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打鱼人——罗布人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gb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些操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被称为“罗布人”。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
  
  罗布人与楼兰人
  两千年前,汉使张骞“凿通西域”,从此东西方便有了一次次撞击、融合与“接轨”。西出阳关便是一望无际的翰海戈壁,戈壁中有一片浩淼无边的大海,那就是名噪于世的罗布泊。
  这片水域泽润了沙漠绿洲,孕育了楼兰文明,造就了米兰、鄯善、营盘等繁华的都市。这些沙海中的都城纷纷四门大开,成为当时最开放的“特区”。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汉朝末年这些沙漠中的城郭和居民几乎在一夜间消失了。人们一直疑惑:楼兰为何消失了?楼兰人又去了哪里?
  1 000多年后,人们发现在远离都市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活着一些土著人。他们以小海子为家,不牧不耕,以鱼为粮,过着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他们没有文字,没有学校、官吏和城池。他们是自己的主人,是沙漠中的精灵———他们就是罗布人。
  据《魏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北有勿弗敌国,俗风与吐谷浑同,不识五谷,惟以食鱼及苏子。”《回疆志》记载:“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惟经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买,易布为衣。”这充分说明,所谓的罗布人,很早就生活在沙漠里了。或许,他们就是楼
  兰人的后裔,是人们解读沙漠之谜的金钥匙。
  
   罗布人的生活
  罗布人头戴船形帽,帽上插有鸡翎作为装饰,身穿袷袢,脚蹬船靴。妇女则多穿裙装,上衣多带防尘头巾,就像现在带帽子的羽绒服。罗布人一般睡觉时也不脱衣。
  早期的罗布人,家当只有鱼网和卡盆;后来,他们有了一口铁锅、一把斧头、两只木碗、一个木盘,还有针线、梭子、干鱼等物品。他们把最好的东西不放在家中,而是向部落炫耀后把它埋在沙漠里。
  罗布人的饮食以烧烤为主,主食是鱼。他们捕鱼的方法也很独特:春天,在塔里木河开一道口子,于是河水裹带着许多鱼类流进了低洼处,水满后,再把口子封堵起来,形成“人工湖”。人工湖的鱼类经过一个夏天长得肥壮,长出了鱼油。这时,有的人工湖水域被蒸发缩小,下面剩下的都是大鱼了。罗布人就下到湖中,把一条条大鱼拖到岸边;如果湖水未减,罗布人就再次扒开口子,于是河水再次灌进湖里。这时,湖中的鱼就会逆流而上,罗布人便在口子处设下鱼网,一条条大鱼会不请自到。其他时间,罗布人一般用挂网和鱼钗捕鱼。他们把捕获的鱼堆在村口,人们可随意取食。他们点起篝火,把鱼一剖为二,用红柳条插上烘烤。他们夏天吃鲜鱼冬天吃干鱼,把熬鲜鱼剩下的汤汁当茶喝,吃鱼时从不刮鱼鳞,而是边吃边剥鱼鳞。
  罗布人的房舍古朴而随意。他们在海子边找一棵大树,以树冠为屋顶,胡杨木不剥皮,弯弯曲曲排插成室。然后,从海子边挖出泥巴,涂沫一遍即成。在没有树木的地方,罗布人就把芦苇扎成束子作为房屋的柱子,然后再用芦苇杆串起来作墙壁,快速制作“萨托玛”(房舍)。
  罗布人不骑马,也不骑骆驼,他们生活在水乡雾寨,惟一的代步工具就是一叶卡盆(用整棵胡杨掏制的水船)。
  罗布歌舞是罗布人沙漠文化的精髓。它世代承传,生命力旺盛。歌曲一般以爱情为题材,曲调高亢悠扬、绮美而又不乏粗犷。罗布舞蹈更是风格独特,他们把生活融于舞蹈,把舞蹈融于生活。“小步拉面舞”能完整地表现罗布人款待客人的全过程,尤其是“狮子舞”,更是人世间的绝品!新疆自古以来就没有狮子,然而,他们却会狮子舞;他们的“狮子舞”与汉文化的舞蹈截然不同,其舞姿幽默诙谐、欢快酣畅,真实而夸张地再现了狮子抓、挠、扑、跳等动作,体现了罗布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淳朴秉性。
  罗布人的婚俗别具一格。他们可一夫多妻,丈夫可随意将妻子赶出家门而另娶别的女人。他们十五六岁便可成婚,有的在举行婚礼的前五年男方要到女方家做工,并送上小船、渔网、捕鸟圈套、干鱼、鱼油、罗布麻线等“喀勒姆”(礼品)。嫁女时,部落陪嫁的是一个小海子。成婚的日子,新娘的父亲把两条头巾盖到一对新人头上,然后由长老颂经祝福。两个部落的人齐集海子边,燃起篝火,围着海子唱歌跳舞。
  罗布人的墓葬方式也与众不同。有的在地上挖一个两米深的竖穴,在竖穴一侧挖出一个壁龛将尸体放入,而后在坑中塞满芦苇,并做出一个屋顶形状;有的将尸体放入卡盆,然后上面再盖一个小舟,在地上挖出浅坑,放入船棺,上覆沙土。
  沙漠中最后的打鱼人
  沙漠无甲子,寒暑不知年。据说,400年前,孔雀河突然改道,清洌的河水再也流不到罗布泊了。于是罗布人开始溯流而上,来到喀拉顺湖、台特马湖一带。清朝末年,罗布人迁居“阿不旦”,清政府设五品伯克管理罗布人的事务。当时,沙漠中几百里没有人烟,阿不旦虽是一个小小的漁村,但却是探险家补充给养、寻找向导、雇佣驼马的基地。
  1757年,参赞大臣阿喇纳追剿乱兵,在沙漠的海子里发现了这些土著人,并奏报朝廷。从此,罗布人有了纳税的义务。征税时,清廷税官夜晚在海子边举火为号,于是,罗布人划着独木舟纷纷从芦荡而出,每户交纳两张水獭皮作为全年的税赋。
  清朝末年,作为独立形态的罗布人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开始与外界交往和融合,迎来了刀耕火种的新时代。他们的生活不再囿于打鱼和放牧,有时也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撒上一把麦种和苞米粒。到了秋天,他们把收获送给商贾,换回面粉,调剂一下生活。这个时候,罗布人把烤鱼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至——— 他们用胡杨泪(碱)发酵面粉,把面饼埋进烧烫的沙子中烤成“沙馕”;把肉块塞进羊肚子后埋入火炭中烤成“煮肉”;把包子贴在碱土壁上烤成“金疙瘩”;把南瓜挖空,放入葡萄干、胡罗卜、羊油等烤成“乌玛什”(糊糊)。在这种新环境中,他们不断创造,几乎发展成了一种“烧烤文化”!今天很难见到鱼虾满塘的小海子和以鱼为粮的罗布人了。罗布人后裔大多说维吾尔语,着维吾尔装,信伊斯兰教,其婚礼、割礼、葬礼等风俗与维吾尔族基本相似。但他们仍会罗布人舞蹈和歌谣,有人还能听懂罗布方言。
  罗布人的历史是一部苍白而又厚实的无形书籍。由于没有文字,惟一的载体便是经一代代润色的传说和加工再加工的故事。人们无从找到罗布人历史的切入点,只能从一鳞半爪的缝隙间去探寻罗布人的文化积淀,发掘罗布人的艺术源渊,品味罗布人生活的真实与浪漫。
其他文献
特别报道    世界旅游组织协调筹划国际丝绸之路游/王建l~4    2004年刮起“西北风”甘肃参展团独  领风骚/张林涛张华1~6  炳矍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建所50周年专题  双龙嵌定一明珠/杨闻宇5—ll  守望炳灵的人们/刘立波5~13  寺沟峡里访炳灵/曹学文5—16  炳灵寺组诗/高平5—19  炳灵寺八咏/孙一峰5~20  匆匆,匆匆,太匆匆/贺养洲5—18  魂牵梦绕在炳灵/王通邓天
期刊
关中名胜药王山    乘汽车出西安,北行约3小时,便来到耀县城东的药王山。此山五峰互峙,气势巍峨,风景秀丽,有“北五台”之别称。早在南朝宋时,这里便成了佛教活动的圣地,隋唐继之,摩崖造像亦始于其间。唐代后期,因孙思邈隐居而道教渐次渗入;北宋徽宗时,加号孙思邈为妙应真人。孙思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世尊为“药王”,药王山因此得名。金、元及以后各代帝王,题赞策封不止,故山上庵洞继兴,庙宇栉比,成为关中
期刊
丝绸之路计划恢复昔日光辉    联合国、中国和中亚四国拟定一套恢复丝绸之路昔日光辉的计划,希望通过加强投资、贸易交流和旅游活动,为这条曾留下马可波罗、成吉思汗、亚历山大大帝等历史伟人足迹的古代经贸之路,注入新活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中国代表马利克透露,为期两年的“丝绸之路工程”将耗资100万美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多国政府都会参与。筹划各方都希望调整政
期刊
对大多数人来说,露营还是一件比较前卫时髦的尝试。而近年来,参加俱乐部露营活动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对这些爱好者分析,我们总结出野外露营的五种前卫时髦方式:    家庭式的露营生活    一家平日忙来忙去,好不容易有个双休日,可别再憋在家里看电视,一家三口儿,驾上心爱的小轿车,到市郊找块儿属于三口之家的小天地,晚上在帐篷里仰望夜色,数天上的星星,聊聊天,全家人的感情在这个美妙的瞬间升华。     朋友间
期刊
1901年初春,斯坦因带着探险队离开新疆精绝国古城遗址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又进行了几次发掘,结果收获不大。4月初,探险队来到玉龙喀什河畔。在这里,斯坦因听说,和田东北的沙漠中,还有几处古代遗址。他的心,又怦怦地跳了起来。    很多人得了热冷病    4月7日,斯坦因带着探险队奔向位于今洛浦县西北17公里处的阿克斯比尔古城遗址。在这里,斯坦因只挖了几英尺,就挖出一堆佛陀雕像残片。他断定,这是一处
期刊
1900年11月15日,斯坦因来到新疆和田附近的约特干。这是传说中的于阗国古都,是一块想象中的珍宝埋藏地。    一块古代文书碎片    当时的约特干,已是一片肥沃的田野,地面上没有任何古城遗址。一些学者认为,在厚厚的土层下面,就是于阗国的古都遗址。  对斯坦因来说,有一个简单的推理:如果约特干不是于阗国古都,格伦勒和斯文·赫定怎么能在约特干弄到那么多的文物?  不知何年何月,洪水在约特干的田地上
期刊
羲皇故里——天水    天水是絲绸之路甘肃段的第一站,位于甘肃东南部,古称上邽、秦州。物产丰饶,风光秀丽。“天水”之名来自天河注水的传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漫长的沧桑演变,塑造了天水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文化古迹甚多。     伏羲庙    伏羲庙又名太昊宫,始建于明成化二十年
期刊
首届甘肃省政府伏羲公祭大典在“羲皇故里”——天水隆重举行     7月3日,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来自西部部分城市的代表团和台湾、港澳同胞,国际友人,海外旅行团,以及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和全省13个地州市的各界代表近万人汇聚在伏羲广场参加首次由甘肃省政府主办的伏羲公祭大典。至此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5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达到了高潮。  天水是三皇之首伏羲
期刊
麦积烟雨    烟烟雨雨,朦朦胧胧,犹抱琵琶半遮面,情且寄留此間。  端端正正,庄庄严严,无言东楼独倚坐,佛爷也有困惑。    感于43窟金刚力士像    怒目环视,沉闷的空气,是可忍孰不可忍。  飞拳冲出,原始的欲望,早渴望这一瞬间。    感于127窟菩萨像    是诱惑,还是诱导?谁能禁得住这可怕的嫣然一笑?    感迦叶一生    苦苦地折磨自己,原来是为了这第一的座次?    代阿难感 
期刊
情满丝路    从兰州的宁卧庄宾馆就要出发了。我数了数,一行12部车,其中5辆豪华旅游大巴,还有警车开道,好不威风。  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兰玲女士纠正说,不是为了威风,将近200人的大团队,要确保道路的畅通与安全,就必须由交警出面协调与疏通。不仅如此,省上还仔细地研究了各种应急方案,还有两名医生随行。  问站在旁边的省政府副秘书长孙公平先生,你也去吗?孙先生喜滋滋点头答道,好不容易把台港澳的朋友
期刊