构编制的限制,一般的小学图书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基
期刊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主性,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STEAM教育理念指的是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和有机整合,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相契合。因此,我们尝试将习作教学同STEAM教育理念有机融合,通过项目式课程的设计,实现跨学科整合,让每一课的教学都成为培
期刊
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唯有富有个性、符合实际的办学思想方能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爱的教育”是我校历经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凝练出的办学思想,我们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三管齐下,潜心实施建设  (一)环境熏陶入脑入心  1. 以文化人,培育情怀。在以文化人的理念指引下,从校园的宣传栏到每一面墙,从古朴典雅的凉亭到舒适便捷的开放式书吧,从整洁大气
期刊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带着整体的观念,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一、巧借课后习题精细定位——循序而作,文有法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结合了学段目标及文本内容的各项能力训练点,不仅为文本及单元整体服务,还贴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加强学生想象作文训练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水平,从“遐想”“奇思妙想”“畅想”到“科学幻想”的序列化编排,使想象作文的教学更有条理。  一、联系生活,寻找想象之源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主要以
期刊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理性使用教材的一般性说法。但是,怎样使用教材才算得上是用好教材呢?一线教师常存在着诸多困惑,也常见诸多不甚合理的做法。一方面是对于“教材”琢磨得不够,折射出“读”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思考得不深,折射出“行”的问题。笔者以为,“读”可取的态度应该是“琢磨”,而“行”可取的策略可以是“通融”。其根本指向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考”。具
期刊
学会写作、学会记录所思所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谈写作色变,他们把写作当成是种负担,写作内容不切合实际,真情实感匮乏,编造虚构的痕迹很重。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写作素材,记录内心感受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从“知之者”到“乐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